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卢前在中国戏剧中的地位_第1页
论卢前在中国戏剧中的地位_第2页
论卢前在中国戏剧中的地位_第3页
论卢前在中国戏剧中的地位_第4页
论卢前在中国戏剧中的地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卢前在中国戏剧中的地位

中国戏剧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作为一门学科的逐步建立和成熟,它经历了三代和四代人的共同努力。在三代和第四代之间,王国维、吴梅、郑振铎、赵景深、钱南阳和周亚白等前人都知道并支持学术界。因为各种原因,吕谦被称为“江南人才”。在新世纪之初,当我们回首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所经历的曲折历程时,则不能不重新注意到卢前先生在20世纪前期曲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1905年3月2日,卢前先生生于南京一书香故家,原名正绅,后改名前,字冀野,自号小疏,别号饮虹,别署江南才子、饮虹簃主人、饮虹园丁、冀翁、小疏斋、中兴鼓吹者、饮虹词人等。曾祖卢崟同治十年(187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云南学政等职,晚年主讲于南京钟山尊经惜阴学院,道德文章为南京士林所称道。卢冀野对曾祖卢崟非常崇拜,一生引为模范。祖父卢金策、父卢益卿皆事于文教,卢家书香代代传继。卢冀野幼年在卢氏大家庭中最得祖辈宠爱,常随祖父到当时南京开业最早的戏园之一——升平茶园等戏园看戏。1922年秋,卢前17岁时,以“特别生”的名义为东南大学破格录取,入读在东大国文系。这一年秋,适逢曲学大师吴梅先生应东南大学之聘,离北京大学在东大国文系任教,卢前遂从吴梅先生治曲,成为吴梅先生的得意门生,并从此走上曲学研究的道路。卢前先生的同门唐圭璋先生后来回忆说:“冀野有才华,活动能力也极强,所以他后来认识许多人,文人、武人都认识。我们东南大学最早的学生刊物,就是冀野一手搞起来的。”1926年卢前先生从东南大学毕业,在此后的十年间,他先后在南京金陵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四川成都大学和成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上海暨南大学、上海中国公学、南京中学等校任教。卢冀野的友人易君左1936年在所做《卢前传》中曾经具体描写到他当时南北奔波的教学生涯:“(卢前)本职任国立暨南大学教授,兼职分在上海、南京为省立南(京)中(学)教《孟子》。故一星期中,两天在真如(暨南大学所在地)、两天在上海(中国公学所在地)、两天在南京、一天在火车……来往京沪道上,携三大皮箱,无一衣袜,但满储书籍,并皆线装书。”1卢冀野先生才华出众,1930年在年仅25岁时即被成都大学聘为教授,四处奔波的教学生涯虽然辛苦,却为他访寻曲籍提供了便利,自1928年起,他就在家中筑“饮虹簃”以藏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卢前先生一方面仍然象过去一样在大学里任专职或兼职教授,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南京女子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任教;同时也怀着极高的热情参与了一些政治活动,他本人曾引以为荣的是连任国民参政会第一、二、三、四次参政员和两次随于右任往新疆考察。抗战胜利后,卢前也曾出任南京市文献委员会主任、南京通志馆馆长等职务。1949年南京解放后,中央大学改组为南京大学,重新聘任教职员工,卢冀野先生可能因为抗战期间曾为国民参政会参议员等原因,而没有被继续聘为教授,这对他本人而言可以说是很大的打击,他从此再也未能回到大学讲坛,也一直未能在新社会得到重新工作的机会。1951年4月17日,贫病交加的卢前先生在恐惧和郁闷中离开了人世,死时年仅46岁。在他死后,他的藏书经同门唐圭璋先生的介绍全部捐献给长春师范大学。虽然卢冀野先生未能得享天年,其短暂的学术生涯仍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称述的著作。如果说卢前先生的同门,任半塘、唐圭璋、钱南扬、王季思先生等皆以研究著述为主,卢前先生则同时为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诗文、词曲创作,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与其师吴瞿安先生非常相似。卢前先生自少年时就用心于诗、词、曲的创作,“年十二三始,好韵语”(《弱岁集·自序》),“十八从长洲先生(指吴梅)学为曲”(《论曲绝句·序》)加之天赋甚高,所以也取得相当高的成就,颇得时人赞许。夏敬观《忍古楼词话》云:“工治南北曲,且能自谱……冀野既以曲名,其所作词遂不自珍惜,予顾谓其词亦不凡。”吴宓《空轩诗话》说他“平生致力于曲,制作甚工,其次则词,所造亦深,诗乃君之绪余。”2卢前先生的词曲创作主要有《琵琶赚》、《茱萸会》、《无为州》、《仇宛娘》、《燕子僧》杂剧五种(以上五种合称《饮虹五种》,有自刊本),《楚风烈》传奇一种以及散曲集《饮虹乐府》九卷(有自刊本)。吴梅先生曾经说:“余及门中,唐生圭璋之词,卢生冀野之曲,王生驾吾之文,颉可以传世行后,得此亦足自豪矣。”卢前先生亲试词曲创作与他曲学研究特有的风格及研究路数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主要表现为重视词曲文献的整理和校勘,具体的研究则多属于“戏曲本身之研究”,偏重于音律的斟酌、辞藻的品评等,所有这些也都与其师吴瞿安先生颇为相近。卢前先生是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之后较早从事于戏剧史研究的学者之一,早在1927年当他在南京金陵大学主讲戏剧史时,曾编成《中国戏剧史大纲》书稿。1930年在成都讲授戏剧史时,编写成《明清戏曲史》,1933年由钟山书店出版(此书商务印书馆1935年又曾作为“国学小丛书”之一重版)。1934年,世界书局又出版了他的《中国戏剧概论》。《明清戏曲史》和《中国戏剧概论》在当时都是国内最早的戏剧史著作。与吴梅先生的《中国戏曲概论》相比,卢前的《中国戏剧概论》涉及的话题显然更为丰富。《中国戏剧概论》(有《民国丛书》本)共计十二篇,从中国戏剧的起源一直到话剧的输入,其中论及宋金杂剧院本、元杂剧、明清杂剧、传奇的内容与吴梅所论出入不大,但清代戏剧部分则有对乱弹的论述,近代戏剧部分则有话剧的论述。由此构成了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戏剧史”。《明清戏曲史》作为断代戏曲史,是有意接续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而作的,书中许多观点在今日仍不乏其学术参考价值。明清杂剧,杂以南曲,世称“南剧”,今之论者又多以因其为案头文学而加以责难,卢前则能在《明清戏曲史》中因其体制之特别而持公平之论:“夫杂剧至明已衰,于清益坠。惟南剧究属自我作古,未可浅视。然进而言之,足当创制者,仍推短剧。”(p.41)又云:“曲有场上之曲,有案头之曲,短剧虽未必尽能登诸场上,然置诸案头,亦足供文士吟咏。”(p.66)“短剧”这一概念的提出以及对明清短剧的重视,可以说始自卢前先生的《明清戏曲史》。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读曲小识》,也是卢前先生极为重要的戏曲著作。他在书前自作的《序》中说:《读曲小识》四卷,岁在乙亥(1935年),前在涵芬楼作也。是年涵芬楼购得怀宁曹氏所藏钞本戏曲都七十种。海盐张菊生、闽县李拔可两先生介前董理,费时半年,抉择始定,复理札记成此书。卢前先生《序》中提到的商务印书馆涵芬楼1935年购进的钞本戏曲,皆是前清戏曲艺人抄录的,一般研究者不易见到,为使“不得见此钞本戏曲者仿佛见之”,他按“首录牌调,次详脚色,次述本事,间录曲文”的方法,详细地记述了其中的四十种。《读曲小识》所录的这些剧本,后来与涵芬楼所藏的其他善本书,同毁于战火,所以《读曲小识》所录的资料今日更显示出极高的文献价值。《中国戏剧概论》、《明清戏曲史》、《读曲小识》之外,他还有在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中独具特色的《论曲绝句》四十首(存古书局,1930年版)以及由女弟子赵蜀国整理笔录的《饮虹曲话》一卷(1931)等。卢前先生的戏剧史研究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注意到近代“花部”戏剧的崛起。在《中国戏剧概论》、《明清戏曲史》之前,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下限止于宋元,吴梅《中国戏曲概论》只论及文人所作的传奇、杂剧,不及“花部”戏剧。卢前先生则充分注意到清代中期以后,“花部”戏剧的崛起,较为客观地分析“花部”战胜“雅部”的历史原因。如他在《明清戏曲史》中说:乱弹之作,起乎乾隆,至于今日。推其原因约有三端:昆腔音节较繁,习之不易,而文词艰深,不通于臧获。……花部既得势,一时优伶遂倾向于此途,积久而习昆腔者益少。昆伶日少而花部之人日多,于是遂不可复。花部之所以能较盛于昆腔者,此其二也;花部之曲,非所谓南北曲也,存昆腔然后存南北曲也。昆戏也,曲中之戏;花部者,戏中之曲。曲中之戏者,以曲为主;戏中之曲,以戏为主。以曲为主者,其文词合于士大夫之口;以戏为主者,本无与文学之事,唯在能刻画描摹,尽技于场上。然其感动妇孺,不与案头文学相侔也。是花部之所以一戏胜昆腔之曲者,又其三也。(p.78-79)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有些论者在谈到“花部”战胜“雅部”这一问题时,仍然认为是因为人民群众的历史性要求战胜士大夫阶层的狭隘趣味。这种看法,显然不及卢前先生在20世纪三十年代的认识更近客观。卢前先生的戏剧史研究另一值得注意的是,除关注文人传奇剧本文,他对舞台演出本,特别是艺人手抄本也极为重视。他在《读曲小识·序》中说:有案头之曲焉,有场头之曲焉。作者重视声律与文章,固矣。洎乎传奇渐入民间,顾曲者不尽为文士。于是梨园弄迁就坐客,不复遵守原来面目。所谓场上之曲者,不必尽为案头之曲矣。故案头之曲易得,场上之曲则不常见。盖伶工私相钞写,以备粉墨之需,初不预以示人者。其于铺张本事,贯穿线索,安置脚色,均劳逸,调宫商,合词情,别有机杼,不同作者。往往省略套式,移换牌调,殊足供治戏曲者之探讨。汤显祖《牡丹亭》、洪昇《长生殿》等文人传奇真正搬演于场上,由“案头之曲”转为“场上之曲”时,戏曲艺人是有许多“再创造”的,理解这些艺人的“再创造”,对于理解我们民族戏剧的特性很重要。卢前先生在半个世纪之前就能充分注意到戏曲艺人钞录的舞台演出本,显示这位曲学行家的独到眼光,这对今日的戏曲研究者而言都不乏启示意义。论及卢前先生对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的重要意义,我们不能不述及卢前先生在戏曲文献整理校勘方面的巨大贡献。戏曲、小说在古人的观念中,皆属“小道”、“末技”,鸿儒硕士皆“鄙弃不复道”(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王国维先生首开风气后,国人观念渐变,开始注意戏曲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但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普通读者和一般研究者能够见到的戏曲文献仍然极其有限,所以卢前先生在三十时代不遗余力的搜集、整理、刊印戏曲古籍,就尤其令人敬重。由卢前先生整理、刊印过规模很大的元杂剧集《元人杂剧全集》,此书汇集了臧晋叔雕虫馆《元曲选》百种、陈与郊《古名家杂剧》、罗振玉旧藏《古今杂剧三十种》、丁氏八千楼所藏《元明杂剧零种》、涵芬楼所藏关汉卿《绯衣梦》杂剧等多书,共得当时发现的元杂剧一百三十多种,1935年、1936年由上海杂志公司陆续出版(计划出版十二册,实际仅出至八册)。除《元人杂剧全集》,卢前先生还自行刊刻过《饮虹簃杂剧丛刊》,此书包括元人杂剧《围棋闯局》、清严廷中的《秋声谱》及汤贻汾的《逍遥巾》等三种杂剧,这三种杂剧一般研究者也都不容易看到。此外,经他校订出版的戏曲文献又有清蒋士铨《红雪楼逸稿》(包括《采樵图》、《采石矶》、《卢山会》三种,中华书局,1936年版)、李开先《词谑》(中华书局,1936年版)、《明杂剧选》(商务印书馆,1937初版、1940年再版)等。1938年5月,为支持郑振铎购买在上海发现的《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卢前也曾多方联系筹集款项,并敦促教育部汇款。卢前先生也是上个世纪最早从事散曲研究的学者之一,可以与同门的任中敏先生并称二十世纪中国散曲研究的开拓者,从现有资料看,卢、任二人交谊很厚,在二三十年代曾经有不少共同合作,《散曲集刊》(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曲选》(任中敏校,国立编译馆,1944年版)、《元曲三百首》(任中敏编,卢前重订,中华书局,1945年版)、《曲话丛编》(世界书局,?年)等。近年散曲学届多称道任中敏而不及卢前,这实际是不尽客观的。卢前先生也有专门的散曲研究著作。从记载看,他曾经出版过专门的散曲研究著作《中国散曲概论》,有大东书局、世界书局两种版本,在当时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散曲研究著作,可惜今日已难于寻觅,无从评议。此外尚有《南北小令谱》(河南大学1931年油印本)、《词曲研究》(中华书局,1934年版)、《广中原音韵小令定格》(中华书局,1937年版)、《曲韵举隅》(中华书局,1937年版)等著作。元代以来历代散曲作家所存散曲作品很多,但一直处于散乱状态,无人做系统的搜集整理工作,卢前先生从二十年代起即着手元明清三代散曲的搜集整理工作,先后整理、编选的散曲集有《元曲别裁集》(开明书店,1927年版)、《曲雅》(与任中敏同编,成都存古书局出版,1930年版;开明书店,1931年重版)、《续曲雅》(开明书店,1933年版)、《北曲拾遗》(与任讷同校,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乐府群珠》(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元明散曲选》(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金陵二名家乐府》(南京通志馆,1948年版)、《朝野新声太平乐府》(长沙: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等多种。自1932年起,他开始自费刊刻《金陵卢氏饮虹簃丛书》、《饮虹簃校刻清人散曲二十种》等大型散曲总集,前者包括元明两代五十多位散曲名家的近六十种散曲集和一部韵书。这些散曲选集的整理和印行,使得过去藏书家们视为珍本秘籍的散曲作品成为一般读者和研究者的易得之物。卢前先生不遗余力的搜集、校勘散曲并自费刊刻,使之行世,其用心可谓良苦。他曾在《散曲选自序》中曾自述其用心云:词自张惠言选本行世,清季之作遂得上攀两宋。曲之衰至于今三百年矣,而未辟,入室莫由。用是发愤,第录小令、套数为二卷,复别正衬、明规律,籍未途辙,俾足遵循。余之不敏,讵能为曲重拓疆土,以与诗词竟爽,亦遮其不乖于惠言之旨云尔3。卢前先生如此热心词曲旧籍的搜集和保存,这种精神,今日追忆,犹令人感佩。从现有资料看,在整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卢前先生在当时的文坛和学术界,特别是以南京为核心的江南文化圈,是一个极为活跃的人物。以才气、性情而论,卢前与其师吴梅最为相得,从现存的吴梅三十年代撰写的日记中,我们可以找到大量印证。吴梅一生门人弟子遍布海内,各有所成,而时人公推他为“第一高足”。他后来的渐被忘却,在今天看来,也可以得到一些解释。卢前先生的身后寂寞,首先可以归因为是一种“历史误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卢前曾经以极其盲目的热情参与了当时的一些政治活动,中国传统文人旧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人生抱负,卢前政治事务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带有书生气的虚荣心的满足。政治事务本非其所长,以无所谓政绩可言,他本人也仍以教书、编书为其本职。但1949年全国解放后,他却因为他曾经引以为荣的“政绩”,失去了在新社会得到教职的可能。在他去世之后,也因为在当时看来是“很不光荣”的政治面貌,也一直无人有勇气和魄力为其鸣不平,这种情况直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仍是如此。卢前先生的同门任半塘、钱南扬、唐圭璋等,有的在解放后也曾经被划为“右派”,但他们都因在高校任教先后培养了一些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