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必修3?文化生活?xyyzygp考点考向概览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中华民族精神〞为主线,从“是什么〞的角度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核心和时代特征;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从“怎么办〞的角度阐述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此单元承接了文化的实质与作用,落脚在文化的开展与创新。所以复习本单元要与其他三个单元联系起来。复习本课时,要结合第一单元文化的作用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结合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理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还应与第四单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开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知识联系起来。高考复习策略3.本课时的核心在于凸显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所以复习中一定要立足中华民族精神,掌握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事材料。①结合各地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认识民族精神的作用与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②结合红色文化建设,认识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③关注我国载人航天工业取得的新成就,认识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开展。④结合南海争端、“保钓〞活动中公民的爱国行动,理解新时期要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高考复习策略〖重点理论〗一个根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一个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一个特征→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一个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一个重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一个途径→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名师点睛〖速记图表〗状元笔记与中华文化根本内涵重要性核心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正确认识民族精神的作用〔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达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所起的重大作用: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开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关系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1、正确认识民族精神的作用〔3〕永不泯灭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贯穿中华民族开展全历程----古代、近代、现代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2、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3、内涵的比较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都是世界的珍贵精神财富,很难说哪种民族精神珍贵,哪种民族精神不珍贵。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之魂,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开展起着巨大作用,但但不能认为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精神财富。特别示提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特别示提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特别示提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误区:中华民族精神就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除上述根本内涵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2007海南政治卷16〕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表达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C◆〖考考你〗◆〔北京丰台区2021届高三上期末〕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以下选项中与这一誓言所表达的精神实质相一致的是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④克勤于邦,克俭于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考考你〗◆A〔2021年高考山东卷29〕材料三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3〕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解析】本问考查的课本知识是文化传承,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能永不泯灭的原因。结合课本①③能够很快想到,同时中华民族精神的永不泯灭在于他的与时俱进创新开展,答出第②点。【答案】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考考你〗◆考点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1〕地位:爱国主义与其它精神的关系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表达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2〕作用: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发动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2〕在当代中国,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3〕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表达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中华民族精神作用考点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如何爱国辛勤劳动,建设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考点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特别示提误区: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相矛盾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考点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021年高考江苏卷23〕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21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奉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①③符合题意要求。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强诚信意识,②错误;④说法不符合题意。B◆〖考考你〗◆考点三、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开展〔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开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不对调〕〔2〕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开展主要表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表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开展考点三、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误区: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开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开展,主要体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表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珍惜和保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考点三、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2021年高考福建卷〕“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奉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解析】此题考查民族精神的传承。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等信息,可以看出A项符合题意。其余三项前半句正确,但B项中“人人践行〞失之绝对;C项中“指引方向〞欠妥,在当代中国指引方向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项“凝聚力量〞说法也欠妥,并非所有传统文化都可以起到凝聚力量的作用。A◆〖考考你〗◆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1〕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心骨〞。〔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保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是要抵抗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可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汲取世界先进之明成果二者并不矛盾。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特别示提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特别示提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1〕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①凝聚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各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由这个共同的民族精神来凝聚。②支撑作用: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开展的精神支柱。特别是当民族存在的物质条件遇到困难、前进开展遭受挫折的时候,这种支撑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和明显。③鼓励作用: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尚的精神支撑、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开展。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必要性〕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开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开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局部和集中表达。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重要尺度。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发动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开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抗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开展强基固本。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纵向:同一观点不同角度的表述与运用——教材中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作用P71三精一魂P76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共同价值追求、精神火炬P78、79意义---必要性〔转化“有利于〞〕P80精神支柱、强基固本P81精神基石特别示提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注意以下几个关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鼓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根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开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它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开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特别示提注意以下几个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与国际竞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随着多极化的开展,国际竞争越来越剧烈.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包括物质力和精神力。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而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发动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说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特别示提注意以下几个关系〔3〕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文化的力量包括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局部。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特别示提辨析: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开展,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它不仅集中表达在重大社会实践活动中,也表达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并非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思维析辨〔2021福建卷33〕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奉献。“劳动荣耀、知识崇高、人才珍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B◆〖考考你〗◆〔2021年高考江苏卷〕?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C.发挥先进模范的典范作用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感动中国?推出的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都表达了中华民族精神,评选的目的是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应选C。题干没有表达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A、B、D不选。C◆〖考考你〗◆〔2021年高考北京卷40〕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荣耀传统。不管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着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21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3〕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表达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分〕◆〖考考你〗◆〔3〕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表达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分〕【答案】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鼓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开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考考你〗◆〔2021年高考福建卷〕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材料三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壮丽诗篇。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4)根据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建议。(要求:①写出建议书内容的提纲;②不得显示个人身份的任何信息。)◆〖考考你〗◆【答案】(4)①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②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⑤脚踏实地,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解析】此题考查民族精神、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题目要求写出“弘扬雷锋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涂装机配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威海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下载
- 2025年贵阳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凉山州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合肥年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因工程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30中国锻造模具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数高楼》
- 《兵工企业常用焊接方法与设备使》课件-埋弧焊机
- 2025年法律意识教育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 【人卫九版内分泌科】第十一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课件
- “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相关单元的设计思路与教学建议课件(共51张PPT)
- 提高卧床患者踝泵运动的执行率品管圈汇报书模板课件
- 同理心的应用教学教材课件
- DB4102-T 025-2021海绵城市建设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高清现行)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隐患清单
- 锡膏使用记录表
- 儿童保健学课件:绪论
- 中小学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岗位责任清单
- 校园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
- NY∕T 309-1996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