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第2单元5
搭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谴、惰”等生字,会写“汛、隔”等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2.过程与方法(1)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3.情感与价值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教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他在1980年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2.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疏通生字障碍1.生自由练习读文,读准生字词。2.学生认读生词。指导“鞋、惰、衡”的写法。3.指名轮读课文,师随时正音。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的情感。)2.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四、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搭石1.指名读第1自然段。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出示课件: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抓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五、作业设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生词三遍。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回顾旧知,说搭石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读一读什么是搭石?二、细读文本,品搭石(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三句话。(3)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嗒嗒的声音,像……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A.宽裕,富余B.(体态)柔美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2)读一读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有怎样的人影?(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5.配乐美读这几句话。(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1.统观全文,文中是怎样评价搭石的?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吗?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1)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呢?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①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词“伏”。这个字的意思是:趴,脸向下,身体前屈。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②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假如——三、拓展延伸,留住“美”这儿有一首描写美的小诗:“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生长。”我们来读一读,写一写。四、关注写法,总结拓展1.本文的作者刘章,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他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在1980年他写出了这篇情真意切的精美散文《搭石》。你能说说作者是如何把搭石的美呈现出来的吗?2.结合板书引导:作者写出了看得见的美:一道风景;看不见的美:美好的情感。3.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4.每当老师走进教室,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你们非常热情地欢迎我这个老师,让老师的心情放松了许多,这是一种美。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弯着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五、作业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2.写一些你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板书设计】搭石搭石(美)↓话搭石——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心想他人、无私奉献【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课堂语言优美,情感体会到位。条理清晰,环节流畅,重点把握恰当。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启发,引导他们不紧不慢,逐层推进,真正做到让学生有所得。在理解“面对面怎样过搭石”这一环节时,采用师生合作表演的形式,直观简洁易懂,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文最后升华阶段,教师先自己有感而发,写几句诗,让学生和着音乐诵读,紧接着说话训练(此时此刻,你想对搭石说些什么?)水到渠成,学生有例可仿,有话可讲。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倡导个性阅读,珍视独特体验。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不足之处]整堂课的时间分配稍有偏前,后面略显仓促。应该要很清楚每一部分的重难点: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弄懂“为什么叫搭石,什么是搭石”。(第1课时)第2自然段清楚“谁怎样摆搭石”。第3自然段明白“怎样走搭石”。第4自然段理解“遇到特殊情况怎样过搭石”。第5自然段“赞搭石”。其中“摆和走搭石”中都蕴含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应做重点把握。实际上课时各环节衔接如能再紧凑些,时间安排上也会更宽裕。
6
将相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廉颇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4)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蔺相如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3.情感与价值感受蔺相如的爱国之情,并从他的美好品质中获得启示和教育。【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主要通过默读分析、讨论、交流。【教学难点】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的背景资料。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2.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揭题筑基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3.读写生字。二、初读感知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横线画下来。同时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每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理清层次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四、深入研读1.找出这三个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书中作批注)2.汇报自学情况。3.初步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因果关系。4.出示学习提示:(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画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有感情地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5.学生自主研读课文。6.交流。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巩固1.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谁能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课文所说的几个故事?(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故事里的“将”“相”分别是谁呢?(学生答:“将”是廉颇,“相”是蔺相如。)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课文中的主要词语:鼓瑟廉颇渑池完璧归赵理直气壮和氏璧衣袍拒绝击缶同心协力负荆请罪2.利用所读词语,复述文中的一个小故事,说说其中的因果关系。二、感悟体会蔺相如的人物形象1.廉颇说蔺相如仅靠一张嘴就爬到了他头上,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从前两个故事中选取重点句子进行理解)。(1)完璧归赵“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的聪明机智还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故事——将和氏璧送回国也能反映他的机智。)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也就是他当时心里会想些什么。③请两个同学站起来,演示一下蔺相如说话时的表情、动作,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④请同学评价一下刚才两个同学的表演后再一起读一读。(2)渑池之会“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让同学分角色朗读。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又是什么样的人?“我就跟您拼了”——舍身救主(请回答比较正确的同学板书)“秦王被逼得没法……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顾全大局。三、感悟体会廉颇的人物形象1.出示廉颇不服气的话:“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1)廉颇说这句话时心里是什么滋味?你是怎么知道的?(如嫉妒、不满等,可以从“就靠一张嘴”“爬”等看出来)(2)把廉颇心里的滋味读出来,集体读、自由读。(3)对廉颇的这种想法你有什么看法?(重点是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观察人物、理解人物,并且对学生进行引导。)2.感悟廉颇的另一面,在渑池之会中的表现。3.你同意廉颇说的“蔺相如只靠一张嘴”吗?如果不同意,你该怎样劝说他呢?四、人物角色体验1.读蔺相如向众人解释的段落。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2.读一读课文中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3.引导学生看插图,说一说廉颇能主动请罪的原因是什么。(读课文中蔺相如、廉颇的心里话。)4.课文总结:“将”“相”都一心牵挂着国家,都能够顾全国家的利益,他们都是“忠贞爱国”。(完善板书。)5.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后来人们从文中提炼出两个成语。谁能说出由文中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呢?对,就是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所以,中国才有了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那你还能说出含有历史典故的成语吗?五、联系生活历史让我们读懂了很多东西,那今天我们大家一起看到了这将相和动人的一幕,请你回想一下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你又想对他们两人分别说什么呢?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
【板书设计】将相和不和(廉颇图)——(蔺相如图)完璧归赵百战百胜渑池之会机智勇敢负荆请罪知错能改顾全大局和【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学时,我的思路是: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课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分小组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故事中的人物,并加入自己的理解,再引导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学生精读课文时,我结合课后的练习题,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先分小组讨论交流,再由代表参加全班的讨论交流。学生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梳理,主要是理出那些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对于那些跟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启发学生在课外研究。这样让他们懂得读书就要有问题,有思考,才是真正的阅读,才能使自己在阅读中有所收获。[不足之处]自信心不够。教学过程中,提问的问题,学生没有配合的,自己首先泄气了,就觉得讲完就结束吧,并没有积极地对待失误,应把每个环节都当作起点,把下个环节尽力讲好。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鸵、隼”等生字,会写“冠、俯”等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2.过程与方法(1)带着课文题目提出的问题来进行阅读和思考。(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3.情感与价值从文章中了解并学习一些科学知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形象,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说明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一些速度较快的动物及速度较快的物体的相关资料。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引入大家知道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什么吗?(对,是猎豹。)那么,世界上有没有比猎豹跑得更快的动物呢?除了动物,还有哪些物体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二、检查预习1.说出下列生字的读音。鸵()隼()瀚()2.指导学生书写。提醒学生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笔画的繁简及其在田字格中所处的位置,重点指导“喷”:要写得方正、舒展,左边的“口”位于左上部位,右边上面是“十”,中间是“艹”,这两部分要写连贯,右下面是“贝”,整个字看起来左小右大,结构紧凑。3.给多音字注音组词。冠4.出示下列词语,让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瞬时难以置信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带着课文题目中提出的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录下读完本文所用的时间。2.(1)指名分段读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读书、听书习惯。(2)重点指导长句子和难读的句子的朗读,指导学生注意合理的停顿。3.整体感知课文。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主要讲述了比猎豹速度更快的动物和一些物体,了解光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物质。4.再读课文,用笔在文中圈出哪些动物或物质的速度比猎豹还快。(1)在小组内交流。(2)指名回答。(3)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比猎豹速度更快的有游隼、声音、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5.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是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四、布置作业1.熟练掌握本课生字词。2.熟读课文。3.把比猎豹速度更快的动物或物质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回顾,引入本课1.听写生字词。2.指名回答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二、品读语言,体会表达方法1.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第1自然段中“也许……不过……”突出了什么?(2)第2自然段中破折号有什么作用?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4)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小组汇报反馈,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第1自然段中“不过”一词表示转折,突出了猎豹和鸵鸟奔跑速度之快,是人类无法比及的。第2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说明鸵鸟奔跑的速度比人类快多了。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鸵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这一部分采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告诉我们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文章拿人跟鸵鸟、猎豹作比较,在介绍人、鸵鸟、猎豹最快的奔跑速度时,人的最大速度能够达到24千米每小时,鸵鸟奔跑的最大速度是72千米每小时,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110千米每小时,又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学习第4~8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小组内交流反馈:比猎豹速度更快的有:游隼、声音、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2)这一部分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举例说明。作比较:文中用猎豹的速度和游隼的速度作比较,用游隼的速度和喷气式飞机、声音的速度作比较,用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和火箭的速度作比较,用火箭的速度和流星体的速度作比较,最后用流星体的速度和光的速度作比较,告诉我们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列数字:在介绍游隼、喷气式飞机、声音、火箭、流星体、光的速度时,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具体明了,更有说服力。再读课文,说说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4.通读课文,结合前面所讲,体会本文的表达方法。三、归纳总结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采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讲述了比猎豹速度更快的动物和一些物体,了解光是宇宙中传播速度最快的物质。四、拓展延伸出示课件:游隼的资料。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地心引力和流星体。五、布置作业1.熟练掌握本课生字词。2.熟读课文。3.针对本课,查阅资料,同学之间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并记录下来。【板书设计】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比猎豹速度更快光→(速度是最快的)【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中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抓住知识要点,只是科普说明文学习中一小部分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作者思考问题、关注问题、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以及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与科学的光辉。这些都应成为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增长自然知识,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2.教学时,采用自学、合作相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些物质或动物比猎豹的速度快,用哪些句子进行说明,而且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把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然后在同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我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句读、体会,学生很快掌握了重点,而且也知道了通过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来进行具体说明的好处。这样既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不足之处]1.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设置的环节比较多,以至于有些细节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在时间的安排上前松后紧。再有,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应多巡堂,查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2.文章中采用了许多说明方法,学生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已经体会了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但我没时间安排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说明方法,用一段话介绍教室或者黑板等。所以说,这一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引起反思和注意。
8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2)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怎样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结构特点,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交流导入,揭示课题你们看过电影《地道战》吗?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吗?谁愿意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冀中的地道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些什么?
中心词:地道战
冀中:河北省的简称,河北省的中部平原叫“冀中”。2.介绍“冀中的地道战”的时代背景。
在抗日战争时期,具体一点说就是1942年到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狠狠地打击了敌人。3.生字生词。①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生词,指名读,齐读。②注意“党”最后一笔是竖弯钩。③比较:妨——纺4.理清课文层次。概括各自然段的内容并板书。
第1自然段:介绍当时的情况。
第2自然段:地道战的产生。
第3自然段:概括介绍地道战的规模和作用。
第4自然段:具体介绍地道里的构造。
第5自然段:介绍地道的出口和通道。
第6自然段:介绍地道怎样防火、防水、防毒。
第7自然段:介绍地道里的通讯联络方式。
第8自然段:介绍地道战的结果。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第二部分(4~7):介绍了地道战的样式以及特点。第三部分(8):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5.重点词语:堡垒扫荡封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三、精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的全部内容。2.讨论交流: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为了……创造了……)“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是个总起句,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分述地道战是个奇迹的?
板书:不计其数(数量多、形式多)敌来我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3.结合课文内容解释“扫荡”“封锁”。4.总结第一部分主要内容。四、布置作业1.抄写课后生字、词语。2.思考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生字和词语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全部内容。2.都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里?
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1)介绍地道的结构时,重点介绍了哪几个部分?每部分有何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地道“奇”在哪里?
板书:地道、地洞、气孔
引导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四尺;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
引导归纳: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破坏是从哪两方面讲的?地道又奇在哪里?
讨论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从通讯联络方面的结构看:“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这些都说明了地道的“奇”。)3.小结。(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课外书,看过的电影、电视,谈自己的理解、感想。)(2)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你能根据课文介绍画出地道示意图吗?试着画一画。4.总结部分意。
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对地道的式样、特点做了详细介绍。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有两句话:
第一句讲了什么?和前面的哪句话相呼应?
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第二句讲了什么?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是惊人的奇迹。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四、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1.冀中平原上的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2.“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3.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式样、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地道的结构特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五、了解记叙方法1.这篇课文讲了冀中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争精神和无穷无尽的智慧。那么,课文的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层表达出来的呢?2.讨论:引导学生弄清课文围绕中心,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样式和特点,构造有利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怎样进行通讯联络;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3.教师总结。课文有条理地记叙了内容,一步步深入地表达了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写作方法。六、关联词“如果……就……”“不但……还……”【板书设计】冀中的地道战【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纪实文章,介绍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和作用、地道的结构特点。歌颂了冀中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我们教学时,让学生了解冀中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进而体会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同时了解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特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利用课件和电影片段作为辅助教学。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让学生采取朗读、默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并分组讨论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划分层次、细致分析,从地道战产生的背景入手,依次介绍地道的总体结构和各个功能的具体作用,使复杂的地道很有条理地表现出来,从而体会冀中人民的智慧。最后紧扣主题,冀中人民利用地道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粉碎了“扫荡”行动,在抗战历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进一步体会我国人民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尽的智慧。单单凭借课文,学生想象未免会受到一定的困扰,毕竟距离现在的生活太遥远。所以,可以组织或者号召学生课后自行观看电影《地道战》,全面了解地道战这一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
习作:“漫画”老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2)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3)培养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仔细观察老师的特点,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用文字将老师“画”出来。3.情感与价值细心地描写出自己印象中老师的样子,认真地观察,准确地描写。【教学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写出人物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漫画人物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玩游戏,轻松导入1.猜猜他是谁。这节是作文课,我们先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就叫“猜猜他是谁”。要求学生说出你喜欢的老师的一些情况,让同学们猜一猜你说的是谁,在最短时间内被同学猜出来,说明你介绍得很好,能抓住老师的特点来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教学楼排水系统建设合同
- 图书馆卫生间管理规定
- 纪录片编剧服务协议
- 体育运动区房产交易样板
- 研发部门休假管理方案
- 学校地暖工程服务合同
- 旅游推广记者站管理办法
- 电力设施电子招投标竞争格局
- 精密仪器电焊工招聘合同
- 墙绘施工合同公园景观墙绘
- “麦语言”函数手册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沪教版
- 2022年五子棋活动记录
- 10t单梁起重机安装方案
- 临床医疗教学之127: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课件
- 腰椎间盘突出区域定位及意义
- 天蓝色商务发展历程时间轴PPT模板课件
- 急腹症(课堂PPT)
- 某市康复医院建立的可行性报告
- 配位化学 第2章 配合物的结构和成键理论
- 化妆品半成品成品检验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