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PAGE《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把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结合,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历史,增强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理解能力。但是文章涉及的历史久远,加上介绍的内容在目前的现实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大致的了解。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24个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重点)3.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教学重点引导孩子通过朗读、理解、感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五、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2.领悟作者表达方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理解文中不理解词语。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圆明园断垣残壁的幻灯片。师:孩子们,请静静地观赏这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师:(过渡)这就是我们文中的插图,圆明园中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大水法遗址,从1860年开始,这些断壁残垣就默默地伫立在北京西北郊圆明园遗址,历经150余年岿然不倒,它们,是在诉说一段历史。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段历史,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设计意图]从课本的插图进行导入,让学生快速的进入课文,从图片上吸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课本文字的兴趣。2.师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了解“毁灭”的意思,带着情感读课题。[设计意图]从课题奠定本文的感情基调,让学生体会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之情。(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圈出文中生字词并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从那两方面写圆明园的?师:老师把这些词语放到了大屏幕上,看着这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作者正是从这两方面写的,你能读一读这些词语吗?你能给他评价一下吗?生:回答。师:老师把这个朋友请到了大屏幕上,我们来看一看。仔细观察你发现他最初的意思是什么吗?生:回答。师:对,指的是称重量。后来看还有了在字典中的这些意思,那估量是什么意思呢?你能再来说一说不可估量的意思吗?老师把他放到了文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师: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生:回答。[设计意图]通过两组词语的对比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圆明园昔日辉煌和毁灭的过程两部分。通过读词语纠正学生易读错的词语,进而过渡到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评价,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三)熟悉昔日圆明园的景观,感悟其“美”。师: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一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昔日的圆明园中究竟有些什么,可以被称为“不可估量”?请同学们默读2—4段,画出相关语句并作简要批注。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师:谁先来交流第2自然段。我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句中知道了_____________,感受到______________。(出示圆明园平面图)。生:回答。师:板书:众星拱月。你能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文中的“众星拱月”什么意思吗?PPT出示众星拱月布局。圆明园的布局给你什么感受?生:宏伟,请你来读一读读出它的宏伟!向它一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设计意图]借助圆明园平面图感受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动画的形式感受圆明园众星拱月布局的宏伟,再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圆明园的宏伟。师:我们再来交流第3段,像刚才一样谁能再来说一说。生:回答。师:风格迥异的建筑。板书:建筑。除了建筑还有什么?生:回答。师:美不胜收的景观。板书:景观。师:圆明园中除了有风格迥异的建筑还有美不胜收的景观作者在写这些建筑和景观时,用的最多的一个字是那个字?生:读书,回答。师:文中用了几个“有”?请你来读一读,同学们把文中的“有”圈出来。生:圈画。师:有几个“有”?生:回答。师:这8个有把圆明园的建筑和景观写尽了吗?生:回答。师:你认为还需要多少个“有”才能把圆明园的建筑和景观写全?生:回答。师:我们说话要有依据,你是从哪里知道是无数个的?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找找依据。生:从“许多景物”“很多景物”“犹如漫游在天南海北”等师:过渡:是啊,同学们,圆明园中的景观数不胜数有仿建的民族建筑、有诗人笔下的诗情画意、还有西洋景观!同学们想不想到这个著名的皇家园林游览一番呢?那就跟随老师一起来吧!齐:跟随音乐,观看圆明园昔日图片,朗读课文第三段。师:过渡:同学们说得这么美,难怪作者说: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设计意图]本段是课文的精华段落,教师引导学生从建筑和景观两方面去体会圆明园昔日的美,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读(朗读、默读等)去想象,去体会,去理解。师:过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那里收藏着哪些东西呢?生:读这一部分。师:你知道了什么?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到所收藏的文物年代跨度大──两千四百多年生:回答。师:补充资料。道光年间内务府一份奏折,详尽载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贮物件情况:一两重银锞圆明园存280694个;各式如意圆明园存450款;玉砚、笔洗等圆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圆明园存291件……圆明园的收藏情况,由此也略能窥见一斑。你又知道了什么?生回答:样式多,数量多,价值高。师:板书:查资料。在朗读历史久远,不熟悉的文章时可以借助查资料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此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生:自豪师: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设计意图]本段结构严谨,描述简练,学生理解起来会有困难,所以,老师要适当的补充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圆明园内文物的珍贵。(四)了解毁灭过程,领悟课文表达方法。师: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皇家园林,在1860年两个强盗确闯了进来,请你来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生:读这一部分,思考问题。师:提示关键词“凡是”“统统”说明侵略者掠走的东西多;“任意”说明侵略者破坏的强度大,毁掉珍贵的东西多。体会侵略者的野蛮、无耻、疯狂。“1860年10月8日到18日”短短的十多天里他们把圆明园洗劫一空。生:谈感受,读这部分。师:至此圆明园中没有了众星拱月的布局(擦众星拱月),没有了风格迥异的建筑(擦建筑),没有了美不胜收的景观(擦景观),没有了珍贵的历史文物(擦文物),你此时的感受是怎样的?生:回答,带着感受读(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师:这一把火曾把耻辱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你此时什么感受?生:回答,带着感受读(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设计意图]本段是学生情感达到高潮的重点段落,教师围绕着侵略者的残暴,不可估量的损失,步步升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师:同学们再来看看我们的课题,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写圆明园的毁灭只用了1段,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却用了3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回答。(反衬,让我们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这么美的事物被毁灭了,更能激起我们的愤怒之情。)师:带着这种感情我们再来读读。生:(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师;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生: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师:过渡:希望同学们像梁启超先生说的那样生:“故今日之责任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设计意图]总结环节的问题要有一定深度,有助于学生对本文中心的理解和把握,也更能实现教学目标。作业:1.读一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结合课本下面的资料,体会其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可以观看电影《圆明园的毁灭》,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历史背景。板书设计14圆明园的毁灭众星拱月查资料建筑景观文物[设计意图]板书是课程的重要一环,该板书突出重点,彰显中心,有助于学生掌握本文的核心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学情分析1.生字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独立识字的方法。课堂采用字源识字法,认识“量”的演变,理解不可估量的意思。
2.阅读教学。本单元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以“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列提纲,分段表述”为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课文离学生比较久远,需要学生借助一定的资料来理解。学生已经学习了《古诗词三首》、《少年中国说》对查资料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接触,对本单元的主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把阅读的方法迁移到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来,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3.课文内容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介绍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说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主要采用了抓关键词,借助资料,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4.朗读方法教学。本课设计的难点是借助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我先讲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通过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朗读方法体会圆明园昔日的美好,再讲解毁灭的过程,在铺垫美好情感的基础上体会毁灭,这种反衬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愤怒之情,情感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朗读。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随机抽取学生座谈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本节课上课学生。此次调研活动为参与课堂的44名学生,主要从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效果评价展开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项目序号调查项目调查内容调查结果优良中差1学生课堂表现携带教材等学习资料100%0%0%0%2课堂无交头接耳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100%0%0%0%3课堂学习氛围活跃,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形成师生良好互动。90%5%3%2%4能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认真听课、参与课堂练习。85%10%5%0%5学习效果评价朗读课文,能识记生字新词。95%5%0%0%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本课生物常识。90%5%5%0%领会读出语气,关注提示语,加动作朗读的方法。80%10%8%2%(二)调查分析
1.学生课堂表现
(1)第1、2项主要是从学生学习态度方面进行的调查,调查结果来看,全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课前准备好教材等学习资料。(2)第3、4项是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听课的专注程度。从调查结果来看,有少数学生未能很好发挥主体能动性,课堂投入不够。2.学习效果评价
第5项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的调查,通过与学生交流,90%的学生认为可以很好的接受并理解教学内容,但仍有少数学生反映上课紧张,影响发挥。三、结果分析
(一)打造具有个人教学特色的教学。
认真备课,把知识输入设计的具有“启发性”,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主动利用已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二)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问题,让学生理解教师教学意图,充分利用朗读,教师做到少说不说,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多说多思考,简化教学模式,高效课堂学习。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三)对待后进生,要有耐心,持之以恒.通过课后调查,有个别学生没有掌握好课堂教学内容,这些学生语文基础薄弱,教师要做好课后辅导,促其进步。教材分析一篇文章的教学价值是多元的,但核心价值是唯一的。文章不同,年段不同,核心价值自然也不一样。不同的文体应该有不同的教法,不同的学习重点。比如记叙文要抓住记叙的基本要素,议论文要抓住论点与论证的方法,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说明方法与说明顺序。一篇文章可教的“点”很多,如果面面俱到,贪多求全,最后只会顾此失彼面面不到。因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钻研教材、备课时,要学会舍弃,树立“一课一得”的观念,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四篇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中年级已经学过了查找、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古诗《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少年中国说(节选)》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意思,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百年来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圆明园的毁灭》通过查阅资料,引导学生深人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价值,感受作者的痛惜之情;《小岛》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了解我国边防守岛部队的生活,感受海防战士的爱国情怀。本文结构清晰,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阐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以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文物,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丽。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讲述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课文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更能触动读者的痛心。第1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以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课文的最后一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相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2、3、4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课文内容前后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富有张力。本节课我将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重点。在教学上我采取了层层递进的方式,先让学生借助图片、抓关键词、查资料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昔日辉煌与毁灭进行对比体会作者的痛惜之情和文章的表达方法。从本课的词语“不可估量”进入课文,重点讲解课文2、3、4段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学生深入文字,借助图片、资料了解圆明园中兴公园的布局、风格迥异的建筑、美不胜收的景观、珍贵的历史文物,感受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体会自豪之情,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通过第二部分的学习,学生深刻的感受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接着进入第三部分的讲解,通过讲毁灭激发学生的愤恨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篇课文写了点什么,学生一读就懂。但要读好文字,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借助查资料体会情感是学生要学的。这就是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语言实践运用”。哪怎么让学生揣摩到作者用圆明园昔日辉煌反衬毁灭的表达方法呢?我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2、3、4自然段的辉煌感受圆明园的美和5短的毁灭过程领悟表达方法进行指导阅读,设计了本节课具体的教学过程。《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练习一、检查生字词。不可估量举世闻名金碧辉煌亭台楼阁众星拱月奇珍异宝博物馆艺术馆。毁灭破坏搬运销毁罪证奉命灰烬二、练习说完整的话。我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句中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了圆明园的______________。《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教学伊始,我从课本插图入手,要求学生观察图片并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从而导入课题《圆明园的毁灭》,从毁灭中体会本文的情感。从词语“不可估量”引入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采用这样激情的导入,首先使学生一开始就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让学生能迅速地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并顺利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第二部分我主要采用以读中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感情。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圆明园内都有什么,然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圆明园的辉煌,在读中迸发出了对英法强盗的愤恨。通过图片和资料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直观感受,更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圆明园离我们非常遥远,不管是它的辉煌,还是它的毁灭,仅仅借用文字资料激发不了学生的情感,但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奇珍异宝,辉煌建筑复原图来引导学生理解辉煌部分就容易多了,看到图片后学生们都震惊了,此时,在让学生理解毁灭的过程,学生的惋惜、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的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段时,我让学生抓住文中的“统统”、“搬运”、“任意破坏”、“烧毁”等词进行体会,然学生谈感受。通过直观的板擦掉板书“众星拱月、建筑、景观、文物”让学生体会圆明园被烧毁,什么都没有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愤怒之情。然后再有老师的一段文字渲染,然学生再谈体会,加深学生的愤怒之情,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同时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了他们好好学习,链接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少年中国说》明白祖国未来的建设在我们少年肩上,通过诵读《少年中国说》体现将来为祖国建设做出努力的愿望。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师拘泥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体验没有充分拓展开。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课标分析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的课程,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合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伊始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体会毁灭奠定本文的情感基调。在教学中以读代讲,通过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带来的自豪之情及毁灭后的痛惜之情。通过与前一篇课文《少年中国说》的衔接让学生明白祖国未来的建设在少年肩头,要努力学习将来建设祖国。课堂中学习学习圆明园昔日辉煌这一部分,我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各种形式的读,抓住关键词,借助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进行不断的朗读,不断地体会;让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内涵,不断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落实读懂“语言”的目标。课文的学习与课后作业进行链接,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体会课文与课后链接阅读的情感的相似之处,落实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的课程。二、基本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学于生,以读代讲”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普遍共识。2011年版新课标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课要以学定教,以读代讲,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哪些是他们已经会的,哪些是需要组织学生学习的,教师要了然于胸。为此,在课上我通过让学生默读,借助插图,图片,音乐,个别读,齐读,小组讨论等形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中先从圆明园毁灭的整体评价入手,通过“不可估量”深入理解课文,通过借助图片、音乐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自豪之情和毁灭的痛惜之情,体现了新课标提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情感,感受语言优美的要求。三、课程目标与内容(一)识字与写字第三学段第1条要求“有较强的识字能力”。在识字环节,我先让学生集体识字,再有学生评价,让学生自己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万豪酒店礼仪规范
- 病态心理 测试题及答案
- 智高搭建钳子课件
- 冀人版历史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 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 美化获奖证书教学设计 清华版
-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7.3西亚教学设计
- 核电站运行中的核电站运行安全管理与优化考核试卷
- 卫生洁具跨界营销案例考核试卷
- 15 搭船的鸟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互联网智能交通与车联网技术考核试卷
- 养老机构护理服务及管理
- 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考核试卷
- 妊娠合并子宫颈癌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课 件
- pmp-项目管理-培训班课件
- 2×1000MW机组扩建工程E标段施工组织总设计
- 空调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DB11∕T 365-2016 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检测技术规程
- (新版)精益化管理知识应知应会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低空航空器起降点基础设施配置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 四年级语文国测复习试题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