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包括蒙古国史)_第1页
元史(包括蒙古国史)_第2页
元史(包括蒙古国史)_第3页
元史(包括蒙古国史)_第4页
元史(包括蒙古国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元明清史专题第九讲大蒙古国的建立基本史料《元史》:二十四史之一,是记载从蒙古兴起到元朝灭亡的元朝一代历史及文物典章制度的史书。《元典章》:是元朝法令文书的分类汇编。《元朝秘史》:13世纪中叶以畏兀儿体蒙古文撰写,内容涉及古代蒙古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政治制度等方面。《世界征服者史》:波斯文,对中亚及西征的记载,极具价值。《史集》:波斯文,是研究14世纪前蒙古史最重要的史料。苍狼与白鹿在蒙古族的传说中,勇敢的苍狼与美丽的白鹿生下了伟大的蒙古民族。也因为这则传说,苍狼成了蒙古勇士的别称,而温柔坚强的蒙古女子则被比作白鹿。《元朝秘史》(《蒙古秘史》)是关于蒙古早期历史最重要的史料余大钧先生译注成吉思合罕讷忽札兀儿:迭额列腾格里额扯札牙阿秃脱列克先孛儿帖赤那阿主兀。格儿该亦讷豁埃马阑勒阿只埃。腾汲思客秃勒周亦列罢。斡难沐涟讷帖里兀捏不峏罕哈敦纳嫩秃剌周,脱列克先巴塔赤罕阿主兀。成吉思皇帝的根源:上天处命有的生了的苍色狼有。妻他的惨白色鹿有来。腾汲思(水)渡着来了。斡难河的源行不峏罕哈敦(山)行营盘做着,生子的巴塔赤罕有来。当初元朝的人祖:是天生的一个苍色的狼。与一个惨白色的鹿相配了。同渡过腾汲思名字的水来。到斡难名字的河源头、不儿罕名字的山前住着,产了一个人名字唤作巴塔赤罕。

——《秘史》第一节原文、旁译、总译蒙古族的起源蒙古族属东胡族系。公元前209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所破,东胡诸部在匈奴人统治下达三世纪之久,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初,匈奴为汉朝所破,东胡人的一支鲜卑人自潢水流域转徙其地,剩余的匈奴人也都自称为鲜卑,鲜卑自此强盛起来。公元四世纪中叶,居住在潢水、老哈河流域一带的鲜卑人的一支,自称为“契丹”;居住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则称为“室韦”。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简表藏缅语族氐羌党项汉藏语系吐蕃据文献记载,蒙古族是由室韦部落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大约在公元7世纪以前蒙古族就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后来西迁到了斡难河(今鄂嫩河)上游的不儿罕山(今大肯特山)和克鲁伦河一带。在我国唐代史籍中称为“蒙瓦”,《辽史》中称为“萌古”。

蒙古尼伦蒙古弘吉剌部伯牙兀部兀良合部……部合答斤部散只兀部孛儿只斤部八邻部札答阑部乞颜部泰赤乌部乞颜孛儿只斤氏乞颜主儿乞氏蒙古内部分支迭列列斤蒙古辽金时期,蒙古只是漠北草原诸多游牧民族之一部,草原上还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游牧部落集团,如克烈部、塔塔儿部、蔑儿乞部、乃蛮部、汪古部等。辽金王朝对这些游牧民族只是羁縻约束,控制并不牢固,金朝更是一再受到各部族的侵扰,逐渐居于守势。另一方面,草原上的诸多游牧部落集团,甚至同一部落集团中的不同氏族、支系,也处于频繁的混战当中,分合不定。金朝也会利用部落之间的矛盾,挑起部落争端,削弱草原民族对金朝边境的威胁能力。有星的天空旋转,诸部落在混战,没有人进入自己的卧室,都去相互抢劫。有草皮的大地翻转,诸部落纷战,没有人睡进自己的被窝,都去相互攻杀。——《蒙古秘史》第254节蒙古部落的政治经济状况政治方面:1、蒙古社会由血缘纽带组成不稳定的联盟。2、被分为几个松散的组成阶层——贵族、平民和奴隶。贵族对部落实施领导;血缘集团的下层和旁系组成平民,构成人口的大部分。社会的底层是奴隶,通常是掠夺而来。重要氏族首领或部落可汗的那可儿(伴当),是古代蒙古社会中另一个重要阶层,平时作为扈从,战时领兵作战。那可儿是从各个社会阶层招募的,有的是贵族,有的是奴隶,比如后来成吉思汗的那可儿著名的木华黎。经济生活特点:①基本生产方式:畜牧+狩猎。基本没有农业。②流动性,非定居。畜牧业属于游牧。③畜群结构:马、羊、牛、骆驼。马最重要。可用于军事活动、迁徙和管理畜群。羊最多,提供肉食和羊毛。畜群都能提供乳类产品。狩猎作为古代游牧民族畜牧经济的补充形式,地位非常重要。不仅增加食物,同时保护畜群和草场。特别是大规模集体围猎,已是一种相当高级的生产方式,需要严密的组织纪律、统一协调行动,事实上成为绝好的战争训练。北方大打围,凡用数万骑,各分东西而行。凡行月余而围始合,盖不啻千余里。周密《癸辛杂识》称汗蒙古史上第一个正式称“汗”的是合不勒,所谓“汗”就是诸部落共同推选的首领。合不勒是成吉思汗的曾祖父,曾经多次击败金国的入侵,金国当时全力攻打南宋,不得不暂时拉拢合不勒汗。合不勒汗去世后,把汗位传给泰赤乌部的从弟俺巴孩。后来俺巴孩汗被塔塔儿部出卖,被送给金熙宗,金熙宗将其钉死在木驴上。减丁政策金朝还定时派人到蒙古高原上实施“减丁”的部族灭绝政策,不少蒙古部青年男子惨遭杀害,许多幼儿、妇女被掠为奴隶,而且还掳掠大批蒙古人,把他们作为奴隶贩卖给中原。减丁政策激起蒙古人对金朝的仇恨。金世宗大定时,“每三岁遣兵向北剿杀,谓之减丁。。。。山东河北谁家不买鞑人为小奴婢,皆诸军掠来者。。。。鞑人逃遁沙漠,怨入骨髓。”合不勒的第四子忽图剌继承了汗位,与塔塔儿人开战十三次,未能报得俺巴孩汗被害之仇。合不勒的孙子乞颜部首领也速该参与了叔叔忽图剌汗与金人和塔塔尔人的所有战争,屡立战功。忽图刺汗死后,乞颜部与泰赤乌部为争夺汗位继承权而久议不决,陷入了长期的争斗。合不勒汗把儿坛忽图剌汗答里台也速该铁木真(成吉思汗)合撒儿别里古台别克帖儿帖木哥合赤温孛儿帖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诃额伦阔列坚成吉思汗家庭谱系俺巴孩汗1161年秋,也速该在斡难河畔打猎,发现了篾儿乞部的也客赤列都带着刚从弘吉剌部迎娶的妻子诃额仑路过。他在几位兄弟的协助下,根据当时的“抢亲”传统,打败了蔑儿乞人,抢来诃额仑作为自己的妻子。后来,诃额仑为也速该生下四个儿子铁儿握血1162年,在长子出生的那一天,也速该以奇袭的办法俘虏了塔塔儿人的重要首领铁木真兀格等人,使蒙古部获得了空前的胜利。为表祝贺,他给长子取名为“铁木真”,意思是“铁化的”。

铁木真“手握凝血如赤石”而生。大抵鞑人身不甚长,最长不过五尺二三,亦无肥厚者。其面横阔而上下促,有颧骨,眼无上纹,发须绝少,形状颇丑。鞑主忒没真者,其身魁伟而广颡长髯,人物雄壮,所以异也……其人英勇果决,有度量,能容众,敬天地,重信义。

——(南宋)赵珙《蒙鞑备录》1170年,铁木真8岁时,也速该带他去弘吉剌部求亲,在回家路上吃了塔塔儿部铁木真兀格之子札邻不合下毒的食品,返回营地后不幸身亡,留下遗命“尽杀高过车轮者”。也速该一死,泰赤乌部的塔里忽台乘机兴风作浪,煽动蒙古部众抛弃铁木真母子,使其一家从部落首领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苦难的深渊。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1180年,铁木真18岁时,迎娶弘吉剌部妻子孛儿帖,不久被蔑儿乞部人抢走。铁木真投靠父亲当年的盟友——克烈部首领王罕,并邀请幼年结拜的安答札答阑部首领扎木合一起进攻蔑儿乞部,夺回妻子孛儿帖。长子术赤(客人)出生。1182年与札木合分离。大力拉拢其父旧部属,力量渐盛。1189年被乞颜部贵族拥戴为汗。1190年,札木合借口部人劫掠铁木真马群被射杀,联合泰赤乌等十三部共三万人进攻铁木真。铁木真将自己所属三万人分为十三翼(营)迎战,失败,退避于斡难河源。因札木合将俘虏分七十口大锅煮杀,引起了各部的不满,纷纷归附铁木真,反而增强了他的实力。1196年,铁木真联合克烈部王罕协助金朝击败塔塔儿部。1201年,扎答阑、泰赤乌、蔑儿乞、塔塔儿等十部会于犍河(今根河),共立札木合为古尔汗,并举兵攻打铁木真,铁木真与王罕大败札木合。1202年,攻灭塔塔儿部,将塔塔儿部高于车轮的人全部杀掉,妇女老弱收为奴隶。1203年,在札木合的挑拨下,铁木真与王罕的同盟关系破裂,双方兵戎相见。铁木真先败后胜,兼并了地广人众的克烈部。1204年,击败漠北西部的强大部落——乃蛮部。札木合也被处死。其余部落或败或降,草原基本统一。大蒙古国的建立1206年春,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被推举为全草原的大汗,号成吉思汗,大蒙古国建立。此后,历朝大汗即位,都由忽里台会议推戴。忽里台:蒙古和元朝的诸王、贵族大会。又作“忽邻勒塔”或“忽里勒台”,蒙古语聚会”、“会议”的意思。《蒙古秘史》载1189年铁木真任乞颜部汗时贵族誓词:立你做皇帝。你若做皇帝呵,多敌行俺做前哨,但掳得美女妇人并好马,都将来与你。野兽行打围呵,俺首先出去围将野兽来与你。如厮杀时违了你号令,并无事时坏了你事呵,将我离了妻子家财,废撇在无人烟地面里者!

1206年前后的制度建设:★建立千户、百户授封制度 ★创建怯薛护卫军★创制蒙古文字 ★分封子弟★颁行法律与设置司法长官(也可札鲁忽赤)千户、百户授封制度把全体草原牧民按照千、百、十户的十进制方式编组起来,分别让贵族功臣世袭统领。他们既是军事组织,也是大蒙古国统治草原社会的基本行政单位。大部分千户都是混合不同部落、氏族的成员重新组成的。这种千户、百户制度实际上取代了旧日的部落、氏族结构,大蒙古国百姓通过这一制度被纳入严密的组织系统,在指定的目的范围内居住,接收赋役征调,并由大汗委任的贵族功臣世袭管理。千户、百户授封制度将漠北草原游牧国家的政治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的长期实行使得草原上原有的氏族共同体逐渐分解,各部落不再像以前游牧国家统治下的被征服部族那样保持自己组织的完整和相对独立,它们在以后几十年中与统治部族——蒙古族合一,逐渐形成了全新而有持久生命力的蒙古民族。此前千余年,漠北的统治民族更迭频繁,兴衰无常,而自蒙古建国之后,漠北草原上就只剩下蒙古一个主体民族,即使在元朝灭亡、蒙古统一政权解体之后依然如此。这应当说是漠北草原历史上的一个阶段性变化。怯薛护卫制度早在1204年,成吉思汗就挑选了一部分贵族、平民子弟充当自己身边的护卫亲军。1206年建国后,又将这支精锐卫队扩充到1万人,分为四班,轮番宿卫,每番三昼夜,总称为四怯薛。怯薛,即蒙古语轮值的意思。四怯薛各有怯薛长,由亲信功臣“四杰”博尔术、博尔忽、木华黎、赤老温担任,并世袭其职。怯薛除保卫大汗外,还负责大汗宫帐内的各种服役,包括冠服、弓矢、食饮、文史、车马、庐帐、府库、医药、卜祝等事。任事者一概世袭。

怯薛护卫军是由过去草原贵族的军事侍从“那可儿”(伴当)演变而来,在新形势下起到了巩固、强化汗权的作用。一方面,以内御外,从军事上对在外的贵族将帅形成制约;另一方面,其中相当一部分贵族将帅子弟具有人质的性质,大汗可以更方便地驾驭臣下。同时,怯薛作为大汗的侍从近臣,自然地参与了军政事务的策划、管理,很大程度上承担了蒙古早期国家行政中枢的职能。创制蒙古文字蒙古本来没有文字,成吉思汗从乃蛮部俘获畏兀儿人塔塔统阿,让他教授宗室子弟用畏兀儿文书写蒙古语,最初的蒙古文由此产生。后来它被用来发布命令、等级户口、记录审判的案件,编纂成文法律,蒙古人的文化水平因此有了很大提高。后来还出现了用畏兀儿体蒙古文撰写的历史著作《蒙古秘史》颁行法律、设置司法长官蒙古人原有自古相传的习惯法,成吉思汗在其基础上重新颁行了一系列法律条文,蒙古语成为“扎撒”,后来还用蒙古文记录成卷,名为《大扎撒》。其中包括维护汗权、维护游牧社会的等级制度、保护牧业经济等基本内容,也残存了一些蒙古人传统的习俗和迷信禁忌。成吉思汗又任命了掌管司法的官员大断事官,蒙古语称“也可札鲁忽赤”,让其养弟塔塔儿人失吉忽秃忽担任。大断事官除审断刑狱、词讼外,同时负责主管贵族属民的分配。其下还设置若干级别较低的断事官(札鲁忽赤)。分封子弟成吉思汗将大蒙古国的全部民户、国土视为家族共同财产,按照草原牧民分割家产的习俗进行了分配。诸弟、诸子都分得一部分民户,后来还具体划分了地域。诸弟合撒儿、合赤温、别里古台、铁木哥的封地都在蒙古高原东部,被称为“东道诸王”。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被封于阿尔泰山以西,称为“西道诸王”。分配给诸王的民户同样处于千户、百户的编制下,其千户长成为诸王的家臣。诸王对属民有绝对支配权,可在领地内将他们再行分封给自己的子弟。另一方面,大蒙古国民户、土地真正被分封出去的又只占少数,大部分民户和区域(从克鲁伦河直至阿尔泰山的蒙古高原中心地区),作为父权家长的象征,仍由成吉思汗自己直接统领,并按照蒙古人“幼子守产”的习俗,预定将来交给幼子拖雷继承。据《史集》记载,成吉思汗的蒙古国共有兵力十二万九千人,分给诸弟、侄的有一万二千人,诸子一万六千,其中术赤四千、察合台四千、窝阔台四千、阔列坚(别妃生)四千。其余十万一千人,成吉思汗保留,准备由拖雷继承。太祖皇帝初起北方时节,哥哥兄弟每商量定,取天下了呵,各分地土,共享富贵……《元典章》卷九《吏部三》成吉思汗家族的姻亲和一些重要功臣也得到了世袭封地,但地位低于子弟诸王,带有大汗恩典赏赐的性质。对于新征服的农耕地区,也作为家族公产,由大汗统一派官管理。上述国家制度的具体环节,都是以保障最高统治者大汗的个人权力为前提的。可能是由于草原牧民经济生活的不稳定性,他们当中普遍存在着对绝对权威的需求。草原社会等级观念的发展,成吉思汗的个人威望,加上蒙古国家最高权力与草原原始宗教萨满教神权的结合,使成吉思汗成为凌驾与众人之上的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所有血亲与非血亲的蒙古氏族和部落,都成了他的奴隶和仆役。

——(波斯)拉施特《史集》汗权的强大,是大蒙古国政治的突出特征。与金朝相比,蒙古君主的个人权威一开始就非常突出,并没有淹没在家族集体权力之中。而且其权威主要来自北方民族自身的政治观念,并非以来汉族社会政治传统而建立。

鞑靼皇帝对于每一个人具有一种惊人的权力。…不管他给予他们什么命令,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不管这命令是要他们去作战、去生或去死,他们都绝对服从,没有一个字的反对。即使他要求他们的未婚的女儿或姐妹,他们也把她奉献给他,不出一句怨言。

——加宾尼《蒙古史》他们的服从和恭顺,达到如此地步:一个统帅十万人马的将军,离汗的距离在日出和日没之间,犯了些过错,汗只需派一名骑兵,按规定的方式处罚他。如要他的头,就割下他的头,如要金子,就从他的身上取走金子……

——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萨满教“萨满”一词也可音译为“珊蛮”“嚓玛”等。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流行于中国北方阿尔泰语系各民族,如通古斯语族的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锡伯族,突厥语族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以及蒙古语族的蒙古族和达斡尔族等。因为通古斯语称巫师为萨满,因此得名。萨满曾被认为有控制天气、预言、解梦、占星、治病以及旅行到天堂或者地狱的能力。一般认为,萨满教起于原始渔猎时代。萨满教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论。世界上各种物类都有灵魂,自然界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祸福,都是各种精灵、鬼魂和神灵意志的表现。萨满教崇拜自然、动物和祖先。在中国东北诸民族萨满的跳神仪式的基本程序是相同的:请神——向神灵献祭;降神——用鼓语呼唤神灵的到来;领神——神灵附体后萨满代神立言;送神——将神灵送走。直到各种外来宗教先后传入之前,萨满教几乎独占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古老祭坛。它在我国北方古代各民族中间的影响根深蒂固。直到后来,甚至在佛教或伊斯兰教成为主流信仰的我国北方一些民族当中,仍可明显见到萨满教的遗留。不过,很多已经退出通衢大邑,退缩到牧区的穷乡僻壤。蒙古统一过程中的萨满教铁木真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通天巫阔阔出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蒙古秘史》、《史集》等典籍所载来看,阔阔出是当时蒙古部落最有名的萨满巫师,颇受牧民的敬重。他拥有巨大而神奇的“权力”。他的名字前常被冠以“帖卜·腾格里(即”通天“之意)”一词。据说阔阔出能够骑一匹有灰斑的马到天上去与神鬼交谈,这令当时的蒙古人对他有一种"迷信的恐惧"。铁木真称阔阔出的父亲蒙力克为“额赤格”(即父亲),因此把阔阔出拉拢到自己这边。在舆论宣传上,阔阔出经常散布铁木真天命所归的言论,对铁木真收聚人心、提高威信帮助很大。在战争决策上,他坚定维护铁木真的立场,成为铁木真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部落会议上,他参与言事,“他说什么,成吉思汗就办什么”。在1206年斡难河源大会上,他以代腾格里传谕为借口,否定诸部长所议古儿汗(Gourkhan)或大汗尊号,主张铁木真上尊号“成吉思汗(Tchinkguizkhan)”,其含义就是"赖长生天之力而为汗者"。在法理上成吉思汗已经完成了汗权神授这一过程,使他的统治具有了宗教基础和神权基础,但作为普世君主——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却时时受到通天巫阔阔出的掣肘,并且受到舆论的威胁。阔阔出以自己沟通天人的“能力”获得最大的尊重和服从。因此,阔阔出居功自傲,凭借父亲的功劳,又有兄弟七人,势力强大,声望日高。举止桀骜不逊,对铁木真说话过分,结党营私,干涉一切。对于贵族那颜们更是声色俱厉,甚至拳脚相加。欺负成吉思汗的弟弟们,侵夺他们的牧民百姓,并侮辱或殴打他们本人,甚至挑拨成吉思汗兄弟间的关系,导致成吉思汗差点杀掉二弟合撒儿。种种迹象表明,阔阔出已经不满足于他所拥有的权威,而是试图在世俗生活方面发挥更大的影响。虽然他未必有取代铁木真的想法,但是却已产生了与铁木真分享汗权、地位等齐的念头。在如何对待阔阔出的问题上,成吉思汗的态度非常谨慎的,并且一再对阔阔出妥协让步。这也许是由于成吉思汗很感激蒙力克和阔阔出为蒙古帝国建立的功劳,也许是由于他惧怕阔阔出拥有的那种神奇权力。成吉思汗最终决定除掉阔阔出,召蒙力克父子进入大帐,让弟弟铁木哥以摔跤比武为名掐死阔阔出。通过这次摔跤比武,成吉思汗不仅除掉了一个巫师,而且铲除了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巫师代天立言、干预部落事务的制度。成吉思汗要在草原上确立自己的无上权威,就必须把萨满教的势力打压下去,去掉他与最高的天神之间的中间环节,直接成为长生天在人间的代表,实现人神权威的合一,使部民相信汗的意志就是上天的意志。这是统一蒙古之后汗权的必然发展趋势,是实现部落向国家转变的重要步骤。他对原有的天神系统和萨满系统进行改造,这种改造在1206年建国后便展开了。成吉思汗着手培养听命于自己的巫师。原来由部落推举的巫职,现在要经过合罕(汗)的任命。与此同时,成吉思汗积极寻求君主与上天之间的对应关系,开始确立统一的最高神蒙客·腾格里(Möngke

Tenggeri,即长生天)。之前萨满教诸神(99个腾格里神)并没有一个最高神的存在。蒙客·腾格里是人间的专制君主在天界的投影,是人们把专制君主的观念推广到神灵世界的结果。蒙古萨满教的至上神观念是在成吉思汗时代形成的。这一体系的建立,使成吉思家族的统治权合法化,并为他们的扩张政策进行辩护。他们边界之外的所有国家被认为是正在形成的蒙古帝国的组成部分,而且所有的国家都被要求毫不犹豫和毫无疑问地接受蒙古人的宗主权。因为在蒙古人眼里,他们的扩张是由神核准的,所以,任何拒绝投降的人,都会由于阻挠了神意而遭受最严厉的惩罚。宋元明清史专题第十讲大蒙古国的对外战争与四大汗国建立蒙古的对外征服战争像以前统一漠北的游牧帝国一样,大蒙古国很快转入对农业定居社会的掠夺和扩张。战将如云“四杰”:博尔忽、木华黎、博尔术、赤老温“四勇”:速不台、者勒蔑、哲别、忽必来四弟:合撒儿、合赤温、铁木哥、别里古台、铁木仑(妹)四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向西拓展1、臣服畏兀儿公元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灭亡。一部分畏吾儿人迁往西州(今吐鲁番一带),以高昌为中心建立了政权,在辽、宋汉文史料中称作高昌回鹘。其领土东至哈密,西至库车,北至准噶尔盆地,南至罗布泊附近。蒙古人称高昌回鹘为畏吾儿,称国王为亦都护,意为幸福之主。畏兀儿原本臣属于西辽。1209年,畏兀儿首领杀西辽官员,遣使降于蒙古,后来又亲赴蒙古朝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对其十分优待,与之联姻,并保持他对畏兀儿领地和百姓的世袭统治权。2、哈剌鲁归附蒙古畏兀儿以西还有另一个依附于西辽的民族哈剌鲁,属突厥语系,是唐代西突厥别支葛逻禄的后裔,首领称阿尔思兰汗,统治着伊犁和博尔塔拉地区。西辽派去的监护在当地横征暴敛,阿尔思兰斩杀监护官,向蒙古归降,在克鲁伦河斡尔朵受到成吉思汗的接见。3、灭亡西辽成吉思汗消灭乃蛮部,太阳汗被杀,王子屈出律逃到西辽。屈出律足智多谋,深受西辽皇帝耶律直鲁古的喜爱,并将其女儿嫁给他。后来屈出律离开西辽,收集乃蛮残部,组成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并且和花剌子模相勾结,联兵攻打西辽。1211年,西辽被花剌子模、撒马尔干的联兵击败。屈出律乘机进兵,围困直鲁古,直鲁古被迫投降,屈出律篡夺西辽皇位,奉直鲁古为太上皇,皇后为皇太后。两年后,直鲁古病逝。屈出律沿袭辽朝制度,仍号西辽。1218年,成吉思汗派哲别率军征讨屈出律,将他捕获杀死。至此西辽完全灭亡,蒙古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中亚,与中亚的伊斯兰教古国花剌子模相邻。4、灭亡花剌子模花剌子模位于中亚“母亲河”阿姆河下游三角洲,是中亚文明发育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经有过十分辉煌的时期。花剌子模原为西辽藩属国,十三世纪摆脱西辽统治,成为中亚地区最强大的势力。成吉思汗西征1218年,蒙古派遣的商队被花剌子模边将杀死,财物都被掠夺。成吉思汗派使者前去交涉,又被其国王摩诃末杀死。成吉思汗大怒,决意兴兵复仇。1219~1225年,成吉思汗统兵出征,拉开了大蒙古国西征的第一幕。时间统帅西征对象1219~23年成吉思汗中亚花剌子模国1235~42年拔都钦察、斡罗思直至东欧诸国1253~60年旭烈兀波斯西部木剌夷国阿拉伯黑衣大食国

蒙古国的三次西征三次西征西征①西征②西征③哈剌和林1219年 成吉思汗统军15万出征进入花剌子模国境。1220年 花剌子模军队数量占优,但是采取分兵把守、消极防御的错误战略,以致局面被动,屡战屡败,蒙古军攻占了花剌子模大部分城市,包括都城撒马耳干,摩诃末逃入里海病死。1221年 成吉思汗在印度河畔击溃花剌子模王子札兰丁的军队,札兰丁逃亡印度。1222年 追击摩诃末的蒙古军哲别、速不台部越过高加索山,进入钦察草原和乌克兰地区,击败斡罗思诸国王公和钦察人联军。1223年 哲别等劫掠南斡罗思、黑海北岸、克里米亚半岛后东归,与成吉思汗会师。1225年,成吉思汗回到蒙古。成吉思汗西征撒麻耳干征伐西夏和金朝1、三征西夏早在1205年,成吉思汗就一度攻入西夏,劫掠大批牲畜、财物而还。蒙古建国后,又于1207、1209年连续对西夏发动战争。1209年,蒙古军入河西,西夏国主李安全派其世子李承祯抗敌,战败。李安全派使者向金求援,结果金国皇帝卫绍王认为应该让两个敌国相攻,没有出兵。蒙古军包围了西夏首都中兴府,准备用水攻灌城,结果河堤溃决,于是想要退兵,便派太傅讹答进中兴府进行招谕的工作。李安全将女儿察合献给成吉思汗,依附蒙古为臣。成吉思汗便把察合纳入后宫,班师回朝。帝入河西,夏主李安全遣其世子率师来战,败之,获其副元帅高令公。克兀剌海城,俘其太傅西壁氏。进至克夷门,复败夏师,获其将嵬名令公。薄中兴府,引河水灌之,堤决,水外溃,遂撤围还。遣太傅讹答入中兴,招谕夏主,夏主纳女请和。

进攻金朝1211年开始,成吉思汗大举进攻金朝,击败金军主力,进抵中都,分兵深入华北劫掠后北撤。大安二年(1211)攻掠金西京大同府﹐崇庆元年(1212)破金东京辽阳府(今辽阳)﹐贞祐元年(1213)进围中都大兴府(今北京)。蒙古军多次深入华北腹地抄掠,“凡破九十余郡,所过无不残灭,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金帛子女牛羊马畜皆席卷而去,屋庐焚毁,城郭丘墟”。贞祐三年(1215年),蒙古军包围中都,金宣宗与大臣商议后决定向蒙古表达和亲的意愿,而成吉思汗也接受了这个请求,便派使者进城挑选新娘。经过讨论,决定让岐国公主嫁到蒙古。金人便送公主出嫁,当时陪嫁的有护驾大将十人、军队百人、童男童女五百人、采绣之衣三千套、御马三千匹,另有不少金银珠宝。而公主的母亲钦圣夫人袁氏也一同随行到蒙古。当队伍到了蒙古国的时候,民众都非常高兴,尊称她为「公主皇后」。金宣宗在蒙古的军事压力下迁都南京开封。此后,黄河以北的地主豪强纷纷起而割据自保。1217年,成吉思汗拜“四杰”之一的木华黎为太师、国王,全权负责对金作战。木华黎大力招降并利用地方地主武装与金朝作战。金朝也以高官厚禄招诱华北土豪,分别依附于蒙、金两方的地方势力彼此展开了拉锯式的争夺。战斗虽有反复,总的趋势是依附蒙古一方逐渐占据上风,越来越多的地方军阀倒向蒙古。蒙古对率部或纳土归降的军阀、官僚,通常沿用金朝的官称,授予元帅等职务,允许世袭,可以自辟僚属,称为“世侯”。在东北,契丹人耶律留哥和金朝官员蒲鲜万奴先后叛金自立,蒲鲜万奴一度建立“东真国”,但后来被蒙古征服。西夏灭亡1209年,成吉思汗攻西夏,金国拒不救援,西夏被迫依附蒙古。蒙古攻金,西夏多次出兵,不堪重负,在征讨花剌子模时拒绝协同作战,又与金朝结盟共抗蒙古。1218年,成吉思汗西征途中,围攻西夏未果。1225年,成吉思汗再攻西夏。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盘山军营,享年66岁。蒙古军秘不发丧,继续围攻西夏都城。成吉思汗死后3天,西夏国王献城出降,遭屠城,立国190年的西夏至此灭亡。1227年七月,在蒙古军围困西夏首都时,成吉思汗病逝于今宁夏南部六盘山(一说灵州),死后葬于起辇谷。《元朝秘史》记载“成吉思坠马跌伤”。罗马教廷使节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在《被我们称为鞑靼的蒙古人的历史》称成吉思汗可能是被雷电击中身亡。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留下的记载中称,成吉思汗是在攻城时中箭而死。西夏之亡大汗陵墓今何在蒙古的习俗是大汗的安葬之地极为秘密,无坟可寻,但祭祀的仪式则是公开进行并承袭下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没有留下皇陵的朝代,到目前为止所有蒙古大汗和皇族的陵墓都渺无踪迹,给后世留下无数千古谜团。特别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葬身地更是谜中之谜。对于成吉思汗墓地“起辇谷”的具体位置,多年来大致有四种说法:一是位于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三是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四是位于宁夏境内的六盘山。700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实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点不立标志、不公布、不记录在案。传说,成吉思汗下葬时,为保密起见,曾经以上万匹战马在下葬处踏实土地,并以一棵独立的树作为墓碑。据《蒙古秘史》记载,蒙古皇族下葬后,先用几百匹战马将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种草植树,而后派人长期守陵,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迹方可离开,知情者则会遭到杀戮。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30里的甘德尔敖包——衣冠冢。它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北距包头市185公里。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一、五月十五、八月十二和十月初三,为一年的四次大祭。1949年重建成吉思汗陵

宋朝皇陵的浩劫北宋皇陵座落于现在的河南省巩义市,除徽宗、钦宗客死他乡外,其余七位皇帝加上太祖父亲宣祖赵弘殷的陵墓都在这里。“北宋八陵”:宋宣祖的永安陵、宋太祖的永昌陵、宋太宗的永熙陵、宋真宗的永定陵、宋仁宗的永昭陵、宋英宗的永厚陵、宋神宗的永裕陵和宋哲宗的永泰陵。在皇帝陵墓的周围还葬有22个皇后以及上千座皇室宗亲及北宋名臣勋将如寇准、包拯、狄青、杨延昭等。刘豫建立伪齐傀儡政权后,贪图皇陵的宝藏,调集乡兵十余万投入到盗墓活动中,指派其子刘麟亲自主持盗墓活动。曹操曾设“发丘中郎将”与“摸金校尉”的盗墓机构,专门负责盗墓。刘豫则设“河南淘沙官”、“汴京淘沙官”等盗墓机构,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有记载的官盗机构。很快,北宋八陵及附近的一些陪葬墓都被盗掘一空。为掩盖罪行,刘豫又下令放火把陵墓地上部分和附属建筑全部烧毁。南宋六陵:有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等南宋六帝陵寝,故称宋六陵。此外,还有北宋徽宗陵、哲宗后陵、徽宗后陵、高宗后陵。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深受忽必烈青睐的番僧杨辇真珈被任命为江南释教总摄(总管江南地区佛教事务的官员)。杨辇真珈与演福寺僧允泽等人在宰相桑哥的支持下,遍掘南宋皇陵,“宋陵使中官罗铣,守陵不去,与之力争,凶徒痛棰铣,胁之以刃,铣恸哭而去,乃大肆发掘,得宝玉极多”。杨辇真珈将帝、后们的骨骸全部掘出,弃之荒野。理宗赵昀是大头,杨辇真珈将他的头颅取下来带回北方,镶银涂漆,制成盛酒的器具使用。又将帝后的尸骨收集于临安皇宫中,上筑高13丈的白塔镇压,名曰“镇本”。明太祖朱元璋将南宋帝王的尸骨重新归葬原处,将赵昀的头颅也送回,重修了皇陵。金朝灭亡成吉思汗去世时,蒙古已经在对金朝作战中取得压倒性优势,金朝只能固守黄河防线,苟延残喘。据载,成吉思汗临终曾拟定借道于南宋,迂回从后方给金朝致命一击的战略计划。临崩谓左右曰:“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黄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县),直捣大梁(即汴京),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元史·太祖纪》1231年,蒙古第二代大汗窝阔台遵行成吉思汗的遗策,决定分兵三路伐金,自统中路军由山西正面发起攻击,铁木哥统左翼军由山东进兵,拖雷统右翼军从宝鸡南下,绕道宋境,包抄金朝后方。拖雷从大散关入汉中,沿汉水东下,经过长距离的艰苦行军,自邓州迂回进入金国境内。1232年春,大破金军主力于钧州(今河南禹县),金朝灭亡的大局已定。1231年蒙古军三路攻金1234年正月,蒙古与南宋合兵,攻破蔡州,将金朝最后一支势力消灭,金朝灭亡。第二次西征灭亡金朝后,蒙古国发动了第二次西征。长子西征(1235年~1242年):以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之子拔都任统帅,诸王子贵由、蒙哥等从征,因为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率军队,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也派长子率军从征,所以被称为“长子西征”或“诸子西征”。蒙古大军实际指挥掌握在前军主将速不台手中,蒙古大军兵锋主要指向钦察和斡罗思等地。蒙古军由钦察进入俄罗斯平原,相继攻灭莫斯科、弗拉基米尔等公国或城市,又分兵征服高加索山和黑海以北钦察诸部。至1241年,俄罗斯、乌克兰平原基本被征服,拔都遂分兵两路,继续西征欧洲诸国。北路进攻孛烈儿(今波兰),击溃波兰和德意志诸侯联军,转而南下与南路军会合。南路军进攻马札儿(今匈牙利),攻占其都城佩斯,前锋追击其国王直至亚得里亚海边,没追上,于是从塞尔维亚返回。1242年,大汗窝阔台死讯传来,拔都收兵东归,驻节于伏尔加河下游,统治钦察、斡罗思地区。莫斯科佩斯里格尼茨基辅萨莱1236~37年1238~39年1240年1241年4月1241年4月1242年1243年拔都西征攻入中欧的蒙古军西里西亚诸侯亨利二世此次西征给欧洲各国造成极大震动。教皇英诺森四世和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先后派遣使者出使蒙古,希望与蒙古达成和议并传教,但均不得要领而归。《出使蒙古记》收录了传教士出使蒙古的报告和有关档案由于我们的罪恶,我们不知道的部落来到了。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他们的语言是什么,他们是什么种族,他们信仰的宗教是什么——只有上帝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是从那里跑出来的……

(俄)《诺夫哥罗德编年史》你侵略了许多既属于基督教徒又属于其他人的国家,蹂躏它们,使之满目荒凉。…你挥舞着惩罚之剑,不分青红皂白地向全人类进攻。…兹特劝告、请求并真诚地恳求你们全体人民,从今以后,完全停止这种袭击……

教皇致蒙古大汗书进攻南宋与第二次西征基本同时,蒙古挫败了南宋的“端平入洛”,窝阔台之子阔出、阔端领军对南宋发起进攻。阔出一度占领襄阳,阔端则长驱入蜀,攻占成都。南宋军队顽强反击,夺回襄阳,在四川则把防御重点放在川东,凭借险要修筑城堡,与蒙古相持。吐蕃归附阔端经略四川期间,开始与吐蕃地区建立联系。1239年,蒙古军进兵吐蕃,抄掠后退回。1246年,吐蕃最有影响的宗教首领之一、喇嘛教萨迦派座主萨班到凉州谒见阔端,双方就藏地归附蒙古达成了协议。萨班致函吐蕃各教派,各地区僧俗首领,宣谕其事,后来,蒙古派人入藏清查户口,划定地界,任命当地上层人物为官,已分裂割据四世纪的吐蕃地区,在蒙古的通知下重新归于统一。征服大理蒙古第四代大汗蒙哥即位后,命令其次弟忽必烈总领汉地军务,进攻南宋,三弟旭烈兀西征波斯以西未服诸国。忽必烈提出远征云南大理国,从侧后方迂回包抄南宋的战略计划。1253年,忽必烈统兵取道吐蕃东部南征,一路艰难跋涉,征服了一些割据的吐蕃部族,进一步加强了蒙古对吐蕃的控制。蒙古军进入云南,攻陷大理城,俘获大理国王段兴智。不久,忽必烈北还,留大将兀良合台镇守。公元1258年,蒙哥分兵三路,进攻南宋。他自己亲率主力进攻合州(今四川合川),忽必烈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昌),另一路由兀良合台率领,从云南向北攻打潭州(今湖南长沙),准备三路会师后,直取临安。1259年七月,蒙哥汗病卒于合州(今四川合州)钓鱼城下,或云为飞石击中,不治身亡。忽必烈在东路包围鄂州(今武昌)两个月,与南宋秘密议和,率军北返。这次大规模攻宋战争,因大汗暴毙而中途流产。旭烈兀西征旭烈兀西征的对象主要是木剌夷国和定都于报达(今巴格达)的阿拉伯阿巴斯王朝(汉文史籍称为黑衣大食)。木剌夷国是伊斯兰教的异端组织建立的政权,广蓄敢死之士从事暗杀活动,又不尽守伊斯兰教戒律。1256年,蒙古军灭木剌夷国,随后进围报达。1258年,攻陷报达,杀阿巴斯王朝末代哈里发,并纵火屠城,据载居民死者达80万人之多。此后旭烈兀继续西征叙利亚,但不久得知蒙哥死讯,遂率主力部队返回波斯。留驻叙利亚的蒙古军队被埃及军队击败,西征结束。蒙古帝国征服半个世界当时蒙古人正处于以掠夺战争为职业的阶段,有一支由骑士组成的强悍军队,又有成吉思汗这样雄心勃勃、富有组织才能的领导人物。镇压叛乱者、战胜敌人,将他们连根铲除,夺取他们所有的一切;使他们的已婚妇女号哭、流泪,骑乘他们的后背平滑的骏马,将他们的美貌的后妃的腹部当作睡衣和垫子……这才是男子汉[最大]的乐趣!——[波斯]拉施特:《史集》,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62页。

以共同分配掠夺物为号召,把被征服部落变成他们征战和掠夺的力量。《蒙古秘史》中有这样一首诗歌: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蒙古军队还从中国和西域学得了火器和攻城技术,大大加强了破坏力量。围绕蒙古的亚欧国家和地区都处于分裂落后的状态。有些国家虽然有先进的文化,但不能组织起来抵抗侵略。蒙古军押送俘虏图应该知道,除非敌人投降,鞑靼人是绝不停战的。…他们有成吉思汗的遗命,如果可能,要征服所有的民族。 ——

加宾尼你懑只恃着大江。我朝马蹄所至,天上,天上去,海里,海里去!

——

大蒙古国官员耶律楚材对南宋使臣的谈话整个世界上,有什么军队能够跟蒙古军相匹敌呢?战争时期,当冲锋陷阵时,他们像受过训练的野兽,去追逐猎物。但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他们又像是绵羊,生产乳汁、羊毛和其他许多有用之物。 (波斯)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四大汗国的建立察合台汗国由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和他的儿子哈剌旭烈及其后人管理,建于1227年。主要辖区在天山南北。于14世纪中叶分为东西两部分,1369年西察合台汗国亡于帖木儿帝国。窝阔台汗国由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1186年—1241年)及他的儿子贵由及其后人管理。窝阔台汗国建于1225年,亡于1309年。窝阔台后裔为争夺汗位发生矛盾和分裂,汗国力量削弱。至大二年(1309年),汗国首领察八儿在一次内争中失败,逃亡归顺元朝,察八儿的领地大半为新即位的察合台汗也先不花所有,窝阔台汗国灭亡。窝阔台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国中国命最短的汗国。金帐汗国金帐汗国(1219-1502),又名钦察汗国,是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由1243年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第二子拔都结束西征后建立。从十四世纪起,金帐汗国势力衰落,先后败于莫斯科大公和帖木儿大汗,其统治地区分裂为几个小汗国。1480年,莫斯科大公国等独立,蒙古统治遂告结束。伊利汗国伊利汗国,1256–1335年,又名伊儿汗国或伊尔汗国。旭烈兀西征时,获悉蒙哥去世,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遣使表示支持忽必烈为大汗。忽必烈遣使传旨,将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边境的波斯国土划归旭烈兀统治。于是,原由大汗政府直接管辖的波斯地区,实际上成为旭烈兀的领地。忽必烈称蒙古大汗时,伊利汗国一直承认其为宗主直至忽必烈去世为止。14世纪,汗国陷于分裂,后亡于帖木儿帝国。伊利汗国的位置大约今天两伊一带。

蒙古西征的影响

一、灾难(略)二、交流1、奠定了今日世界欧亚国家版图和大格局的基础2、传播了东方先进的文化精神和科学技术,促使欧洲人文精神的苏醒和文艺复兴、促进了现代欧洲联盟的形成3、奠定了多民族统一的中国的基础及中国版图4、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分裂局面5、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开创了全球化。宋元明清史专题第十一讲大蒙古国的施政与大一统的重建大业谁承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帖生有四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术赤与拖雷友善,而察合台与窝阔台交好,形成两个党派,矛盾延及子孙。成吉思汗死后,他的直属部队、百姓、土地和大量财富归拖雷,使得拖雷实力非同寻常。考虑到政治才能,成吉思汗留下遗嘱决定由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因忽里台会议未能及时举行,窝阔台无法即位,拖雷以守产幼子身份监国二年。1229年,忽里台大会拥立窝阔台为大汗。窝阔台虽然如愿即位,但对拥有强大实力的拖雷也有疑忌之心。1232年,拖雷统率军队在三峰山消灭金军主力,诸侯大臣们称拖雷功在社稷。五月,窝阔台生病,巫师占卜后,说已经把窝阔台的疾病祛除在咒水中。拖雷代兄受过,喝下巫师端来的咒水,几天后暴毙。《元史》卷一百一十五《睿宗传》:“五月,太宗不豫。六月,疾甚。拖雷祷于天地,请以身代之,又取巫觋祓除衅涤之水饮焉。居数日,太宗疾愈,拖雷从之北还,至阿剌合的思之地,遇疾而薨,寿四十有(一)。”大蒙古国的施政一、窝阔台汗的施政窝阔台汗即位后,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大汗权力,大大推动了蒙古国家政权的发展。1、礼仪建设耶律楚材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秉承家族传统,自幼学习汉籍,精通汉文,年纪轻轻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1215年,蒙古军攻占燕京,对腐朽的金朝失去信心的耶律楚材决定以自己的才华辅助成吉思汗。经常向成吉思汗进献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器重。窝阔台汗的即位己丑(1229)秋,太宗将即位,宗亲咸会,议犹未决。时睿宗(拖雷)为太宗亲弟,故楚材言于睿宗曰:“此宗社大计,宜早定。”睿宗曰:“事犹未集,别择日可乎?”楚材曰:“过是无吉日矣。”遂定策,立仪制。乃告亲王察合台曰:“王虽兄,位则臣也,礼当拜。王拜,则莫敢不拜。”王深然之。及即位,王率皇族及臣僚拜帐下。…国朝尊属有拜礼自此始。

《元史·耶律楚材传》耶律楚材为窝阔台即汗位制定了跪拜仪式,说服其兄察合台率皇族和臣僚跪拜。从此成为定制,加强了大汗的权威。2、颁扎撒,建设法令向诸王、贵戚、首领们颁布仪礼和纪律,维护大汗权威。在此之前,凡是成吉思汗所颁布的诏令依然有效,保持不变。无论何人在朕即位之前所犯的一切罪行概予赦免。但今后若有人胆敢违犯新旧法令、制度,则将受到惩罚和罪有应得的惩处。3、定赋税早期蒙古赋税征收没有明文规定,征收无限制。窝阔台即位后明定税制,对蒙古牧民的牲畜施行每百征一的税率。1230年设立燕京、平阳、真定、东平等十路课税所,每路各设正、副课税使,多以汉人儒者充任,专掌钱谷,不受地方长官统摄。4、设官职、改官称在政务设施日趋繁密的情况下,官府、官称也相应增多。1231年,设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由于政务的需要,窝阔台仿效汉制,把内廷机构分立出来,成立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此时中书省权势还有限,与中原王朝宰相有一定差别。耶律楚材主要掌管财赋和文书。地方行政设有路、府、州、县。1234年在中都(今北京)设置了燕京行台。5、建都和林1235年,窝阔台命汉族工匠于鄂尔浑河岸建筑都城,命名为哈剌和林。由于大蒙古国在当时世界历史舞台上极其强盛,和林成为当时世界最繁盛的城市,各国国王、使臣、教士、商人来访者甚多。哈剌和林城除大汗的宫殿外,它还没有圣但尼的村落大。…其中有两个市区,一为回回市区,中有市场。…另一个是汉人市区,其中所有人都是工匠。【法】鲁不鲁乞《东游记》和林龟趺乃马真氏称制和贵由汗施政1、乃马真摄政乃马真,名脱烈哥那,窝阔台汗的皇妃。窝阔台汗在位时曾指定阔出的儿子失烈门为汗位继承人。1241年窝阔台汗去世,长子贵由远征尚未归来,乃马真氏想让贵由即位,未与宗亲们商议,擅自夺取了国家政权。史称"乃马真摄政"。贵由的即位为“黄金家族”内部的纷争埋下了种子。实际上,贵由自幼多病,难以料理朝政,朝纲事务多出于乃马真氏的主张。乃马真氏摄政后,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任命了一批不学无术的人担任朝廷高官。并与亲信法提玛合谋逮捕中书右丞相镇海和燕京行台断事官牙老瓦赤。两人都逃奔到阔端处寻求庇护。大商人奥都剌合蛮获得信任,恃宠乱政。乃马真氏把加盖御宝的空纸给他,让他任意填写。耶律楚材极力劝谏反对无效,终致忧愤而死。耶律晋、耶律齐、耶律燕耶律铉、耶律铸国家承大乱之后,天纲绝,地轴折,人理灭,所谓更造夫妇、肇有父子者,信有之矣。加以南北之政每毎相戾,其出入用事者又皆诸国之人,言语之不通,趣向之不同。当是之时,公以一书生孤立于庙堂之上,而欲行其所学,戞戞乎其难哉!幸赖明天子在上,谏行言听,故奋袂直前,力行而不顾。然而其见于设施者,十不能二三,而天下之人固已钧受其赐矣。若此时非公,则人之类又不知其何如耳!

《耶律楚材神道碑》大有造于中国功德塞天地

(明)沈德符评耶律楚材乃马真氏摄政,使成吉思汗《札撒》遭到废弃,造成法度不一。诸王"人人都向四方派遣使臣,滥发诏旨牌符;他们四下结党,各自为政"(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使蒙古帝国濒于崩溃境地。2、贵由亲政贵由亲政后,以谋害阔端罪处决了法提玛,重新任命镇海为右丞相;处死奥都剌合蛮,仍命牙老瓦赤主持中原地区的财赋事务。为保证法度的统一,贵由下诏收回诸王散发的牌符;规定诸王不准擅自颁发敕令;对窝阔台汗制定的法律条文,不准改动和任意损益增删等。拥立蒙哥1248年,贵由去世。1249年,贵由之妻斡兀立海米史在拔都的支持下摄政,与众大臣共同治理朝政。斡兀立氏只热衷于和商人做交易。她的两个儿子忽察和脑忽与其母相对抗,以致出现了三个统治者,国家陷入混乱。1251年,拔都主持召开了忽里台大会,强势拥立拖雷长子蒙哥称汗。大蒙古国的汗位由窝阔台系转至拖雷系。在这个过程中,黄金家族内部矛盾完全爆发,自相屠戮,家族裂痕难以弥合,为大蒙古国的分裂埋下伏笔。蒙哥汗的施政1、铲除政敌消除异己,巩固其统治。许多旧臣被处死。并极力削弱窝阔台和察合台系统势力。2、三大行政区的设置和管理燕京行尚书省(汉地)别失八里行尚书省(中亚)阿母河等处行尚书省(波斯)设置也可札鲁忽赤(大断事官)进行管理。3、括户与包银括户:通过检查户口,将隐漏不报和逃亡人口搜括出来,遣送还乡或就地入籍。又称括客。这种清查浮客的活动,历代均有。就在灭金的第二年,蒙古国在“汉地”进行人口调查,史称“乙未括户”。

包银:元朝赋税名目之一。金朝灭亡前后,河北、山东军阀林立,对人民肆意掠夺,赋税名目极多,毫无限制。真定军阀史氏对此加以改革,将各项赋税合而为一,统一征收,称为包银,以后其他各地军阀也相继施行。4、宗教信仰自由蒙古建国后萨满教成为国教,蒙哥汗即位后,萨满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道教都享有同等地位,各民族有权信仰自己的宗教,而且在帝国都府所在地哈剌和林,各宗教派别享有自由活动的权利5、命忽必烈治理汉地任用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军政;屯田唐、邓等州。陛下天资仁圣,自昔在潜,听圣典,访老成,日讲治理。如邢州、河南、陕西皆不治之甚者,为置安抚、经略、宣抚三司。其法:选人以居职,颁俸以养廉,去污滥以清政,劝农桑以富民。不及三年,号称大治。诸路之民,望陛下之治,已如赤子求母。

兵自入敌境,转斗千里,未尝败北。大小十三战,杀宋兵四十余万……《元史·兀良合台传》蒙哥汗攻宋战略国家用兵,一以国俗为制,而不师古。不计师之众寡、地之险易、敌之强弱,必合围把矟,猎取之若禽兽然。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鞭弭所属,指期约日,万里不忒,得兵家之诡道,而长于用奇……

郝经《东师议》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兄弟相争1259年,蒙哥汗率军亲征南宋,在四川合州钓鱼城被宋军飞石击中,不治身亡。忽必烈军队已渡过淮河,不愿无功而返,分兵三路围攻鄂州。后来,其妻遣使来报,留守都城和林的弟弟阿里不哥准备夺取汗位。当时忽必烈因为“汉化”倾向比较明显,正在逐渐失去蒙古正统派的支持,而且蒙哥大汗与他的关系也一直不够融洽,临终前也未明确由谁继位。这些对忽必烈都十分不利。忽必烈与南宋贾似道订立和议,率军北返。1260年三月,阿里不哥在首都和林召开忽里台大会,在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即大汗位。忽必烈也于开平(内蒙古正蓝旗)召集忽里台会议,在东道、西道诸王支持下登上汗位。按照传统惯例,选汗的忽里台大会应该在斡难河源举行,而且必须有各系宗王参加。忽必烈在汉地集会选汗,显然有违传统。1260年四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内外百司之政。五月,忽必烈干脆颁布即位诏,称大皇帝,建元中统。诏曰:朕获缵旧服,载扩丕图,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建元表岁,示人君万世之传;纪时书王,见天下一家之义。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炳焕皇猷。权舆治道。可自庚申年五月十九日,建元为中统元年。这样,蒙古国形成一国两君局面。不过,阿里不哥虽然具有漠北,兵力、物资与忽必烈相比都明显不足。1261年,忽必烈下令禁绝汉地对漠北的物资供,使阿里不哥陷入窘困。阿里不哥控制了察合台和窝阔台后裔的封地,统治暴虐,又屡战屡败,并处于东西夹击状态,导致众叛亲离。1264年,阿里不哥在和林投降,亲信全部被处死,不久,阿里不哥病死。漠北与与中原地区的统一得到恢复,忽必烈作为大蒙古国大汗的地位得到确认和巩固。忽必烈取消了哈剌和林作为都城的地位,而设宣慰司都元帅府直接管辖。这样,忽必烈在进一步靠近中原地区的同时,导致蒙古帝国偏离了轴心,加上西道诸王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大蒙古国最终分裂为四个相对独立的汗国。忽必烈推行“汉法”大蒙古国转变为元王朝的主要标志是“汉法”的推行,即有计划地吸收、采用前代中原王朝的一系列典章制度和统治经验。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主上虽在潜邸,久符人望。而又以亲则尊,以德则厚,以功则大,以理则顺,爱养中国,宽仁爱人,乐贤下士,甚得夷夏之心,有汉、唐英主之风。加以地广众盛,将猛兵强,神断威灵,风蜚雷厉,其为天下主无疑也……

郝经《复与宋国丞相论本朝兵乱书》兵乱四十余年,而孰能用士乎?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士于此时而不自用,则吾民将膏斧钺、粪土野,其无孑遗矣!郝经《与宋国两淮制置使书》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

——徐世隆奏疏用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矣!

——《元史·世祖纪》赞1、建立年号、国号。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2、建立汉式官僚机构:中央设中书省掌管政事,为宰相机构,下辖六部,处理具体行政事务。又设枢密院掌军事,御史台掌监察。地方设置行省作为地方大行政区。地方监察则由提刑按察司(后改肃政廉访司)负责。

3、定都汉地。忽必烈即位后不久,开始对金朝旧都燕京进行重建。至元九年(1272)新城建成,成为元朝的正式首都,定名大都。忽必烈原藩府所在地开平则作为陪都,加号上都,主要起着联络中原与漠北的纽带作用。大蒙古国旧都和林,此时已成为地方机构治所。元世祖定大兴府为大都,开平府为上都。每年四月,迤北草青,则驾幸上都以避暑,颁赐于其宗戚,马亦就水草。八月草将枯,则驾回大都。

叶子奇大驾岁一巡幸,未暑而至,先寒而南…

虞集元朝两都间的交通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利汗国窝阔台汗国哈剌和林本图取自日文著作原图未将吐蕃划入元朝疆域统治重心南移加速了大蒙古国的分裂

平定叛乱1、平定李璮(tan)叛乱在蒙金对峙期间,在金朝境内崛起了许多大地主军阀,后来大多为蒙古所笼络,形成强大的割据势力,军民兼管,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称为“世侯”。李璮为金末山东军阀李全之子,1227年李全降蒙古,被任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又称益都行省)。1231年李全去世,其妻杨妙真袭职。不久,杨妙真死,李璮袭为益都行省,拥军自重。中统三年(1262)二月,李璮乘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之机,举兵反叛。匆忙与南宋联系,献地约降,进占济南。南宋只封李松寿为齐郡王,并未在军事行动上给予有力配合。李松寿在进攻济南时,曾传檄河北,希望取得华北地区汉人军阀的支持,但应者寥寥。忽必烈急召诸路蒙、汉军去济南平叛。李璮的妻父王文统,当时任中书省平章政事,颇得忽必烈信任,因与李璮书信交通,被忽必烈杀死。四月,忽必烈命右丞相史天泽专征。史天泽筑环城长期围困济南。七月,李璮走投无路,投大明湖自杀,因水浅未死,被俘。史天泽斩李璮于军前。忽必烈迅速平定李璮叛乱,对巩固政权和避免再次出现分裂割据局面都起了很大作用。北方汉族地主武装的军阀们受到李松寿事件的警告,更加死心塌地地为新王朝效力。忽必烈乘机大削兵权,在心有余悸的史天泽带领下,各地军阀纷纷交出兵符。这样,忽必烈既解除了发生叛乱的后患,又加强了中央集权。忽必烈在地方开始实行军民分治。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戍,从而把各地的兵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李璮叛乱之后,忽必烈在不得不继续任用汉人的同时,开始重用色目人,以便互相牵制。这些措施,都对元王朝中央集权政治的建立,蒙古、色目贵族与汉族官僚之间矛盾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海都、乃颜叛乱海都是窝阔台汗的孙子,自拖雷后裔蒙哥当选蒙古大汗始,窝阔台后裔渐失势。海都为人聪明能干而狡诈,逐渐纠集部众。势力日盛,成为窝阔台系诸王的首领。蒙哥汗死后,海都支持新汗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汗位,终告失败。但海都仍然希望夺取大汗之位,暗中积蓄实力,联合钦察汗国,图谋与忽必烈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宝座。至元六年(1268年),海都、察合台汗国和钦察汗国在塔拉斯河会盟,公开反对忽必烈和伊儿汗国,并商议以海都为盟主。会盟各王指称忽必烈汗已经被汉族同化,言明要对忽必烈用兵以恢复蒙古人的游牧本性。从此,双方不断发生战争。元军虽始终占上风,却无法彻底击败海都。

至元二十四年(1286),海都等同东部乃颜联络,乘忽必烈率领元军主力东去平叛的机会,一度发兵占领和林,但不久即退出。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海都纠合诸王再度进兵蒙古,最后在和林被海山(元武宗)击败,于归途中伤重不治去世。大德十年,其子察八儿率部归顺元朝。西北宗王与元朝约和,仍承认元朝皇帝作为全蒙古大汗的地位。乃颜是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的玄孙。成吉思汗分封子弟﹐斡赤斤所得分民较多﹐其分地在蒙古最东境﹐并不断向大兴安岭以东扩展﹐据有辽东大部分地区。乃颜祖父塔察儿曾以东道诸王之长率先拥戴忽必烈为汗﹐因而特受尊崇。西北藩王的大肆举反,使忽必烈深感对东北地区也需加以控制。东北地区原来只置山北辽东道宣慰司,权轻不足以镇慑,拟改置行省。至元二十三年(1286)二月罢山北辽东道、开元等路宣慰司,将辽东的地方行政机构升格为“东京等处行中书省”。东京行省虽然不满半年即撤销,但仍然引起乃颜的不满。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西北诸王海都等进攻阿尔泰山,元朝以重兵防御西境。早与海都有暗中联系的乃颜,见有机可乘,谋起兵应海都,对忽必烈进行东西夹击。至元二十四年(1287)四月,乃颜与东道诸王结盟,举兵反元,与海都及西北诸王相联络,对元朝构成自东北至西北的强大威胁。忽必烈遣伯颜进据和林,遮断乃颜与海都的联系。五月,忽必烈自上都出兵,扶病亲征,率蒙汉大军进攻辽河上游的乃颜大本营。六月,双方在撒儿都鲁主力对决。元军在数量上居于劣势,忽必烈却贸然乘象舆临阵督战,但叛军以强弓劲弩集中攻击象舆。忽必烈被迫下舆御马。在漠北地区乘象督战是一件空前绝后的事情,因此这个细节也被穆斯林史籍和欧洲人马可波罗记录。此战元军以夜袭击溃叛军,并继续追击乃颜,生擒乃颜并把他处死。至元二十四年的军事行动虽然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未能完全镇压东道叛王。直到至元二十八年末,元军方始最终扑灭乃颜之乱的余烬。经过这次打击,东道诸王的势力大为削弱,并受朝廷所置辽阳行省内设置的万户府统辖。忽必烈在位30多年中,与分裂割据势力,包括蒙古正统派势力进行了十分激烈的斗争,通过军事镇压,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总揽纲权,则藩镇之祸销矣;深固根本,则朝廷之计定矣。”忽必烈所采取的坚决措施,对保障元朝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了重大作用。除去前期宗王叛乱的因素外,元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极少见的没有外患的朝代。时人评价:“圣朝之疆宇,固如金瓯,平如衡权,三代以来,罕能同议。”大一统的重建在北方政局基本稳定后,忽必烈很快发动了灭亡南宋、统一中国的战争。他改变了以前主攻四川的战略,改以长江中游的襄阳、樊城作为突破口。至元五年(1268)到十年,经过长期围困,元军终于占领襄阳、樊城,在南宋的国防线上打开了缺口。至元十一年(1274),忽必烈委任伯颜为统帅,大举伐宋。元军沿汉水入长江,顺流而下。十二年,大败宋军于池州下游的丁家洲,相继占领建康、镇江、常州等要地。十三年正月,元军汇集临安城下。南宋太皇太后谢氏和恭帝赵显奉传国玉玺和降表降元。忽必烈攻宋战略宋据东南,以吴越为家,其要地则荆襄而已。今日之计当先取襄阳,既克襄阳,彼扬、庐诸城弹丸地耳,置之勿顾,而直趋临安,疾雷不及掩耳,江淮、巴蜀不攻自平…

1260年郭侃奏南宋大臣文天祥、陆秀夫等人先后拥立赵显的两个幼弟赵罡、赵昺,活动于福建、广东一带,图谋复宋。至元十六年(1279)二月,元军追击至崖山,在海战中击败宋军,陆秀夫抱赵昺赴海自尽。文天祥被俘,不肯接受招降,后就义于大都。…樓船千艘下天角兩雄相遭争奮搏古來何代無戰争未有鋒蝟交滄溟遊兵日來復日往相持一月爲鷸蚌南人志欲扶崑崙北人氣欲黄河吞一朝天昏風雨惡炮火雷飛箭星落誰雌誰雄頃刻分流屍漂血洋水渾昨朝南船滿厓海今朝只有北船在昨夜兩邊桴鼓鳴今夜船船鼾睡聲…如何看待元的统一和文天祥等抗元?元朝统一全国,无论从整个中国历史,还是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角度看,都应加以肯定。元朝攻灭南宋的战争,在性质上与大蒙古国时期的对外征伐不同,原始掠夺的色彩大大减少,而基本已经成为汉地政权之间的兼并、统一战争,因此,江南地区所受战争破坏,较之北方要轻得多。元朝对南宋官僚士大夫也尽力招降、笼络。大批南宋旧臣,如状元留孟炎、王龙泽,宗室赵孟頫等,相继北上仕元,出任要职。但也必须看到,在元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汉族人民遭受了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当时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文天祥等反抗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宋朝官民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他在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可见,与对外战争一样,元朝统一全国的战争也具有两重性。元朝大一统的意义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四百年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元朝的建立也促进了蒙古族社会的全面发展。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角度看,统一的过程就是蒙古族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元朝辽阔的疆域,中央集权的有效统治,遍布全国的驿站制度,都是元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利条件。元朝天文、地理、水利等科技的高度发展是和上述有利条件密切相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元朝的统一,还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中国的印刷术、火药、造纸术、指南针等重大科学发明在这一时期传入欧洲。波斯、阿拉伯的天文、医学等科学成就也被大量介绍到中国。自古有国家者,未若我朝之盛大者矣。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之元者,大之至也!宋元明清史专题第十二讲元朝大一统国家的施政创制新蒙文八思巴(1235—1280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第五代祖师。八思巴十岁左右就跟随伯父萨迦班智达赴凉州与蒙古皇子阔端谈判,幼年时期就开始接触政治,为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础。元宪宗三年(1253),八思巴被忽必烈召至左右,为忽必烈夫妇等二十五人授佛戒。忽必烈即位后,八思巴于中统元年(1260)被尊为“国师”,授以玉印,任中原教主,统天下教门。至元年间,奉诏创制蒙古文字并于至元六年(1269)颁行全国,称“蒙古新字”或“蒙古字”,俗称“八思巴文”。八思巴所创制的“八思巴文”属拼音文字,共有41个字母(脱胎于古藏文字母),字数只有一千多个,方体,自上而下直写,自右向左。至元六年八思巴文作为国字颁行全国,在诸路设立蒙古字学和教授。至元八年立京师蒙古国子学,从蒙古、汉人百官及怯薛官员中挑选优秀子弟入学。并规定省部台院印信等用蒙古字,奏疏也用蒙古字书写。元朝始终以八思巴蒙古字为官方文字,其推广却受到很大阻力。除政治和文化传统因素外,主要是因为这种文字字形难以辨识,而且有的地方使用时还仿效汉字篆书的写法,这就更加剧了识别的难度。因此虽然元廷屡次下令用八思巴文“译写一切文字”,但民间很难通行。所以,八思巴文最终还是主要应用于官方文件。伴随着蒙元帝国的消亡,八思巴文亦被逐渐废弃,成为一种“死文字”.但我们今天仍能在各种八思巴文钱币及其它元代文物上见到它.八思巴字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元朝统一后,仍利用隋唐运河旧道转运漕粮,在河南要上岸陆运180里。因运河河道多有壅塞,水陆转运颇多不便,而海运往往因风信失时,又多倾覆。于是,元朝政府着手组织对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与修凿。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自隋唐到宋,大运河是以洛阳、开封为中心的南北运输线。元代全国政治中心北移,为了缩短运河航线,决定把运河改成直线。至元十三年(1276)至二十年,长150多里的济州河开通。至元十七年(1280),疏通通州运河。至元二十六年,开凿会通河。至元二十八年(1291)至三十年,按照郭守敬设计的方案开凿了通惠河。至元末年,元廷还曾对相当于旧邗沟的扬州运河进行了疏通。至治年间(1321-1323),又对属江南运河的镇江支流进行疏凿。京杭大运河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北京市区至通州,连接温榆河、昆明湖、白河,并加以疏通而成;(2)北运河:通州至天津,利用潮白河的下游挖成;

(3)南运河:天津至临清,利用卫河的下游挖成;(4)鲁运河:临清至台儿庄,利用汶水、泗水的水源,沿途经东平湖、南阳湖、昭阳湖、微山湖等天然湖泊;(5)中运河:台儿庄至清江;(6)里运河:清江至扬州,入长江;(7)江南运河:镇江至杭州。元朝政府陆续修凿完成的京杭大运河全长3000余里,比绕道洛阳的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京杭大运河北起大都,南达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元代大运河解决了南粮北调的运输问题,粮食从南方直达京师。漕粮几乎供应京城所有居住人员的日常食粮,并支撑着整个中央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京杭大运河对元朝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政权也起到一定作用,并奠定了北京发展为大都城的坚实基础。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的巨大作用。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商品经济的繁荣。运河的通航也推动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如通州、临清、聊城、济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苏州、嘉兴、杭州等

,成为商品集散地,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海运的推行至元十九年,朝廷以大都供给浩繁,而江南财货在北运途中水陆转载,耗费巨大,伯颜请创行海运。经过几年的试行,到至元二十三年,朝廷鉴于海运已初见成效,于是任命朱清、张瑄为海道运粮万户。后设立行泉府司,专掌海运,并增置上海、福州二万户府,负责海上运输。海运粮食的数字从至元二十四年的三十万石激增至至元二十七年的一百五十九万五千石。大大缓和了大都粮食的供应压力。元代京杭大运河与海运图今日大运河大运河的新功能为了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国家发起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穿过黄河输水至华北平原;另一路向东,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运河文化的重拾与保护2004年11月,山东聊城建立第一座运河博物馆——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2006年9月,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在杭州建成开放。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这次申遗共包括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相关遗产58处。元代的中央官制元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