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一系列的调节从而保持体温相对的恒定,如图为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分析,遇寒冷刺激时,人体对甲、乙细胞进行调控,使体温回升到正常范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体温的调节是由神经一体液调节来实现的 B.遇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C.甲细胞接收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 D.下丘脑对甲细胞的调控比对乙细胞慢2.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插条生根的因素,以同一植株的枝条为材料开展研究。他们用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处理枝条后,得到如下结果。据图分析,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营养素比生长调节剂X对插条的生根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B.有叶枝条可能会产生与营养素有类似作用的物质C.生长调节剂X对两种枝条的生根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D.营养素对两种枝条的生根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3.生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影响下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这种突变易发生在()A.减数第一次分裂时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C.细胞分裂的间期D.细胞的分裂期4.蚜虫又称蜜虫,是一种体型微小,在多种蔬菜叶背面或幼叶上集群分布的害虫。研究人员调查了白菜叶片上的蚜虫的种群增长情况,记录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天数81522293643种群密度(只/叶)41724313434A.集群分布是蚜虫种群的空间特征B.在蔬菜叶背面的蚜虫种群会呈现“J”型增长C.上述表格中,第15~22天蚜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5.下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A.农田 B.池塘 C.北极苔原 D.热带雨林6.对强脚树莺的数量调查可采用鸣叫计数法。用录音机记录强脚树莺的鸣唱,测量并绘制音图结构(如下图),可精准确定每只个体独特的音调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强脚树莺在不同时期音调变化基本相同B.独特的音调变化是进行种群数量调查的基础C.此方法对动物干扰小,有助于保护濒危物种D.鸣叫计数法不能应用于种群密度的抽样调查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学习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896年,C.S.Sherrington把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机能接点命名为突触。在20世纪30年代,对于突触之间是电学传递还是化学传递曾发生过争论。OttoLoewi等科学家用实验证明突触之间存在化学传递。Furshpan和Potter在1959年首先指出在螯坏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使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鳌虾腹神经节内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如图1),他们发现了神经元之间介导动物逃避反射的电突触。电突触普遍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中,在动物的逃避反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和视网膜中,电突触主要分布于需要高度同步化的神经元群内的细胞之间。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相邻细胞间的距离特别小,两侧的神经元膜上都存在一些贯穿质膜的蛋白,称为连接子。突触前膜和后膜上的连接子相对形成缝隙连接(如图2)。连接子中间形成一个通道,允许小的水溶性分子通过。通过连接子,许多带电离子可以从一个细胞直接流入另一个细胞,形成局部电流和突触后电位。在化学性突触,从冲动到达突触前膜至突触后细胞出现电位变化,有接近1ms的延迟(即突触延迟)。电突触没有延迟,电流瞬间从一个细胞传递到下一个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电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1)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释放______(如乙酰胆碱等),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______的结合,从而在化学突触间传递信息。(2)填表比较电突触与化学突触传递兴奋的差异。化学突触电突触突触结构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由突触间隙分隔开①______传递方向②______(3)在图1所示实验中,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发现______,研究者据此提出“在螯虾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的假设。(4)十九世纪时,有些学者认为,神经元是独立的单元;另一些学者认为,神经元由原生质桥相连形成一个整体。请结合文中信息,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评价:______。8.(10分)人体部分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如图1、图2、图3所示(A、B、C、D表示激素),请分析回答:(1)图1中,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升高血糖来缓解“饥寒”之感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参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信息分子是_____________。(2)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时,会使图2中A图所示的生理活动______________,A图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图3所示①、②、③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图中①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______________,血糖浓度升高。图中②所示的患病机理是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图中③所示的抗体Y3与______________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属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是______________。9.(10分)鸢尾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E、e控制,红色花对紫色花为显性。下表是纯合鸢尾植株杂交实验的数据。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亲本组合F1植株数量F2植株数量红色花紫色花红色花紫色花①红色花×紫色花98046031②红色花×紫色花105031599(1)等位基因D,d和E、e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理由是_____。(2)组合①亲本开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F2红色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3)组合②中F1的红色花基因型可能有_____,若要进一步确定组合②的F2中某红色花鸢尾植株的基因型,请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10.(10分)引起人类肺炎的某冠状病毒(nCo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跨膜表面糖蛋白(GP)是该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关键蛋白,科学家欲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菌批量生产GP以制备相关疫苗,已知Tetr为四环素抗性基因,LacZ′基因的表达产物能使白色的大肠杆菌菌落变成蓝色。下图为部分流程示意图,已知EcoRⅠ的识别序列为(1)为了判断是否感染nCoV,利用探针对疑似患者进行核酸检测,要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生产探针可利用________技术实现。从nCoV基因组中分离出的nCoV-GP基因不能直接与质粒重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①用到的酶为_____________。经过程①得到的GP编码序列片段也不能直接与EcoRⅠ切割后的质粒连接,需要在该片段两端加上_________序列后才能连接。a.AATT—b.—AATTc.TTAA—d.—TTAA(3)过程②除了得到重组质粒外,还可能得到2种片段大小不一的产物,因此为筛选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应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筛选_________(填“蓝色”或“白色”)菌落。(4)为检测大肠杆菌是否表达出目标产物,可对大肠杆菌的总蛋白质进行提取,并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进行检测。11.(15分)图1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过程是由于河流产生______________将原种群分为甲、乙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过程b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物种1和物种2形成的标志即意味着两个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现代生物技术______________可改变这种种间阻碍。(2)图2中在____________时间段内种群甲发生了进化,在T时__________(是/否1不一定)形成新物种。(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30%和50%,则此时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机体的体温调节是神经和激素(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时间较长。3、分析图示可知,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详解】A、由图示和分析可知,体温调节既包括神经调节(下丘脑体温神经中枢参与),又包括体液调节(相关激素参与),A正确;B、遇寒冷刺激时,通过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会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B正确;C、由图示可知,甲细胞与下丘脑发出的传出神经末梢形成类似突触的结构,甲接收的信号分子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C正确;D、下丘脑对甲细胞的调控属于神经调节,对乙细胞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作用速度更快,故对甲细胞的调控比对乙细胞快,D错误。故选D。2、B【解析】分析柱形图:单独营养素处理后,无叶枝条和有叶枝条实验结果相同,说明营养素不能促进生根;单独生长调节剂X处理后,无叶枝条几乎不生根,而有叶枝条生根较多,说明生长调节剂X只对有叶枝条的生根具有促进作用;用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共同处理,则无叶枝条也能产生大量的根,说明枝条生根需要营养。【详解】A、据图可知,处理有叶枝条时,生长调节剂X比营养素对插条的生根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A错误;B、单独用生长调节剂X处理,无叶枝条生根效果不明显,有叶枝条生根明显,用生长调节剂X和营养素处理,无叶枝条和有叶枝条生根数相差不大,据此推测无叶枝条缺乏与营养素有类似作用的物质,有叶枝条可能会产生与营养素有类似作用的物质,B正确;C、单独用生长调节剂X处理后,无叶枝条实验结果无变化(与营养素处理),有叶枝条实验结果显著,说明生长调节剂X对无叶枝条生根的促进作用不明显,C错误;D、单独用营养素处理后,两种枝条几乎不生根,说明营养素对两种枝条的生根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D错误。故选B。3、C【解析】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影响引起的突变称为基因突变,易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详解】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导致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该突变称为基因突变,易发生于DNA复制时期,即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4、A【解析】受食物和空间资源以及天敌的限制,大多数种群的增长为S型,在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称为K值,此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零,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足的理想条件下,生物可以以指数形式增长,称为J型,其增长率是一定的。【详解】A、集群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A正确;B、蚜虫种群先增长,后达到稳定,呈“S”型增长,B错误;C、计算表格中相关数据可知,第8~15天种群数量增加最多,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错误;D、蚜虫体型微小、集群分布,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故选A。5、D【解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含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2、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3、恢复力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在收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详解】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在农田、池塘、北极苔原和热带雨林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组分最多,食物网最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最强,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最高。故选D。6、D【解析】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小、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图示是采用鸣叫计数法统计鸟的种群密度。【详解】A、由图可知,同一强脚树莺在不同时期的鸣叫频率基本不变,即在不同时期其音调变化基本相同,A正确;B、不同的鸟的鸣叫频率不同即音调不同,所以独特的音调变化是进行种群数量调节的基础,B正确;C、由题干可知,该方法是用录音机记录强脚树莺的鸣叫,此方法对动物干扰小,有助于保护濒危动物,C正确;D、由题干可知,对强脚树莺的数量调查可采用鸣叫计数法,所以鸣叫计数法可以应用于种群密度的抽样调查,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神经递质②.(特异性递质)受体(2)①.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通过缝隙连接而连接起来②.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或单方向的)(3)没有突触延迟(4)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化学突触,突触间隙将神经元分隔开;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电突触,原生质相连通。所以两种观点均有一定道理。(都有道理,化学突触支持“神经元是独立单元”的观点,电突触支持“神经元通过原生质桥连接为一个整体”的观点)【解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离子通透性改变,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由此可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之间的转变过程,需要的时间长,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由突触的数目决定。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递质)受体结合,从而在化学突触间传递信息。【小问2详解】由题意可知:化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在化学突触间传递时,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之间的转变,由于有信号转变的过程,故兴奋在化学突触间传递需要的时间长,又由于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反向传递,故在化学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图中电突触结构显示,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通过缝隙连接起来,由于电突触有结构上的联系,兴奋在该处传递时,没有信号的转变过程,故在电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而且没有突触延搁,速度较快。故①为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通过缝隙连接而连接起来;②为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或单方向的)。【小问3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若为电学传递,则没有突触延搁。故在图1所示实验结果可知,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若发现没有突触延迟,可据此提出“在螯虾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的假设。【小问4详解】题意显示: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化学突触,突触间隙将神经元分隔开;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电突触,原生质相连通。故十九世纪时,有些学者认为,神经元是独立的单元;另一些学者认为,神经元由原生质桥相连形成一个整体。这两种观点均有一定道理。即化学突触支持“神经元是独立单元”的观点,电突触支持“神经元通过原生质桥连接为一个整体”的观点。【点睛】认真读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利用题中有用信息并结合有关神经调节的基本知识综合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本题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回答起来较难。8、(1)神经递质和激素(2)①.增强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3)①.减少②.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4)①.自身免疫病②.①②【解析】分析图1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素,D是胰岛素。分析图2,,A图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上相应的受体,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图B中,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据图3分析,图中抗体Y.能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从而使血糖升高;图中抗体Y能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导致胰岛素减少,从而血糖升高;图中r.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血糖升高。【小问1详解】神经调节通过神经递质完成信息传递,体液调节依靠的是激素。【小问2详解】血糖浓度升高,会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故使图2中A图所示生理活动加强。A图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并只作用于肝细胞,所以体现了激素调节通过体液运输和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小问3详解】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图3所示①、②、③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图中①由产生的抗体丫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图中②所示的患病机理是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图中③所示的抗体Y3与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小问4详解】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三种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但①②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造成的,故注射胰岛素有效;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足够多,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与③是因Yg与胰岛素受体结合相类似。【点睛】本题主要考察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和特点,难度较小,重点在于分析图片获取信息。9、(1)①.自由组合②.亲本组合①的F2中红色花:紫色花=15:1,为9:3:3:1的变式(符合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后代性状比例规律)(2)①.DDEE②.1/5(3)①.Ddee或ddEe②.令红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若子代全为红色花,则基因型为DDee或ddEE,若子代红花:紫花=1:1,则为Ddee或ddEe(或:令该红花植株自交;若子代全为红色花,则其基因型为DDee或ddEE,若子代红花:紫花=3:1,则为Ddee或ddEe)【解析】独立遗传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题干中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和E、e,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表格中通过子代9:3:3:1的比例,也可分析出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详解】(1)由分析可知,组合①红色花×紫色花在子二代红色花:紫色花=460:31≈15:1,出现了类似9:3:3:1的比例,说明等位基因D、D和e、e的遗传遵循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实验①中红色花×紫色花,子一代全部是红色花,子二代红色花:紫色花=460:31≈15:1,是9:3:3:1的变形,说明子一代的基因型为DdEe,且紫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dee,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_E_、D_ee、ddE_,所以亲本红色花的基因型为DDEE;F2红花基因型有D_E、D_ee、ddE_,其中纯合子包括DDEE、DDe和ddEE,占3/15=1/5。(3)实验②中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接近于3:1,说明子一代红色花只有一对基因是杂合的,即子一代的基因型为Ddee或ddEe;组合②的F2中红色花的基因型有DDee或Ddee、ddEe或ddEE四种基因型。要确定其基因型,可令红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若子代全为红色花,则基因型为DDee或ddEE,若子代红花:紫花=1:1,则为Ddee或ddEe(或:令该红花植株自交;若子代全为红色花,则其基因型为DDee或ddEE,若子代红花:紫花=3:1,则为Ddee或ddEe)。【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计算能力。10、(1).PCR(2).nCoV的基因为单链RNA,不能直接与DNA相连(3).逆转录酶(4).ad(5).四环素(6).白色(7).抗原-抗体杂交【解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