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类教案7篇_第1页
化学类教案7篇_第2页
化学类教案7篇_第3页
化学类教案7篇_第4页
化学类教案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类教案7篇

化学类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章是正式系统学习化学的第一章,带着学生进入化学课堂、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精彩而神奇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了解化学课的学习内容、熟悉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根本哲学观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奇怪心。通过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熟悉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培育学生合作与沟通的习惯和力量。

学情分析本章是化学启蒙教育的第一章,带着学生走进化学课堂,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让学生熟悉化学课学习的内容,熟悉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根本的哲学观点,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奇怪心。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

1、了解化学课学习的内容,玻璃仪器的洗涤,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

2、了解药品的取用方法和加热操作,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推断,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一些生活简洁变化的分析,熟悉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

2、通过对化学试验的根本操作及安全学问的学习,培育学生良好的试验习惯;

3、通过对铜加热变黑试验的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向往和疑问,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熟悉到化学是现代社会不行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

教学措施通过试验及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熟悉到化学是现代会不行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

化学类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酸的通性》是在学生学习稀硫酸、稀盐酸后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通性”、“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育学生从诸事物的共性中概括出共性并到达熟悉事物的力量,使学生在增长学问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育学生的比拟、归纳力量。

依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别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通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了解金属活动性挨次(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其意义。

力量目标:

1、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熟悉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2、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情意目标:

1、使学生初步熟悉一般规律有其局限性。

二、教法学法设计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

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纳问题和演示试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争论、归纳、比照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索、谈论(争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争论、释疑,从而培育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洁问题的力量。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特别的熟悉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

??总体思路:

⑴导入→⑵回忆已学学问→⑶归纳酸的通性→⑷分析变化的本质→⑸酸的通性的本质→⑹酸的涵义→⑺稳固练习及迁移(编有酸与金属不能发生反响的题目)→⑻质疑→⑼金属与酸反响→⑽金属活动性挨次→⑾本质→⑿稳固迁移

1、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根底的设计思想

本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依据基于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和记忆根本模式构建的。

信息加工理论的内部过程及以此为根底构建的学习过程可描述如下:

信息加工理论的内部过程学习过程(学习大事)

①承受器承受刺激①引起留意,确保刺激被承受

②通过感觉登记器登记信息②告知学习目标,建立适当的预期

③选择性知觉信息,以便在stm中储存③提示从ltm中提取从前学习的内容

④通过复述在stm中保持信息④以富有特色的方式呈现材料,确保选择性知觉

⑤为在ltm中保存对信息进展意义编码⑤以适当的语义编码指导学习

⑥将ltm中的信息提取到stm中⑥引出反响,包括反响生成

⑦反响生成并进入效应器⑦供应学习结果的反应

⑧学习结果学习者的环境中⑧评估作业,包括供应学习结果反应时机

⑨通过执行策略对过程实行掌握⑨安排多种练习以帮忙将来的提取和迁移

依据本课实际——教学重点(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挨次)、难点(金属活动性挨次)安排两次上述的学习过程(学习大事)以此到达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即⑴—⑺为第一次学习过程,重点落实酸的通性;⑺—⑿为其次次学习过程,重点突破金属活动性挨次。

化学类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缘由。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试验观看猎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展加工。体会通过试验来讨论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熟悉,喜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so2的漂白性、复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

通过探究试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枯燥的季节里大家都盼望有一些雨水降落,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日教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现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学问。组织学生仔细观看并思索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

学生活动:答复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现: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现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

学生答复: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师语言: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熟悉一下so2。

【板书】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

其次环节:新课教学

1.so2的物理性质讨论

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__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光明的蓝紫色火焰。

教师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思索下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确定so2的物理性质呢?

教师引导:回忆上节课讨论氯气的性质的方法,思索从哪些方面去讨论so2的性质。

教师学生共同活动:说出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讨论物质的物理性质。

教师设问:你对哪条性质还不了解?你能利用一个装满so2的试管来设计试验说明吗?

教师演示试验:试验so2的溶解性。经过试验大家观看到,so2是溶于水的。

学生归纳so2物理性质: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简单液化,易溶于水。

【板书】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易溶于水

2.so2的化学性质讨论

【板书】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探究一:从分类的角度so2属于哪类物质?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教师引导提问:下面我们从分类的角度想,既然so2溶液显酸性,那么so2属于哪类物质?想想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学生争论答复:是酸性氧化物,(总结归纳出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反响,和碱性氧化物反响,和水反响等等。

教师活动:请两位同学来黑板上给大家展现一下so2与cao、ca(oh)2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师生共同推断正误。

探究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教师活动:农夫伯伯夏天劳作的时候也是带“太阳帽”的,他们这个太阳帽是用草编的,信任许多同学都没有见过,没关系,请看大屏幕,(展现新草帽、旧草帽图片),同学们看看两个草帽颜色有区分吗?说明so2有什么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颜色不同,说明so2有漂白性。

【板书】2.so2的漂白性

教师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第90页关于so2漂白性的原理和其不稳定性,想想具有漂白性的物质还有哪些?其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是不是一样?

学生阅读思索:上节课学过的氯气也有漂白性。氯气的漂白是由于它的氧化性。

教师提出问题:从氧化复原的角度思索so2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试验探究:上讲台将so2通入到教师预备好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看现象,并对反响后溶液进展加热。

教师引导:大家观看分析下,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几价?说明什么呢?

学生答复:正四价,处在硫的中间价态,所以可以得出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复原性。

【板书】3.so2的氧化性和复原性

学生争论探究:由学生代表上讲台用教师供应的试剂(石蕊试液、so2水溶液、品红溶液、双氧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仪器或用品,选择适宜的用试验的方法来证明so2具有复原性。

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讲授:so2的氧化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化学反响方程式来理解,大家请看黑板(写出so2与h2s反响化学方程式,带着大家复习氧化复原反响电子转移)。

第三环节:稳固提高

教师设问:我们刚刚学习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大家也说出了两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那大家会不会应用呢,我们通过一道习题来稳固下:

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体积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充分混合后,通入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看到有色物质发生什么现象?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教师陈述:我们请同学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其他同学仔细听作补充。

学生答复: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硫,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师确定鼓舞。

作业

收集当地的雨水样品,测定其ph。假如是酸雨,分头了解产生的缘由,提出防治对策的建议。

五、板书设计

化学类教案篇4

学问目标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把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力量目标

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把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展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许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根底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响,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响。同时,还简洁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响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响,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试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试验给学生以感性学问,然后再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看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加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终的家庭小试验,具有探究和设计试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育力量。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响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纳了比照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拟中学习,对所学学问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学问,也有利于他们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学问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学问来解决一些简洁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展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

1.加强试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试验做适当的改良,如〔试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试验。可补充na2o2与co2反响的试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看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响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试验,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

na2o2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试验来引入。

2.运用比照的方法。对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可在学生观看和试验的根底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加。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自学力量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严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化学类教案篇5

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状况;

水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

水污染的后果及防止水体污染;

了解水的组成及物理性质。

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发散思维及查阅媒体资料,猎取信息的力量。

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树立节水观念,增加环境爱护意识,为可持续进展做出自己的奉献。

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水对人类的影响,水的物理性质及水的组成,在处理这一节教材时,要充分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作为讨论的线索。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课前布置讨论课题,给学生一周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特殊是突出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通过互联网输入关键字词搜寻相关信息,并要求学生对猎取的信息进展加工,每2-3个学生为一个小组,通过课前预备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展板展现自己的讨论成果。

通过这种组织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特殊是展现成果,无论对哪类学生来说,只要付出劳动,都会有收获,真正表达初中义务教育的全员性和教育的全过程性。特殊对初中学生来说,剧烈的表现xx成为其学习过程的根本动力。水资源的有限,人类对水的需求的日益增加,工业化进程对水体的污染,对学生来说,有的可能了解许多,有的学生会一无所知,教师课堂上简洁的介绍对增加学生的环境爱护意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水资源的铺张、水质的日益恶化等,使学生有一种危机感,自觉地从我做起是环保事业群众化的详细表达。

水的组成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它应包含两方面内容:

1.水的宏观组成,即:定性水的元素组成。

化学类教案篇6

1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一般状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且可与水、石灰水反响等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与环境的影响,培育学生的环保思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试验探究让学生熟悉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试验、合作、沟通。培育学生的观看与概括总结力量。

2、通过师生互动,培育学生观看力量和抽象概括力量,理解并把握讨论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探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学科在世界的奇妙微妙,增加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热忱和骄傲感。

2、通过课件的演示和试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它是在学习了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根底上,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时依据总结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去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学问为生活效劳。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第一单元里学习了空气,对二氧化碳虽有了解,但二氧化碳详细有哪些性质、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不清晰。二氧化碳是我们生活中比拟熟识的物质,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学生对二氧化碳确定感兴趣。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渴求对二氧化碳要进展全面了解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幻灯片,教师并加以引导,通过探究使学生获得学问。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决的措施:利用课件和试验探究,通过师生互动、沟通、合作来解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响,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响。

解决措施:通过试验探究,小组合作、沟通,师生的互动争论来解决。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我们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仅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03%,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类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同学们你了解二氧化碳吗?那么今日我们共同来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活动2【讲授】一、通过试验沟通、争论,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播放幻灯片2,让学生知道本节的学习目标:

1、通过试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通过探究初步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其用途

4、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播放幻灯3、4、5、7,通过分组试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观看幻灯片,根据教师的提示绽开试验探究,沟通争论,了解二氧化碳的各种性质。

2、播放幻灯6、8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3、播放幻灯9、10、结合幻灯片中的提示和学问点组织学生沟通争论,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让学生沟通总结,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猜测

二、二氧化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状态和广泛的应用

(一)、播放幻灯11、阅读教材p119---121页争论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自学:

1、空气中氧气的来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缘由

4、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二)、播放幻灯12、13让学生依据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应用

二氧化碳的用途

1、用于灭火(争论:为什么?)

2、人工降雨和制冷剂

3、气体肥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化工原料

三、观看幻灯片3-12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翻开书,与书中的学问相对比幻灯片找出学问遗漏

教师给学生播放幻灯片3-12,同时把每一个幻灯片中的学问点加以强调,对于学生不理解而提出的探究性问题,赐予准时的解答,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根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争论、总结。

四、让学生谈本节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重温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通过测试强化学生的记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沟通相互补充。

活动3【活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一般状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不供应呼吸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响

4、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响

活动4【练习】二氧化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状态和广泛的应用

自学

1、空气中氧气的来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缘由

4、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活动5【测试】课堂测试

检测1:播放幻灯片14,通过试验图答复以下问题:

烧杯c中放有凹凸不同的燃着的蜡烛,试验中观看到的现象是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和的性质。

检测2

1、地球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a、破坏臭氧层b、使温室效应加剧

c、产生酸雨d、毒害农作物

2、检验久未开启的菜窖内co2浓度是否太大的正确方法是()

a、带入一个盛满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b、带入一杯水

c、带入一个接通电源的手电筒

d、带入一个点燃的油灯或木柴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设计试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下述性质:

(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第一学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我们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仅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03%,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类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同学们你了解二氧化碳吗?那么今日我们共同来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活动2【讲授】一、通过试验沟通、争论,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播放幻灯片2,让学生知道本节的学习目标:

1、通过试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通过探究初步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其用途

4、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播放幻灯3、4、5、7,通过分组试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观看幻灯片,根据教师的提示绽开试验探究,沟通争论,了解二氧化碳的各种性质。

2、播放幻灯6、8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3、播放幻灯9、10、结合幻灯片中的提示和学问点组织学生沟通争论,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让学生沟通总结,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猜测

二、二氧化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状态和广泛的应用

(一)、播放幻灯11、阅读教材p119---121页争论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自学:

1、空气中氧气的来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缘由

4、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二)、播放幻灯12、13让学生依据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应用

二氧化碳的用途

1、用于灭火(争论:为什么?)

2、人工降雨和制冷剂

3、气体肥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化工原料

三、观看幻灯片3-12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翻开书,与书中的学问相对比幻灯片找出学问遗漏

教师给学生播放幻灯片3-12,同时把每一个幻灯片中的学问点加以强调,对于学生不理解而提出的探究性问题,赐予准时的解答,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根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争论、总结。

四、让学生谈本节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重温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通过测试强化学生的记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沟通相互补充。

活动3【活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一般状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