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喻的语篇策略_第1页
论隐喻的语篇策略_第2页
论隐喻的语篇策略_第3页
论隐喻的语篇策略_第4页
论隐喻的语篇策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隐喻的语篇策略

1隐喻的语篇研究现状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隐喻的研究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对隐喻的理论阐释已从传统的修辞学范畴转移至语言与认知领域。迄今为止,隐喻研究共产生了三种基本理论模式:比较论(comparisontheory)、替代论(substitutiontheory)和互动论(interactiontheory)。研究表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方式。尽管隐喻的语篇研究引起了国内外一些学者的关注。然而,针对语篇层面的隐喻分析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相对独立的研究体系。迄今为止,对隐喻语篇层面的关注和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专家和学者。Lakoff&Johnson在1980年论述了隐喻的连贯功能。DavidLee(1992)认为,隐喻在语言的不同层次上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与词语意义层面相关,同时也和语篇的更宽泛层面有关。Cameron(1999)指出在语篇或跨语篇层面上,隐喻喻体选择的系统性使语篇能够以连贯的方式展开。魏在江(2006)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隐喻的语篇功能进行了研究。廖美珍(2007);张玮、张德禄(2008);王松鹤、于广(2009)论述了隐喻的语篇组织模式和语篇功能。作为一种认知手段,隐喻是语篇组织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通过始源域和目标域的映射和互动,推动语篇的发展延伸,灵活语篇的伸缩度,增加语篇的内容信息量,提升语篇的衔接度和连贯性。本文拟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在古诗词语篇中的功能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隐喻的理论研究,试图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从认知层面去研究语篇隐喻不但可以揭示隐喻的功能,而且可以阐释语篇信息的发展、语篇组织机制和语篇的衔接、连贯性。2隐喻能作为语篇组织与构建的手段隐喻的映射互动论认为隐喻是从始源域向目标域的结构映射,在语篇层面上体现为概念域构成的语块间的相互映射和互动,进而形成语篇中多结构的系统映射关系,因此,隐喻能作为语篇组织与构建的手段。2.1推进语篇发展在语篇的组建和解析过程中,始源域中的意向图式、特征、关系等凭借与目标域的相似点以类比方式映射到目标域,实现人们用已知事物来理解未知事物或者重新认识已知事物、获取新信息的目的。通过不同概念域的投射和关联,人们创造性地推进语篇发展。如以WAR为始源域的一个典型概念隐喻ARGUMENTISWAR,人们往往用战争来描述ARGUMENT,如围绕ARGUMENTISWAR可以衍生出一组隐喻表达式。在这组隐喻表达式中,战争的相关概念“中靶”、“反击”、“战事防御”、“战争的摧古拉朽之势”等一一映射到“辩论”这一目标域。语篇中的隐喻映射不是盲目杂乱的,它遵循一定的方式进行,包括始源域和目标域直接的“匹配”、以及由一个或多个隐喻引发的“蕴涵”或“延伸”等情形。廖美珍教授(Liao1999)曾提出了语篇隐喻的三种映射模式:平衡后续模式、平行推进模式和非对称或倾向型模式。笔者认为廖教授提出的平衡后续模式类似于始源域和目标域的直接匹配;后两者近似于隐喻的蕴涵和延伸。2.2隐喻的对象特性隐喻的互动主要指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是有选择性和协商性的。在隐喻的跨域映射中,始源域的某些语块特征被选取、留存,然后投射到目标域,目标域的部分特征被凸显。始源域——传染性疾病及其传播的部分特征有选择性地向目标域——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在欧洲的发展映射。由于本体“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发展”本身的特性制约了喻体“传染性疾病及其传播”的某些特性,因而,在理解隐喻时,喻体中“爆发”、“病症”、“类型”、“征兆”及“发作”等特征有选择性地相应投射到本体上,将本体“文艺复兴运动”发展速度快,遍及领域广,以及影响深远等特性凸显出来,使语篇在“传染性疾病”的隐喻框架内得以拓展,既保留了始源域的意象图式结构和特性,又突出了目标域的内在结构和特征。隐喻互动一方面加深了人们的认知程度,增添了语篇的信息含量,推进了语篇发展;另一方面关联了不同域的概念,实现了语篇连贯。3诗中的隐喻推进3.1乐景反衬依靠景设置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用彩绢“绮”喻晚霞,用素绢“练”喻江水。本体和喻体一一对应,始源域“彩绮”映射到目标域“晚霞”,“白练”映射到“澄江”。一幅明艳壮阔的春晴晚景图呈现于读者眼前。这与之后的“去矣方滞淫”到“谁能鬒不变”诗句所体现诗人登山临江望京邑所引起的怀乡愁绪形成对照。以乐景反衬愁情,更见其愁。白居易《忆江南》也是以直接匹配模式推进诗篇发展的。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清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喻体“火”、“蓝草”对称映射到本体“江花”、“江水”,色彩鲜明的江南春景栩栩如生跃入眼中。这为之后诗人抚今追昔的无限怀念“能不忆江南”定下情感基调,情景交融、意与境会。3.2诗,意象的变化运用始源域和目标域间的平衡被打破,作者有意凸显本体或喻体,语块分布以非对称形式呈现。诗词中隐喻大多是这种模式,通常它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借喻。隐藏本体、凸显喻体,即诗词的字里行间突出的是始源域的语块特征,目标域的语块特征需借助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储备经验和百科知识等的推理,最终通过概念隐喻的映射获取。其二,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博喻。单一本体,多重喻体,即多个始源域的语块特征有选择性地向同一个目标域投射,目标域的语块特征呈多维度凸显。如朱熹的《观书有感》:诗作以观景的具体体验诠释抽象的读书学习。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者要不断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汲取新的营养充实自己、沉淀自己,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诗人选定“源头活水”作比,以此统领全诗的主题:学习者在读书时要克服浮躁情绪,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澈如池水。河水源源不断,水塘才能清澈见底映衬出天光云影,经常阅读学习,学习者的知识才能不断更新发展。(如表1)再看看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临考前担心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诗征求张籍的意见。全诗借用新娘梳妆完毕询问丈夫自己的打扮是否合公婆之意来比喻诗人问张水部自己的才学是否合主考官的意。诗中新娘娇羞不安的情态喻诗人自恃才学不凡但又顾虑重重的矛盾心理,请丈夫推断自己的打扮是否符合公婆之意喻请张水部推测自己的才学是否符合主考官之意。诗中围绕“新娘询问夫婿装扮是否合适”这一主题展开,信息层层推进,喻义逐渐明晰: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如表2)诗词中蕴含延伸式的隐喻推进模式运用频率较高,如孟郊的《游子吟》用春日的阳光沐浴小草这一生动具体的意向借喻母亲哺育孩子成长这一抽象复杂的概念。于谦的《石灰吟》借石灰喻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决心。李商隐《锦瑟》中以“庄子梦蝶”、“杜鹃伤春”指人事变幻转瞬成空;“沧海月明”及“蓝田日暖”指旧情已逝,只留下朦胧的回忆!诗词中使用单一本体,多重喻体的非对称模式也十分普遍。如苏轼的《百步洪》,连用七个喻体呈现百步洪水流之急的天然奇观和游人乘舟游历的惊异心态:轻舟赴急流,像兔子奔走和鹰隼从空中疾飞而下;像骏马从千丈高坡俯冲下来;像迸裂的弦琴弹开琴柱;像箭从弓里疾射而出;像闪电从缝隙一闪而过;像露珠一骨碌从荷叶上滚落。七个喻体结构工整、气势如虹,围绕“水流湍急”衍生多种意向,令全诗浑然一体、意旨鲜明,传达了人生速逝和世事无常的哲理。(如表3)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弹奏琵琶的乐曲声也是采用这种多重喻体凸显主体的方式,从听觉与视觉多维度入手,将幽咽无声的曼妙和高昂突起的激进这两种旋律交错推进。诗词中“急雨”喻琵琶弹奏中的重弹,“私语”喻琵琶弹奏中的轻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喻弹奏中重弹和轻弹的交错重叠,“间关莺语花底滑”喻乐曲中舒缓流畅之音,“幽咽泉流水下难”喻乐曲中冷涩难懂、悲抑哽塞之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描绘了一个声渐歇的过程,余音袅袅,余味无穷。“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将“无声”的境界骤然推向高潮,乐曲重又回到激越高昂的旋律。“四弦一声如裂帛”标志着弹奏的结束。琵琶女高超的演技令听者不难想到其昔日的红极一时、锦绣年华,这与如今的年老色衰、飘零沦落构成了鲜明反差,因此她在琵琶弦上所抒发的那种忧郁、凄苦的心情,正如诗人白居易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因此才有了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抒发了诗人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贺铸《青玉案》在词的结尾处接连使用三个新颖奇妙的隐喻,一气连贯比闲愁,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形象的景物,增加了感染力。遍地疯长的青草,笼罩在烟雾之中,迷茫无边;纷纷扬扬的飞絮,乱舞长空;没完没了的黄梅雨,纷乱如麻。青草、柳絮、梅雨叠加使用来凸显闲愁之多,强化了整首词的空间感、层次感,也把作者纷乱愁苦的心情渲染得更加浓厚,更加耐人寻味。4“4.4”与“4.5”和“3.4”国际专家,作品8.3.3.3.3.3.3.3.3.3.3.3.3.3.3.3.3.3.3.3.3.4和3.5.5.3.3.3.3.4.3.3.3.3.3.3.3.3.3.3.3.3.3.3.3.3.3.3.3.3.3.4和3.5.5.5.3.3.3.3.4.3.4和3.5.5.5.3.3.3.3.3.3.3.3.3.3.3.3.3.3.3.4.3.3.3.3.3.3.3.3.3.3.3.3.3.3.3.3.3.3.3.4.3.5.3.3.3.3.3.3.3.3.5.3.3.3.3.3.3.3.5.5.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4.3.4和3.5.5.3.3.3.3.3.3.3.3.3.3.3.3.3.3.3.3.3.3.3.3.4.3.4.3.4和3.5.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隐喻不仅是一种认知手段,也是一种语篇策略。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在古诗词语篇中的功能进行研究,隐喻通过始源域和目标域间有选择性的映射和互动,以直接匹配或蕴涵延伸的方式增加了诗词语篇的内容信息量,提升了诗词语篇的语义连贯性,凸显了诗词主旨,增强了诗词作品的感染力。Hiscriticismswererightontargetandheattackedeveryweakpointinmyargument,butIcouldn’tcounter-attackforcefullybecausehisclaimsweredefensible.Eventually,hedemolishedmyargument.TheRenaissance,asitspread,likesomemarvelousinfectiousdiseaseofthespirit,acrossthefaceofEurope,manifesteditselfindifferentcountriesbydifferentsymptoms.InItaly,thecountryoforigin,theRenaissancewas,morethananything,anoutburstofpainting,architecture,andsculpture.Scholarshipandreligiousreformationwere,inGermany,thetypicalmanifestationsofthedisease.Butwhent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