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氏《伤寒总病论》温病思想探析_第1页
庞氏《伤寒总病论》温病思想探析_第2页
庞氏《伤寒总病论》温病思想探析_第3页
庞氏《伤寒总病论》温病思想探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庞氏《伤寒总病论》温病思想探析

彭安石(公元1042-1099年),宋代祁州祁水人(今湖北省祁水县马桥),宋代著名医生。庞氏世代业医,精通医学。文献记载其著述有《伤寒总病论》、《难经辨》、《本草补遗》、《主对集》、《验方集》、《家藏秘宝方》等,除《伤寒总病论》外,其他书籍均已散佚。《伤寒总病论》是庞氏的代表著作,是其历时三十余年潜心钻研的医学成果。全书共六卷:前三卷论述伤寒类六经病证;后三卷主要论述暑病、时行、寒疫、斑痘、天行温病等温病病证。庞氏对温病学说的创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为后世医家临证辨治外感温热病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将庞氏《伤寒总病论》中有关温病的阐述探讨如下。辨治“四种温病”庞氏在《伤寒总病论》中第一次平等地认识和辨治温病和伤寒。宋代以前,温病归于伤寒范畴,治疗亦宗伤寒之法。庞氏有感于当时医家不能区别伤寒与温病,以及治疗上以伤寒方治温病的弊端,明确指出辨伤寒和温病的重要性。庞氏在《伤寒总病论》中指出:“四种温病,败坏之候,自王叔和后,鲜有迥然详辨者,故医家一例作伤寒行汗下……温病误伤寒,行汗下必死,伤寒汗下尚有错谬,又况昧于温病乎!天下枉死者过半”。庞氏所谓四种温病,指风温、温疟、湿温、温毒。他认为“风温与中风脉同,温疟与伤寒脉同,湿温与中湿脉同,温毒与热病脉同,唯证候异而用药有殊耳,误作伤寒发汗者,十死无一生”。温病与伤寒即便脉象相类,但总体证治各异,不可混同。如风温证见脉阴阳俱浮,颈痛身热,汗出体重,乃先伤于风,后伤于热而为病,与伤寒中风证汗出恶风,脉阴弱阳浮,因受风邪而致营卫不和之证不同,治当从厥阴风、少阴火入手。《伤寒总病论》第一次将温病与伤寒放于平等的地位上认识和辨治,对后世温病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天行温病,有异气而发庞氏提出“天行温病”的概念。从病因上将温病分为伏气温病和天行温病。伏气温病,是由冬时感受寒毒之气,伏藏人体脏腑之间,至春夏阳气升发之时而引发,如庞氏在《伤寒总病论·天行温病论》中指出:“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者,皆由冬时触冒寒毒所致。自春及夏至前为温病者”。天行温病,是由感受“异气”而发,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如庞氏所说:“有冬时伤非节之暖,名曰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即时发病温者,乃天行之病耳……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可见,庞氏所论的温病有两种。一为辛苦之人,冬受寒邪,邪气伏藏,待春季至夏至前阳气升发之时,引而发病者,即《素问·生气通天论》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伏气温病。二为因冬季应寒而反温,气候异常,感受非时之气,即庞氏所言之“冬温之毒”而导致的温病,谓“天行温病”。庞氏还明确指出,此种天行温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甚至会引起大流行。庞氏在《伤寒总病论》中还列出了“天行温病”具体病种:如时行头痛、阳毒风温、天行口疮、天行手足肿、急喉闭、疮豆坏候、时行寒疫、温疫伤寒、天行豌豆疮、黄病证、天行劳复、天行差后等。现代医学亦证明这些疾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和流行性,近年新发的流感、小儿手足口病及疫喉类疾病、水痘等均属于此类疾病范畴。“天行温病”,指“日证”为“异气”,其又一个“日查”庞氏提出“异气”为天行温病的病因。庞氏在《伤寒总病论》中承袭唐代医家王焘所论乖候之气致温的观点,指出天行温病乃异气所致。即《伤寒总病论·天行温病论》中指出:“感异气而变成温病也……更遇风热,变成风温……更遇其热,变成温毒,温毒为病最重也……更遇湿气,变为湿温……重感于寒,变为温疟,斯乃同病异名,同脉异经者也”。说明感受“异气”后,即可“即时发病”也可“郁而待发”。导致各种温病的发生,皆属于“天行温病”的范畴。庞氏虽然没用详细论述异气的种类和发病机制,但却已认识到具有传染性的“天行温病”是感受“异气”引起,并随四时季节不同其证候表现各异,这一认识无疑是温病病因学领域一个新的突破。“异气”说承前启后,继承了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疠气致温说、隋唐·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的乖戾之气致疫、唐·王焘《外台秘要》的乖候之气致疫等的观点,并对后世吴又可学术思想的形成启发非常大,吴氏就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的温疫流行特点,总结自己辨治温疫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戾气”(亦称“疠气”、“异气”、“疫气”)病因说,发展丰富了中医疫病病因学的内容。“温毒五大证”的具体证候庞氏在前人辨治温病的基础上,总结了“温毒五大证”的证治。庞氏结合自己长期的临证经验,继承并采用了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九·伤寒上》“辟温第二”中的“脏腑温病阴阳毒”的辨治方法,总结归纳出“温毒五大证”。列出各证的具体证候表现,并分别提出具体对应方药以治之。庞氏的“温毒五大证”对后世临床辨治温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先寒后热,大热春三月,源自少阴、少阳,肝腑脏感受阴阳温毒而发病。证见项背牵急,先寒后热,其病相反。若脏实则为阳毒所损,证见眼黄,颈背强直,若欲转动,即合身回侧,治宜石膏竹叶汤;若腑虚为阴邪所伤,则腰强急,脚缩不伸,腑中欲折,眼中生花等,治宜柴胡地黄汤。2泻热除满,去病更重夏三月,源自少阴、太阳,心腑脏感受阴阳毒气而发病。证见身热,皮肉痛起,其病相反。若脏实为阳毒所侵,口干舌破而咽塞;若腑虚则为阴邪所伤,战掉不定而惊动。治宜皆可用石膏地黄汤。3阴阳嘴唇之病四季月终各十八日,源从太阴、阳明相格,节气相移,三焦寒湿不调,四时关格而起,阳气外泄、阴气内伏,脾腑脏感受阴阳毒气而发病。证见头重项直,皮肉强,其病相反。脏实则阳疫所伤,蕴而结核,起于颈下,布热毒于分肉之中,上散入发际,下贯于颞颥,隐隐而热,不相断离,治宜玄参寒水石汤。4脏器伤温发病秋三月,源从太阳系于太阴,太阴受淫邪之气,肺脏腑伤温受疠而发病。若脏实则为阳毒所损,体热发斑,气喘渴饮,宜石膏葱白汤;若腑虚阴邪所伤,乍寒乍热,损肺伤气,暴嗽呕逆,治宜石膏杏仁汤。5肾嘴唇受客邪所病生以客邪所病生冬三月,源从太阳、少阴,相搏蕴积,三焦上下壅塞,阴毒内行,肾脏腑受客邪之气而病生。若腑虚则为阴毒所伤者,主证见里热外寒,意欲守火而引饮,或腰痛欲折。若脏实则为阳毒所损,胸胁切痛,类如刀刺,心腹膨胀,服冷药差过而便洞泄,治宜苦参石膏汤或知母解肌汤。温度和寒冷的治疗1其他大剂石膏治疗wsfp-庞氏认为,治疗温病,必须重用寒凉药物,提倡采用清热解毒法。庞氏在治疗用药方面,取法于前贤,并有所突破。庞氏治疗上大量运用清热解毒之品,如石膏、知母、栀子、大青叶、寒水石、羚羊角、丹皮等。书中以“毒”立论的学术观点,为后世治疗外感热病采用解毒方法奠定了基础。并且庞氏善用大剂石膏,书中治疗五脏温毒及四种温病等病证时,共选用16首方剂,其中用石膏者多达13方,少则一两,多至四两,或配知母、黄芩、大青叶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或配大黄、芒硝以攻下里热之积;或配淡竹叶、豆豉以清浮游之热;或配玄参、生地黄、葳蕤以滋阴护液;或佐以桂枝、生姜以制其寒凉之性。庞氏善用大剂石膏治疗温热病,为后世医家余师愚所效法并有所发挥。后世医家热病重用寒凉药和治温疫重用清热解毒之品等学术主张,就是受此影响不断发展起来的。2“胃不和则都大,数而滑,荣大荣气”庞氏首倡表里双解法治疗温病。同于对温病兼有表证或属表里同病者,庞氏首倡表里双解法治之。如论“温毒”证时说:“寸口脉洪而大,数而滑,洪大荣气长,数滑胃气实,荣长则阳盛,怫郁不得出,胃实即牢难,大便苦干燥,三焦闭塞,津液不通。医复发汗,令阳气盛不周;复重之下,大便遂秘,小便不利。”表里双解之法,实为庞氏开其先河,其后诸家有所发挥,日渐成为临床论治温病的重要治法之一。宽善治气—提出辟温和瘥后禁忌,重视病后护理庞氏提出辟温和瘥后禁忌,并非常重视温病的预防和病后护理。庞氏在前人预防温疫方法的基础上,总结了许多预防温疫的方法及方药。《伤寒总病论》卷第五中单列一篇“辟温疫论”进行论述,并在其他篇章中也载有其制定的防治温疫方药。如用葛粉散预防热病急黄贼风;用藜芦散辟温疫伤寒;服用三豆饮子可以使天行疮豆,预服此则不发。《辟温疫论》中还记载了屠苏酒、雄黄散、辟温粉、千敷散、辟温杀鬼丸、务成子萤火丸、冠军丸及研雄黄并嚏法、存心念四海神名三七遍等方剂与方法。这些行之有效的辟温方药和方法一直指导着温病的预防,对于现今新发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仍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和研究价值。庞氏注重“天行温病瘥后”的调养摄生。《伤寒总病论·天行瘥后禁忌》中论述了温病后的各种禁忌。饮食方面:温病后期,元阴损伤,脾虚胃弱,运化失常,故庞氏强调此时应忌食“生鲙、煮面、酒、韭、蕈、鳝、莼、豆粉、犬羊肉、肠、血、生果、油肥之类”。若食之,轻则发热、发黄,重则“下痢不救”。劳作方面:温病转归中,后期邪热虽退,但元气已伤,若勉强劳作,则病邪又乘虚而袭,故庞氏强调“诸劳作皆致复”。房事方面:庞氏提出“女劳多死”的警告,强调了房事对温病瘥后的不利影响,为温病愈后之大忌。综上所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