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国船企业财务分析_第1页
2009年我国船企业财务分析_第2页
2009年我国船企业财务分析_第3页
2009年我国船企业财务分析_第4页
2009年我国船企业财务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我国船企业财务分析

2009年,在国家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以及“船务工业调整和振兴计划”的指导下,所有制造企业都面对了危机,决心要努力解决交付船只、采购和融资困难的问题。中国的船业仍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造船完工量再创历史新高,使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但受全球航运、造船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船舶行业呈现新船成交大幅下滑,撤单及延期交船现象持续蔓延,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正面临风险不断增大,形势更加复杂的考验。一、经济的基本情况(一)船舶订单2,5.1万信息,6.2009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24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7%;新承接船舶订单2,60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5%,;手持船舶订单18,81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4.8%、61.6%、38.5%,比2008年底分别提高了5.3、23.9和3个百分点。(二)船际工业企业实现业务收入增长情况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83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484亿元,同比增长28.7%。其中船舶制造业4,176亿元,同比增长31.7%;船舶配套业620亿元,同比增长42.2%;船舶修理及拆船业677亿元,同比增长5%。1-11月,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80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船舶制造业3,061亿元,同比增长37.8%;船舶配套490亿元,同比增长38.9%;船舶修理及拆船业520亿元,同比下降2.6%。(三)制造业行业利润占比年度增加的比例2009年,船舶行业实现利润在2008年大幅增长50.5%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1~11月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6.4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船舶制造业24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0.3亿元,占全行业利润的76.6%;船舶配套3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4亿元,占全行业利润的10.6%;船舶修理及拆船业40.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4亿元,占全行业利润的12.8%。2009年,重点造船企业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采取集中采购物资、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拓宽融资渠道,企业降本增效成绩显著。1~11月份全行业成本费用增幅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47,超过同期全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四)船舶产品出口情况2009年,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532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船舶制造业2,091亿元,同比增长24.4%;船舶配套业95亿元,同比增长30%,;船舶修理及拆船业344亿元,同比下降12.4%。2009年,船舶产品出口金额283.6亿美元,同比增长44.9%。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59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和欧洲为出口的主要市场。其中向亚洲出口138.3亿美元,占比48.8%;向欧洲出口82.9亿美元,占比29.2%;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德国位居前三名,分别为50.4亿美元、46.4亿美元、22.9亿美元。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日本、英国等出口市场大大萎缩,但巴拿马、利比里亚、马绍尔群岛共和国、马耳他等国的出口市场有较大增加。船舶出口中散货船出口达89.7亿美元,占31.6%;油船54.2亿美元,占19.1%;集装箱船为33.8亿美元,占11.9%。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运营(一)出台了优化船际工作服务的配套政策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冲击,国家高度重视,及时出台《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科研开发、技术改造、融资信贷、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等配套政策,极大地鼓舞了船舶工业广大干部职工战胜困难的信心,对我国船舶工业保持生产增长、推进结构调整、稳定造船订单、扩大船舶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江苏造船公司财产能力2009年,随着一批大型造船企业迅速崛起,船舶工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造船完工603万载重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380万载重吨,江苏新时代造船公司257万载重吨。我国造船产量突破100万载重吨的企业达到了11家,前10家企业造船完工量达2,217.6万载重吨,占全国总量的52.3%,比2008年提高2.3个百分点。(三)国内企业和世界航运业单次国家海上交付和制造技术2009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取得突破。第六代半潜式钻井平台、CJ46型356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研制成功并陆续交付,建造标准达国际领先水平,创造了国内钻井平台建造最短周期;世界首座圆筒型超深水钻探储油平台和3,000米深海铺管船建成交付,其技术数据和制造周期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填补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空白;高新技术船舶制造得到新的发展,顺利交付3艘14.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船,至此国内企业承接的首批5艘LNG船舶全部交付,标志着中国造船业已全面掌握了建造LNG船的核心技术,填补了中国在尖端造船领域的空白;首艘3,000吨级小水线面综合考察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等新产品成功交付,标志着我国在海洋科考船研发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四)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取得局部突破金融危机爆发对各造船企业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新的考验。为此,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加强了月度生产情况监测,建立和完善对重点造船企业网上直报系统,及时了解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发现问题积极协调;行业协会加强了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和发布工作,将过去每季度发布一次经济运行情况改为每月发布一次,为船舶企业及时了解市场动态,稳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各主要造船集团公司,各地方骨干造船企业,面对船市急剧下滑的形势,调整经营策略,密切与船东联系,推进战略合作,在市场低迷中寻找商机,取得了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接单的局部突破,市场份额明显提高;针对船价大幅下滑、撤销订单、重谈合同、延期交船等现象,认真梳理手持订单、分析各种潜在风险,不断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上下功夫,减少了金融危机对船舶行业的影响,保证了大部分手持订单按期交付。(五)签订船舶融资协议为应对危机,我国各类金融机构贯彻《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大了船舶融资的力度,纷纷与重点骨干船企签订战略合作、保函授信、流动资金贷款、国内贸易融资、买方信贷等各类船舶融资协议。减少了船厂资金压力和国外船东因资金不足而引发的撤单问题,帮助企业保交船、保订单和承接新的订单。2009年,全国共撤消订单107艘465.3万载重吨,约占手持订单的2.6%。(六)船际工业发展现状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等主要造船省份通过制定本省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在财税、金融、兼并重组、产业投资、结构调整等方面明确调整方向,加大了对船舶工业政策扶持力度。一些地方的《规划》提出了要对现有企业改造提升、整合重组、转型嫁接,培育龙头企业;对企业生产条件进行分级分类评定,推行现代造船模式,完善行业服务平台,实现集约化发展。1~11月份,江苏、山东、福建、安徽、湖北、重庆市等省市船舶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特别是江苏省全年造船完工量超过1,500万吨,同比增长73%,约占全国总量的35%;1~11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4亿元、实现利润16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8%和51%,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35.3%和52.3%。(七)建造高校设备2009年,我国完工内河船247万载重吨,占总完工量的5.7%,比2008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新承接沿海及内河船231万载重吨,占新承接总量的8.8%。其建造厂家主要集中在浙江宁波、台州、温岭、舟山,江苏仪征,安徽芜湖、巢湖,山东微山县等地。我国沿海及内河船接单量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国家四万亿投资拉动,沿江沿海水泥、砂石、钢材运量增加;二是钢材降价,造船成本较低;三是进出口下降使得单批货运量减少,小船装卸更加灵活;四是费改税造成公路运输成本增加;五是内河航道升级,码头设施完善,使得长江、珠江水域通航能力提高;六是节能减排及长江航运船舶新标准实施,淘汰了一批老旧船舶。三、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一)经济指标和发展态势都有所出船舶工业是一个特殊行业,船舶产品作为建造周期长、资金需求大、单件小批量生产的国际性特殊商品,与汽车、机电等行业不同,具有明显的行业滞后效应。当前船舶工业良好的经济指标和发展态势,在很大程度上是二、三年前经营状况的反映。金融危机对船舶工业的影响远未见底,面临的生产经营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09年,我国约有65%船舶企业没有接到新船订单,尤其是部分新兴船厂,由于金融危机侵袭时还处在建设期,订单储备较少,将面临船台空置,无船可造的困难局面。2009年虽然我国船舶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大幅增长,但是与2008年相比增速逐月下降,船舶工业保稳定、调结构任务十分繁重。一些专家甚至指出,过几年船舶工业有可能成为我国最困难的行业之一。(二)结构性过剩,产业集中度低我国现有造船能力超过6,000多万载重吨,根据对未来船市需求的预测,产能过剩已成为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国形成的造船能力,存在着一是同质性问题,大部分为生产常规的散货船、油船能力,而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生产能力不足,占世界市场不到10%,属结构性能力过剩;二是产业集中度低,2009年底我国18,817万吨手持订单分布在近200家船厂,而韩国17,223万吨手持订单分布在30多家船厂,平均每个船厂拥有订单仅为韩国的1/5,产业集中度低,必然缺乏竞争能力;三是我国船舶工业手持订单中散货船所占比例高达65%,散货船市场的巨大波动将对这部分订单带来较大风险。(三)船际工业存在的问题近几年国际海事组织(IMO)已经和正在制定实施一系列贯彻节能、减排、安全、环保、质量要求的国际造船新规范、新标准。如船舶共同结构规范(CSR)、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涂层新标准(PSPC)、目标型船舶建造标准(GBS)、压载水管理公约(BMW)等,对我国船舶工业提出了严峻挑战,我国不少企业和船舶不适应不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日韩等造船国家都把研究新标准、新规范,开发绿色环保型船舶作为其占领夺得未来市场的关键,我国如果不加快研究,未来几年不少船厂将面临退出世界船舶市场的风险。(四)突出了服务、管理,在国外长近几年我国新老造船和配套企业生产能力快速释放,生产总量快速提升,给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2009年,不少企业由于生产节奏加快,管理不能得到及时加强,质量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加之金融危机后船东对质量要求更加严格,企业交船难、交付柴油机难问题越加突出。2010年生产总量将进一步提升,交船任务更加繁重,质量和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五)修船价格分析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船舶修理业持续低迷。表现在常规船舶修理艘数虽然有所增加,但单船修理业务量锐减、价格大幅下降。修船平均换板价格从2008年9月底的2,800~2,900美元/吨,下降到1000美元/吨,最低曾下降到900美元/吨,接近历史最低价。改装市场基本停滞,价格竞争日趋激烈。统计数据显示,1~11月份我国船舶修理及拆船业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0亿元,同比下降2.6%。实现利润40.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4亿元,同比下降52%。四、关于预测和建议(一)船际行业展望专家认为,2010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复苏向好,船舶市场在总体底位徘徊中仍然存在增长性需求和结构调整带来的需求,但国际金融危机对航运和造船市场影响还将继续蔓延和加深,造船市场复苏将明显滞后于经济复苏。随着手持订单中的船舶不断投放市场,航运市场运力过剩将加剧。但由于存在战略需求和投机需求,国际船舶市场将在2009年的基础上有所恢复,船价也将在低位徘徊。预计2010年全球造船完工量为1.5亿载重吨,新承接订单约为4,000万~5,000万载重吨,由于造船完工量大大高于新接订单量,到年底手持船舶订单将大幅下滑。虽然市场供需失衡严重,但考虑到前期船价下滑幅度较大,受钢材等成本等因素影响,2010年船价下滑空间有限。2010年,我国船舶工业不但会继续面临“交船难、接单难”的困难局面,还将面临船用钢材价格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导致的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面对复杂而严峻的形势,我国船舶工业在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各项措施陆续实施的指引下,积极主动做好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努力保持各项经济指标平稳增长。预计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将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利润将与2009年持平;造船完工量进一步上升,预计可达到5,000万~5,500万载重吨,新承接船舶订单仍将低位徘徊,年底手持船舶订单将降至1.5亿吨左右。(二)关于政治建议1、船际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内部矛盾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近几年,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过度依靠产能扩张,由此带来了结构性能力过剩、产业集中度低、手持订单中常规船型占比过高,大型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还未形成规模等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金融危机给船舶工业敲了警钟,转变船舶工业的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必须把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作为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各级主管部门、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都要把推进科技进步,建立现代生产模式,加快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产能结构调整作为船舶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任务。2、我国船际技术的发展现状日、韩等造船强国,针对中国船舶工业的崛起,正利用国际造船新规范、新标准的出台机遇,从政府和企业层面加强研究,力图以技术优势取胜我国船舶工业,目前已取得领先地位。为此建议我国船舶各有关单位必须加大对国际新标准、新规范的前瞻性研究,提高我国在规范制定中的话语权,强化对造船新标准的政策引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