《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音乐分册) 电子教案 单元10_第1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音乐分册) 电子教案 单元10_第2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音乐分册) 电子教案 单元10_第3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音乐分册) 电子教案 单元10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10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模块一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一、0~3岁儿童音乐感知能力的发展在生命最初几个月中,音乐是婴儿接受“信号”的一种“前语言方式”,它成为孩子同周围世界发生联系的一种最初级、最基本的方式。二、3~4岁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音乐理解能力是随着他们的认知、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音乐活动经验的不断积累而逐步有所发展的。儿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总是以他们的表情、动作或语言来对音乐做出相应的反应。三、4~5岁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4~5岁儿童听辨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细微变化,表现为聆听、欣赏音乐的听辨能力和感受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一般已能欣赏内容较为广泛、性质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随着儿童思维、想象力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这一时期的儿童已能基本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想象、联想。四、5~6岁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随着他们的音乐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其听辨能力更强了,能从对音乐的粗略区分进入比较细致的区分,而且能感受、辨别较为复杂的器乐曲的结构、音色及情绪风格上的细微差别。学前儿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创造性表现,不仅体现在其创造性表现的意识更积极、主动,而且其创造性表现的形式更丰富、多样,有身体动作、嗓音表达、语言描述、图片再现等。同时,其创造性表现的成果也更为显著。模块二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学内容一、聆听周围环境中的音响日常生活中随时可引导学前儿童进行聆听的表演活动有以下几种:(1)聆听活动室中的声音。(2)聆听庭院、活动场所中的声音。(3)聆听厨房中的声音。(4)聆听卧室中的声音。(5)聆听马路上各种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6)聆听建筑工地上各种建筑机械发出的声音。(7)聆听在公园里的各种声音。(8)聆听生活中的其他声音。二、欣赏音乐作品音乐欣赏中的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音乐作品,包括歌曲和器乐曲;二是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所采用的辅助性材料。(一)音乐作品在为学前儿童选择音乐作品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教师应该尽力为儿童选择公认的优秀的音乐作品。(2)教师必须尽力选择最好的音乐、音响。(二)音乐欣赏辅助材料教师在为欣赏活动选择动作材料时,要注意所选动作应与音乐的节奏、旋律、结构、情感等方面保持一致。选择语言辅助材料的首要条件是:从音乐出发,与音乐欣赏的要求相一致。其次是语言优美,文学性强,能为学前儿童理解与喜爱。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选择视觉辅助材料的首要条件是:从音乐出发,与音乐欣赏的要求相一致。次要条件是:形象生动,有个性,艺术感染力强,能为学前儿童所理解和喜爱。另外,还需考虑制作、购买材料时,精力上和经济上的条件是否允许等。三、音乐欣赏的简单知识和技能(1)了解音乐作品的名称、主要内容和常见表演形式。(2)了解常见乐器的名称。(3)能听出并理解作品的主要情绪、内容、形象及作品的主要结构。(4)能分辨常见人声和乐器的音色。(5)能根据音乐作品的音响展开想象、联想。(6)能运用一定的媒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模块三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的教育目标(一)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的总目标(1)发展感受音乐的能力。(2)发展运用类比思维提高表达音乐感受的能力。(3)培养对音乐的探究参与意识。(4)充分享受参与音乐过程的快乐。(5)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6)发展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方面的优秀素质。(二)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分年龄段教育目标1.小班阶段目标(1)乐意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来,享受音乐欣赏活动的快乐。(2)感受音乐,大胆想象各种音乐形象。(3)享受聆听音乐,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带来的快乐。(4)在欣赏的过程中,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扮演角色的乐趣。2.中班阶段目标(1)通过聆听音乐,以及自身的动作、语言、歌唱的参与一起体验音乐的内容。(2)在游戏中,通过聆听、想象、匹配、动作等初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3)通过聆听教师演唱,理解歌曲词意及所表达的情绪。(4)感受音乐的性质和结构,并愿意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5)通过聆听故事,初步熟悉乐曲的结构,并将音乐与故事相匹配,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6)在聆听和欣赏的过程中,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7)能根据教师的体态及眼神提示,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动作,并在教师的启发下明白动作可以帮助记忆歌词。(8)在图形谱的帮助下,认识乐曲的结构和性质。3.大班阶段目标(1)认识到音乐、速度、力度变化可使乐曲的形象、情绪发生变化。(2)学会用动作、诗歌朗诵、绘画等多种方式来表现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在透过文学作品、美术作品来感知音乐的活动中,能够逐渐感觉出文学、美术和音乐3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表现相同情感时的共同性。(3)培养欣赏民乐的兴趣和对民乐的喜爱。(4)学会大胆地猜测、想象及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5)通过讨论、想象、模仿、练习等方式,感受乐曲的旋律。(6)通过观察图片、猜想游戏情节、根据游戏情节创编动作等方式,感受乐曲的旋律。(7)学习分辨乐曲的结构,体验乐曲的基本情绪。(8)学习创编动作,反映乐曲的结构。二、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学方法1.语言导入法语言导入法是音乐欣赏活动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即教师用一段富于引导的抒情性语言或编一个具有引导意义的故事,来引起幼儿对音乐欣赏内容的兴趣。2.视听结合法视听结合法是指在引导幼儿听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视听觉方面的教具,如VCD音乐光盘、图画、玩具、工艺品、其他多媒体课件、小动物造型等。3.主题提示法主题提示法适用于音乐结构比较简单或音乐形象十分鲜明的音乐作品。三、组织音乐欣赏活动教学的常规模式1.模式一:整体—分段—整体欣赏整体—分段—整体欣赏模式的主要步骤如下:(1)教师通过能引起儿童兴趣或注意力的方式导出活动的主题。(2)教师用语言或图片、动作等方式向儿童介绍音乐作品的内容。(3)教师组织儿童完整聆听音乐作品。(4)教师分段播放音乐,让儿童体验音乐作品的各个要素及基本表现手段,使其能够更深刻地了解音乐作品,感受作品的情感。(5)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组织儿童通过各种形式(语言或动作)表达对作品的理解。(6)教师对音乐作品进行讲解,对儿童的回答进行点评。2.模式二:与文学活动相结合与文学活动相结合模式的主要步骤如下:(1)教师用容易引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2)教师跟随音乐演唱或朗诵,通过视觉材料或动作表演帮助儿童感知和理解音乐。(3)教师根据歌曲和文学材料的难易程度来选择是教儿童歌唱还是朗诵。(4)教师完整地播放音乐,带领儿童进行演唱或朗诵。3.模式三:与韵律活动相结合与韵律活动相结合的模式的主要步骤如下:(1)教师用容易引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2)教师向学生提供与音乐有关的情境,引导儿童依据情境进行动作创编。(3)教师带领儿童用创编出来的动作跟随音乐进行表演。(4)教师鼓励儿童提出新的动作创编方案,并请提出新的方案的儿童带领全体儿童跟随音乐做出反应。四、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学程序(一)层层深入的程序模式层层深入的程序模式的设计是从开始就完整地欣赏作品,但不要求幼儿能够听出音乐中较细致的情趣,而是随着欣赏次数的不断增加及参与方法的不断改变,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深入地体验音乐中更细致的内容。(二)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