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子桥的历史与现状_第1页
湘子桥的历史与现状_第2页
湘子桥的历史与现状_第3页
湘子桥的历史与现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子桥的历史与现状

湘子桥(又称广济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它是一座建于宋代的著名古桥。它是一座著名的古桥,与中国的赵州桥和卢沟桥并列。桥全长517m,分为东、中、西3段。西段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历时57年建成;东段始建于宋绍熙元年(1190),历16年完工。东西两段桥共有18个桥墩。中段宽约100m,水流湍急,不能架桥。明宣德十年(1435)桥遭洪水冲毁而重修,并增建5个桥墩。明正德六年(1506)又增建1个桥墩,合24墩,并在桥中段用18艘梭形木船连成开启式浮桥。桥墩长度由11~22m,宽度为6~13m不等。全部桥墩长度达207m,约占全桥长度的40%。广济桥结构奇特,集石梁桥、拱桥和浮桥于一体,在中国桥梁史上别具一格。广济桥自建成以来,历经洪水、飓风、地震以及兵火焚毁、飞机轰炸等天灾人祸。在清末,桥上的楼台基本被毁坏殆尽。1958年,由于交通需要,拆除了古桥中间的“十八梭船”浮桥,改建为直通大桥(三孔钢架及两个高桩承台式的钢桥)。目前广济桥桥体已损坏严重,大部分桥墩出现淘空、倾斜与沉降,虽经多次抢修,仍难排隐患。1958年改建的高桩承台式钢架梁也已超过了设计年限。随着韩江水利工程的建成,韩江水位将上升,一方面会造成广济桥难以通航,给粤东的水运带来难题;另一方面宋代遗存至今的古桥墩也将会常年被淹没在深水中,给日后的修缮带来极大困难。为保护这一接近千年的重要文物,对该桥梁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加固和维修。将把1957年和1966年所修建的钢桁梁、钢筋混凝土桥面以及当时所修建的部分桥墩拆除,接高原有桥墩,使水利枢纽工程完工后,桥面仍然在常水位之上,并预留今后修复桥上亭屋的荷载。并根据勘探结果,对桥位场地进行地震安全度分析。1工程地质和地下水条件广济桥位于潮州东侧(E116.6519°,N23.6649°),其原始地貌单元属韩江三角洲冲洪积平原。近场区及附近,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大于6°的地震6次,8°的地震2次。工程场地钻探资料揭示,土层主要由中粗砂、粉土、含卵石粗砂、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及强风化凝灰质砂岩组成,覆盖层平均厚度约为40m,下伏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岩芯多呈块状,岩石坚硬完整;尚未发现有活动断裂在本场地直接经过。距本工程场地最近的断裂是普宁-潮州断裂(F1)和韩江断裂(F4),约1km,不会对场地稳定性造成直接影响。但工程场地地下夹有厚度2~7m的中粗砂(平均约10m),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可能发生砂上液化现象,对建筑物的抗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对大桥进行相应的维护。2主梁支架修复(1)为使修复后的广济桥能“修旧如旧”,上部构造按古桥原貌采用花岗岩石梁设计,并开槽张拉预应力钢束。考虑到地震的影响,主梁支座采用隔震橡胶支座。(2)桥墩修复,将原1957年、1966年所加建的墩身拆除,所余墩身按文物部门的要求将其修复。之后,加建钢筋混凝土芯柱墩身,外侧砌筑与原墩身一致的花岗岩,墩面也铺砌同样的花岗石,之上修建石雕栏杆、石雕灯柱,并预留桥上亭屋基础。(3)主梁与墩身之间不设伸缩缝,采用墩面铺砌侵入主梁20cm,盖住伸缩缝的方式处理。3结构分析(1)多遇地震作用下风场分析①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水平/竖向输入Taft波、El-CentroNS波和两条人工合成地震波的时程分析,利用ANSYS程序对桥墩-上部结构组成的串联自由度体系和调整结构模型,沿桥梁纵、横向进行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按设防概率10%(50年)调整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②采用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水平输入Taft波、El-CentroNS波和两条人工合成地震波,利用NERAP程序对桥墩-上部结构组成的串联自由度体系和调整结构模型,沿桥梁纵、横向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分析,按设防概率10%(100年)和2%(100年)调整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计算结果:在抗震性能上,不低于维修前的原桥梁结构;如遇基本烈度为8°的破坏性地震(历史上潮州曾发生过2次),在抗震支座的作用下、采用深层高压旋喷固结液化土层,仍能保证桥墩不破坏。(2)力场比承受负荷比较本次计算对施工图设计的加高桥墩,及1957年加高桥墩的重量进行比较,如表1。最大荷载的确定现对本次设计的加高桥墩,及1957年加高桥墩的水力进行比较,具体见表2。结论:本次设计荷载为1957年荷载的14615/13593=1.08倍,结构安全,设计可行。结论:本次设计水力为1957年的10.8/25.6=0.42倍,结构安全,设计通过。4对结构的处理建议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并考虑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勘察结果,技术标准采用:设计荷载—500KPa,桥梁宽—4.50m,地震烈度—Ⅷ度。最终确定的湘子桥加固与维修设计方案:(1)上部结构为花岗岩石材,为增加其抗弯能力及延性,在石梁下侧开槽张拉部分预应力。但其本质上属于脆性材料,其特性是结构刚度大、滞回耗能能力差,特别是在较大的地面运动作用下,上部结构更表现出较大的地震反应。鉴于结构外观等方面的考虑,建议采用隔震性能较强的抗震盆式橡胶支座,即GPZ(KZ)DX单向活动抗震盆式橡胶支座。该类支座采取了刚、柔结合的方式获有效抗震措施,增大了支座的耗能能力,改善了支座的抗震性能。因此地震发生时可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地限制了桥梁上、下部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移,减小了地震动力的放大系数。非地震时等同一般盆式橡胶支座使用。其减震原理是,当支座水平力大于支座设计竖向承载力的20%后,消能板开始滑移,起到第1道隔震效果,然后阻尼圈发挥第2道阻尼效果,支座起到抗震作用。当输入地震能量超过一定极限时,支座的刚性抗震起到第3道抗震效果。(2)原桥墩墩身为圬工结构,目前,材料表面风化、剥蚀严重,各墩上部结构除承受主梁荷载外,还有预留亭台等上部建筑荷载,故有必要采用加固墩身整体性的构造措施,如深孔高压注浆,同时在墩身周边设置多根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多道圈梁是可行的。墩上部新增加的部分内设钢筋混凝土芯柱。(3)在加固与维修设计方案中,拟采取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工程构造措施,采用高压旋喷法结合旋喷固结体帷幕封闭方案加固地基,要求桩长通过液化层并支承在非液化土层上,采用钻探取芯法检验旋喷桩和旋喷帷幕的质量。5保岩墩、加固圈梁、压浆封填墩(1)因为古桥修复,施工时应在文物部门的指导下,拆除加建的桥上建筑(混凝土梁、钢桁梁、墩身等),拆除通航孔桥墩(十八梭船位置)至河床底面处,然后按文物部门的要求,修补墩身外侧花岗岩砌块、浇注水下钢筋混凝土加固圈梁、压浆封填墩身内部砌块。(2)精测各墩平面尺寸、各墩之间关系、各墩文物部分与加建部分分界面标高,将精测结果上报上级文物主管单位用以永久存档,抄送设计部门用以修正设计图纸。(3)加建墩身芯柱细部尺寸可稍作调整以适应桥墩的精确尺寸。(4)石梁加工,边梁外侧,仍按原石开采粗糙面,不作凿平处理,尽可能接近古桥风格。其余石梁各面凿平之后,梁底朝上,开凿预应力槽,埋置预应力管道、封槽,待封槽混凝土够标号后张拉预应力到第1阶段吨位,之后石梁翻转至梁面朝上,张拉预应力至设计吨位,然后封锚,最后开凿石梁其它槽口。6我们的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