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摸底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摸底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摸底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摸底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摸底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摸底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关于用层析法鉴定胡萝卜素样品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每次点样后,用吹风机将溶剂吹干后,再重复几次B.点样完成,将滤纸卷成筒状使两侧边缘连接在一起,放入层析液中C.层析用的溶剂不能没过样品点样点D.层析用的玻璃瓶应加盖玻璃板密封参考答案:B2.图中的P和Q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动物细胞,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图P细胞的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细胞中央B.图P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C.联会只发生在图Q细胞,而不会发生在图P细胞D.图Q细胞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参考答案:C【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P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Q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解答】解:A、图中看出,图P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的中央,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A正确;B、图P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导致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B正确;C、图P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发生了联会现象,而图Q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发生联会现象,C错误;D、图Q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所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正确.故选:C.3.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对下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a过程表示干细胞能自我更新B.b、c过程表示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C.a、b、c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D.b过程形成的细胞直接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参考答案:D4.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D细胞活性下降使淋巴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B.图中A器官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参与体液调节,是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C.C细胞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C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 D.图中①②③三种物质既体现了激素间分级调节,又体现了反馈调节 参考答案:C【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图形图表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下丘脑,B是甲状腺,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C是浆细胞,D是T淋巴细胞. 【解答】解:A、据图分析,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D细胞活性下降使淋巴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使机体免疫力下降,A正确; B、A为下丘脑,下丘脑的内分泌细胞参与体液调节,神经部参与神经调节,是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B正确; C、C细胞可产生抗体,则为浆细胞,其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的增殖分化,C错误; D、图中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②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③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反过来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功能体现了激素的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结合题干信息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5.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呤、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鸟嘌呤占碱基总数的()A.24%

B.22%

C.26%

D.23%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已知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即A+T=54%,则A=T=27%、C=G=50%-27%=23%.一条链中鸟嘌吟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即G1=22%、T1=28%,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G1+G2)/2,则G2=24%;而mRNA中的胞嘧啶与模板链中的鸟嘌呤配对,所以其含量与模板链中的鸟嘌呤含量相等,即为22%.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6.中心法则包括下列遗传信息的转变过程,其中揭示生物遗传实质的是A.从DNA→DNA的复制过程

B.从DNA→RNA的转录过程C.从RNA→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D.从RNA→DNA的逆转录过程参考答案:A7.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包括(

)A.通过兔子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参考答案:D8.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可以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B.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鱼鳞藻的适应性最弱C.中营养化水体最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用脆杆藻能够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净化水体参考答案:D【考点】F3: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G2: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中营养化水体中,脆杆藻数目较多,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多,说明三种藻类是竞争关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鱼鳞藻的数量最少,说明其适应性最弱,脆杆藻不适宜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存,不能用脆杆藻来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藻类属于低等植物,可以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其种群密度,A正确;B、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鱼鳞藻的数量最少,说明鱼鳞藻的适应性最弱,B正确;C、在中营养化水体中,鱼鳞藻数目较多、脆杆藻数目最多,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鱼类),C正确;D、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脆杆藻不适宜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存,数量明显减少,因而不能用脆杆藻来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D错误.故选:D.9.“猪一沼一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参考答案:C10.如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参考答案:C【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解答】解:①、J型曲线是在没有环境胁迫下的增长曲线,而S型曲线是在自然条件下的,即存在竞争时的曲线,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就是环境阻力,①正确;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是指环境的K值,②错误;③、阴影部分表示通过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包括迁出的和死亡的个体,③错误;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④正确.故选:C.11.某DNA分子有1000个脱氧核苷酸对,已知道它的一条链上碱基A:G:T:C=4:3:2:1。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二次,则共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A.600

B.900

C.1800

D.1200参考答案:CDNA分子有1000个脱氧核苷酸对,一条链上碱基为1000个,一链中的A为400个,T为200个,则2链中的A为200个,DNA中A为600个,复制两次,则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800个,C正确。【名师点睛】DNA分子复制中的相关计算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其结果分析如下:(1)DNA分子数①子代DNA分子数=2n个;②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2个;③不含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2n-2)个。(2)脱氧核苷酸链数①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2n+1条;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2条;③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数=(2n+1-2)条。(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②第n次复制所需该脱氧核苷酸数=2n个DNA分子中该脱氧核苷酸数-2n-1个DNA分子中该脱氧核苷酸数=2n·m-m·2n-1=m·(2n-2n-1)=m·2n-1。12.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C.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参考答案:D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应该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A错误;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B错误;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也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C错误;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较多,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D正确。13.人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对蓝色为显性。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一个蓝眼儿子的概率是(

)A.0

B.1/8

C.1/4

D.1/2参考答案:C14.在人和植物体内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①葡萄糖彻底氧化②葡萄糖转化为乙醇③葡萄糖脱水缩合④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C15.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形成的,下列生物大分子及其对应单体的配对中正确的是()A.DNA→核糖核苷酸

B.肝糖原→丙酮酸

C.蔗糖→葡萄糖

D.血红蛋白→氨基酸参考答案:D16.科学家在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线粒体因子——MTERF3,这一因子主要抑制线粒体DNA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能量的产生,此项成果将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根据相关知识和以上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DNA也含有可以转录、翻译的功能基因B.线粒体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线粒体因子MTERF3直接抑制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D.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疾病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受损相关参考答案:C17.一生长着大量绿藻的池塘,一天内池水中CO2浓度变化正确的是参考答案:D18.若某动物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和a,B和b表示。下列各组精子中由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是A.AB、ab、ab、AB

B.AB、aB、aB、AB

C.AB、Ab、aB、ab

D.aB、aB、ab、ab参考答案:A19.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目的是破坏该害虫种群的()A.密度 B.性别比例 C.年龄组成 D.个体数量参考答案:B【考点】F1:种群的特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解答】解:ABC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目的是破坏该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从而减少害虫数量,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有红绿色盲的孩子,则该小孩的性别及遗传所遵循的规律分别是A.女,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B.男,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C.女,基因的分离规律

D.男,基因的分离规律参考答案:D21.关于渗透压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蛋白含量的变化不会影响组织液的渗透压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C.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都容易引发组织水肿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不会影响组织细胞的渗透压参考答案:B【考点】E9: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渗透压:(1)细胞外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4)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解答】解: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A错误;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B正确;C、血浆渗透压增大,血浆会从组织液中吸收水分,组织液减少,不会造成组织水肿,C错误;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会影响组织细胞的渗透压.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2.下列有关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仍可正常生存

D.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参考答案:C23.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是两种仓库害虫,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的试验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的相对数量(%)的变化如表,这两种拟谷盗的关系属于()仓库条件高温高湿高温干燥中温高湿中温干燥低温高湿低温干燥赤拟谷盗10010861330杂拟谷盗090148797100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种间竞争 D.种间互抗参考答案:C【考点】F7:种间关系.【分析】1、种内关系:①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很多动物的群聚生活方式就是常见的种内互助现象.②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空间、水分、养料等也会发生斗争.2、种间关系:①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②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③寄生: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④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解答】解:题干的信息“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是两种仓库害虫”亦拟谷盗和杂拟谷盗属于不同物种.据表格分析: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的试验条件下,亦拟谷盗种群数量减少,而杂拟谷盗种群数量增加,数量上呈现“你死我活”的变化,属于竞争关系.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的区别,要特别注意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分清楚一些概念如“竞争”“捕食”“寄生”等属于种间关系,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表格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区别竞争和捕食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表格的数据.24.下列有关染色体变异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C.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参考答案:C25.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叙述(K表示环境容纳量),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就不再发生变化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在时,其增长速率最大C.在人工控制的实验室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可呈指数式增长D.在自然条件下,限制种群数量无限增长的因素是环境阻力参考答案:A【考点】F4: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3、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解答】解:A、种群个体数量达到K值后就将保持相对稳定,如果环境条件变化,K值将发生改变,A错误;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在时,其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C、在人工控制的实验室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可呈指数式增长增长,即J型曲线,C正确;D、在自然条件下,限制种群数量无限增长的因素是环境阻力,即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D正确.故选:A.26.放射自显影技术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手段,如果仅要求标记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而不标记核酸,应运用的同位素是()A.14C B.3H C.32P D.35S参考答案:D考点:1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12: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是由C、H、O、N构成,有些含有S;(2)核酸是由C、H、O、N、P构成;

(3)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4)糖类是由C、H、O组成.【解答】解: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时,应该标记该化合物的特征元素.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还有部分含有S元素,而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其中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核酸的特征元素,因此要想标记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而不标记核酸,应运用的同位素是35S.故选:D.27.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方框大小表示所含能量多少),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D1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参考答案:B28.构成细胞壁的骨架成分是()A.纤维素B.果胶质C.半纤维素D.木栓质参考答案:A29.如图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蔗糖和蔗糖酶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参考答案:A30.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表现型C.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时D.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可以发生重组参考答案:C31.下列有关实验原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脂肪被苏丹Ⅲ试剂染成橘黄色B.探究酶的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色素能够溶解在层析液中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便于观察参考答案:C【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酶的特性;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解答】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实验的原理:脂肪能被苏丹Ⅲ试剂染成橘黄色,A正确;B、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的原理是: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B正确;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的原理是: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层析液的作用是分离色素,C错误;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原理之一是: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便于观察,D正确.故选:C.32.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内分泌调节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解: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时,就会刺激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这种对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称体液调节.故选:B.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参考答案:C34.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这种关系可表示为(

)A.M表示遵循基因分离定律,N表示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M表示伴X隐性遗传母亲患病,N表示儿子不一定患病C.M表示基因突变,N表示性状的改变D.M表示生物的进化,N表示基因频率的改变

参考答案:D35.下图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C.遗传物质平分发生在d段

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参考答案:D36.假设下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两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含量相同,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②两组实验能证明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B.③④两组实验能证明生长素具有横向运输的特点C.琼脂块a、b、c、d、e、f、g中的生长素含量关系:c>a=f>d=e>b=gD.琼脂块a、b、c、d、e、f、g中的生长素含量关系:f>a=b=d=e>g>c参考答案:C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不感光,又正中央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生长素无法横向运输,所以a、b中生长素量相等;由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c中没有生长素,因此①②两组实验能证明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A正确;

B、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因此,在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情况下,尖端生长素横向运输,再向下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的琼脂块生长素分布不均匀,f多,g少;但如果正中央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生长素无法横向运输,所以d、e中生长素量相等,因此如果检测到f>d=e>g,则③④两组实验能证明生长素具有横向运输的特点,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七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关系是f>a=b=d=e>g>c,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七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关系是f>a=b=d=e>g>c,D正确。

故选:C.37.如下图所示,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丙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只有一条食物链,生物B处于最高营养级

B.图乙代表的种群数量在t2时达到最大值C.图丙种群在c—d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图甲A代表分解者,能将产生的CO2传递给E参考答案:D38.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B.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C.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型增长,甲种群从t2开始出现环境阻力D.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参考答案:C分析图示可知: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总体甲的竞争力小于乙,A正确;t2-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但仍然大于0,说明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B正确;t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