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马房南坡砖室墓发掘简报_第1页
武汉马房南坡砖室墓发掘简报_第2页
武汉马房南坡砖室墓发掘简报_第3页
武汉马房南坡砖室墓发掘简报_第4页
武汉马房南坡砖室墓发掘简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马房南坡砖室墓发掘简报

一、耳室莲砖室1988年5月,武汉工业部在武昌马坪山南坂修建房屋用地,并在砖室中发现了一座砖墓。武汉市博物馆派员对该墓进行了科学清理。该墓早年破坏严重,墓室东西两壁的南端残存高度仅剩91厘米,北端残高180厘米。仅有两后耳室残存部分券顶,其它部位的顶端均破坏无存。墓座北向南,方向164。为前后室,东西各三耳室的券顶砖室墓。前室东西各有一耳室。前室进深2.40米,宽1.20米,后室进深4.40米,宽2.24米。后室棺床前端有一长方形石质祭台,祭台长90厘米,宽40厘米。墓室内四周有深宽均为0.30厘米的排水沟,沟与墓室南部下端的排水道相通(图一)。墓室用模印花纹砖砌筑,砖长30、宽16.5、厚5.4厘米。砌法为三顺一丁,顺砖一侧是卷草,丁砖一头有卷草和草花纹。前室过道两壁,东为朱雀,西为羽人飞天,后室两壁的中部,东青龙,西白虎。北壁中央有玄武。各耳室的东或西壁上均并列有男女造像砖一对。后面东西两耳室第三丁之上正中各有10×10厘米的小龛一个,每龛置小瓷盏一件。铺地砖皆为二方连续的莲花纹砖平砌。后室最上面一层因早年扰乱严重,据散乱的莲花砖分析,棺床上应铺有莲花砖。铺地砖共三层,中间一层为素面丁铺,最下一层为人字形平铺。二、青瓷器室、墓兽室随葬器物共有75件,分为青瓷器皿,陶器和陶俑,铜钱三类。器物主要分布在各耳室,前后室散见。前室仅一件镇墓兽和几件青瓷器。前东耳室有陶马、胡俑、瓷碗等。前西耳室有陶牛、陶俑、瓷碗。中东耳室有陶俑、莲花座、瓷盅、瓷碗等。中西耳室有陶俑、莲花座、瓷碗、盂等。后室有生肖俑、瓷碗及数枚铜钱。后东耳室除有瓷罐、盘、碗等青瓷器和陶磨外,还有陶方座、厨俑等。后西耳室有陶牛、灶、生肖俑等。(一)、薄、细白胎钢盘形铜带盘碗分为三式。Ⅰ式:2件。高4.8、口径8.7、底径3.5厘米。薄唇敛口,弧腹下收,假圈足,底略内凹。青灰胎,黄釉施至底部(图二,1)。Ⅱ式:5件。高5、腹径8.5、底径3.4厘米。薄唇敛口,腹上部微鼓,圈足上窄下宽,略呈喇叭状。青灰胎,黄釉施至腹下(图二,2)。Ⅲ式:4件。高5.3、口径8.4、底径3.3厘米。薄圆唇,直口,小平底,褐红胎,黄釉施至近足部(图二,3)。盏5件。可分为三式。Ⅰ式:2件。高5、口径12.6、底径5.5厘米。薄圆唇,口外敞,腹部向下弧收,饼状底。内底有团花和莲花组成的图案。胎质细白,黄釉,内全施,外半施(图三,5)。Ⅱ式:1件。高2.8、口径7.5厘米,薄唇敞口,斜直腹,薄胎半施黄釉(图二,4)。Ⅲ式:2件。口径7.5、高2.8、底径3.5厘米。薄唇敛口,饼状足,壁较Ⅱ式厚,细白胎,黄釉,内全施,外施至腹上部。内底有三道凹弦纹(图二,7)。盅12件。可分为二式,大小略有所别。Ⅰ式:4件。口径5.2、高3.5、底径2厘米。薄唇敛口,弧腹,假圈足,平底。足略呈上小下大,黄釉内全施,外半施(图二,5)。Ⅱ式:8件。口径4.8、底径2.2、高4厘米。薄唇直口,直腹下弧收。足、底部与Ⅰ式同。黄釉内全施,外半施(图二,6)。高足盘1件。口径11.2、高5、底径7.2厘米。圆唇侈口,浅盘,喇叭状高圈足,盘体敦实厚重。盘中由弦纹、团花纹和草叶纹组成图案。黄釉内全施,外半施(图版陆,1;图三,4)。唾孟1件。高9、口径5、腹径8、底径5.8厘米。薄圆唇,盘口外侈,细长颈,溜肩,鼓腹,假圈足,足底有凹弦纹一道。黄釉施至腹中部(图二,8)。瓷瓶1件。通高11.8、口径4、腹径7.2、底径2.8厘米。平口,薄唇,沿外卷,细长颈,球腹。喇叭状足,足底有凹弦纹一道。颈部饰凹弦纹六道,肩部饰一道。灰白胎,青绿釉,釉薄,内施至颈,外施至腹部以下(图二,13)。瓷盂2件。口径9.3、腹径11.5、底径3.5、高7.4厘米。厚圆唇,敛口,鼓腹下弧收。平底,肩部饰凹弦纹四道。白胎黄釉,薄釉施至腹下(图二,11)。砚台1件。高4.7、宽15厘米。中部作弧状隆起,周呈凹槽状。方唇侈口,腹壁凸出,底部内凹,六乳足,足均向外撇。施褐色釉,釉薄,色泽光亮精美(图三,6)。四系罐2件。可分二式。Ⅰ式:双唇,高10.5、宽9.2、底径4厘米。外唇圆实外侈,内唇方厚而内敛。内唇高出外唇0.5厘米。溜肩,四桥形系,鼓腹下收,平底,灰白色胎,黄釉全施(图二,9)。Ⅱ式:单唇,高8.8、口径5.5、腹径9.5、底径4厘米。唇方口直,溜肩,鼓腹下弧收,平底。肩负四桥形系,系下方饰团花纹一周。白胎黄釉,釉施至腹中部(图二,10)。四系盘口壶1件。高14、口径4.8、腹径8.5、底径4.3厘米。薄圆唇,盘口,盘壁略呈“S”形转折。细长颈,球腹下收而后又向外扩展,最后折向底部,平底。四坚系,四系之间均饰以莲花纹,腹中部饰细而密的凹弦纹数道。其间穿插团花纹。灰白胎,黄釉施至腹下(图版陆,2;图二,12)(二)灶地面出土的女俑3.钵1件。高7.7、宽12.5厘米。直口圆唇外卷,弧腹,腹下向内收。平底,泥质灰陶,为该墓仅见的一件陶质器皿。莲花座4件。平面呈八边形,一边有缺口,宽5、高2.5厘米。上为圆形平面,四周分布着六片浮雕莲花瓣,花瓣披至近座底部。底部平,陶质泛黄(图二,14)。方形座2件。上宽4.5、底宽6.8、高4.5厘米。上半截为圆柱状,下半截为方形,方形与圆柱的接触面周高中底,呈窝状,座中部有圆孔,顶端和底部平(图二,15)。磨1件。上下两扇相连,两扇略为错开。高9、宽21厘米。上扇周高中底,有一圈隆起的料斗。中有漏孔一对,磨顶周围有等距离的三个突出部分,高出磨面约0.5厘米,宽4厘米。三个高出部分各有一小孔与上面和侧面相通,似为连接推杆之用。下扇磨露出部分有刻划的磨齿痕迹(图三,2)。臼2件。一件方形,长宽均为21厘米,高11厘米,一侧有穿孔耳。四角及底边的中部内凹为圆形。上部中央有一直径16.6厘米,深7厘米的臼窝。青灰色(图三,1)。另一件高8厘米,宽9.5厘米,底径3厘米。圆形,上宽下窄,臼窝深6.5厘米。口边沿相对处有两耳(图三,3)。灶1件。平面呈长方形,长50、宽26、高13.5厘米。整个灶座落在高约2.5厘米的台基上,台基四周起轮,前端灶门处约有14厘米宽未起轮。灶前后两壁均向后倾斜。前方正中有一下方上圆的灶门,门宽6厘米,高7厘米。门楣高出灶台面6.4厘米,门楣两侧呈台阶状下降。后端烟囱高出灶台面约13厘米。烟囱两侧亦呈台阶状下降,前端则呈弧状下减。灶台面前端置有一釜,釜上置一甑,后端亦置一釜,釜上有一盆。两釜左右两侧分别有两个钮,甑两侧亦有钮,便于操作。此外,灶门口前端的台基宽出约8厘米,意为存放灰烬之所(图四)。陶俑包括人物俑、动物俑、十二生肖、镇墓兽共26件。女俑按服饰可分为三型。A型:2件。分二式,每式各一件,均为劳动俑。Ⅰ式:高39厘米,立姿,上身微向前倾,右手下垂,手握布状软体物,左手高抬至肩,掌心向下,面带笑容,整个势态呈劳作状。头顶发髻盘环,身着裙服,胸前博带,双脚穿草履(图版柒,6;图五,1)。Ⅱ式:高34厘米。立姿,裸足,弯腰前倾,双手前抬作操作状。袖口高挽,双目注视下前方。左手残缺,据动作神情看似为厨俑。发髻与Ⅰ式同。服饰除胸未搏带外,亦与Ⅰ式同,应为同等级的劳动俑(图版柒,5;图五,6)。B型:2件。分二式。Ⅰ式:立姿。高31厘米,双脚正立,双手前置,作持物之状。面目清秀。头梳双环望仙髻,身着长裙外套宽袖衫,右衽。足穿如意履(图五,2)。Ⅱ式:左手自然下垂,衣下摆多一道约一厘米宽的边饰,其它方面均与一式同(图五,3)。C型:2件。均为供手侍立状。出土于西前耳室,身高33厘米。头梳双环望仙髻,身着长裙宽套袖衫,胸前结结,足穿如意履。双手前置侍立。面目秀丽端庄,一个神情自若,另一个面带微笑(图版柒,2;图五,4、12)。男俑4件。可分三式。Ⅰ式:1件。胡俑,高鼻深目,身高22厘米。立姿,作牵马之状。头戴圆顶阔沿帽,身着翻领胡服,搏腰,履高筒靴,腰间右侧配有露囊(图版柒,4;图五,7)。Ⅱ式:1件。高39厘米。双手及左腿小腿以下残缺。双手前置作运动状,大眼,宽鼻,阔嘴。头戴圆形帽,帽顶有钮。身着窄袖坦胸衫,搏腰,赤足,裤管膝盖下方紧束,形成喇叭状(图版柒,3;图五,8)。Ⅲ式:2件。均为立姿,高39厘米。幞头,身着圆领窄袖襕袍。腰间搏带,质地似皮革。脚履尖头靴。一件双手自然垂至身前,左手持物,神情自若。另一件双手前拱至胸前,面带笑意。二者均有正立侍奉之意,应为男侍俑,(图版柒,1;图五,5、9)。生肖俑12件。泥质黄陶,火候不高,质地酥松,大多已残破。仅一件猪生肖俑较为完好。俑高宽均约在25厘米左右,均兽首人身,宽衣搏带,双手前拱,盘腿而坐(图版柒,7;图五,10)。一件鼠生肖俑仅上半身完好,陶质与上同(图五,11)。动物俑3件。分别为两件牛俑,一件马俑。牛俑一件高27.5厘米,长33厘米。四腿并立,仰颈抬头,双角向上,头上套有笼头。体形显膘肥体壮,骁武有力。颇具南方雄性黄牛特征,雕塑技法较写实,陶色黄(图版陆,3;图六,1)。另一件四腿下端残,残高19厘米,身高35厘米。昂首挺胸,双角朝前,视感皮毛光滑,体形略显颀长,而不失健壮之感。有如南方雌性黄牛形象(图版陆,4;图六,2)。马俑四肢并立,身高40.5厘米,身长42厘米。呈前高后矮之状。背部有鞍,颈项配有装饰之物。体态健壮,陶色泛黄。此马应与胡牵马俑为一整体(图六,3)。镇墓兽一件。形似麒麟,高23厘米,宽27厘米。呈前腿立后腿曲之状,正视前方,口自然张开,头似马,腿象狮虎之类,周身有鳞片,背脊有四咎立起的综毛(图版陆,5;图六,4)。(三)圆廓方孔,像“太货六铢”铜钱3枚。出土于后室,两枚“五铢”,一枚“太货六铢”,均为南朝陈所铸。“五铢”直径2.45厘米,圆廓方孔,孔正面边沿有凸出的方边廓。右左分别有篆体“五铢”二字,“五”字两叉较为圆转(图七,1)。“太货六铢”为圆廓方孔,直径2.60厘米,方孔背面有凸起的边饰。正面有“太货六铢”篆书四字。圆廓方孔,直径2.60厘米,方孔背面均有凸起的边廓(图七,2)。三、南朝陈随葬品诸物该墓所在地武昌马房山,为一古墓地,过去曾出土了不少隋唐墓葬,都有规模大、结构复杂、随葬品丰富等特点。隋墓一般为多室并带耳室。此次出土的马房山墓亦不例外,其通长7.5米,宽4.36米,由前后室和东西六个耳室构成。随葬品共75件,有大量的花纹砖和人物造像砖,其艺术构造繁复精美。所有这些,反映了南朝至隋唐时,汉水流域日见繁昌和庶族地主呈上升之势。该墓出土的“五铢”和“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