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甘氨酸的R基为-H,它是合成人体蛋白质的原料之一,也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在兴奋的传递过程中,甘氨酸发挥作用后即被突触前膜上的甘氨酸转运体回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甘氨酸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必需氨基酸B.神经递质甘氨酸发挥作用后,突触后膜内、外的电位差增大C.若甘氨酸转运体功能异常,则突触间隙中甘氨酸的含量减少D.在甘氨酸的分泌和释放过程中,突触前膜的面积会减小2.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3.器官移植后,供体器官诱导机体产生的特定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供体细胞,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研究发现,大鼠肝移植后腹腔细菌感染会减轻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受体动物而言,外来器官相当于抗原,会激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B.细菌感染可能会降低大鼠的免疫功能,使其更容易接受外来器官C.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和自稳功能D.注射免疫抑制剂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能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4.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如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I,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载体蛋白B.若该图表示激素调节过程,则E选择性运输至Ⅱ并作用于ⅡC.若该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A细胞D.若该图表示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减少,则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5.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引起的B.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引起的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D.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6.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分子作用部位叙述中,错误的是()A.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可作用于胰腺细胞B.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主要作用于尖端下部细胞C.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都可作用于下丘脑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一定作用于神经细胞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丘脑参与人体的血糖平衡,也能调节人体情绪。下图为人在情绪压力下,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其中激素d能够升高血糖,激素c能够阻止淋巴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请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人在饭后一小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因是患者体内存在胰岛B细胞的抗体,这些抗体使胰岛B细胞受损,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_病。胰岛素降低血糖的具体途径: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____,进入肝脏和肌肉细胞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并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情绪压力刺激机体通过兴奋传导使肾上腺髓质分泌激素d,该调节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图中激素d的分泌量增多后,人体储存的糖原的量会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3)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c是___________,长期压力会导致免疫功能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下降”)。8.(10分)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狼、棕熊、鹰、秃鹫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特征,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2)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中I、II、III、IV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____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__地区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3)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如图2,据图分析,曲线a-b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或“先增加后减少”),c-d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除题图中因素外,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9.(10分)休闲农庄以生态农业为轴心,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各种产业相互依存,构成互为资源的、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系统。图甲是某生态系统结构简图,图乙是能量流经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鱼、蟹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____,原本散失掉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经过沼气池发酵得以被人类利用。(3)图甲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农业生产中通常不会直接将禽畜粪肥施用到土地中,而是常用沼渣沼液给作物施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该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10.(10分)滨藜在含盐量0.6%以上的条件下生长,是耐盐碱基因开发的理想材料。若将滨藜的耐盐碱基因转移到水稻等农作物体内,将会大大提高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回答下列问题:(1)从滨藜中获得耐盐碱基因需要用_____________酶处理,然后与含四环素抗性基因的Ti质粒连接构建___________,并导入农杆菌。在含有四环素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农杆菌感染时,应优先选用水稻_________(填“受伤的”或“完好的”)叶片与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共同培养,选用这种叶片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导入耐盐碱基因的植株细胞经过________形成愈伤组织,然后__________形成胚状体,继续发育形成转基因水稻幼苗。(4)将生长至4叶期的转基因幼苗转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含盐量0.6%以上)中培养,进行耐盐实验,用非转基因幼苗作为对照。培养30天后观察两者的存活率差异。若_________,则说明转基因植株获得了耐盐特性。11.(15分)1934年,科学家首次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生长素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植物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请根据所学的生长素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生长素在植物的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处是由________合成的。(2)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属于______运输。(3)常见的植物激素除了有生长素,还有造成恶苗病的________,催熟果实的______等。(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________,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5)在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可以采用沾蘸法和_______。为了避免时间和实验材料的浪费,通常在正式实验前需要做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1、氨基酸由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氢原子和一个R基连接在一个中心碳原子上构成,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不同;必须氨基酸包含8种(婴幼儿9种);2、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由K+外流形成;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由Na+内流形成。【详解】A、甘氨酸捕食必须氨基酸,A错误;B、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导致突触后膜内、外的电位差增大,B正确;C、甘氨酸发挥作用后即被突触前膜上的甘氨酸转运体回收,若甘氨酸转运体功能异常,阻止突触前膜回收甘氨酸,则突触间隙的甘氨酸含量增多,C错误;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后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使突触前膜面积增大,D错误。故选B。2、D【解析】本题围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重点考查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种群密度的变化以及对该种群数量的影响,认真分析各个选项,就能解答。【详解】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点睛】理清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资源、空间、气候和天敌等外界因素影响,也受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内部因素影响,特别要注意种群密度增大,个体间的斗争也会加剧,从而遏制种群数量的增加。3、C【解析】移植器官对机体来说相当于抗原,机体一般对外来器官具有免疫排斥作用,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实现。【详解】A、对受体动物而言,外来器官相当于抗原,会激发机体产生特定的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细菌感染可能会降低免疫排斥反应,说明细菌感染会降低大鼠的免疫功能,更容易接受外来器官,B正确;C、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C错误;D、注射免疫抑制剂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机体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作用,因此能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D正确。故选C。4、D【解析】1、分析题图:细胞Ⅰ产生的物质E能够通过细胞外液的运输,到达细胞lI,与细胞II上的相应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传递相应信息。2、生物体中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详解】A、如果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A错误;B、若该图表示激素调节的过程,则E是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运输没有特异性,B错误;C、若该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B细胞,C错误;D、如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减少,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D。5、D【解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膜外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详解】A、动作电位形成的基础是钠离子内流,A正确;B、静息状态时,钾离子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B正确;C、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C正确;D、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错误。故选D。6、C【解析】1、胰腺是个内外双分泌器官,胰岛细胞就是内分泌细胞,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而促胰液素是作用于其外分泌细胞,分泌胰液,消化食物。2、突触的类型中,有神经-神经突触、神经-肌肉突触,神经-腺体突触,突触小体内含有突触小泡,内含大量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可以作用于神经元,也可以作用于肌肉和腺体。3、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详解】A、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的外分泌细胞,促使其分泌胰液,A正确;B、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主要作用于尖端下部细胞,B正确;C、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都可作用于垂体,C错误;D、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可以作用于神经元,也可以作用于肌肉和腺体,D正确。故选C。【点睛】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②.自身免疫③.氧化分解④.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轴物质转变为葡萄糖(2)①.神经②.减少(3)①.糖皮质激素②.下降【解析】1、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枢纽,其主要功能有:感受兴奋、传导兴奋、作为血糖、体温、水盐平衡的中枢及内分泌功能。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3、根据图示分析,情绪压力可以刺激下丘脑,在神经调节方面,下丘脑通过可以控制肾上腺髓质分泌激素d,引起压力的短期效应;在体液调节方面,下丘脑会分泌出激素a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出激素b,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产生激素c,引起压力的长期效应。【小问1详解】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维持稳定,而饭后一小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因是患者体内存在胰岛B细胞的抗体,这些抗体使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包括: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脏和肌肉细胞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小问2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机体应对情绪压力的生命活动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方面。题图所示的结构中,直接受神经系统调节的是肾上腺髓质,故图中情绪压力刺激机体通过兴奋传导使肾上腺髓质分泌激素d,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根据题意,激素d能够升高血糖,推测激素d是肾上腺素,可以促进糖原的分解,因此人体储存的糖原量会减少。【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c能够阻止淋巴因子(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推测激素c是糖皮质激素,可作用于T细胞,故长期压力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和免疫功能异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结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知识点,让学生尝试解释抑郁症的发生原因,是将课本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综合性理解、能力迁移题。8、(1)①.数量②.标记重捕法(2)①.衰退②.丙(3)①.增加②.减少③.迁入率和迁出率【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小问1详解】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藏羚羊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标记重捕法。【小问2详解】图1中甲的幼龄个体少,大龄个体多,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衰退型,丙种群幼龄个体多,大龄个体少,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预测此后一段时间,种群个体数目将保持增长。【小问3详解】据图2分析,曲线a-b段R=出生率/死亡率大于1,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增加,c-d段R小于1,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减少。除题图中出生率、死亡率外,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迁入率、迁出率等。9、①.农田中的植物、沼气池中的微生物②.鱼、蟹同化的能量③.鱼、蟹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④.a⑤.单向流动,逐级递减⑥.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将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后,能被作物直接吸收⑦.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图甲是某生态农业的结构模式图,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乙中,A表示摄入的能量,B表示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F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详解】(1)农田中的植物可以固定太阳能,属于生产者;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分解粪便等,属于分解者。(2)据图乙分析可知,A是摄入量,B就是同化量,A到E就是粪便量,D是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是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F是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原本散失的能量包括a、b两部分,动物粪便到了沼气池,被微生物转换成沼气,人类可利用沼气的能量进行取暖、发电等,即a部分可被利用,但b是动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不能被人类利用。(3)图甲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即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逐级递减,即相邻两个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在营养级间传递时会减少。(4)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已将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了无机物——沼渣、沼液,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如果直接施用粪便,需要土壤中的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需要的时间比较长。(5)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点睛】粪便是某营养级摄入的食物中未同化的部分,故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一部分。10、①.限制性核酸内切(或限制)②.重组质粒(或重组DNA分子)③.筛选出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④.受伤的⑤.叶片伤口处的细胞释放出大量酚类物质,可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⑥.脱分化⑦.再分化⑧.转基因植株存活率高于非转基因植株【解析】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一是获取目的基因;二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核心);三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导入植物细胞一般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道法等);四是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一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成功,二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三是检测目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是否能在植株上表现出来)。【详解】(1)使用限制酶从滨藜中获得耐盐碱基因,与含抗生素抗性基因的Ti质粒连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或重组质粒),并导入农杆菌,将其在含有四环素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筛选出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2)当植物体受到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因此用农杆菌感染时,优先选用水稻受伤的叶片。(3)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先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形成根、芽和胚状体,然后继续发育形成转基因幼苗。(4)将生长至4叶期的转基因水稻幼苗转入含盐量0.6%以上的环境中培养,进行实验,用非转基因幼苗作为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