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教育学项贤明第七章-课程_第1页
马工程教育学项贤明第七章-课程_第2页
马工程教育学项贤明第七章-课程_第3页
马工程教育学项贤明第七章-课程_第4页
马工程教育学项贤明第七章-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课程概述二、课程开发三、课程改革第七章课程(一)课程概念溯源

1.中国:功课及其进程。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2.西方:curriculum,学习的进程第一节课程概述(二)课程不同理解

1.课程即目标或计划

2.课程即学科3.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课程定义: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各门学科和教育活动。第一节课程概述(三)课程类型(p225)

1.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熟记定义)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动态转化)5.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四)课程的载体1.课程计划(p227,熟记)2.课程标准(p227,熟记)两者共同点: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两者不同点:计划是有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标准是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纲领性文件

3.教科书定义:综合考虑学校教育的相关现实条件和目标,权衡并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课程中的各要素及其整体做出决定的过程。四个层次:

(1)我们要达成哪些教育目标(课程目标)(2)我们需要提供给学生哪些学习经验(课程内容)(3)如何组织这些学习经验(学习方式)(4)如何评价目标的达成程度(学习评价)

——“泰勒原理”第二节课程开发(一)课程目标的确定依据:

1.社会——社会本位课程

2.学科——学科本位课程

3.学生——儿童本位课程

第二节课程开发三种取向:

1.行为目标: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2.生成性目标(熟记定义p230):方向性和不确定性

3.表现性目标:个性化,创造性课程目标的领域:

(1)认知领域目标(2)情感领域目标(3)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动词层面(Verbaspect)创作(Create)评鉴(Evaluate)分析(Analyze)应用(Apply)了解(Understand)记忆(Remember)评价(Evaluation)综合(Synthesis)分析(Analysis)应用(Application)理解(Comprehension)知识(Knowledge)个别向度(SeparateDimension)认知历程向度(CognitiveProcessDimension)知识向度(KnowledgeDimension)名词层面(Nounaspect)元认知知识(MetacognitiveKnowledge)程序知识(ProceduralKnowledge)概念知识(ConceptualKnowledge)事实知识(FactualKnowledge)Bloometal.(1956)分类Andersonet.al.(2001)分类课程目标(1):认知发展课程目标(2):情意发展

Krathwohl,Bloom&Masia(1964)情意目标分类内在化历程5.2品格形成5.0形塑品格5.25.1一般化体系5.14.2价值系统组织4.0组织4.0组织4.24.1价值概念建立4.13.3信仰3.0评价3.0评价3.0评价3.33.2价值喜好3.23.1价值接受3.12.3满意反应2.0反应2.0反应2.0反应2.0反应2.32.2自愿反应2.22.1顺从反应2.11.3控制或选择注意1.0接受1.0接受1.0接受1.0接受1.0接受1.31.2愿意接受1.21.1觉知1.1细类层级常用情意用语

情意教育目标分类之细类层级及常用情意用语兴趣鉴赏态度价值适应课程目标(3):技能发展Simpson(1971)主阶层次阶层7.0独创(origination)6.0适应(adaption)5.0复杂的外显反应

(complexovertresponse)5.20自动表现(automaticperformance)5.10解决不确定性(resolutionofuncertainty)4.0机械化(mechanism)3.0引导反应(guidedresponse)3.20尝试错误(trialanderror)3.10模仿(imitation)2.0准备状态(set)2.30情绪状态(emotionalset)2.20生理状态(physicalset)2.10心理状态(mentalset)1.0感知(perception)1.30转换(translation)1.20线索选择(cueselection)1.10感官刺激(sensorystimulus)(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选择来源:

1.学科知识(p234三对关系)

2.社会和学生经验(社会经验加工;学生经验主观运用)(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要素:

1.主题和概念

2.原理3.技能4.价值观课程组织:课程要素加以组织,形成结构产生合力,实现课程目标。(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组织维度及其标准:

1.垂直组织:连续性和顺序性

2.水平组织:整合性(学生经验;学科知识;社会生活)(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课程组织基本取向:学科取向;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社会问题取向;混合取向(三)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实施层次(古德莱德五层次):

1.观念层次

2.社会层次3.学校层次4.教学层次

5.体验层次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实施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三)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评价: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诊断学评价)2.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3.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4.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一)国际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选择性;

2.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学生能力培养;

3.课程结构多元、开放,注重国际理解教育。第三节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