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_第1页
河池市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_第2页
河池市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_第3页
河池市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_第4页
河池市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池市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指南(试行)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土壤污染具有很大隐蔽性、滞后性和持久性,污染通常存在于土壤并通过土壤转移,变化和移动非常缓慢(几年甚至几十年),污染只有触及受体时才可能会被发现。发达国家对污染地块管理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形成各自的污染地块管理模式,模式的共同之处都是经过这样一个管理流程:发现地块存在疑似污染、初步调查、初步筛选确定优先管理名单、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治理修复或风险管控措施、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工程效果评估。环境监理是保证修复工程施工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直接、有效的手段,能够对整个修复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减小土壤修复施工期内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完善全过程环境管理。与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相比,污染地块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处置对象需介入修复工程主体,而不仅局限于环境达标和环保工程监理。污染地块修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前沿性,修复技术多样、过程复杂、风险和敏感度高,因此污染地块修复工程需有针对性的制定环境监理程序和方法,不能简单套用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方法。目前,我国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工程环境监理尚处于无规范、无约束的初级阶段,出现了较多的质量和监管问题以及安全和风险事故,主要是因为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缺乏技术和管理指导,环境监理的形式、程序、方法、内容和工作制度、监理文件的构成均无标准的规范化要求,严重制约污染地块修复治理行业健康发展和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河池市关闭搬迁地块涉及有色金属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等多个行业。地块污染以重金属污染为主,无机有机复合污染为辅。根据调查结果,全市共有106个关闭搬迁地块,主要污染物为铅、砷、镉、锑等重金属;含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地块共23个,主要污染物为苯并[a]芘、二氯甲烷、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烷、氯甲烷、甲苯、苯、茚并[1,2,3-cd]芘、氯仿、苯并[b]荧蒽、䓛等。目前,河池市尚无污染地块环境修复环境监理技术指导性文件,土壤污染修复工程难以有效监控。为进一步规范河池市污染地块治理修复环境监理工作,河池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编制了本指南。2任务来源本项目由河池市生态环境局组织,项目承担单位为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河池市环境应急和固体废物技术中心。3编制过程2022年3月,启动《河池市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编制工作;2022年3-5月,完成现场调研、资料收集;2022年7-10月,起草完成指南初稿;2022年11月,征求河池市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意见,组织召开指南专家评审会,并按照相关单位和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4编制原则(1)规范性原则:全面分析环境保护达标监理、环保设施监理、生态保护措施监理和环境管理监理等工作程序和内容,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污染地块修复工程环境监理过程,保障监理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2)可操作性原则:充分考虑国内技术条件和实践经验,细化各项环境监理技术方法,规范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增加可操作性,便于实施与推广。(3)协调性原则:编制过程结合国内外现己颁布实施的相关技术导则、标准,且与国内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技术导则、标准规范等文件相协调。5《指南》的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5.1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河池市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原则、程序、方法、制度和主要内容等要求。本指南适用于河池市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中的环境监理。主要包括施工准备、工程实施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本指南不适用于放射性污染和致病性生物污染地块管控与修复工程的环境监理。5.2标准的技术依据本指南参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14975)、《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25.2)、《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25.5)、《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HJ25.6)、《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6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HJ682)。5.3术语和定义便于内容理解,在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基础上,本标准规定了13个重要的术语和定义,分别是:土壤修复、原位修复、异位修复、修复技术、管控与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环境监理单位、环境监理机构、环境监理总监、环境监理工程师、环境监理实施方案、环境监理细则、变更、环境监理报告等。本指南中引用的术语定义来源于其他省市和团体标准相关技术导则。5.3工作原则环境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前期已批复及通过专家评审的相关文件,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协助建设单位对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施工单位的修复施工全过程开展环保监督指导工作。环境监理单位在环境监理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原则:(1)公正性原则环境监理单位应遵循公平、公正、客观原则,不应与施工单位、效果评估单位等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直接利害关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秉持良好的职业操守,按环境标准和技术要求,独立开展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2)科学性原则环境监理单位应采用科学的方法,综合考虑管控与修复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的环境监理需求,以科学的态度开展管控与修复工程的全过程环境监理。(3)适时性原则环境监理单位应综合考虑管控与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根据工作需要,适时调整环境监理相关工作内容。5.4工作程序本指南编制过程中系统调研了国内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的相关资料和相关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案例,分析总结我国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在方案设计、工程实施和效果评估等环节对环境保护措施的要求,结合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的实际需求,构建污染地块环境监理的工作程序,明确环境监理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各阶段的介入方式和环境监理方法。本指南将环境监理工作程序共分三个阶段:施工准备、工程实施和效果评估阶段。5.5工作方法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方法主要借鉴工程监理和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核查、巡视、旁站、会议、监测、培训、记录、文件、跟踪检查、报告等。上述方法在其他省市(如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武汉)等相关标准规范中基本都得到了应用。总的来看,环境监理的工作方法比较成熟,在制定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指南时,结合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的实际需求,直接借鉴了工程监理和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方法。5.6工作制度环境监理工作制度是环境监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环境监理工作制度体系比较成熟,本指南参考《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导则》(DB11/T1279—2015)、《污染地块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指南》(T/CAEPI22-2019)、《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规范》等技术文件。工作制度包括:工作记录制度、会议制度、报告制度、函件往来制度、应急体系建设及污染事件处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质量保证制度、档案管理制度。5.7工作内容该部分规定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的工作内容。施工准备阶段环境监理包括组建环境监理机构、收集相关资料、现场踏勘、参加施工组织设计交底、编制环境监理方案、审核承担单位及人员资质、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制度、编制环境监理实施细则等内容。工程实施阶段环境监理包括确认工程开工、环境监理技术交底、主体工程环境监理、环保设施运行和环保措施核查、污染物排放及环境影响监测、特殊情况的环境监理等内容。竣工验收阶段环境监理包括编制环境监理总结报告、配合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效果评估工作、档案移交等内容。5.7.1施工准备阶段5.7.1.1收集资料与现场踏勘环境监理单位需要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污染地块调查评估报告、污染地块修复方案等技术文件;污染地块调查评估批复、污染地块修复方案备案文件、相关评审会会议纪要和专家意见等文件;污染地块、环境保护、环境监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环境监理工程师与环境监理员应进行现场踏勘,调查污染地块环境基本情况,结合调查评估与修复方案了解污染地块修复工程重点及施工条件,调查修复工程周边敏感环境要素。5.7.1.2编制环境监理方案环境监理单位依据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修复工程相关技术资料、根据污染地块修复工程实际情况编制污染地块环境监理方案,环境监理方案中应明确环境监理工作目标与范围、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制度、组织机构及职责、成果提交方式等内容。环境监理方案编制完成后须经总环境监理工程师审核确认,并报送建设单位。在污染地块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如实际情况或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需要调整环境监理方案时,应由总环境监理工程师组织环境监理工程师研究修改,并报送建设单位。5.7.1.3审核修复工程施工单位及人员资质和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对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相关的设计、施工等单位及其相关从业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核,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核、二次污染防控措施审核与参加修复工程实施方案交底与技术审核。5.7.1.4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制度包括建立环境监理工作记录、文件审核、报告、会议等制度,协调解决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监督施工单位建立完整的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管理体系,包含开工许可、停工/复工、问题整改、修复效果自检和工程变更许可等;监督施工单位针对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污染物建立相应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污染防治措施操作规程;监督管理业主单位落实各类环保手续的办理工作;针对进场的施工单位开展宣贯工作,监督施工单位建立完善有效的环保责任体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5.7.1.5编制环境监理细则环境监理单位根据环境监理方案的要求,结合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具体施工工序及特点,编制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细则,确定环境保护工作重点。环境监理细则应具有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环境监理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明确环境监理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建立环境监理工作制度及操作细则、并根据修复工程特点明确某工序或分项工程环境监理实施细则。5.7.2工程实施阶段环境监理5.7.2.1主体修复工程环境监理要点识别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可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按照修复工艺,可分为固化\稳定化、化学淋洗、气相抽提、热脱附/焚烧、生物修复、抽提处理、化学氧化、阻隔热等。本指南结合各模式和技术的共性特点,对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工程中的环境监理要点进行识别,将土壤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实施阶段环境监理关键环节分为:挖掘、运输、暂存、修复、回填/外运等,地下水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实施阶段环境监理环节分为:抽出、处理、排放等环节,并分别阐述了各个环节环境监理的要点。根据上述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特点,结合不同的修复模式(原位和异位)的特点,对土壤和地下水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中的环境监理要点进行识别。(1)土壤异位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环境监理要点识别典型的污染土壤异位修复工程主要包括土壤挖掘、土壤短驳或运输、土壤暂存、土壤处理和修复后的土壤处置等。其中土壤挖掘量是后续处理处置工作量的基础,是工程核算和造价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工程总进度的因素;运输过程可能会将污染物扩散到更为广泛的区域,对城市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因此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跑冒滴漏事件的发生;挖掘出的污染土壤在暂存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受到雨水的冲击造成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暂存过程需要采取防渗措施;土壤处理是污染土壤修复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环境监理的重要工作。环境监理应针对这些关键环节进行环境监理要点识别,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监理工作。1)挖掘环节。土壤挖掘前,环境监理单位应监督施工单位进行区域放样,检查放样的准确性。挖掘过程中,应关注土壤挖掘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气味、废水、噪声等环境因子,必要时应进行环境监测,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如挖掘过程中发现疑似危险废物固体废物,应当按照我国危险废物相关鉴别标准进行鉴别,并按照危险废物标准管理流程进行危险废物的运输、贮存和处置。土壤挖掘完毕后,应当和工程监理(如有)共同审核基坑形状。2)运输环节。短驳或运输前,环境监理单位应检查运输车辆的密闭性,严禁跑冒滴漏的现象发生。短驳或运输过程中,可采取不定期的方式检查车辆的运输路线是否符合要求,并检查车辆是否有超载、超速等现象。同时,应当监督车辆将污染土壤卸至指定地点。3)暂存环节。在构建暂存地块的过程中,环境监理单位应当检查防渗膜或其他防渗材料的规格、尺寸、材质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并监督暂存地块的构建过程。4)修复环节。不同的土壤修复技术由于其处理工艺的不同,环境监理的要点也有所区别。但可以从总体上将土壤处理环节的环境监理要点分为4个部分,主要包括土壤的预处理过程(筛分、破碎等),药剂的使用情况,修复工程设备和仪器的运行情况,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与施工方案的相符性等。在土壤处理过程中,环境监理应同时关注处理过程中粉尘、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产生情况。5)回填/外运环节。环境监理单位应检查土壤处置过程,确认处置方式是否符合设计方案。(2)地下水异位修复工程环境监理要点识别典型的污染地下水异位修复工程主要包括2个环节,即地下水抽提环节和地面处理环节。1)地下水抽提环节。环境监理单位应在此环节中,重点关注地下水抽提井的布设是否与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相符,包括抽提井的位置和深度以及尺寸和材质。此外,应对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废气等环境因子进行关注,必要时,应进行环境监测。2)地下水地面处理环节。应重点关注地面处理设施的构建和运行情况,检查水处理工艺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求。同时,还应检查处理后的地下水的排放情况。(3)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工程环境监理要点识别对于污染地块原位修复工程,需要对修复区域范围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对修复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原位修复工程主要关注点包括:修复区域的确认;修复药剂的使用;修复设备和仪器的规格和运行情况;修复工艺的实施情况;修复效果的定期监测。此外,还应对修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产生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必要时,开展环境监测。5.7.2.2污染物排放及环境影响监测针对污染地块土壤中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清挖和修复施工过程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开展相关环境监理工作,监测和评价施工过程污染物的排放是否达到施工方案、环评及其批复等有关规定。在治理修复过程中,应结合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的技术特点,在关键的产排环节和潜在的影响区域进行布点,例如热脱附、土壤气提、化学氧化、生物通风、自然生物降解法等应在废气排放口布点;热脱附、淋洗法等应在废水排放口布点。检测指标应涵盖污染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目标污染物、修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污染物种类和国家规定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