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导与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导与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导与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导与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导与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课程标准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重点难点1.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2.古代历史上疫病的防治。3.中医药的主要成就。4.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知识点一历史上的疫病1.疫病的流行(1)天花①古埃及: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②欧洲:18世纪时,天花肆虐,多位君主死于天花。③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2)鼠疫①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②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流行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严重饥荒。概念阐释疫病疫病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具有传播迅速、传染性强、病情严重、致病死亡率高的特点。2.疫病的影响(1)疫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2)疫病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①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突然爆发严重的鼠疫,死亡军民人数在一半以上,雅典将军伯里克利也未能幸免,雅典政治的走向明显转变。②公元前3亚历山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③明朝末年鼠疫横行,明军、大顺军以及大量民众染病,大批患者死亡。④17世纪爆发于墨西哥的黄热病,在美洲、非洲与欧洲国家流行,肆虐两个世纪。⑤近代以来,疫病仍然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20世纪早期,斑疹伤寒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都造成大量死亡。思维点拨在古代,疫病的流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让人类饱受痛苦,不仅带来人口死亡与社会混乱,也给人类政治、经济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3.疫病的防治(1)改善公共卫生条件①古罗马非常注意公共卫生,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②中国古代不少地方官,在任期间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2)研究疫病的防治方法①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②中国古人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人痘接种法在明代中期已经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3)建立救治机构①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②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③古罗马的医院也收治疫病患者。(4)近代医学进步,有效控制了很多疫病的传播①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②19世纪,细胞与细菌学说发展迅速。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③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历史感悟疫病防治的启示(1)政府要强化公共卫生安全服务体系。(2)加大医疗技术投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3)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及救助工作。(4)加强中医文化的研究,博采中西医之长使中国医学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5)民众应掌握一定的传染病预防知识,积极应对传染病的防治。(6)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问题思考古人有哪些防治疫病的措施值得今天借鉴?答案重视公共卫生,积极预防疫病;设立隔离区域,控制疫病传播;加强疫病研究,提供防治方法;设立救治机构,隔离救治病患等。这些措施对当今防治疫病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知识点二中医药的成就1.古代的中医成就(1)中医诊断:战国时的扁鹊已经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2)中医理论: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3)中医治疗①东汉晚期,名医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②医学家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③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被后人尊称为“药王”。④针灸在中医治疗中发挥很大作用。治疗效果显著,简便经济,受到中国人的欢迎,也被世界许多其他国家所接受。(4)药物学①唐朝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②明朝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知识拓展古代医学发展的原因经济因素:我国古代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农耕经济发达。政治因素:大多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中央集权体制的推动。文化因素:统治者重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奠定了人才基础;儒家经世致用,明德修身以及仁政民本思想的影响;道家阴阳调和辩证思想的影响。2.现代中医事业的发展(1)治疗水平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2)中医教育的发展: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3)开发中成药制剂:中医药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4)中药科研: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5)影响: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思维点拨传统中医药学的当代价值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扩大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问题思考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医药特征的认识。答案理论体系独特完整;诊疗方法(如针灸)历史悠久;临床经验丰富;医学专著不断出现;政府介入与管理;医学思想影响国外。知识点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1.西医的产生与发展(1)概况: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2)产生①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规律;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②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2.开始传入(1)西医在中国的传播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2)教会医院的建立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其分科完备,技术先进,广受欢迎。思维点拨西医传到中国,最初被赋予“借医传道”的使命。一些教会医院也成为一边医治病人一边传授教义的场所。西医的示范效应为中国近代医疗制度的初创树立了样板。在教会医院的影响下,政府和民间人士相继自发地开办了数量可观的新式医院。(3)西医技术的引入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以及其他近代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4)西医院校的建立西医院校建立起来,它们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5)公共卫生的发展①西方公共卫生措施逐渐引入中国,对人们的健康起了积极作用。②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处理垃圾与粪便等,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知识拓展中国近代“中西医论争”(1)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医学传入中国,对中医形成挑战。(2)内容:前期以争医术为主,后期以争医政(人员、经费、地位)为主。(3)影响:有利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有利于中西医学的融合和中医的现代化。问题思考西医对近代中国人的健康产生怎样的积极作用?答案西医技术、设备先进,对中国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西医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有利于中国人的健康。探究一历史上的疫病及防治材料一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作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避灾。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推卸。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就造成20万人死亡。问题(1)据材料一,概括明政府的防疫措施有哪些特点?依据材料一说明明政府为何难以控制疫情?答案特点:消极应对;防疫重点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措施呈零散化、偶然性;带有明显迷信色彩。原因:明朝防疫反应消极;明朝政府推卸责任;思想观念的落后愚昧。材料二欧洲人对这场死亡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人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之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于是不失时机地追求现世享乐便成为人们的生活信念,歌颂人生,申扬人权成了新的社会观念。问题(2)黑死病引发的死亡给欧洲人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哪些变化?答案①动摇了基督教的正统神学,使其失去了在思想上的垄断地位。②促成追求现世幸福和及时行乐人生观的形成。③旧的传统思维和思想秩序失去了其原有的优势,为更加现实的思考留出了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成长出了理性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甚至科学的萌芽,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疫病(1)疫病产生及扩散的原因①生存环境恶劣,公共卫生条件差,医疗技术条件差。②政府不能足够重视导致疫情扩散。③人口流动加速扩散;人民自身身体素质差。(2)疫病的影响①导致人口锐减、经济破坏。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存环境恶化。③影响到政权的兴亡及战争进程、走向。④客观上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提高。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影响了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⑥促进风俗的改变,节日习俗都是原来预防或庆祝战胜某种疫病的活动,对瘟疫一般有预防作用。探究二中医药成就及西医的传播材料一(《本草纲目》)“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故辨专车之骨,必俟鲁儒(代指孔子)。”问题(1)据材料,概括《本草纲目》的特点。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答案特点:广征博引;详略得当;兼具医儒(不仅是医书,也是儒家格物之学);服务大众(实用性强)。原因:李时珍勤勉的精神;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材料二19世纪后期,现代意义上的卫生医疗观念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传统卫生医疗由中央的太医院及地方的药学、惠民药局承担,但这些机构更多只是为官府服务,基本与民间社会无关。近代天津疫病频发,卫生问题严峻。清末新政期间,天津的改革运动颇为活跃。1902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原都统衙门卫生局的基础上,创立了近代第一个官办卫生机构——天津卫生总局,专门负责“城厢内外医疗卫生、船舶、火车的检疫和妇婴医院、育黎堂的管理”。卫生总局针对和服务的对象是面向社会,其下又设有第一、第二、第三卫生分局。总局虽设在天津,“而办事范围实赅北洋全局”。问题(2)天津卫生总局创建的原因及相对于以前的医疗卫生机构的不同。答案①原因:西方近代医疗卫生观念的传入;传统卫生医疗服务范围小;清末新政的推动;地方官员支持;近代天津卫生问题严峻。②不同:受西方影响;面向社会大众;作为专门卫生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化。中医药学——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将发展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其价值为:第一,健康价值取向。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发挥中医优势,弥补西医短板,构建中西医融合发展的完美医学模式,让中国人享有全世界最好的诊疗服务。第二,文化价值取向。推动中华文化复兴——发挥中医药独特文化价值,推进中医药的生活方式化,唤醒中国人沉睡的中华文化基因,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第三,经济价值取向。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中医药“全产业链”优势,造就潜力巨大的中医药产业,收“中医药+”四两拨千斤牵引全局之效。第四,世界价值取向。传播中国智慧,共享中国价值——中医药可带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打造全球性健康产业,形成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健康产业全球竞争优势。1.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发生疫病的次数明显低于长江以北地区,其中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11次之多,这表明()A.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 B.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繁C.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 D.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答案C解析在当时条件下,疫病次数主要和人口密度有关,南方经济尚未完全开发,相对发生疫病频率低;北方经济开发程度高,人口密度高,疫病次数自然较高,所以正确选项为C。西汉时期南方开发晚,统治相对薄弱,发展程度远不及北方,故可排除A、D项。同时期,北方(主要指中原地区)也相对稳定,故B可排除。2.14世纪中叶,黑死病(鼠疫)爆发,整个欧洲大约有2500万人死亡。它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天主教宣扬的救赎理论更为人深信B.追求现世享受的人文主义不断兴起C.导致对天主教进行改革的愿望强烈D.主张自立自主的理性主义蔚然成风答案B解析黑死病让人们感到生命短暂,人生不易,这冲击了教会的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促使人们追求现世享受,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B项正确。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题干中14世纪不符,故C项错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使理性主义蔚然成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1918年,世界因患“西班牙流感”死亡几千万人,交战各国几乎都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这反映了()A.疾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主要原因B.灾害因素能够影响战争进程C.传染病加速了全球化进程D.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疾病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1918年“西班牙流感”导致大量人口死亡,从而制约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战兵力的补充,故反映了灾害因素能够影响战争进程,答案为B。4.炎帝神农制五谷,尝百草开创农耕文明,在2016年炎帝神农故里寻根节筹备过程中,中国邮政计划发行《国粹中医》邮票。张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上网搜索“中医药”。下列信息正确的是()A.东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B.《本草纲目》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C.《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D.中国古代医药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答案D解析《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排除A;《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故排除B、C;古代中医讲究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故D项正确。5.2020年1月以来,新冠肺炎病毒蔓延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卫生部及时组织广大医学工作者结合长期以来的中医药学经验进行有效防控。下列著作中将各类药物分类、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A.《黄帝内经》 B.《千金方》C.《本草纲目》 D.《伤寒杂病论》答案C解析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明朝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选C符合题意。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代《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解析我国中医中药学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其发展过程中,正如题干材料所示,历代中央王朝均起着重要的作用,B项正确反映了题干主旨,故B项正确。1.《周礼》记载,周代设医师掌管国家的医药政令,负责王室和邦内疾疫的预防和治疗,每到岁终,医师根据医生的医疗成绩优劣,制定其级别和俸禄。这反映了当时()A.医疗队伍出现等级分化B.形成中央集权的医疗保障体系C.医药政令得到邦国认同D.医疗管理制度已达到较高水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代有专门的官职来负责医药事务,还有针对医师的考核政策,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医疗管理制度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根据医生的医疗成绩优劣制定不同的级别和俸禄,而不是医疗队伍出现等级分化,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的医疗保障体系不符合史实,故B项排除。邦国认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排除。2.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甲(某人)有完城旦(筑城)罪,未断,今甲疠(麻风病),问甲何以论?当迁疠所处之”。西汉平帝曾下诏“民疾疫者,空舍邸第,为置医药”。东汉延熹五年,军队疾病,名将皇甫规“亲入庵庐巡视”。这表明,秦汉时期()A.疫病频发危及民众的安全B.注重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C.统治者重视民间疾病防治D.中国传统中医学成就突出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秦、西汉、东汉对疫病的隔离防疫措施,故选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疫病频发”,排除A;秦、东汉的措施不符合“民间疾病防治”,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防疫措施,不能反映传统中医学成就,排除D。3.在古代社会,疫病因其发病急骤、传染性强、病情凶险,对人类生存构成重大威胁。据史料统计,中国两宋时期发生的90多次疫病中,两宋的首都汴京和临安(今开封和杭州)及其附近地区就发生了20多次。两宋首都地区疫病频发()A.可能与宋代特殊的驻军制度有关B.说明市坊制打破后环境问题严重C.源于商贸繁荣人口过分聚居城市D.是民众崇信佛教而放任疫情造成答案C解析材料“两宋的首都汴京和临安(今开封和杭州)及其附近地区就发生了20多次”疫病,主要是因为宋代首都商贸繁荣,人口过分聚居城市,而古代医学落后,所以无法有效减病降灾,故选C。4.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 D.《天下郡国利病书》答案B解析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5.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中“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可知古代医术重在治病救人,不是教化病人的心理,故A项错误;通过题干中“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可知古代中国的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故B项正确;通过题干中“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可知古代医学家以儒家思想为行医准则,而不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也并非强调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故C、D两项错误。6.明清两代,传染病流行,医药学家对传染病的认识仍未超出汉代“伤寒论”的范围,但他们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这表明()A.明清医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B.医药学家认识到传染病本质C.社会需求推动医学理论发展D.医药学研究推动了人口增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对传染病的认识仍未超出汉代‘伤寒论’的范围”可知,明清医学理论没有取得重大突破,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传染病流行”“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可知,B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人口增长问题,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7.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着手创办北京协和医学院。该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为教师提供世界水准的丰厚工资和福利保障。北京协和医学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有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B.改善了中国社会的医疗卫生状况C.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D.有助于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可以看出,全部仿照西方标准有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故A项正确;仅靠一所医学院做不到“改善了中国社会的医疗卫生状况”和“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故B、C两项错误;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8.1917年,有报纸报道,“此疫(华北蒙绥鼠疫)传播全国乃意中事耳。政府所采取之计划如何……实则以予所知,政府独未尝有所举动耳”。同时驻华外交团特开联席会议,“促请我政府赶即采取积极办法,务期从速扑减,勿任蔓延”。这些主要说明当时()A.政府对疫情风险认识不足B.报纸对疫情的报道客观公正C.鼠疫蔓延引发百姓的恐慌D.外交团关心中国民众的健康答案A解析面对鼠疫,北洋政府“实则以予所知,政府独未尝有所举动耳”,可知北洋政府对疫情风险认识不足,A正确;“此疫(华北蒙绥鼠疫)传播全国乃意中事耳”这种推断明显不符合实际,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驻华外交团的恐慌,而非中国百姓,排除C;驻华外交团认为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控D。9.先秦典籍中,医字写作“毉”。中医形成之后,针砭药石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毉”字也逐渐被“醫”字取代。“醫”下的“酉”字,是药罐子的象形。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中国古代医学与巫术相伴始终B.中医因源于巫术而没有科学成分C.医学经历了从巫术到科学的演化D.“医”字采用了象形的造字方法答案C解析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中医的针砭药石治病方法并非完全是巫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毉”的写法及含义的变化,可知医学中巫术的成分逐渐减少,故C项正确;“医”字是当代的简体字,已没有象形字的成分,故D项错误。10.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A.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B.解决了古人看病贵的问题C.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D.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答案A解析《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推动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故A项正确。11.公元2-3世纪,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和麻疹疫病。两个帝国遭受了疾病的蹂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这一事件()A.说明世界已经连为一个整体B.表明专制制度不断强化C.反映出中国与西方有所交流D.导致两个帝国分崩离析答案C解析根据“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和麻疹疫病”并结合所学可知,天花、鼠疫和麻疹都属于传染病,公元2—3世纪,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疫病,说明中国与西方有所交流,故C正确。12.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俗称黑死病的大瘟疫,整个欧洲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贵族、教士,还是连一些国王和天主教的大主教都未能幸免。面对死亡,很多人祈求上帝庇佑,但无济于事。后来民众尝试采取改善卫生条件等措施,使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这场浩劫()A.冲击了教会的权威和等级制度B.使得人们更加向往来世的享受C.直接导致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D.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复兴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是黑死病使整个欧洲,无论是世俗社会还是教会,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贵族都未能幸免,祈求上帝庇佑,也无济于事。这说明这场浩劫冲击了教会的权威和等级制度,故A正确;黑死病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现世的享受,故B错误;黑死病不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直接原因,故C错误;黑死病不是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复兴的标志,故D错误。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传”本指疾病从人体的一个部位转移至另一部位。“染”本指人际交往的影响,与疾病无关。魏晋时期,“传”或“染”开始具有疫病传播的意义。人们相信,生病是因为“自作不仁”,所以病人死后,疾病还会转移至家人甚至后代。宋代学会使用药物、咒语处理死者的用品,以防传染。朱熹认为,个人的心术正与不正决定得病与否,而照顾患病的亲人不会得病。明清时期,传染成为说明疫情传播的主要用语。医生认为病灾之后,大量死尸产生的疫气导致人们生病。民间助葬组织大量出现,地方士绅和政府出资安葬弃尸以减少疫气。材料二古罗马灭亡后,欧洲文明大都不关注公共卫生问题。19世纪末期,传染病在世界肆虐了12年之久,霍乱连续18年侵袭美国。欧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公共卫生问题,努力控制疾病传播。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地方区域实验室、公共教育项目以及大学和其他机构的研究,法律强制公民接种疫苗。白喉、痢疾、猩红热和伤寒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日益降低,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减少传染病的发生。1977年随着索马里治愈了最后一例天花病人,人类消除了第一种恶性传染病。(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人对“传染”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传染病肆虐的原因及人类战胜天花的条件。答案(1)认识:人们发现传染现象较晚;受到宗教影响;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有一定科学道理,或者科学性与迷信交织);受道德影响明显。影响:迷信使人们长期以来无法科学认识传染现象;一定程度上推动人们采用防疫措施;增强了道德的约束力;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生。(2)原因:政府没有及时关注公共卫生事业;世界市场的形成(或世界日益连为一个整体);城市化加深,人类居住密集。条件:政府的关注和支持;现代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人们卫生观念的加强;世界性卫生协调组织的成立。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疾病疫情概况时间流行病疫灾概况病疫区域主要举措隋、唐、五代隋末唐初频繁,疫灾频率12.4%;盛唐最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