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学》考试复习提纲_第1页
《健康教育学》考试复习提纲_第2页
《健康教育学》考试复习提纲_第3页
《健康教育学》考试复习提纲_第4页
《健康教育学》考试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教育学》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绪论第一节健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概述名词: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身体的、心理的及社会的完美状态”。即所谓的:“三维健康观”。亚健康:亚健康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一般指机体无明显疾病,但活力降低,各种适应能力或机能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按其表现分为三类:躯体性、心理性和社交性亚健康。健康教育(healtheducation):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学:是研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个体、群体及社区,研究内容为信息获得、整合和传播,研究方法涉及许多相关学科。健康促进的涵义“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思考题:1、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和权利,也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人类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人类健康状况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2、健康促进的领域:①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各级政府和组织把健康问题提到决策议事日程上。②创建支持环境:必须创造安全、满意和愉快的生活、工作环境。③加强社区的行动:发动区力量,激励、支持他们参与解决自身健康问题。④发展个人技能:教育和发展人们对应自身、他人和环境的健康问题的技能。⑤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全社会共同分担责任、共同努力建立卫生保健体系。3、健康促进的任务:①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和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对健康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给予支持,并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②强化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③创建健康支持性环境。(自然的、社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④积极推动医疗部门观念与职能的转变,使医疗部门的作用向着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向发展。⑤在全民中,尤其是在广大农民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国民文明素质。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P15“健康促进”注重干预人群相关健康问题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创建,而不是泛泛的社会文化建设。举例说明:教育人们不要随地吐痰,就应当在有人活动的场所和家庭中提供吐痰盛器(如痰盂)或卫生纸和废纸篓;教育人们出行防空气污染,就应当提供防污染的口罩或面具;教育人们为防心、脑血管病而控制摄入食盐的量,就应当提供秤量食盐的工具(如小秤和盐勺);教育人们要有安全的性行为,就应当提供安全套;教育人们预防食物中毒,就应当由卫生监督部门严格监督饭店的食品卫生服务;教育医务人员要严格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就应当提供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的相关物品(如无菌手套、无菌口罩、隔离帽、隔离衣、消毒液、盛垃圾的标志垃圾袋),并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只有健康相关的社会文化环境支持到位,健康的行为才能得以出现保持。第二节影响健康的因素名词:行为、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健康服务一、行为的概念:有机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所引起的反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生活方式:是一种受个性特征、社会关系所制约,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和环境等多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特定行为模式,是建立在文化继承、社会关系、个性特征和遗传等综合因素基础上的稳定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和社会生活习惯等。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野生动物、各种自然和人工区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城市和乡村),以及自然和人文遗迹。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又称文化-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职业等。健康服务:健康服务就是,政府、社区和专门卫生机构为公民提供的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各种服务。思考题:健康影响因素有那些?它们如何对健康产生影响?一、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1、行为因素2、生活方式二、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三、生物学因素1、遗传2、病原微生物3、个人的生物学特征四、健康服务因素1、健康服务的基本功能2、健康资源的投入3、健康服务政策与组织实施第三节社会因素与健康名词:社会制度的三个含义:一是(广义的)指社会形态,如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二是(具体的)指具体的社会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三是(狭义的)指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文化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就是人类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一切产物,因此,它与文明相同。狭义的文化就是指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等。社会医学主要从狭义的文化概念出发研究文化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思考题: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因果关系不像生物因素那样直截明了,它具有存在的广泛性和因果关系的多元性。(一)泛影响性社会因素的影响不是单一的,也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其作用是散发性的,虽然它的正负面作用也有明显的靶器官或靶系统,但它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及系统机能发生变化。(二)恒常性与积累性由于人的社会属性,在现实生活种,社会因素对人的作用是稠密的、持久的、叠加的,因此,社会因素的虽健康的影响具有恒常性和积累性。(三)交互作用社会因素可以直接作用,也可以其它因子为中介产生作用,还可以作为其他因子的中介来影响健康。此外,社会因素在与人类的交互作用中产生效应,其因果关系是多元的。(四)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渠道社会因素被人的感知系统接受后,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形成心理折射,产生心理反应及行为、社会适应和躯体技能的变化。2、社会经济如何影响健康?(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但是经济是提供生存条件和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前提,如果营养、住房、水和医疗保健不足,就会严重影响人群的健康。经济发达国家生产力高,科技先进,物质生活丰富,医疗服务较有保障。总体健康水平较高。表1-1经济发展促进了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健康威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污染与破坏2、生活方式的改变3、大量合成化学物质侵入人类生活4、心理健康问题5、社会流动人口增加(二)社会阶层阶层主要指社会经济阶层。从社会学角度看,阶层主要由个人受教育程度、工种和收入等因素决定。有研究发现:社会地位较低的体力劳动者阶层的年龄调整死亡率,比最高级的行政管理人员高出3.5倍,而且,死亡率是从高层次到低层次人员呈逐步上升曲线。社会阶层的不同,还蕴涵着诸如文化程度、价值观念、卫生习惯和医疗保健服务等因素的不同,因此,社会阶层与健康的关系是复杂的。3、社会发展如何影响健康?(一)社会制度与健康1、分配制度影响国民健康我国的分配制度一向以公平著称,尽管经济水平低,却能保证国民获得基本物质生活资料,这是我国公民健康状况超前发展的重要原因。

2、社会制度对卫生政策的决定作用社会制度是卫生政策的先决条件,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3、社会制度影响人的行为社会制度就是一个社会规范体系,它对人的行为具有广泛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其倡导和禁止某些行为的法律效应对健康的作用是巨大的。(二)社会关系与健康1、社会支持与健康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这是人的基本社会需要,是互动的过程。社会支持能降低死亡率和减少流行病的发生。2、家庭与健康是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结构、机能和关系处于完好状态有利于增进家庭成员的健康。

(三)人口发展与健康

当人口增加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势必增加社会负担,降低人群生活质量,人口每增加1%,资产投资必须增加3%才能保持人们原有的生活水平。其次,人口的增加,不仅加剧资源的消耗,而且加重环境污染和破坏。从资源和空间角度考虑,地球的人口承载量为80亿,至1999年地球人口已达60亿。2、人口结构与健康人口结构是指人口的性别、年龄、婚姻、职业及文化等结构。其中与健康最为密切的是年龄和性别。目前,人类面临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患病率高,卫生资源消耗量大。据统计,美国和英国的老龄人口比例分别为12%、15%,医药费用分别占用30%、36%。性别比例平衡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因素之一,性别比例失调是孳生社会问题的根源之一。3、人口流动与健康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的变动和阶层职业上的变动。越开放的社会,人口流动性越大,但是,它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健康问题也越多,例如,安全、卫生、计划生育等。4、文化因素(教育、风俗、宗教)如何影响健康?1)教育对健康的影响,主要通过培养人的文化素质来指导人的生活方式。首先,教育引导人们进行有利于健康的合理消费,其次表现为安排闲暇时间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最后教育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2)风俗习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有的是不良的影响,有的是积极的3)宗教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不同的宗教宣扬不同的人生观,从而影响人们对人生的态度第二章健康行为名词:健康行为:是指人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时的行为表现。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两大类。促进健康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表现出来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危害健康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表现出来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A行为模式:A型行为又称“冠心病易发型行为”,由于过强的自尊和严重的不安全感,产生不耐烦和无端敌意,使肾腺素、血管紧张素持续、大量释放,导致血压高、冠状动脉收缩、血管内脂质加快沉着、粥样硬化斑块过早脱落等病理现象,故冠心病发病率、复发率和致死率比正常人高2~4倍。C行为模式:C型行为又称“肿瘤易发性行为”,表现为情绪压抑、性格好自我克制、表面上处处依顺、谦和忍让,内心却是怒火中烧,爱生闷气,导致体内神经-体液水平长期紊乱,免疫机能全面下降。“知信行”模式(KABP):“知信行”模式是有关行为改变的较为成熟的模式HBM:行为矫正:是按照一定的期望,在一定条件下,采用一定措施,促使矫正对象改变自身的特定行为的行为干预过程。思考题:1、行为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是行为的生理基础,决定行为的性状和趋势。2)环境因素:是刺激行为的条件,与人的行为相互作用。3)学习因素:是主动掌握合理行为和发展行为的过程。二、日常生活中判断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的特点。日常生活中判断各种促进健康行为的五个特点:

1、有利性:行为有益于自己、他人、社会。

2、规律性:行为有持久的规律。

3、和谐性:行为有个性,并能与环境相适应。

4、一致性:行为与内心一致,没有冲突或表里不一的表现。

5、适应性:行为强度有理性控制,符合健康要求。危害健康行为的表现特点:1、该行为对己、对人、对社会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明显或潜在的危害。2、该行为对健康的危害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对健康的影响具有一定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3、该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经历中习得,故又称为“自我创造的危害因素”。三、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知信行模式”中知、信、行是什么?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消除危害健康行为等行为改变过程)是目标。信念的确立和态度的转变是这一模式的两大关键步骤。四、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健康信念模式”是什么?健康信念的形成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产生“恐惧”①知觉到易感性:②知觉到严重性:2、对行为效果的期望①知觉到益处:②知觉到障碍:3、效能期望①自我效能:②善于寻找其他可借助的力量五、行为矫正的三大构成要素是什么?行为矫正的三大构成要素:对象、环境和过程。1、行为矫正对象:①需要型。②冷漠型。③无需要型。

2、行为矫正的环境:行为矫正活动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由指导者(任务)、干预场所、矫正时机三大要素组成。

3、行为矫正过程:即行为矫正技术的选择和实施过程,其核心是如何针对具体对象的具体行为来应用具体方法。这一过程包括确定目标行为、目标行为分析、矫正策略的选择与实施、矫正效果的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六、当前健康教育领域内广泛使用的矫正技术主要有那些?它们的基本方法如何?目前,在健康教育领域内广泛运用的矫正技术主要有:脱敏法、示范法、厌恶法、强化法和消除法几大类。

1、脱敏法:具体有系统脱敏法、接触脱敏法、自身脱敏法等,主要用于消除个体因对某种因素过于敏感而产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如恐惧症、焦虑症、各种神经-心理超敏性反应(如紧张症)等。本方法以认知原理为基础,即:在个人行为尚不成熟的阶段若碰到的新刺激太多,就会产生恐怖和紧张。但可在治疗前将刺激的因素分解并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顺序重新排列,在治疗中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主动提供这一刺激;适时修正个体对该刺激的错误认知,再通过反复操作、强化,可达到消除这种过于敏感限额的目标。脱敏疗法成败取决于矫治过程的系统性、有专业人员指导,并在适当环境下进行。事先须对个体的行为表现作出诊断,查找病因和外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确立矫治方案。2、示范法:将所要提供的促进健康行为分解成不同阶段或不同表现,涉及相应的模拟场景,让被矫治者时而当观众,时而身临其境去扮演角色,从中得到启发,促进态度和行为的转变。3、厌恶法:在目标行为出现之后立即给予厌恶刺激,性质可以是化学的、电的、机械的、想象的、羞耻性的和疲劳性的。时间一长,在被矫治者的内心就会建立该行为与厌恶刺激间的条件反射,引起昧心的由衷厌恶,最后消除该行为。常用于矫正各种成瘾性行为、强迫症、恐惧症和异常癖好等。使用时一要注意持续性,否则条件反射无法建立;二要防止强度不当,反而引发新的紧张刺激;三要将治疗原理保密,以防对方产生对抗心理,使正向转化无法实现。4、强化法:行为发生后,分别提供正负两种强化刺激。正强化刺激具有行为诱惑力,负强化刺激努力消除本来足以产生逃避反应的厌恶事件,两者都希望能使建立的较理想的行为表现频度增加。此方法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矫正手段,但它对专业技术人员在如何正确选择强化因素、安排强化活动、接受信息反馈等方面都有更严格的技术要求。5、消除法:是矫正各类焦虑和恐惧行为的有效方法。其基本原理是:让被矫正者真正接触原来会是他产生厌恶和逃避反应的环境,设法逐步中断会使其反应得到强化的因素,由此反向地导致焦虑、紧张行为消失。具体应用方法之一是在系统脱敏法基础上的改进,但更强调对象进入诱发环境后的放松技术。另一种称冲击法,治疗恐高症十分有效。方法是启发矫正对象想象它正处于一个相当的高度还在上升。想象的初始引起强烈的焦虑和恐惧,但在长时间诱导过程中这种情绪逐渐消退。同一情况多次重复出现后,诱发与焦虑、恐惧有关的各种行为的作用将越来越小,最后完全消失。第三章心理健康名词:健康心理:是研究如何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的科学,是健康教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运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手段,培养人们健康心理状态、健康人格、适宜情绪,提高人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及改造的能力。心理健康:反映的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健全人格的前提下一种持续的相对稳定的,知、情、意协调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社会功能良好的心理状态。(P99)情绪: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人格: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思考题:一、情绪的功能。①适应功能: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②动机功能:情绪是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③组织功能: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④信号功能:情绪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二、不良情绪对人的健康有何危害?人在恐惧时,可使意识狭窄,判断力、理解力降低,甚至理智和自制力丧失造成对正常行为的破坏和瓦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紧张的生活事件(如战争、亲人死亡、移居、失业等)可使高血压、溃疡并等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有一研究报告:一丧偶妇女6个月后,其冠心病发病率是正常妇女6倍,动物实验也支持这一观点。三、如何培养健康情绪?①培养幽默感②增加愉快生活体验③适当宣泄情绪④以积极态度处事四、人格特征与健康有何关系?1、人格的特征①整体性:②稳定性:③个体性:④动机性与适应性:⑤自然性与社会性:2、人格的结构①气质②性格3、人格特征与疾病

4、健全人格的塑造五、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1、重视人格发展中的生物、心理和社会诸因素的作用,努力创造人格全面发展的内外条件。

2、重视早期生活经验,奠定人格发展的良好基础。

3、重视人格发展的内在协调性、平衡性和可塑性。

4、重视人格与环境的协调性,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能动的适应环境。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何功能?1、合力功能2、互补功能3、激励功能4、沟通功能七、人际交往障碍常由那些心理引起?(1)恐惧心理:(2)孤僻心理:(3)自傲心理:

(4)嫉妒心理:(5)猜疑心理:(6)敌意心理:八、制约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是那些?①仪表:②年龄:③互补性:④能力:⑤接近性:九、搞好人际交往的原则。(1)平等原则:(2)互利原则:(3)信用原则:(4)相容原则:(5)赞扬原则:十、心理健康促进的方法。一、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1、自悲自怜。2、自暴自弃。3、自傲自负。4、自信自强。二、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在现实面前,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心理健康者1、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2、发挥能力改造环境。3、面对现实,及时调整目标、方法。4、做事坚定而执着。5、重视朋友忠告,合理对待议论和批评。6、适当从众,心理平衡。心理异常者1、脱离或逃避现实。2、不顾现实盲目行事。3、怨天尤人、自怨自艾,逃避现实。4、自以为是,我行我素。5、人云亦云,原则不定,失去自我。6、与人差别太大,与现实格格不入。三、结交知己与人为善四、挫折磨砺积极进取第四章学校健康促进名词:学校健康促进:强调通过学校、家长和学校所属社区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积极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包括设置正式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程,创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健康服务,让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学校卫生服务:①学生和教职员工能得到基本的卫生服务,如计划免疫和传染病管理,生长发育监测,健康筛选及常见病预防和身体缺陷的纠正,突发性疾病的紧急救治,意外伤害的应急措施,口腔卫生、心理咨询及为伤残学生提供特殊帮助等;②地方的卫生服务部门对学校的健康项目提供帮助,教学教师培训。思考题:一、阐述学校健康促进的特征。1、所应用的健康模式是完整一体的,包含了健康的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2、通过鼓励家长参与其儿童健康知识和技巧的发展而使家庭参与进来。3、涉及物质环境,如建筑、卫生设施、清洁水和一定场地等。通过改善物质环境促进儿童的健康状况。4、承认学校的社会文化精神对于维持积极的学习及支持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良好情绪的环境的重要性。5、把区域和地方的卫生服务与学校联系起来,满足学校儿童的特殊健康问题的需求,如蠕虫感染、视力心理压力问题等。6、强调学生主动参加正规的健康课程,以发展一系列与健康有关的终生知识和技巧。7、增加女孩和妇女在社区内享有教育和保护健康方面的公平性。8、通过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共同参与,促使学校与家庭、社区进行合作,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为青少年儿童创造更有利于他们健康发展的支持环境。二、阐述学校健康促进的意义和任务。(一)学校健康促进的意义1、学校健康促进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2、学校健康促进使实现全民基础保健的有效途径。3、学校健康促进是影响家庭、社会和整个人群的治本措施。(二)学校健康促进的任务1、提高青少年儿童的卫生科学知识水平。2、增进青少年儿童的健康。3、预防各种心理障碍,促进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4、提高青少年儿童的学习效率。5、增强青少年儿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三、阐述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内容。1、学校健康政策2、学校健康教育3、学校健康社会环境4、社区关系5、个人健康技能6、学校卫生服务四、阐述学校卫生服务的内容。①学生和教职员工能得到基本的卫生服务,如计划免疫和传染病管理,生长发育监测,健康筛选及常见病预防和身体缺陷的纠正,突发性疾病的紧急救治,意外伤害的应急措施,口腔卫生、心理咨询及为伤残学生提供特殊帮助等;②地方的卫生服务部门对学校的健康项目提供帮助,教学教师培训。五、阐述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步骤。一)转变观念学校健康促进体现了先进的公共卫生观念,符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方针。但是,“应试”教育的结果,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必须加强对决策层的开发,促进其转变观念,提高对学校健康促进目的、意义的认识,树立信念,使决策者下决心把争创“健康促进学校”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二)建立学校健康促进领导和工作机构实施学校健康促进的单位,必须成立由校长和其他主要负责人领导的健康促进领导小组,由校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学生会、共青团、少先队、校医务室等部门组成,还应吸收街道办事处领导及家长代表参加。定期召开会议,检查督促学校健康促进各项计划的实施情况,并对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保证健康促进目标的实现。各部门都应有明确的职责与分工,实行目标管理。三)制定学校健康促进计划1、根据《健康促进学校发展纲要》及教育部、卫生部门对学校健康促进内容评估的规定,以及省、市(县)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各校切实可行的计划。

2、制定实施学校健康促进各项目的保证措施,以及为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和家长的积极性而制定激励政策。3、制定学校健康促进政策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有可行性的实现健康促进各项目工作目标所需的政策。这是学校对该计划所作出的承诺,相对于学校健康促进的“宪章”。在广泛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应该让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和监督执行。4、广泛动员动员学校全体学生和教职员工,争取社区代表和家长代表参加,全员发动争创成为“健康促进学校”;提供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社团组织等众多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促进活动;利用学校广播站、宣传栏、闭路电视开展宣传报道。5、经常性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各项活动,并进行监测与评价。六、阐述学校健康促进效果评价的内容和指标。1)评价内容:包括课堂教学时数、教案、考试,有无专、兼职教师;教师是否经过培训,教学方法如何等。学生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等,可用于过程评价,也可用于结果评价(2)指标:多用知识、态度、行为变化的指标,尤其是知识的变化,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学校健康教育评价的重点,因为有的学生在校时间不长,行为可不急于作出评价。知识常用平均分数、及格率、满分率、达标率、提高指数等指标;态度是反映情感倾向的评价指标,最好设计一组题而不以单一问题下结论;行为变化常以正确行为(习惯)形成率,如不吸烟率、不吸烟班占全校所有班级的百分率,各类群众卫生保健活动的参加率为指标。第五章主要健康问题与健康教育名词:性适应:青年人从性成熟到以合法婚姻形式开始正常的两性生活,一般需要经过10年以上的时间。这段时期是性欲望延缓满足的过程。对于这个过程的适应,就称为“性适应”。思考题:1、阐述性活动的生物学与社会学意义。生物学意义:首先,和其他生物种群一样,性活动最基本的功用,是通过基因重组造就新生个体,从而延续生命,实现种族繁衍,这属于生物的本能。第二,人类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性活动在目的性上与繁殖脱离了干系,多是为了感官享受和精神愉悦。第三,人作为社会的成员,性是恋人/爱人之间表达情感和奉献爱情的工具,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方式之一。第五,性是个体意识重要基石,是内化到人格中的角色认同。第五,性可以左右一个人的自我评价。社会学意义:第一,性是一种粘合力,用来粘合家庭,稳定社会的这一基本细胞。第二,在某些社会形态中,性权利被当作社会地位的象征。第三,尽管人们的性观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但无论在东西方社会,性行为做为评判道德的底线。第四,性的商品话对社会有巨大的腐蚀作用。2、性适应的应对方法。三、阐述人与健康的相互关系。(一)人是环境的产物(二)人与环境相互依存(三)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四、试述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1)体重超重:肥胖是引起原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它同时是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血脂症,高血液黏稠度的病因,因此超重和肥胖不仅导致血压升高,而且使心脑血管病危险性全面上升.(2)高盐:高盐摄入时,平均血压上升。氧化钠摄入量每增加4g/天,收缩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