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化学教案_第1页
高中教师化学教案_第2页
高中教师化学教案_第3页
高中教师化学教案_第4页
高中教师化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教师化学教案高中教师化学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是以化学基本概念为基础,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乃至今后继续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材内容具有概念比较多,且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特点。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认识引入物质的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二、学情分析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新的“量”和“摩尔”这个新的“单位”,学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米、千克等。可采用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某些属性上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相同的一种科学方法。如物质的量与其他学生熟悉的量类比、摩尔与其他国际单位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等,运用类比思想阐释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能够提高这两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兼容性,有利于对这两个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巩固概念。(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3)体验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2)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的概念;(2)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涵义;(4)通过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计算实际问题。2.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五、教学准备多媒体、黑板六、教学方法采用创设情境方式,通过故事(一粒米的称量)和生活实例,以聚微成宏的科学思维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搭建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通过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常用单位(箱、包、打等)与抽象概念类比、国际单位之间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教学,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感受概念的生成过程,初步形成物质的量的概念并理解其重要性。高中教师化学教案篇2一、学习目标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三、设计思路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四、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2Na+Cl2=2NaCl2Fe+3Cl22FeCl3H2+Cl22HClCl2+H2OHCl+HClOCa(ClO)2+CO2+H2O=CaCl2+2HClO2HClOO2↑+2HCl[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板书][叙述]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的系数是与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的数目相关的。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表现还原性。可以这样记忆: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具有还原性,被氧化。[思考与讨论]辨析在2Na+Cl2=2NaCl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什么?怎样判断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呢?[板书]还原剂氧化剂有还原性有氧化性被氧化被还原[思考与讨论]1.元素处于不同的化合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表现哪些性质?并以氯元素的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质进行分析。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何呢?用图形方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3.分析一下前面的几个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找出每个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高中教师化学教案篇3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具备了离子键、离子半径、离子化合物等基础知识,本节直接给出氯化钠、氯化铯晶胞,然后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上介绍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的因素,通过制作典型的离子晶体模型来进一步理解离子晶体结构特点,为学习晶格能作好知识的铺垫。教学目标设定:1.掌握离子晶体的概念,能识别氯化钠、氯化铯、氟化钙的晶胞结构。2.学会离子晶体的性质与晶胞结构的关系。3.通过探究知道离子晶体的配位数与离子半径比的关系。4.通过碳酸盐的热分解温度与阳离子半径的自学,拓展学生视野。教学重点难点1.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的特点2.离子晶体配位数及其影响因素教学方法建议:分析、归纳、讨论、探究教学过程设计:[引入]1.什么是离子键?什么是离子化合物?2.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只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Na2ONH4ClO2Na2SO4NaClCsClCaF23.我们已经学习过几种晶体?它们的结构微粒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分别是什么?[板书]离子晶体[展示]NaCl、CsCl晶体模型[板书]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晶体离子晶体定义: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注:(1)结构微粒:阴、阳离子(2)相互作用:离子键(3)种类繁多:含离子键的化合物晶体: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绝大多数盐(4)理论上,结构粒子可向空间无限扩展[思考]下列物质的晶体,哪些属离子晶体?离子晶体与离子化合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干冰、NaOH、H2SO4、K2SO4、NH4Cl、CsCl[投影]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及解释性质解释硬度()熔沸点()溶于水()熔融()离子晶体溶解性差异较大:NaCl、KNO3、(NH4)2SO4_______BaSO4、CaCO3_______[板书]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配位数(C.N.)高中教师化学教案篇4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本节教材体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生产条件。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探讨合成氨的发展前景。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在两个讨论的基础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生产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具体地分析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此外,还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讨论合成氨的发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教学建议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应,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应速率问题。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结果。3.组织讨论:①为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增大,应采取的方法。②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在实际生产中,仅仅考虑单位时间里的产量问题(化学反应速率问题)还不行,还需要考虑如何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问题(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③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4.阅读图表实验数据印证理论:学生通过阅读表2-4的实验数据可知,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得出的结论与科学实验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综合上面的讨论情况,同时综合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具体地研究合成氨条件的选择问题。此外,要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高中教师化学教案篇5时光荏苒,不知不觉,我们已步入高三最后一个学期。为了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作为高三化学教师,我制定以下计划。一、总体要求与任务:总体要求:把握好20__年高考动向,加大和加强学生练习;认真备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选学生的练习题和考试题;多关心学生,培养学生的应试状态。力争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总校下达的高考任务。任务:本学期计划完成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化学实验新课和复习,二轮专题复习和高考模拟冲刺的练习。专题复习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基化合物等五个专题。高考模拟冲刺有10套精选练习。同时,精选各地优秀试题组卷练习。二、对学生知识现状分析:经过第一轮系统的基础知识点的复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已有了一定的提高,基本概念已经掌握得比较清楚和牢固,基本规律和方法已经比较熟练,答题规范也有所提高,化学成绩也在不断的进步。但由于学生思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有少数同学没有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高考大纲中的所有考点: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碱金属、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盐类水解、物质结构和性质、工艺流程、化学实验等等。难点:做好各部分的知识点的总结,知识结构的梳理;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技巧;研究高考的动向、高考的信息并对高考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学期初集思广益,制定详细教学计划,谋划教学策略,使每个教师都对工作目标及自己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2、关注好零界生和优秀学生,做好因材施教。3、所选专题具有针对性,综合性。4、抓基础(基本概念及规律)、练规范(思维过程及书写过程)、求精准(语言表述及用词)。5、适当进行实战训练(单科、理综)五、具体安排:第一阶段:基础知识系统复习采取按章节顺序复习的方式进行,贯彻以讲引导,以练落实,学用结合,全面提高的方针,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核心的原则,使学生掌握《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第二阶段:专题复习阶段本阶段是对第一阶段复习的归纳总结和深化,以专题或板块复习为主,贯彻精备精讲,概念成网络;精选精练,知识成体系的原则,培养学知识迁移、灵活处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专题归纳和专题训练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第三阶段:模拟练考阶段本阶段选用具有一定综合性、难度适中、近似于高考试题模式的套题对学生进行强化模拟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贯彻以练为主,辅以精讲的原则。高中教师化学教案篇6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本节教学需要三个课时,本--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二、教学对象分析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已学习了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和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具备了学习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2、学习方法方面: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逻辑推理法、抽象思维法、总结归纳法,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三、设计思想总的思路是通过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再结合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最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探究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了解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和讨论交流,进一步掌握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逻辑推理法、抽象思维法、总结归纳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同时把自己融入科学活动和科学思维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认知的规律性,在认识上和思想方法上都得到提升。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的重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2.教学的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分区。高中教师化学教案篇7一、学习目标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三、设计思路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四、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