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2023年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2023年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2023年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2023年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5月目录一、国内市场:未来行业增长以结构升级为主,且供不应求 31、行业规模:近2500亿的行业,我国人均消费量不及全球平均的1/3 32、驱动因素:过去靠量,未来靠价 43、龙头企业高端化更明显,光明50%,伊利33% 6二、供应:规模化和单产与国外差距较大,短期大幅提升供应量难度大 71、奶牛养殖规模、单产水平仍然偏低,提升之路漫长 72、缺乏优质奶源,高品质苜蓿需要进口,饲料和人工价格长期看涨 83、高品质原奶溢价明显,进口液奶和奶粉量不断增加 9三、需求:人均需求不断提升,供应不足限制需求大幅提升 10四、重点企业简况 121、伊利股份:乳饮料打开市值空间,股权激励保证市值提升 122、光明乳业:莫斯利安超预期,净利润率低提升空间最大 133、三元股份:食品安全整合平台,市值期待重估 144、贝因美:国内婴幼儿奶粉龙头,二三线城市强势品牌 16一、国内市场:未来行业增长以结构升级为主,且供不应求1、行业规模:近2500亿的行业,我国人均消费量不及全球平均的1/32021年行业收入规模2465亿元,同比增5.6%,2015-2020年CAGR18%。2016年行业爆发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增速大幅下滑,2017年增速只有6%。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也造成了乳制品行业需求增长缓慢。2、驱动因素:过去靠量,未来靠价量:2015-2020CAGR11%,这是过去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增量来自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均消费量提升,我们预测行业未来五年销量的增速将维持在8-10%。过去十年我国乳制品产量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2-2020年乳制品产量CAGR44%,2020年底全国乳制品产量2387.5万吨,其中液体乳产量2060.8万吨,2020年分别同比增长11%和12%。2021年我国乳制品产量将达到3300万吨,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接近25公斤/年,这个消费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全球平均100kg/人,预示着未来中国乳制品市场空间巨大,行业规模至少可以翻倍达5000亿。我们预计未来4-5年国内乳制品行业复合增速大约是GDP增速的1.5-2倍,即10-15%。目前城镇居民消费量大约48公斤/年,而农村居民的人均乳品消费量大约只有4kg/年,不到全国人均水平1/10。未来随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大型零售渠道逐渐渗透至农村地区和乳制品消费习惯的进一步普及,未来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乳制品消费量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价:2015-2020CAGR7%,2020年均价增速明显加快至21%,我们判断未来乳制品行业收入的增长将主要靠结构升级和提价,均价增速将提升至15-20%。根据AC尼尔森统计数据,2020年以来儿童功能奶、中、高端牛奶的同比增长分别是63%、59%和42%。2022-2020年行业的消费结构明显变化,常温产品高端化和巴氏奶占比提升均提升结构升级,中高端产品(均价大于7.6元/升)的占比从原来的31%提升至62%,翻倍增长,我们判断随着龙头企业高端产品如特仑苏、金典和莫斯利安的持续放量,以及高端新品不断推出带来的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行业的高端产品占比将会继续提高。3、龙头企业高端化更明显,光明50%,伊利33%光明目前高端产品即五朵金花(畅优、键能、优倍、优+和莫斯利安)产品收入占液态奶比例为44%,2022年五朵金花占比有望超过50%。伊利高端产品(QQ星系列、金典有机奶、舒化奶、大果粒系列、畅轻益生菌优酪乳系列)2021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液态奶中占比31%。2022年占比有望超过33%。二、供应:规模化和单产与国外差距较大,短期大幅提升供应量难度大1、奶牛养殖规模、单产水平仍然偏低,提升之路漫长2021年,我国奶牛年单产水平约为5.5吨,相比发达国家8-10吨的单产水平,差距仍然较大。我国奶牛单产水平较低直接原因是由于国内散养占比高、良种奶牛占比低(荷斯坦奶牛占比不足1/3)、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下、养殖观念落后和缺乏人才。供给受限:1)受制于国内草地退化严重、优质牧场缺失,2)养殖成本快速增长,限制规模化牧场的盈利能力,3)跟新西兰等牧业发达国家相比,国家的政策扶植和政府补贴占比均较少。4)新西兰恒天然等乳业巨头通过价格战抢占国内需求,同时肉牛价格高企,农户大面积退出,奶牛存栏和原奶供给大幅降低。5)规模化养殖需要较大资本开支和较长时间,奶牛单产水平短期内也难以快速提高。我国乳制品的原料面临供不应求局面,尤其是由于优质奶源匮乏。据有关专家估算:我国官方奶牛存栏数字1440万头,实际应比官方数字少20%,主要原因是散户退出,1H2022内蒙50%散户奶农退出,主要由于散养难以盈利、肉牛价格上涨和疫情。今年西北地区甘肃和新疆疫情严重,主产区淘汰奶牛明显。目前供给跟乳企加工能力相差50%,原奶稀缺推升原奶价格。我国目前正通过三种方式缓解供给不足:1)国外进口奶牛,每年进口10万头;2)发展繁殖技术。如冻精推广50万计,能够生产30万头母犊;3)母牛每年繁殖率80%,其中50%是母犊,现在牛源稀缺,刚产的小母牛4000-5000/头。保守估计3年后我国供给缺口仍将维持在20%左右。2、缺乏优质奶源,高品质苜蓿需要进口,饲料和人工价格长期看涨液态奶中原料奶占生产成本比重约为40%,奶粉中原料奶成本占比在60%。奶牛的产奶水平直接与饲料的科学喂养相关,最重要的进口饲料是苜蓿草。2016年之前,我国苜蓿草出口大于进口,而2017年之后进口量增长迅速,转为以进口为主,少量出口。从2018年23万吨迅速攀升至2021年的46万吨,而出口量仅为3万吨,进口价格也有大幅增长(即使考虑到汇率变动)。3、高品质原奶溢价明显,进口液奶和奶粉量不断增加食品安全影响导致高质量奶源需求旺盛,从而导致规模牧场相对于散户牛奶价格有一定价格溢价。从这个角度看,生鲜乳价格提升空间仍然较大。现代牧业的定价高于行业平均价格30%左右,飞鹤乳业的自有牧场采购价格4.4元/kg,也高于行业平均10%以上。加拿大、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占我国奶粉进口量的90%以上,而单新西兰就占80%以上。2016年10月1日起,我国与新西兰的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关税逐步降低至完全取消。新西兰已成为中国的天然牧场,占我国奶粉进口量的80%,占总消费量的25%左右。2017年以来,新西兰进口奶粉迅速增长,从2016年的7.15万吨迅速提升至2018年的33.65万吨,2021年总进口量为56万吨,而新西兰进口约为45万吨。2021年恒天然等国际巨头低价抢占中国市场,最低奶粉价格触及2.8万元/吨,大量国产原料奶粉企业倒闭,需求下降,同时肉牛价格高企导致农民杀牛,供给进一步下降,2022年国际巨头直接提价,最新价格4.4万元/吨,未来奶粉原料会变成国际定价,国内奶粉企业议价能力较低。近期发生的恒天然乳清粉肉毒杆菌事件不会影响我国从新西兰进口奶粉,也不能停止进口,有违世贸协定,同时假设停止新西兰进口,光靠欧盟和北美无法满足需求且价格明显高于新西兰,长期看我国对于新西兰原料奶粉的需求仍旧会维持高增长。三、需求:人均需求不断提升,供应不足限制需求大幅提升2021年我国乳制品行业收入规模接近2500亿,其中液态奶(巴氏奶、常温奶和乳饮料)约占51%,常温奶收入约700亿元,巴氏奶175亿元,牛乳饮料400亿元且未来五年增速最快,每年平均增长24%。酸奶150亿,奶粉接近700亿元,其中婴幼儿奶粉385亿元。根据Euromonitor预测:未来五年乳饮料增速最高,婴幼儿奶粉次之,在常温酸奶的带动下,酸奶增速每年增长13%。我国是乳制品消费大国,乳制品占比51%的液态奶为例,我国液奶的消费量已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消费量连南非都不如,仅为11kg/人。经过测算: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乳制品消费量增加0.8%,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乳制品行业空间至少翻倍,可达5000亿规模。2021年我国婴幼儿奶粉收入达到631亿元,其中四大国外婴幼儿奶粉品牌美赞臣、多美滋、惠氏及雅培市场份额分别为12.3%、11.7%、11%和7.7%,合计占比42.7%。2021年国内品牌贝因美奶粉收入为49.73亿元,伊利奶粉收入为44.84亿元。国内外前六大品牌已占据60%以上市场份额,高端产品洋奶粉占比80%,竞争较为激烈,国产品牌压力。没放开二胎政策之前,我们测算2015年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将达到953亿元,CAGR9%,如放开二胎政策,会增加285亿达到1238亿,CAGR13%。四、重点企业简况1、伊利股份:乳饮料打开市值空间,股权激励保证市值提升蛋白质饮料市场行业收入750亿,2022-2021年CAGR32%是增速最快的饮料品类,伊利乳饮料以QQ儿童星和优酸乳为代表的品类高速增长,打开市值空间。我们预测2022年QQ儿童星、金典、舒化奶、谷粒多、金领冠等高端产品在总收入中占比将达到33%,较2021年提升4-6个百分点。伊利是乳业龙头,也是奶粉行业食品安全整合的重要平台。李克强总理聚焦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具体措施包括支持婴幼儿奶粉企业兼并重组、加强监管、提高准入门槛、严格责任追究等事项。同时,工信部发布“双提”行动方案,表示未来2年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将培育10家营收超过20亿的大型企业,主要向有奶源的龙头企业集中。股权激励行权显著改善动力问题,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公司费用率高、盈利弹性大,管理层的意愿对业绩影响大,资本市场对此心有疑虑,本次行权将管理层和流通股东利益一致化,有助提升公司估值。预计今年业绩回归正常经营水平、明年开始业绩稳步释放。盈利预测。从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行业竞争趋于理性和主动降低费用率,伊利盈利能力都有改善空间,预计其未来3-5年净利润率有望提升至7-8%。考虑解禁明年开始业绩稳步释放,预计13-15年摊薄后EPS分别为1.21、1.54和1.88元,增速为:43.85%、27.49%和22.19%%。主要不确定因素。食品质量安全;原奶价格大幅上涨;新产品推广效果低于预期;2、光明乳业:莫斯利安超预期,净利润率低提升空间最大“新鲜、常温、奶粉”三大支柱产品发展格局清晰,华东地区无人能敌。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冷鲜奶生产企业,根据AC尼尔森数据,2021年公司酸奶产品占全国市场的20%,上海地区高达50%,巴氏奶产品占全国市场的47%,上海地区高达84%。莫斯利安具有先发优势,成为常温酸奶品类代表,领先蒙牛和伊利同类产品4年市场培育期,至少20亿的销售规模。公司目前稳占上海市场并辐射华东地区。新西兰新莱特婴幼儿奶粉工厂建成,为高端婴幼儿奶粉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产品高端化比例行业第一,毛利率行业最高,高于伊利和蒙牛分别4和10个百分点。五朵金花产品收入占比44%,我们预测未来三年高端产品计划提高到60%。公司高端产品占比在龙头公司中最高,单品毛利率均超过45%。常温奶高端化,巴氏奶占比提高是行业趋势,也将带动行业均价提高和结构升级。随着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以及人均收入的提升,经济发达地区将率先从常温奶向巴氏奶转变,华东地区巴氏奶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光明有丰富的运营经验和强大的渠道壁垒,对手短期难以模仿和超越。但由于公司直销模式导致销售费用占比过高,净利率仅为2.4%,比伊利和蒙牛分别低1.7和2.4个百分点,未来随着公司收入规模持续提高,销售费用率有压缩空间,带动净利率提升。股权激励和光明集团支持保障后续发展。公司2022年将完成第一批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期间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带来了业绩和市值的大幅提升,2017至今净利润CAGR39%,市值翻一倍,第一批股权激励即将完成。实际控制人光明食品集团通过上游奶源确保供应和乳业跨国并购等方式支持上市公司发展,体现了集团将通过外延式收购做大乳业平台的决心。盈利预测。2022-2015年公司收入复合增长21%,净利润复合增速4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们预测13-15年行业收入增速10%,净利润15%),2022-2015年EPS分别为0.42元,0.71和0.92元,公司净利率有提升空间,我们长期看好。主要不确定因素。食品质量安全;原奶价格大幅上涨;新产品推广效果低于预期;面临定增小非解禁压力等。3、三元股份:食品安全整合平台,市值期待重估三元有能力承担北京乃至华北地区食品安全重任,或作为平台帮助国家整顿市场。公司巴氏奶产量稳居全国第二,也是2016年三聚氰胺事件中极少数没有发现问题的企业之一,在业内具有明显的品牌和食品安全优势。公司拥有5万头的现代化牧场,单产高达10吨/年,高出国内平均水平近一倍。公司在北京巴氏奶市占率达96%,牢牢占据万人的巨大市场。三元作为首都人民的放心奶代表,北京市和国家领导多次视察企业,表示出高度关注。大股东乳制品加工业务有注入预期,收购三鹿和太子奶瞄准收入空间最大和利润最高的子行业。大股东首农集团2016年就承诺未来或将乳制品加工相关业务以三元股份为唯一平台进行整合。公司整合破产的三鹿集团,增强了奶粉业务,预计1-2年内河北三元(三鹿)扭亏为盈。整合太子奶意在利用其品牌和渠道优势涉入乳饮料行业。乳制品上市公司中三元市值最小、盈利能力最低,1H2022股价表现最差。公司市值是伊利1/15和光明的1/5。由于收购了三鹿和太子奶均陷入亏损,2021年公司营业利润亏损5820万元,毛利率仅为22.5%,1H2022乳制品板块市值同比增62%,而公司市值降8%,鉴于行业整合利好龙头和公司处于的市场和民生地位,公司价值期待重估;盈利预测。2022-15年收入分别增长18%、18%和22%,EPS分别为0.04、0.06和0.14元。收购三鹿之后逐年减亏,太子奶又给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光明和皇氏乳业市销率分别为1.5x和3x,公司目前是典型的区域龙头,更易于得到国家扶植,鉴于公司业绩大幅度改善的潜力,给予2022年2.5xPS,目标市值100亿,对应股价约11.3元,买入评级主要不确定因素。原奶价格大幅上涨;三鹿和太子奶加大亏损;激励和管理效率较低。4、贝因美:国内婴幼儿奶粉龙头,二三线城市强势品牌近期恒天然事件打击洋奶粉需求,长期来看行业竞争激烈,二三线城市竞争才是关键。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打击了包括多美滋、惠氏和可瑞康在内的三家国际知名品牌需求,随着国内舆论和媒体的炒作,消费者对国内奶粉的信心逐渐恢复。但上游逐渐变成国外原料为主的市场,国内厂商定价权降低。同时国外巨头全部进入中国市场分享行业盛宴。国内CR5占比42.74%,其中外资品牌占比26.81%,国内厂商仅占15.93%,压力巨大。国内奶粉的强项在于二三线城市的渠道下沉,洋奶粉目前在一线城市渗透率较高,但二三线城市渠道下沉缺乏人员和成功模式给国产奶粉打来机会。贝因美是仅次于伊利,排名第二的国内龙头企业,2021年公司收入为53.54亿元,同比增长13%,营业利润5.1亿元,同比增17%,2016-2021年收入和净利润CAGR分别为38%和35%。2016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导致国内大量厂商面临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公司是少数未被检测出三聚氰胺的国内知名品牌之一,趁机抢占了大量国内品牌的市场空间。公司盈利能力不逊于国外龙头,国内市场的渠道广度和深度优于外企,未来看好公司在超高端奶粉以下市场的竞争优势。主要不确定因素。食品安全、质量管理风险;行业竞争格局过于激烈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短期业绩;管理团队稳定性和执行力风险。

2023年电子行业智能化分析报告2023年9月目录一、消费电子发展趋势:智能性和便携性 3二、谷歌眼镜开创可穿戴设备先河 4三、智能手表将续写可穿戴设备辉煌 51、第一代智能手表缺乏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 52、第二代智能手表侧重运动和健康监测 53、即将出现的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更强大 6(1)苹果iWatch有望年底亮相 7(2)三星有望发布多款产品 7四、智能手表+眼镜解放双手,埋葬智能手机 8五、硬件变革大,投资机会多 91、水晶光电:光学龙头,智能眼镜最显著受易标的 102、环旭电子:设备连接的无线纽带,微小化贴片工艺先锋 113、歌尔声学:声学龙头,小空间实现高音质 114、共达电声 12六、附录—可穿戴设备近期新闻汇总 121、屏幕有点小苹果智能手表iWatch要来了 122、Google智慧手錶具雙觸控板、能無線上網 133、三星ProjectJ计划曝光:智能手表不让苹果专美 14一、消费电子发展趋势:智能性和便携性消费电子沿着智能性和便携性两个维度发展。在过去几年,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智能性维度,即设备从功能型向智能型的演变;直至最近,谷歌眼镜才引发了市场对便携性维度的关注。在便携性的维度,我们把电子产品分为四种类型:固定型、可携带型、可穿戴型和嵌入人体型。我们认为,消费电子产品从可携带型向可穿戴型的演变刚刚开始,未来甚至会向可嵌入型演变,投资机会将非常丰富。JuniperResearch预计:至2023年,整个可穿戴电子设备市场将会超过150亿美元,比2021年将近翻一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销量至2022年预计将达到7000万台。正如应用的成长促进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兴盛,可穿戴技术领域也会出现类似的成长:做到应用生态系统与可穿戴设备同步增长,各种新功能的产品将层出不穷。谷歌、苹果、三星等大厂商均已在可穿戴电子设备领域有所布局,期望能把握下一轮移动技术变革的行情。当前各大厂商关注度较高的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主要是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二、谷歌眼镜开创可穿戴设备先河谷歌眼镜给硬件行业带来了重大变革和机遇,其对硬件的要求体现在四个方面:1)人机互动友好性(包括信息输入和输出);2)续航时间长;3)连接性;4)轻薄微型化。谷歌眼镜在硬件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信息输出和续航时间上,信息输出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微投和反射显示屏的图像输出方案以及骨传导耳机的声音输出方案,通常的微投具有功耗高的问题,谷歌的创新能够大大降低功耗,延长续航时间。谷歌眼镜硬件的创新关键在于微投和反射显示屏。关于谷歌眼镜的详细论述请参见我们3月25日专题报告《谷歌眼镜--无边界创新时代的开启》。三、智能手表将续写可穿戴设备辉煌1、第一代智能手表缺乏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最早面市的智能手表是精工Ruputer在1998年推出的一款兼容Win95、售价达330美元的智能手表,其后陆续有其他公司推出智能手表,但均未引起普通消费者的关注。我们认为,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时期,消费者对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认知度低,创新跨度过大的智能手表不可能取得胜利。此外,第一代智能手表在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等方面都较为薄弱。2、第二代智能手表侧重运动和健康监测摩托罗拉在2020年发布了MotoActv智能手表,主打运动监测功能。产品内臵8GB空间,配有1.6寸彩色触控屏幕,采用强化玻璃,可以防汗、防雨及防刮;可与Android2.1系统或以上的智能手机同步;采用了MotorolaAccuSense技术,也内臵了GPS系统,可以让用户在运动时可以准确追踪所在位臵及记录时间、距离、速度、心跳及热量消耗;内臵258mAh锂电池,不够非常理想,运动时可连续使用5至10小时。2022年面市的Pebble智能手表是第一款完全支持iOS功能的智能手表。产品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搭载iOS或Android2.3以上系统。配有分辨率为144x168的1.26寸黑白背光屏幕,采用e-paper电子纸技术,可以通过蓝牙2.1+EDR与其他设备连接;内臵震动马达和三轴加速度计,可安装位运动专门设计的程序。3、即将出现的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更强大第二代智能手表在功能上还无法与智能手机相媲美,但苹果、三星、谷歌等巨头的动向让我们坚信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将更为强大,有望与智能手机相当。(1)苹果iWatch有望年底亮相消息称,苹果已经建立了一支100的团队来研制智能手表iWatch,已经开始试产,富士康已经收到了苹果的订单,并有望在年底面市。苹果的iWatch智能手表具有步程计和健康指标传感器等第二代智能手表的功能,也能通过连接智能手机来显示电子邮件、IM和其他数据,此外,还能够实现手机的通话功能,并通过内臵地图实现导航。在硬件配臵方面,iWatch将采用1.5寸OLED屏幕(台湾铼宝科技RiTdisplay)和OGS触摸屏,内臵的电池仅可续航1-2天(苹果的目标是续航4天至5天)。(2)三星有望发布多款产品科技网站SamMobile报道:三星的ProjectJActiveFortius的智能手表有以下配件:针对Fortius开发的臂带、固定在自行车上的装臵以及囊状态。三星也设计了健康软件SHealth,预示着运动和健康监测将是三星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重要卖点。媒体也传出三星智能手表将命名为GALAXYAltius,屏幕分辨率为500x500。四、智能手表+眼镜解放双手,埋葬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在功能手机通话和短信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上网、安装应用程序、收发邮件等功能。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便携性较差的电脑,我们判断,便携性更强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眼镜将埋葬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三种设备各有优缺点:1.智能手机是最成熟产品,功能丰富,但屏幕较小,并需要手持操作,约束了在驾车等场合的使用;2.智能眼镜输出画面大,视觉效果较好,但装在镜脚的触摸屏面积小,仅仅具有简单动作识别功能,信息输入不方便,不适合复杂的操作;3.智能手表具有合适输入的触摸屏,操作方便,可以完成复杂的信息输入,但屏幕太小,不适合人眼长时间观看。我们认为,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具有信息输入和输出优势互补的特点,两者的结合将兼具各自优势,能够实现在手表上输入复杂内容,在眼镜上观看大的画面,从而实现较好的视觉体验。智能眼镜+手表的硬件组合也具有智能手机所不具备的优点:一方面,眼镜和手表持续与人体接触,并可以通过传感器自然地获得人体信息,从而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另一方面,眼镜和手表都不需要手持操作,解放了双手,适合在各种不同场合的应用,更胜于必须手持操作的智能手机,有望替代智能手机,从而带来消费电子的革命性变化。五、硬件变革大,投资机会多可穿戴设备的外在形态完全不同于智能手机等传统硬件产品,这些产品在硬件方面的变革很大,其中,智能眼镜侧重于光学方面的创新,智能手表是智能手机的缩小版,并加入更多传感器以读取人体脉搏等信息,部分厂商也可能在腕带处采用柔性化硬件设计。此外,智能眼镜+手表的硬件组合也需要两个产品之间频繁的信号互联,势必增加对无线模组的需求。我们认为,水晶光电、环旭电子、歌尔声学等公司将显著受益于可穿戴设备的高速发展。1、水晶光电:光学龙头,智能眼镜最显著受易标的公司是手机镜头用红外截止滤光片和数码相机用光学低通滤波器的领先厂商。公司在产品升级和新产品拓展两个维度实现增长。光学低通滤波器的单价随着从卡片机升级为单反微单而增长10倍以上,随着摄像模组对像素和成像质量要求的提高,红外截至滤光片材质从普通光学玻璃升级为蓝玻璃,单价和市场空间有10倍的提高。公司不断拓展微投、Kinect产业链相关产品等新产品。我们在3月25日专题报告《谷歌眼镜--无边界创新时代的开启》中讨论到,谷歌眼镜硬件的创新关键在于微投和反射显示屏,而微投的核心技术是光学加工、光引擎设计和镀膜。水晶光电在这三方面均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在光学加工方面,水晶光电具有十来年的经验积累;在光引擎设计方面,水晶光电与芯片设计商奇景及LCOS专利持有人合作;镀膜更是水晶光电的核心优势,其光学镀膜的产能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水晶光电当前已进入某海外客户的智能眼镜产业链,踏上了智能眼镜技术创新的第一波浪潮。2、环旭电子:设备连接的无线纽带,微小化贴片工艺先锋环旭电子是苹果无线模组的两大供应商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MacBook、iPhone和iPad上。如我们在3月25日专题报告《谷歌眼镜--无边界创新时代的开启》讨论,智能眼镜的重量是一般智能手机的1/3,轻薄化要求远远超过绝大多数手机,智能手表的面积和体积也大约是智能手机的1/6至1/8,但功能上却相差不大,这就对元器件和组装工艺的微小化提出较高要求,公司必将凭借微小化贴片工艺的核心技术优势在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占有一席之地。3、歌尔声学:声学龙头,小空间实现高音质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电声器件厂商,通过强大的研发能力向上游整合,实现了关键原材料、自动化生产线和精密模具的自制,具备了较强的垂直一体化能力,使得公司可以向客户进行大规模地快速出货,并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和产品供应,同时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大客户战略使得公司不断切入缤特力、索尼、三星和苹果等全球消费电子巨头主流供应链。公司也在MEMS声学器件上积累深厚,未来有望实现MEMS技术的突破。可穿戴设备需要麦克风来读取用户的语音信息,也需要音筒来输出设备的信号,在很小的空间实现高品质的声音输入和输出是歌尔等龙头公司的技术优势。4、共达电声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声学器件厂商,主要产品为微型麦克风、微型扬声器/受话器及其阵列模组,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平板电视、个人数码产品、汽车电子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主要大客户包括苹果(通过MWM间接供应)、华为、中兴、索尼、索爱以及三星等企业。六、附录—可穿戴设备近期新闻汇总1、屏幕有点小苹果智能手表iWatch要来了之前美国媒体就曾给出消息称,为了研发iWatch,苹果秘密组建了一个100人的团队,而现在台湾产业链则爆料,目前苹果已经开始试产这款手表了。日本媒体Macotakara报道称,苹果原来打算为iWatch配备1.8寸屏幕,不过他们感觉太大,所以最后将其定为1.5寸,而这块OLED屏幕是由台湾铼宝科技(RiTdisplay)代工。随后台湾媒体还给出消息称,富士康已经收到了苹果的请求,即试产1000支iWatch,其配备的1.5寸OLED屏幕,而屏幕采用的是单片式(one-glass-solution)触控技术(能降低屏幕的厚度)。之前美国科技媒体TheVerge透露,苹果iWatch的原型机搭载的是iOS系统(重新改造),其内臵的电池仅可续航1-2天(苹果的目标是续航4天至5天),提供通话功能,并内臵有地图、步程计和健康指标传感器等,同时它还能通过连接智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