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暮江吟》听课有感篇一:浅谈古诗教学——《暮江吟》听课有感著名的文学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因此,若能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情画意。然后让学生反复读,体味古诗的诗情画意,定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认为本次素质研讨活动中滨东小学的陈建新老师在教学《暮江吟》一文时,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陈老师在教学意图中写道:“这首诗文字优美浅显,学生在预习中借助工具书或书中的注释就可以大致地了解诗意。所以在学习中应该以读代讲,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读”因而,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学生并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效果:“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口头表达和自主认知的机会。”我认为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这一点应该反复强调告诉学生,此外还必须抓住关键的词加以分析,如:“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透过这个“铺”字,可以体会到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这里指碧绿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这句诗的意思是: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这两句抓住色彩来描绘日落时江面的瑰景色丽.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了,有一部分江面受不到阳光照射,所以,江面就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颜色,一边有如碧玉,泛着绿波,一边犹如玛瑙,漾着红色的波纹。“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可爱的意思。“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经进入深秋季节;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多么可爱啊!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时间由黄昏过渡到夜晚,而且可以看出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正因为喜爱,他才从黄昏到入夜,久久地停在江边观赏景色。“露似珍珠月似弓”。“似”,好像。“月似弓,农历初三晚上,是月牙开始出现的日子,月牙好像一张弯弯的弓。寒露降临,附着在树叶和草丛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这句诗的意思是: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发亮,月牙弯弯像弓一样。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在这个讲解过程中,应重点先抓“喜爱”的字眼,反复地读,要能从脸部神态上表现出来,可采用自由读、范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背诵等吟诵方式,不仅让学生感知诗意,而且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诗情。第二,要抓两个贴切的比喻反复地读,可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再举出类似描写露水和月亮的比喻句。在学生弄清《暮江吟》的内容后,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将自己融入那美丽的诗景中,细嚼慢咽,仔细品味每个字的意思,力求有所悟。在观察挂图、品读诗歌的同时用优美的音乐渲染气氛,启发学生想象“诗外之音,画外之意”。在学生想象的同时,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曲子,诱导学生入情入境.体验到诗的意境之美。最后,小组讨论,学生再按照“一读二议三悟”的步骤,小组合作学习想象诗中意境,把有疑问的诗句逐个品读.教师相机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调控,或当场评议,或留至下步探究。当然,陈老师认真地准备了许多电脑课件来辅助教学,这点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学习的。但是他忽略了对作者写作感情的强调,忽略了反复朗读,忽略了对比喻句的分析,忽略了让学生的手势动起来,所以课堂气氛不能很好地活跃起来,使这堂课有了美中不足之处。我个人的看法,能否用: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读后吟诗的步骤来进行教学呢?具体做法如下:一、读中理解要求学生以个体自学为主通读全诗,读悟目标是生字新词的认读、诗题理解、诗大意的初步感知。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库(出现形式选择:电脑课件、书面文稿、黑板板书),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以帮助学生认知。资料内容如:①诗人生平与作品;②古诗生字读音;③疑难词的注解。(编制资料原则:把握教材特色,适合学生的思维程度。除了人物、地名、其它词语应列入多项注释,供学生辨识应用。)二、读中想象学生对诗句吟诵感悟.以合作学习为主,读悟的目标是理解诗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教师的主导体现在学习活动层次的调控以及阅读思维的引导上。1.播放音乐,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此时教师旁白,更有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如果你就是诗人,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想些什么?”同学们触景生情.点燃了思维的火花,一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与老师、同学们讨论、交流。三、读中积累小学生学习古诗,目的在于多读多背积累语言,教师宜提供多种学习活动,供学生选择.以发展个性,持续学习古诗的兴趣。1.画。(暮江吟)是一首典型借景抒情诗.诗本身是一幅美的风景画,可让学生根据诗意想象作画,并且给画题诗。2.唱。配上熟悉的能表达诗人作诗时情感的旋律演唱诗。3.编。把这首诗编写成一个故事,或者以续编方式讲给大家。四、读后吟诗学生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体会了诗中意境,于是反复吟诵,古诗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面多元化的积累则激活了学生各富色彩的智慧。让他们选择其一,自由演绎,其个性在唐风雨中尽情沐浴,潜能在诗情画意间从容释放。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篇二:今天,我读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暮江吟》,诗中描写了傍晚和夜晚的景色。随着诗句,我看到了广阔江河的壮美,饱览了落日余晖的唯美,领略了长安曲江的秀美。在香山居士的讲述中,畅游美景后,沉淀下的是那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诗词“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抒发了作者脱离牛李党争的畅快,一个“残”字,写出了夕阳的形色,两个“半江”勾勒了江水的壮美,文字中充满了轻快和跳跃。这让我瞬间联想到了去滨江文化公园看日落的场景——起初,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悬在空中,天空都是金灿灿的,光与热随着空气四散开来。随着时间推移,不一会儿,太阳淘气地向西边逃去,一不小心打翻了红色的墨水,江面很快就被染得红彤彤的。伴随着风轻轻拂过,一条鲜红的丝绸正畅快地跟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诗句在江面翩翩起舞,零星点缀的粼粼波光,夹杂着水鸟的吟唱,与采石古镇的青瓦、杨树林的绿树相映成趣,让人仿佛置身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卷中。接着,太阳又小跑着来到了翠螺山脚下,犹如落九天的大火球,让人提心吊胆。悄悄地,它又一步一步地跑到了房屋后面,只露出半个脸,宛若一位羞红了脸的少女。又是一眨眼的工夫,它羞涩地闭上了眼,关上了门,消失得无影无踪,天空也逐渐由淡蓝变成了深蓝,只有远处微微可见的火烧云无声地见证着之前一刻的壮美。爸爸说,滨江公园以前就是个码头,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但伴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水清了、山绿了、江豚回来了,天蓝了、树高了、星星变多了。书是成长的阶梯,诗是文化的沉淀。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感同身受白居易的畅快,才能愈发感觉滨江公园让人心驰神往。看,那江水瑟瑟的倒影处的杨树林正自信地伫立,与我们一起享受时代带给我们的幸福,和我们共同期待新一轮民族复兴伟业。
《暮江吟》一课听课随笔天高云淡,气爽风凉。一个清清爽爽的秋天来了!气候舒心,心情亦然。今天四年级语文组的主题教研活动正式开启了!刚入职的尹恒老师用一首《暮江吟》带我们进入了深秋时节。清秀温婉,不急不缓的尹老师,让课堂、让学习有了一种特殊的平和安静。这是一节典型意义的古诗教学课,但402班的语文课堂带给我带来秋日私语般的别样感受。这种感受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老师对于古诗的解读游刃有余,信手拈来,如学习“残阳”时,她出示了四句不同诗句中的“残月”“残花”“残夜”“残荷”,让孩子自由朗读,残阳的意象——傍晚,太阳落山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的感觉,通过“以诗解诗”的方式给了孩子诗意般的浸润;二是引导观察角度新颖独特。学习“半江瑟瑟半江红”时,老师用“色彩大师”白居易在江边看了很长时间,他都发现了哪些色彩?”与此同时,老师出示了白居易的诗歌中出现的各种色彩的诗句等。“春来江水绿如蓝”“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孩子们在朗读中有了惊喜的发现,有了丰富的体认,我身边的孩子下课说:白居易真是个色彩大师啊!1登高望远——站在单元看课堂秋天最心旷神怡的莫过于登高望远,极目远眺,望尽天外天,极尽山外山!大单元主题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及教学实施也是此理。四年级上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告诉我们要学会观察。语文要素则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本单元的教学中,围绕“观察”可让学生学习观察知识——提高观察能力——渗透观察意识。“表达”可让学生品味诗歌的凝练传神,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根据以上两个目标,分配到整个单元,每篇课文应该如何去一步一步落实。每篇文章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我们教学时应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地位等进行有侧重地学习。教学《古诗三首》可以以培养多角度的观察为本课教学的要素落点,从今天《暮江吟》一课的教学来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和设计,一是引导学生观察的知识、方法,形成观察的方法,《暮江吟》一诗中诗人是怎样做到连续细致地观察呢?从江边景物的颜色、形状、变化、方位等几个角度来观察。二是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确立诗眼或关键词的方式,如“铺”字的体会感悟、“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半”字,这些都是古诗教学中必经之路,更是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不二之法。这两者相融相合,可谓是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偏颇,不可割裂。这或许正是教学中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吧。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两张皮”现象,人文主题的学习与语文要素的习得生硬到怎么也调和不到一起,各行其道有之,生拉硬扯有之,贴标签有之,此类现象的出现还是没有很好地解读内容主题与学科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找到关联点或载体,没有解决好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想想我九十年代初期,我的导师们常说的那句话,到今天仍是语文教学的宗旨和要义——“阅读教学无非是在教材中走个来回,即从课文内容到语言形式,再从语言形式回到课文内容”。2层林尽染——盯住目标定学法秋天的美在于漫天遍野,在于层林尽染。目标确定后,指向目标的教学法就应该像秋意一样浸染,像秋水一样流淌。今天的教学如果从两个层面去开展教学,今天的课堂教学的许多可圈可点的古诗教学策略将会焕然一新,成为内容和形式自然天成的案例。今天的课堂上孩子读准字音或读顺诗句后,我们发现孩子对古诗是有基础的甚至有孩子能背诵。
所以在整体感知环节可以从一个问题进入:“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观察非常仔细?”不着急回答老师,让学生进入诗句中自由寻找体会,看谁找得多?这里,我们可以大胆预测课堂的走向:从诗人描写的颜色(半江瑟瑟和半江红)上看出了他观察仔细。从他描写的事物看出观察的仔细。他观察到了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不仅观察细致还进行了连续地观察,一开始写了残阳西落,后面又写了月亮升起。这里还有事物的形状也观察得很细致。”这些难吗?可能有一些!但这些发言或感受是学生自主发现、寻找、体会和探索的结果。通过对诗文句子的初步感知得到的,它实现了从理解文本内容到获取表达的方法的合二为一。这是真实的学习发生,哪怕只有一部分学生在进入也是教学的胜利。别担心孩子对诗人观察的连续细致体会不深入?别急,教学还在继续呢!如果初读环节是寻找观察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品味语言”既是语文教学的“根”,更是古诗学习的“魂”。在上一环节,学生发现了诗人从颜色上、事物上、形状上、时间上、情感上的变化后,这一环节,我们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中置电机自行车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PTZ电子体积校正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军用飞行器模拟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工业木锯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期末测试卷01【考试范围:6-10单元】(原卷版)
- 2025国际商业代理合同详细版样本
- 担保合同范文集锦年
- 健身房私教合同范文
- 电力设备采购合同模板
- 2025XL数字地震仪器租赁合同
- 《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课件
- 课题申报参考:全龄友好视角下的社区语言景观评估及空间优化研究
- 中央2025年公安部部分直属事业单位招聘8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五年级下册语文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
- 2025年1月日历表(含农历-周数-方便记事备忘)
- 2024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试卷与参考答案
- 临床用血管理培训
- 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操作手册
- 《走进神奇》说课稿
- 2024年内蒙古中考语文试卷五套合卷附答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学习双重否定句 部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