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家庭暴力法律问题研究家庭暴力法律问题研究摘要家庭和睦关系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紧密相关,但家庭暴力的存在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反对家庭暴力应当是我们每个社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暴力在过去一直都被视作为家庭内务,因而其一直处于不被公众所在意的隐蔽之处。但随着社会的关注、网路的逐渐兴起以及被施暴者的奋起反抗,家庭暴力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才日益暴露于人们的视野当中,这使得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家庭暴力问题的严重危害性,遏制家庭暴力的任务已迫在眉睫,但由于我国对防治家庭暴力的起步较晚,比起一些发达国家而言缺乏经验,法律规制也还不够完善。本文从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引入,阐述家庭暴力的含义及其与一般民事家庭纠纷的简单区别,对家庭暴力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进行描述,分析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同时,还将探究现行反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客观评价法律实施效果,发现现行法的不足之处,讨论为何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家庭暴力取证、举证、认定的困难,并对完善反家庭暴力法律规制及救济保护方式提出看法与建议。希望能为今后立法的研究、实施和家庭暴力的预防、制止提供切实有益的帮助,增强反家庭暴力法应对的实效性,以期社会上的家庭暴力现象能够得到遏制,受害者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关键词:家庭暴力;法律规制;证明标准;证据规则;防治对策。ResearchonLegalProblemsofDomesticViolenceAbstractFamilyharmonyiscloselyrelatedtotheharmonyandstabilityofsociety,buttheexistenceofdomesticviolenceaffectstheharmoniousprogressofsocietyatalltimes.Therefore,opposingdomesticviolenceshouldbetheunshirkableresponsibilityofeachofus.Domesticviolencehasbeenregardedasadomesticaffairinthepast,soithasalwaysbeenhiddenfromthepublic.However,withtheattentionofthesociety,thegradualriseoftheInternet,andtheriseoftheperpetrators,thebadsocialphenomenonofdomesticviolenceisincreasinglyexposedtopeople'svision,whichmakespeoplegraduallyrealizetheseriousharmofdomesticviolence.Thetaskofcurbingdomesticviolenceisimminent,butsinceourcountrystartedlateinpreventingandtreatingdomesticviolence,itlacksexperiencecomparedtosomedevelopedcountries,andtheLegalregulationsarestillnotperfectenough.ThisarticleintroducesthecurrentsituationofdomesticviolenceinChina,explainsthemeaningofdomesticviolenceanditssimpledifferencesfromordinarycivilfamilydisputes,describesthecharacteristicsofdomesticviolenceanditsmanifestations,analyzesthecausesofdomesticviolenceandtheseriousharmitbrings.Atthesametime,itwillalsoexplorethecurrentanti-domesticviolencelawsandregulations,objectivelyevaluatetheeffectofthelaw,findthedeficienciesofthecurrentlaw,discusswhytherearedifficultiesinobtaining,proving,andidentifyingdomesticviolenceinjudicialpractice,andimproveanti-domesticviolencesuggestionsandsuggestionsonlegalregulationsandreliefprotectionmethods.Itishopedthatitcanprovidepracticalandusefulhelpforthefutureresearchandimplementationoflegislationandthepreventionandsuppressionofdomesticviolence,andenhancetheeffectivenessoftheanti-domesticviolencelawresponse,sothatdomesticviolenceinsocietycanbecontainedandthelegitimaterightsandinterestsofvictimscanbeobtainedeffectivelegalprotection.Keywords:Domesticviolence;legalregulation;standardofproof;rulesofevidence;preventionmeasures.目录一、引言 1(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二)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11.研究目标 12.研究方法 2二、我国的家庭暴力现状 2三、家庭暴力的概述 3(一)家庭暴力的含义 3(二)家庭暴力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31.家庭暴力行为的多样性 32.家庭暴力行为的隐蔽性 43.家庭暴力主体的特定性 44.家庭暴力施暴者主观上的故意性 45.家庭暴力的严重危害性 4四、家庭暴力的原因及所带来的危害 5(一)家庭暴力的原因 51.历史文化原因 52.经济原因 53.法律原因 64.家庭原因 7(二)家庭暴力所带来的危害 81.家庭暴力对个人的危害 82.家庭暴力阻碍社会进步,危害社会秩序 8五、我国家庭暴力的相关法律规制 8(一)立法现状 8(二)不足之处 9六、关于家庭暴力取证举证、认定之困难 10(一)家暴界定标准含糊不清 10(二)家庭暴力的特殊性 11(三)家暴举证制度的不完善 11(四)司法、执法机关在家庭暴力干预上的消极态度 12七、预防、遏制家庭暴力的对策 13(一)明确家庭暴力的界定标准 13(二)构建全方位的举证取证体系,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13(三)完善司法、执法人员干预的机制,提高其处置家庭暴力案件的专业水平 14(四)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各部门联动协调 14(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15(六)发挥反家庭暴力社会救济体系的优势 15八、结语 15参考文献 17致谢 18PAGE1引言(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家庭的和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基础,但家庭暴力的存在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日渐暴露。人们的素质修养虽在不断提高,但家庭暴力这种社会现象非但未能消失,反而借社会的温床不断地滋长,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现象给被施暴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冲击。家庭暴力在过去一直都被视作为家庭内务,因而其一直处于不被公众所在意的隐蔽之处。但随着网路的逐渐兴起以及被施暴者的奋起反抗,家庭暴力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才日益暴露于公众视野当中,才被广泛予以关注和重视起来,人们才开始逐渐意识到家庭暴力问题的严重危害性。家庭暴力问题愈发严峻,由于我国对家庭暴力问题关注得相对较晚,其解决之道相比较于发达国家而言缺乏经验,要想遏制家庭暴力仍面临重重困难。因此,通过对中国社会家庭暴力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以此警醒公众以更好地解决家庭暴力这一社会问题;同时,对于家庭暴力的防治,需要我们发现立法、司法、执法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只有不断地完善和健全我国相关法律规制,才能够更好地防治家庭暴力,将其尽早扼杀在摇篮中。提高家庭暴力防治的实效性,从根源遏制家庭暴力的产生,惩戒施暴者,保护被施暴者的合法权益,是保障社会稳定性、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二)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1.研究目标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暴力问题的严重性也日渐突出。家庭暴力问题的认定一直以来都是解决家庭暴力案件的难点之一,而充分、有效的证据是决定家庭暴力案件能否被认定的前提和依据,但在实务中,家庭暴力证据的收集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倘若家庭暴力案件无法得到认定,那么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也就没办法得到应有的救济与保护。《反家庭暴力法》的界定范围直接决定了对受害者人权的保护和打击家庭暴力的力度,且其对家庭暴力的预防与处置机制尚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家庭暴力防治的成果与家庭暴力预防与处置机制的有效运行密切相关,倘若法律都无法与实践相衔接的话,家庭暴力的罪行便不能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本文通过对家庭暴力概念的定义阐述,对其特点及表现形式进行描述,针对家庭暴力所带来的危害、法律规制的不完善等进行分析,对家庭暴力举证、认定之困难进行讨论,以消除婚姻暴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来构思,对受害者的法律救济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并对如何健全家庭暴力保护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今后立法的研究、实施和家庭暴力的预防、制止、干预提供有益的帮助。2.研究方法2.1文献研究法对家庭暴力的文献进行查阅、整理、分析,从而正确而全面地了解掌握家庭暴力问题,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2.2描述性研究法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对家庭暴力进行一般阐释,通过对他人论证的解释,定向地提出存在的问题,描述反家庭暴力法律规制现状,揭示缺陷,介绍完善之经验建议。2.3归纳概述法通过对收集的家庭暴力相关文献的分析,运用所学的法律专业知识进行归纳概述。二、我国的家庭暴力现状翻看现今的网络新闻,媒体曝光的家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自《反家庭暴力法》出台后,人们开始重视家庭暴力对于社会的恶劣影响,也逐渐意识到了家庭暴力问题的严肃性。依据网路上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2.7亿个家庭中,有占比24.7%遭遇过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这些数字说明在我国家庭暴力绝非是个别现象。妇联每年都要接收4-5万起家暴投诉,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遭受家暴,被施暴女性平均被虐待35次后才会报警。每年有15.7万妇女自杀,而其中的60%是家庭暴力直接或间接导致,家暴致死,占妇女他杀原因的40%以上。李旭佳:《反家暴不做“沉默的羔羊”》,载澎湃新闻网,/newsDetail_forward_5390160虽然在人们的主观印象中,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通常是家庭主妇,但也有一些常被人们所忽视的弱势群体,如儿童和老年人。在过去我们认为家庭暴力多发生在一些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处于社会底层的家庭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发现家庭暴力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正从农村、低文化素质向城市、高文化素质群体蔓延,这种不良现象出现在文化涵养相对较高的家庭如干部、教师和法治工作者等也不再鲜见。李旭佳:《反家暴不做“沉默的羔羊”》,载澎湃新闻网,/newsDetail_forward_5390160三、家庭暴力的概述(一)家庭暴力的含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2条.;同时,《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条也规定了若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发生家庭暴力,亦依据本法进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37条.。家庭暴力是一种极其恶劣的行径,它直接作用于受害者,侵犯了被施暴者的人权,对个人、对社会都具有严重侵害性,其并非是一般的家庭民事纠纷。评判家庭暴力与一般民事家庭纠纷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存在使用暴力控制的不平等关系。“控制”是家庭暴力本质与核心。“控制”就是使某事或某人处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响之下。陈敏:《关于家庭暴力认定难的思考》,载《法律适用》2009年第2期.在家庭暴力关系中,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处于失衡的状态,施暴者会利用身体、心理上的强势来打击、压迫处于弱势的一方,使其感到无助、恐惧进而屈服,这种暴力行为必然会使受害人的人身权益遭受侵害,使受害者的身体、心理产生无尽的痛苦。它与家庭纠纷不同,在一般民事家庭纠纷中,双方地位平等,不存在一方控制另一方的情况,双方也许会因为意见不致而产生矛盾,发生争执,但通常并不会侵害人身安全、人身自由等人身权利,至多是产生气愤、无奈等心理感受,不会产生恐惧。厘清家庭暴力与一般民事家庭纠纷的概念与含义才能更好地两者区分开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37条.陈敏:《关于家庭暴力认定难的思考》,载《法律适用》2009年第2期.(二)家庭暴力的特点及表现形式1.家庭暴力行为的多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家庭暴力行为的容忍度降低,对家庭暴力的研究逐渐加强,家暴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其外延也不断地扩展,除武力以外的其他形式的行为同样也可能构成暴力。家庭暴力存在着多种形式,在现阶段人们通常将家庭暴力分成三种:身体暴力、精神虐待以及性暴力。身体暴力家庭暴力中最常见的类型,它是指侵害受害者的身体的行为,如拳打、脚踢、使用工具进行攻击等;精神暴力主要是指用语言对受害者进行威胁、恐吓、谩骂、恶意诽谤、侮辱、故意不与对方交流等情况;性暴力一般指伤害性自由和其他性权利的暴力行为,主要体现为强奸、性虐待、猥亵等形式。2.家庭暴力行为的隐蔽性家庭暴力一般发生于生活起居等较为隐秘的私人空间中,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往往难以被外界所知晓,且夜间通常又是家庭暴力频发的时间段,他人不易察觉也不容易干预,而受害者作为处于弱势的一方,遭受家庭暴力后不敢声张,只得默默忍受,不愿向外界求助或诉说。受害者长期的隐忍与沉默是施暴者的嚣张气焰的助长剂,也是导致家庭暴力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的社会中,多数家庭暴力问题都会被有意无意地遮盖起来,这主要是因为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认为家庭暴力属于家庭隐私,是旁人不方便插手的家务事;又许是被施暴者担心报警会使家暴公之于众从而令自己颜面尽失;又或是担心奋起反抗会激化家庭内部的矛盾,破坏家庭和睦的假象。3.家庭暴力主体的特定性家庭暴力的实施主体与受害主体的身份具有特定性,依据法律规定,家暴是特指发生于家庭成员或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的暴力行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都是处于劣势的群体,其本质表现为强者对弱者的凌虐,其中,妇女、儿童、老人通常为家庭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是家庭暴力中最主要的受害者,诚然,在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的今天,成年男性也是极有可能遭受家庭暴力的。4.家庭暴力施暴者主观上的故意性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在实施暴力行为时主观上存在明确的目的性和故意性,此故意可分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所谓故意也即是指施暴者有意或明知这种暴力行为会给受暴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仍放任不顾。倘若双方发生争执,如丈夫一时失手将妻子打伤或者在双方推搡中,一方不慎摔倒致伤,此时加害方并非出于故意心理,不能认为是家庭暴力。王林清、杨心忠、杨蕾:《婚姻家庭纠纷裁判精要与规则适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王林清、杨心忠、杨蕾:《婚姻家庭纠纷裁判精要与规则适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5.家庭暴力的严重危害性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暴力存在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家庭的和睦以及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有一些家庭暴力现象因为长期无法得到缓解,被施暴者经过长期的身体受虐、精神摧残,直到心理无法再隐忍的地步之后,让这些原本处于弱势地位的被施暴者采取了以暴制暴的极端方式来进行反抗,甚至最终发展成为恶性刑事案件,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性加剧。四、家庭暴力的原因及所带来的危害(一)家庭暴力的原因家庭暴力绝非单一因素所能产生,它往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是主体内外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1.历史文化原因虽然社会不断地在进步,妇女地位也不断提高,但传统的“三纲五常”、重男轻女思想仍牢牢束缚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文化认识。李玲:《我国家庭暴力法律问题研究》,云南财经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李玲:《我国家庭暴力法律问题研究》,云南财经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2.经济原因家庭暴力与社会及家庭的经济状况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我们都知道,经济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无经济不成家,经济收入的不平衡是家庭暴力产生的诱因。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地区、文化水平较低的家庭中,大多数人还在为满足自己和家庭的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需要而努力工作,于是就会在家庭中就慢慢形成谁的贡献大、谁的收入多谁就在家庭中拥有发言权、谁就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我国虽有法律明确规定男女平等,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显示在经济创收问题上,由于生理的原因,在我国的就业与工作中存在着性别歧视的问题,这就导致在领域、职位、工作量等指标上相同的女性的工资水平均低于男性,而在晋升工作中,女性也比男性面临着更大的障碍。当男性在家中掌握着经济、家政大权,而妇女及其他受害的弱势群体就会处处限制于人,由于在经济上处于劣势,生活上的基本供给和需求都要依靠他人,在此种情况下,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极易产生个体优越感,认为自己就是家中的主宰,任何事情都由自己说了算。经济收入的高低对家庭地位结构产生影响,在自己的生活尚需别人来支持的情况下,平等又该从何谈起?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一旦双方发生冲突,由于受害者的经济无法独立,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必然使自己处于劣势,只得顺从屈服,也丧失了与之抗争到底的勇气,宛如一只绵羊般任人宰割。3.法律原因由于我国对家庭暴力的治理起步较晚,现行的法律尚存在着不足之处,对于实际维护受暴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制的适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待加强。立法上的缺陷、司法的不健全、执法难等问题,为家庭暴力的存在提供了便利条件,受害者难以通过法律途径来救济自己的被侵犯的合法权益。法律与现实难以接轨,使得家庭暴力不能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执法的前提在于有法可依,由于缺乏干预家庭暴力的具体法律依据,执法机关往往只能选择放任而无法介入。虽然我们国家有禁止对妇女、老人和儿童的人身权利构成威胁的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定,但仍缺少认定家庭暴力的细则,没有对施暴者制定具体的制裁措施,因此在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不强。法律规制的不完善导致的家庭暴力案件中受害者举证困难、司法认定难、执法和监督不力等问题都严重阻碍着我国反家庭暴力的进展。由于没有完善的法律保护机制,因此不能为公众提供相关的正确指导方针,人们不知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去对抗家庭暴力。在这种社会环境中,造就了人们在家庭暴力问题上法制观念淡薄,对自我合法权益保护的法律意识薄弱的现象。4.家庭原因(1)施暴者自身原因施暴者身体或心理上的缺陷、低水平的教育、不良生活方式如酗酒、赌博、嫖娼乃至吸毒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家庭暴力的产生。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很多施暴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占有欲强、缺乏安全感、心理不独立和情绪冲动等。陈月:《家庭暴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载《现代交际》2019年第9期.施暴者早期的经历如小时候遭受过家暴或者目睹亲人被家暴等是很多家庭暴力问题产生的根源,他们的性格往往也会因此而被潜移默化地扭曲。扭曲的性格类型常见的有偏执型变态人格、冲动型变态人格、性变态人格等等,而拥有此类人格的人较常人而言更容易引发家庭暴力。这些拥有变态人格的施暴者通常具有个性的严重缺陷或性格怪癖或自制力较差等特征。倘若未成年人、青年人在尚未形成自己的三观之时,令其在家庭暴力环境中自由成长,他们就容易受到这种暴力环境的影响,再通过看、听、模仿在其头脑中形成认为家庭暴力就是解决家庭矛盾的一个途径,从而有意无意在心理上接受、习惯甚至渴望、追求这种行为,直至成年后就自然而然的使用家庭暴力来解决问题。陈月:《家庭暴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载《现代交际》2019年第9期.柳娜、陈琛、曹玉萍、张亚林:《家庭暴力严重躯体施暴行为的代际传递——目睹家庭暴力》,载《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第23期,第87页.(2)被施暴者心理原因因为女性、老人和儿童通常处于劣势,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甚至连反抗都未曾想过,这就导致施暴者愈发有恃无恐。还有些受害者认为家丑不得外扬,不愿向人提起,期盼着施暴者能突发善心,回心转意,但往往事与愿违;一些被施暴的妇女念及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忍撕破脸,破坏整个家庭和睦的假象,因此即便是夫妻感情早已破裂,在执法机关介入时,她们不愿站出来指证丈夫的恶行,刻意隐瞒事实真相,甚至还为其求情。受害者的此番行为必然煽动着施暴者的嚣张气焰,成为了滋长恶劣家庭暴力行为的温床。受暴者的麻木不仁与委曲求全是促成家庭暴力事件频发以及不断升级的重要原因之一。(二)家庭暴力所带来的危害1.家庭暴力对个人的危害家庭暴力是家庭中强者对于处于弱势的群体的凌虐,弱势群体因长期遭受家暴的摧残,肉体与精神势必饱受痛苦与折磨,而这也正是诱发以暴制暴犯罪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些弱势群体长期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中生活,会给其身体、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为了解脱或释放内心压抑已久的情绪,受暴者会采取自杀、自残、逃脱等消极的反抗方式来发泄内心强烈的不满与怨恨,但一旦压力超过受暴者所能承受的范围,他们也就极有可能采取极端方式对施暴者进行报复。成人之间以暴力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成长于发生家庭暴力环境的孩子来而言常常起着“模范”作用。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在心智上还尚未成熟,父母、亲人的行为将直接影响着他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年幼的他们难以分辨是非对错,面对家庭暴力也会恐惧、害怕,性格也会因此变得更加胆小懦弱、怪戾孤僻,长期缺爱的家庭暴力环境会对其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扭曲,令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及其他事情上,表现出暴力倾向,更为严重的会出现青少年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甚至在长大以后把家庭暴力带至新家庭,酿成新的悲剧。2.家庭暴力阻碍社会进步,危害社会秩序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社会群体的一员,家庭与社会紧密相连,只有家庭稳定、和睦,社会才得以长治久安,国家才能昌盛安康。家庭暴力会侵害被施暴者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神以及人格尊严,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个体的生命安全,这必然导致我们的社会在运行过程中充斥着大量的不安定因素,在此种情况下我们谈何和谐社会?如果我们连受暴者的基本需求都无法保护,又如何奢求他们能再次参与到社会生产生活中,这会直接或间接地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五、我国家庭暴力的相关法律规制(一)立法现状在《反家庭暴力法》未出台以前,我国的立法体系中没有一部能够专门用来调整家庭暴力侵权关系的法律,这导致被施暴者在寻求法律来救济自己合法权益时找不到可以依据的法律规制。另外,因为我们国家在家庭暴力领域的相关立法规制数量少,很多时候执法机关在面对家庭暴力时只能是选择放任而没法介入干预。2001年4月以前,《宪法》、《婚姻法》等法律虽有体现保障家庭成员权利,禁止家庭暴力的精神,但由于那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立法技术的限制,国家层面的立法还尚未出现“家庭暴力”的概念。2001年4月,《婚姻法》(修正案)是立法者首次明确将家庭暴力纳入法律规制的范围。之后,《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明确了执法机关在反家庭暴力中的法律职责,受暴者也终于可以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护、救济自己的合法权益,执法者在进行执法时也有了一定的法律依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7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2016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反家庭暴力法》汇聚着我国20多年来关于“反家暴”、“防家暴”学术研究和立法实践的硕果,在我国防范惩治家庭暴力开创了新篇章,真可谓是意义重大。同时,这也表明国家要通过公权力积极地对家庭暴力实施者进行惩处,维护遭受家庭暴力的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的决心。在我国的《宪法》、《民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保护法》、《婚姻法》、《反家庭暴力法》中均载有关于保护妇女儿童以及老人等弱势群体的法律法规,但是仍有许多法条的规定是模糊的,没有明确家庭暴力的概念、范围和性质的详细定义,未细化对家庭暴力案件的管辖,也未具体规定家庭暴力的实施者的法律责任和有关部门的法律职责等问题。因此,在《反家庭暴力法》的专门法中应该更加细致化,也可以参考国外的有关法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为我所用,对我国反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加以完善,让我们的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更好地契合、互融。(二)不足之处尽管我国目前有许多与家庭暴力有关的法律法规,但由于我们国家对家庭暴力问题关注得相对较晚,缺乏经验,相关的法律规范存在较多的缺陷与不足。如果法律与实践脱轨,那么家庭暴力的罪行便无法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其一,《反家庭暴力法》在概念范围界定上的宽泛与狭窄,将直接决定保护受害者的人权、打击家庭暴力行为的力度。其二,我国反家暴的相关法律规制尚未形成对受暴者进行援助、救济的完整法律体系,没有对家庭暴力的法律责任进行明确规定,没有专门惩戒家庭暴力犯罪的法律,没有明确制止家庭暴力的责任主体,也没有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的程序与配套措施的具体规定,使得处置机制尚缺乏可操作性,司法与执法机关在反家暴过程中缺乏法律上的规范性和整体上的完备性。我国《婚姻法》及相关法律规制皆主张有责主义的举证责任,而在实践中,家庭暴力的取证面临着重重困难,使得许多家庭暴力案件无法得到认定,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也就没办法得到应有的救济与保护。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一般适用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即被施暴者要对自己所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予以证明,举证不能或举证不充分则应当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然而,对于司法实践中所遇到的家庭暴力案件,倘若仍机械采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将很难体现司法审判的公正性,因为被施暴者在遭受家庭暴力后往往都没有能力再对证据进行收集和保存,更甚者根本没有这种法律意识。实践中法院难以认定家庭暴力案件存在较大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法律上对家庭暴力界定范围的模糊,以及家庭暴力证据制度尚存在不足之处。审理家庭暴力案件的难点在于家庭暴力事实的认定,法官在司法裁判中认定过去发生过的事实的重要依据就来自于证据。证据问题既是诉讼理论与诉讼立法上的难点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雷明光、李莹:《论家庭暴力案件中的证据认定》,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雷明光、李莹:《论家庭暴力案件中的证据认定》,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六、关于家庭暴力取证举证、认定之困难最高人民法院《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中的数据显示,我国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在29.7%到35.7%之间。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存在家庭暴力的比例要小于统计数据,且有半数主张家庭暴力的案件没有得到法院认可,依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某市人民法院2015年度处理的离婚案件中,8.7%的判决书认定了家暴事实并准予离婚,其中有13.6%的受暴方提供了证明家暴的证据(其证据证明效力暂且不提)的情况下,仅6.8%的证据被认定确实存在家庭暴力的事实。袁立峰:《离婚诉讼中家庭暴力举证和认定的建议》,载北大法律信息网,袁立峰:《离婚诉讼中家庭暴力举证和认定的建议》,载北大法律信息网,/ArticleFullText.aspx?ArticleId=101443&listType=0(一)家暴界定标准含糊不清司法审查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是家庭暴力案件举证、认定困难的原因之一。司法审查标准的清晰是法官在认定家庭暴力时有据可依的前提,这也对受害者取证、举证具有相应的指引作用。我们国家虽有明令禁止家庭暴力,但细细观之就会发现,虽然这些条文看似很清晰,但实际上对于家庭暴力的含义、构成等概念的规定仍过于含糊。对于司法审查实践的需要而言,此种界定仍然过于原则、宽泛,需要予以更细致化的规定。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的定义,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2条.。家庭暴力关系的主体是指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和直接受害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2条.蒋月:《家庭暴力的概念和内涵之诠释》,载《妇女研究论丛》2016第1期.(二)家庭暴力的特殊性家庭暴力与一般的暴力行为不同,隐蔽性是其特征之一,因为在有外人的情况下施暴者一般不会实施家庭暴力,即使偶尔有知晓的目击者,也大多因有太多顾虑而不愿意或不敢作证,而答应出庭作证的证人也常为双方的熟人,他们与原被告方有着利害关系,因此其证言的证明力也比较弱,法院难以采纳。同时,因为家庭暴力的特殊性,暴力行为的实施到受暴者起诉施暴者往往有较长的时间间隔,因此暴力行为所留下的伤痕有可能早已愈合,受暴者所遭受的伤害不容易查明证实。即便家暴行为给受害者留下了疤痕,若施暴者矢口否认,那么被施暴者也很难证明所受的伤害与施暴者有着因果关系。况且在实践中,身体暴力通常都伴随着精神暴力,精神损害并非肉眼所能观之,因此往往难以衡量损害结果,造成受暴者难以自证,法院难以认定的结果。(三)家暴举证制度的不完善现行的反家庭暴力法律规制较为分散,且原则性强,很多规定都尚不明确。其一,没有有关家暴证据的采取、认定等方面的具体规定,致使法官在审理家庭暴力案件没有可以依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则,在判定家庭暴力事实时更多依靠的是法官的内心确信。其二,我们国家没有设置专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特别程序,因此,家庭暴力案件通常都适用民事诉讼程序进行,而民诉中规定的证明责任分配方式是“谁主张,谁举证”,在此种证据规则之下,受害人若想通过诉讼来寻求民事法律救济,就必须举出有强证明效力的证据,否则就要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在司法实践中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常常伴随着举证责任分配不公,证据种类范围狭窄以及证明标准过高等问题,这也直接导致家庭暴力难以被认定。《反家庭暴力法》第2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20条.将条文所述的证据纳入能够作为认定家庭暴力事实的证据种类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受暴者举证难的问题。但是在上述证据缺乏的情况下,被施暴者举证仍面临重重困难。除《反家庭暴力法》规定证据以外,家庭暴力案件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仅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勘《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20条.(四)司法、执法机关在家庭暴力干预上的消极态度司法、执法机关在预防和控制家庭暴力案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对干预家庭暴力的消极态度会令家庭暴力的取证深陷困境。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制度或观念上的诸多原因,有的公安人员处理家暴案件态度消极,轻视一般的家庭暴力案件对受暴者所带来的伤害,将造成轻伤、虐待案件视为普通民事家庭纠纷,秉持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原则,仅对施暴人进行教育、训诫或行政处罚,而不予立案,更不用谈给受害者出具损伤法医鉴定委托书。因为行政处罚一般是处以罚款或十五日以下的拘留,不足以对施暴人产生威慑作用,他们依旧我行我素,令受害者处于控告无门的境地,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甚至会失去收集证据的机会;法官认定家庭暴力第一步须判定被施暴者的受伤害程度,而伤情检验的结果和鉴定结论是确认被施暴者损伤程度的权威依据。只有司法鉴定部门得出受暴人为轻微伤、轻伤或重伤的结论,才能给予施暴人相应的处罚。新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施行以前,司法鉴定部门一般只接受公、检、法的委托,为受暴人做身体损伤司法鉴定结论,倘若公检法机关消极处置家庭暴力案件,不主动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出具鉴定书,受暴人将很难寻求法律的保护。其二,即便对有些案件进行立案受理,但在出警之后,由于接警的公安机关对于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缺乏专业培训,没有像处理其他案件那般有仔细勘查现场、问询当事人与证人、提取证据和制作笔录等程序与证据意识,造成事后取证与定性的困难。七、预防、遏制家庭暴力的对策(一)明确家庭暴力的界定标准界定标准影响着家庭暴力的认定,家庭暴力能否被认定将决定着施暴者能否被法律所制裁,受害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对家庭暴力的界定标准予以明确规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对家庭暴力表现形式的概括式的规定范围过于狭隘且不明晰,仅以“其他”涵盖所有行为方式将不利于公安机关处警时对家庭暴力行为的辨别,也不利于法院对家庭暴力案件的认定,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充其中关于家庭暴力行为方式的范围,将“冷暴力”、“经济控制”等新型家庭暴力行为表现方式囊括进法律条文中;同时,对《反家庭暴力法》中的“家庭成员”概念要予以更详细的解释,其界定范围也应给予明确的规定;对认定家庭暴力事实所要达到的标准进行进一步的明确限制,譬如法律有规定根据家庭暴力情节的轻重给予施暴者不同程度的惩罚,其中“情节轻重”的界定标准应该给出明确阐释。在现实生活并非所有的家庭暴力都是长期、持续进行的,不能因为暴力行为仅发生了一次就断然否定它的存在,那么对于单次暴力行为能否被认定为家庭暴力的具体标准,立法者则需明确规定司法机关在判定是否构成家庭暴力行为时应当结合暴力行为给受害者所造成的侵害后果的严重性来进行综合评价。(二)构建全方位的举证取证体系,合理分配举证责任由于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在生理、心理、经济、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他们在证据的收集和保存上也处于劣势。他们往往很可能因为收集不到证据或无法保存证据,或是提出的证据达不到证明标准而面临败诉。立法者、司法机关机械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责任承担方式无异于再加重受害者的举证责任,这与实体法公平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背道而驰,不利于维护司法公正,因此要实现法律救济弱者的价值,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家庭暴力案件与一般民事案件的区别,根据家庭暴力案件的特殊性来保证受害人的举证责任与其实际举证能力相适应,在证据规则方面要对举证责任进行合理分配,降低证明标准,同时应当适当拓宽受害人取证的渠道,严格把关对非法证据的排除,在证明事实要件的证据的可采性上实行相对宽泛的标准,对受害者提出的具有瑕疵的证据应依据案件实际情况慎重采信,在受害者面临客观上的举证困难时,法院应当协助或依职权主动调取可获得的证据。除此之外,立法还应当扩大能证明家庭暴力的证据种类的范围,除了现行法所规定的证据外,还须确认如品格证据、社会机构的记录或证明等证据的效力,以此来平衡双方当事人权益的杠杆,以求能最大化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体现实质意义上的司法公正。(三)完善司法、执法人员干预的机制,提高其处置家庭暴力案件的专业水平明确国家干预家庭暴力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王琴:《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载《法制博览》2013年第5期.,制定一套完善的司法、执法干预的法律规制,使司法、执法人员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有法可依;出台救济措施细则,对家庭暴力案件的调查取证程序予以细致化的规定,有助于提高处置此类案件的效率。提高警务人员执法的专业性,加强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专业技能培训,公安机关在接警后,应立即作出反应,到达现场后要用执法记录仪对证据进行收集与保全,在处理完毕后应当详细记录警情并妥善保管,以助于从具有反复性、周期性、隐蔽性的家庭暴力王琴:《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载《法制博览》2013年第5期.此外,还应注重处理家庭暴力案件与一般案件方式的不同,学会合理运用沟通技巧,还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女性干警的优势;与此同时,还要改变司法、执法对家庭暴力乃“家庭隐私”的错误认知,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不得以“家务事”为由互相推诿。对于警察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充当“和事佬”的消极行为,受害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举报,以监督其严格执法;建立家庭暴力绩效考核制度,将执法机关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成效与业务考核挂钩。合理、有效的家暴绩效考评制度将有助于提高公安机关和检察审判机关介入家庭暴力犯罪的积极性,让家庭暴力案件得到足够的重视,防止执法机关再次出现消极作为的乱象,将消极作为转变为积极作为,将被动化为主动,提高司法、执法机关处置家庭暴力的效率,减少司法执法资源的过度消耗。(四)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各部门联动协调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行径都是为法律所不容的。家庭暴力的防治从来都不是个人或单独某个机关或职能部门的工作,它是需要联合众多机构组织共同参与的。司法、执法机关理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提高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效率,加大执法力度,势必让施暴者受到严厉制裁,只有让其付出沉重代价才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应明确规定各职能机构、部门的责任,防止部门间相互推诿,消极作为;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反应快速、干预有力的全方位、多层面的打击家庭暴力工作机制,积极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联合更多更强的力量以加大执法力度,当有关部门受到受害者求助时,应当立即启动联合救助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联动合作,坚决打击家庭暴力恶行,合力密织维护家庭弱势群体权益之网,保障受到家庭暴力侵害的人的合法权益。(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充分利用媒体舆论的强大力量,用于播报家庭暴力案件带来的恶劣影响,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将反家庭暴力宣传覆盖至全社会,并渗透进每一个家庭,帮助人们从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树立坚决反对家庭暴力的社会氛围;举办反家庭暴力的专题讲座,教人们正确认识家庭暴力,宣传对家庭暴力的预防与制止、遭受家庭暴力后的详细救济措施等知识,让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行业、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能参与进来,不断增强公民个人防范家庭暴力的法律意识和自我合法权益保护能力,鼓励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们学会寻求社会救济或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要让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家庭暴力关系着社会的安定与家庭的稳定,它是一种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是为法律所不容的;除此之外,公民个人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全面提升自我思想道德修养。(六)发挥反家庭暴力社会救济体系的优势我国应该充分发挥反家庭暴力社会救济系统的优势,鼓励和帮助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服务等非营利性社会机构的建立,努力提升救济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残疾人移位专用吊索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合作协议:线上线下融合营销合作合同
- 2024年度物业管理合同:物业安保与服务质量
- 2024年度光伏项目EPC合同包含设计、采购、施工
- 氨吸入剂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年度技术服务担保合同
- 2024年度城市道路标志涂装承包合同
- 2024年度成都物业服务费用结算合同
- 载客电梯用马达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运载工具座椅用儿童安全带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章
- 普外科一科一品一特色科室活动方案
- 11.20世界慢阻肺日认识你的肺功能预防控制和消除慢阻肺课件
- 外研版英语2024七年级上册全册单元知识清单(默写版)
- 国开2024年秋《机电控制工程基础》形考任务4答案
- 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国开一体化平台01588《西方行政学说》章节自测(1-23)试题及答案
- 航天禁(限)用工艺目录(2021版)-发文稿(公开)
- 2024年极兔速递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TCALC 003-2023 手术室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
- 收费站冬季安全注意事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