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上篇-1概论_第1页
中药资源上篇-1概论_第2页
中药资源上篇-1概论_第3页
中药资源上篇-1概论_第4页
中药资源上篇-1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资源教育

____安徽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2009/9本讲教学任务课程整体框架(内容)中药与中药资源学概述学习兴趣小组的自由组合

《中药资源教育》通识课的教学内容上篇总论第一章中药与中药资源学概论第二章中药资源学方法论第三章从中国药膳看中药资源综合利用

——————学会一种新思考方法?

《中药资源教育》通识课的教学内容上篇第一章中药与中药资源学概论中药与中药资源学的涵义中药资源学的发展史及发展中的若干问题中药资源学的性质及研究对象中药资源学的主要任务中药资源的特点兼论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中药资源的描述中药资源学的文献工作

《中药资源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上篇第二章中药资源学方法论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和类型、准备工作中药资源图的绘制调查工作的总结第三章从中国药膳看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

学会一种新思考方法?

《中药资源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下篇个论第一章解表药第二章清热药第三章化痰止咳药第四章芳香化浊药第五章利水渗湿药第六章泻下药第七章祛风湿药

《中药资源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下篇个论第八章温热药第九章理气药第十章理血药第十一章活血化瘀药第十二章芳香开窍药第十三章安神息风药

《中药资源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下篇个论

第十四章补血药第十五章固涩收敛药第十六章消导药第十七章涌吐药第十八章驱杀虫药(下篇个论部分以《安徽中草药》为教学主要参考书)上篇第一章中药与中药资源学概论1中药的定义(中医理论指导;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趣味小知识:中药名称由来因产地得名:

宁杞、川芎、广皮、党参(山西上党)、阿胶(山东东阿)、吴茱萸(江苏吴县)趣味小知识:中药名称由来以生态色香味取名:

黄芪(耆):味甘和色黄似药中的长老

牛膝:茎节似牛的膝;细辛:根细味辛;苦参:形如参味极苦

茯苓:多生于松树根下,集松树之灵气入地下而生(苓同灵)

猪苓:色黑形似猪粪蛋,与茯苓同样生于大树间

夏枯草:夏至后花穗枯萎;

半夏:产于半夏之季

车前:生路旁,牛马车辄之间;

远志:益智强志

防风:可治风邪,又为中风预防之药

莨菪:性毒可麻醉人;三国华佗“麻沸散”和古代迷魂蒙汗药中含此药,中毒后其人狂浪放荡(菪)上篇第一章中药与中药资源学概论2中药资源学的涵义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构成、数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学科。其目的是研究中药资源的分布及动态规律,更合理地开发中药资源,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不断提供质优量足的中药材原科。

3中药资源学产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发展中若干问题3、1产生的背景:对本草的继承与发扬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3、2学科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观念;政策与法规;管理;科研4中药资源学产生的性质和研究对象多学科;多对象;相关因素多5中药资源学的主要任务5、1调查中药资源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其动态规律5、2中药资源的合理采收和充分利用最大持续产量(maximumsustainedyield)原则5、3研究中药资源动态规律,提出科学经营与管理方法5、4积极扩大与寻找中药新品种新资源,扩大药用部分6中药资源的特点及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有限性和解体性中药资源的再生性中药资源的地域性中药资源的多用性中药资源的国际性借鉴自然资源发展史介绍《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学》中可持续发展理论与GAP(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的联系

《中药资源学》的野外实习和实验教学7中药资源的描述:描述参数:别名、来源、基原形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配方等8中药资源学的文献工作期刊类:各类学术期刊;美国《生物学文摘》

《药学学报》《中草药》《中国中医药科技》《中成药》《中国中药杂志》《植物学通报》《植物杂志》《植物学报》等网络资源

8中药资源学的文献工作专著类:各类植物志(国家、地方)、动物志(国家、地方)

《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中国药用植物志》《中国中药资源》《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中药区划》《中国药材资源地图集》《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药辞海》《中药大辞典》(上、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

《中国真菌志》《中国地衣植物图鉴》《药学学报》《中草药》《中国药学杂志》《中成药》《中国中药杂志》《植物学通报》《植物杂志》《植物学报》附录专业术语1.药物:凡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2.生药: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类药材。3.本草: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4.中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中药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成方制剂)。5.中药材:指切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临床使用,或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6.草药:一般是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7.民族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的民间药物。8.中药资源学:略9.有效成分:指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10.辅成分:指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成分。11.无效成分:指无生理活性,在临床上没有医疗作用的成分。12.真伪鉴定:是鉴定所用的药材是否与规定的或实际需要的品种相符。13.纯度鉴定:是检查药材中可能混入的各类杂质以及杂质的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14.品质优良度鉴定:是确定生药是否符合药用标准。生药的品质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的含量。15.正品:其来源与药典收载相符的品种。16.伪品:是指来源和药效均与正品不同的品种。它主要是由于采药人员认识上的错误或者是故意以假充真造成。17.习用品:它是与正品不同的,但在某地区使用历史较久、沿用成习的品种,实际上也属于混淆品种。18.代用品:在来源上与正品不同,但已经过系统的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证明有与正品相似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并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品种。19.同名异物:指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或动物)作相同的药物使用。20.同物异名:是指同一药用材料在不同地区称呼不同的名字,作不同的生药使用。21.药典: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22.来源鉴定:是应用植(动)物分类学的知识,对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确保应用中品种的准确性。23.性状鉴别:主要是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通过看、摸、嗅、尝等方法,去观察完整的中药材及饮片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断面特征以及气、味等去鉴定中药材的真伪。24.显微鉴定:利用显微镜对生药及成方制剂中药物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25.理化鉴定: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含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来鉴定生药品质优良度的一种方法。26.显微化学反应:是将生药的干粉、手切片或浸出液少量,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使产生沉淀或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反应结果;或产生特殊的颜色,从而进行鉴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27.微量升华:利用生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颜色以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特征。28.荧光分析:利用生药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当紫外光照射时,能发生荧光的性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29.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某些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30.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当的吸附剂或载体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片上,成一均匀的薄层,待点样、展开后,与适当的对照物(对照品或对照生药)按同法在同板上所得的色谱图或主斑点作对比,用以进行生药鉴别。31.生物检定:是利用药物对于生物(整体和离体组织)所起的作用,以测定药物的效价或作用强度的一种方法。32.地道药材:是指某一地区主产的、传统经验认为品质较优的生药。一般在药材名称前冠以产地.如川贝、浙贝、广藿香、广陈皮、阳春砂仁等。33.资源:是指可供利用的天然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生药资源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和矿物药资源。34.生药的开发利用:主要是以药物为主并进行其它如保健品、饮料、化妆品、香料、色素、矫味剂、农药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开发和综合利用。35.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剌激性,或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茯苓、厚朴。36.钉角:生川乌顶端周围有锥状隆起的支根,习称“钉角”,35.鸡爪黄连:黄连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鸡爪状。36.过桥杆:黄连根茎中段常有细长圆柱状的节间,光滑,习称“过桥杆”。37.园参:人参的栽培品称“园参”。38.山参:人参的野生品称“山参”。39.移山参:将小山参移栽于适合山参生长的山林中,经10余年后采挖,称“移山参”。40.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痕,习称“狮子盘头”。41.油头:药材根头部呈呈黑色发粘的胶状物,习称“油头”如川木香。42.金包头:药材根头部一端残留淡黄色的叶基,习称“金包头”如知母。43.蚯蚓头:药材根头部具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如防风、前胡。44.扫帚头:药材根头部残留叶鞘纤维毛状物,习称“扫把头”如前胡、南柴胡。45.芦头:药材顶端有短小的根茎习称“芦头”。46.芦碗:药材芦头上凹陷的茎痕习称“芦碗”47.艼:人参上的细长横伸的不定根习称“艼”。48.珍珠点:全须生晒参须根具细小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点”。49.瘤状突起:药材表面具半圆形的突起。如三七、白术等。50.疣状突起:药材表面具细颗粒状突起。如人参、党参、北板蓝根。51.连三朵:款冬花常3—4朵并生,习称“连三朵”。52.子芩:黄芩新根内部充实,鲜黄色。53.枯芩:黄芩老根内部枯朽,黒褐色或中空。54.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片2枚,大小悬殊,大鳞叶紧抱小鳞叶,小鳞叶只露出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55.鹦哥嘴:天麻(冬麻)顶端具红棕色芽苞,习称“鹦哥嘴”。56.红小辫:天麻(春麻)顶端有残留红棕色的茎基,习称“红小辫”。57.凹肚脐:天麻末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留下的圆脐形疤痕,习称“凹肚脐”。58.芝麻点:天麻表面具多轮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点状横环纹。59.云锦纹:何首乌切面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复合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样花纹,习称“云锦纹”60.同心纹:药材横切面具异常维管束排列成同心性纹理。如牛膝、川牛膝、商陆等。61.车轮纹:药材断面具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习称车轮纹如广防己、粉防己等。62.菊花心:药材横切面细密的放射状纹理。多为双子叶植物根类药材如甘草、黄芪、白芍、苦参、乌药等。63.大理石花纹:药材横切面具棕色种皮嵌入乳白色胚乳组织中形成的纹理。如槟榔。64.筋脉点:药材断面具多数散在的维管束小点。多为单子叶植物根状茎如石菖蒲、干姜、高良姜、莪术等。65.星点:大黄根茎髓部的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状排列。66.金井玉栏:药材横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如黄芪,党参。67.平坦:药材折断面平整。如党参、人参、牡丹皮等。68.纤维性:药材折断面露出不整齐的纤维,如甘草。69.强纤维性:药材折断面露出多量不整齐的纤维。如:黄芪,桑白皮70.粉性:药材富含淀粉粒,折断时有粉尘飞出,如甘草、川贝、山药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