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达教授辨质辨证论治结肠炎经验_第1页
郑伟达教授辨质辨证论治结肠炎经验_第2页
郑伟达教授辨质辨证论治结肠炎经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伟达教授辨质辨证论治结肠炎经验

郑伟达教授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他是吕丙奎大学的弟子。曾任中国中医药肿瘤分会副主任、该校博士点带头人等。郑教授在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注重整体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对肿瘤、肝硬化、风湿病、前列腺病、冠心病等疑难杂病颇有研究,尤其擅长于肿瘤的中医药防治。现仅就郑教授对胆结石的认识及治疗作简要探析,以飨同道。胆结石是指胆囊和(或)胆管的任何部分发生结石的疾病。胆石症的发病与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有关。肥胖、妊娠、高脂饮食、克隆病、末端回肠切除、胃切除、溶血性贫血等因素增加胆石症发生的危险性。目前我国胆石症的发病率为7%~10%,女性与男性比例约为2.57∶1,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的比率约为7.36∶1。胆石以胆固醇结石为主(>60%),其次是胆色素结石(<40%),再则是混合性胆结石。随着健康检查的普及,无症状胆囊结石的发现明显增多,体格检查亦无明显体征。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多有胆囊管梗阻和(或)细菌感染,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患者常在饱餐、油腻饮食后出现腹痛、腹胀,程度不一,且多在上腹部,向右侧肩背部放射。如未得到及时、恰当处理,胆囊结石可并发胆囊坏疽穿孔、胆囊十二指肠瘘或胆囊结石瘘、胆石性肠梗阻、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急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胆囊癌等。当前认为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积极手术治疗,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则以胆囊切除术为主。一、“夫面临毒副反应”,“有恶”胆结石属于中医学“腹痛”“黄疸”“胁痛”“胆胀”等范畴。《灵枢·经脉》曰:“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灵枢·胀论》曰:“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已认识到胆腑病可导致胁痛。《景岳全书·胁痛》曰:“胁痛有内伤外感之辨,凡寒邪在少阳经……然必有寒热表证者方是外感,如无表证,悉数内伤。但内伤胁痛者,十居八九,外感胁痛则间有之耳”,进一步讲胁痛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济生方·胁痛评治》曰:“夫胁痛之病……多因疲极嗔怒,谋虑惊扰,悲哀烦恼,致伤肝脏。肝脏既伤,积气攻注,攻于左,则左胁痛;移逆两胁,则两胁俱痛;攻于右,则右胁痛”,认为胁痛主要是由情志不遂所致。《丹溪心法·疸》曰:“疸不用分其五,同是湿热”,认为湿热是胆病的主要原因。郑教授注重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与疾病、证的发生有莫大关系,临证时应注重患者体质,辨质与辨证相结合。郑教授认为,胆石症的发病与体质关系密切。《灵枢·五变》曰:“夫同时得病,或病彼,或病此。”体质是产生疾病的内在基础。就胆石症而言,郑教授认为气郁与湿热体质者易患此病。胆为中精之府,为肝之附属,主疏泄,人体脏腑功能皆以疏泄通降为顺。气郁质者易情志不畅,急躁易怒,怒则伤肝,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火热灼津,煎熬胆汁,聚而为石。或加之外邪内侵,寒温不调,饮食不节,以致肝胆气滞,疏泄失调,通降失常,进而胆气郁结,久熬成石。湿热质者多体态肥胖,懈怠少动,易致气机郁滞,致肝胆气机不畅,胆汁蕴积,久而成石。《素问·奇病论》曰:“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湿热质者喜过食肥甘、嗜酒无度,致脾胃损伤,运化无力,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熏蒸肝胆,胆汁被耗,或胆汁外溢,胆道失泄,或胆道受阻,久而成石。二、湿热型胆石症方组方郑教授根据患者体质及其证候,临证时常将胆石症患者分为气滞型与湿热型,以疏肝理气、清热泄利立法。临床辨证用药注重胆胃相关,忌用苦寒攻伐,败坏胃气。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郑教授治疗胆石症尤器重木香、枳壳,每逢结石患者,必用此二味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木香对胃肠道有兴奋或抑制的双向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通过胃肠蠕动加快、促进胃排空,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并能抑制链球菌、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利尿剂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枳壳可使得胃肠收缩节律增加,使胆囊收缩、奥迪括约肌张力增加。郑教授发现二者等量使用时效果尤佳,故治疗气滞型胆石症患者以越鞠丸加木香、枳壳,是为“气滞型胆结石效方”;湿热型以龙胆泻肝汤加木香、枳壳,是为“湿热型胆结石效方”。1.气滞型胆结石效方。方药组成:川芎10g,苍术10g,香附10g,神曲10g,栀子10g,木香10g,枳壳10g,鸡内金10g,柴胡10g,白芍10g,川楝子10g,甘草6g。本方以越鞠丸合四逆散加鸡内金、木香、枳壳、川楝子而成。越鞠丸(苍术、川芎、栀子、神曲、附子)行气解郁,治久郁证(血郁、火郁、湿郁、痰郁、食郁),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疏肝解郁,增鸡内金健胃消食,木香、枳壳、川楝子理气止痛、破气消积、健脾消食。共达理气解郁,消积化石之效。2.湿热型胆结石效方。方药组成:龙胆草10g,柴胡10g,黄芩10g,生地黄15g,泽泻10g,车前子10g,当归10g,木香10g,枳壳10g,薏苡仁30g,茵陈30g。本方以龙胆泻肝汤去栀子、木通加木香、枳壳、薏苡仁、茵陈而成。方中龙胆草泻肝胆之火、清下焦湿热,加薏苡仁健脾燥湿,加茵陈清热利湿,加木香、枳壳理气化滞、消积止痛。共奏清热利湿、消积化石、理气解郁之效。三、典型病例1.疏肝理气,化滞凝结,两感离失所患者自诉1998年9月患胆囊炎胆石症,住某医院治疗,经服药打针并结合手术治疗,取出胆石数枚,术后两年并无发作。现症:上腹部剧痛,向右肩放射,恶心呕吐,烦躁痞满,胀闷不舒,嗳气频繁,巩膜黄染,小便黄赤,大便燥结,舌红,苔薄黄,脉弦。证属肝气郁结,疏泄无权,湿热内蕴,结为癥瘕。肝气不舒,木横侮土,腑气不通,导致痛呕胀闷诸症。拟疏肝理气,化滞散结,佐以通腑清热为治。处方:木香、枳壳、川芎、建曲、香附、栀子、大黄(杵,冲)、黄芩各10g,茵陈20g。3剂,水煎服。10月17日二诊:服上方3剂后,诸证略减,大便已通,小便仍黄。上方去大黄,加连翘、赤小豆,3剂。10月22日三诊:药后腹痛减,呕吐、胀闷诸症略有好转,尿黄转清。原方再进5剂,以排除胆石。10月26日四诊:服完上药后,患者大便排出黄豆大胆石3粒,随诸症痊愈。随访12年,健康如常,并无发作,能参加劳动。按:本案根据中医辨证系气滞型胁痛(西医诊为胆囊结石症)。证见上腹部剧烈疼痛,向右肩放射,胀闷不舒,嗳气频繁等症。从病位和疼痛的性质上判断,符合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之候。“气有余便是火”,气郁日久,化火上炎,影响脾胃,肝胆不舒,胃失和降,故出现恶心呕吐,胃脘胀满,便结尿黄之象。舌红、苔薄黄属热,脉弦为肝之征。此病乃始于肝气郁结,渐至化火为患。从病因而论,气滞为本,热盛为标。投越鞠丸以疏肝解郁,配以大黄、茵陈清热利湿,清泻肝火之热,取木香、枳壳增加理气止痛、排石之功。药虽平平,然冶数方于一炉,投药之后取效甚快,诚如巧工搭架,不可谓之不精也。2.胆石症中气瘀阻泻药患者自诉曾于2011年3月5日上午突然上腹部剧烈疼痛,向右肩放射,发高烧(体温39.7℃),巩膜黄染,住某医院治疗,诊断为胆囊炎、胆石症。治疗数10d,症状缓解后,准备手术取石,奈患者恐惧开刀,不愿手术,自动出院,来本院门诊中药治疗。现症:右胁下阵发性绞痛,尿赤便秘,脉弦滑,苔黄腻。查体:右上腹部有压痛,胆囊增大,肝区有叩击痛。此乃湿热内蕴,气血瘀阻结为癥瘕。拟以清利湿热,行气化瘀为治。方选龙胆泻肝汤加木香、枳壳加减:柴胡、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当归、泽泻、车前、木通、木香、枳壳各10g,大黄6g(另冲),茵陈20g,5剂。4月21日二诊:服上方后,右上腹绞痛已减轻,呕吐已止,唯二便不调,其他诸症同前。依前方再服5剂。4月28日三诊:服上方后,舌苔已退,胃纳尚香,小便正常。原方去大黄、茵陈,再服5剂。5月3日四诊:诸症减而未除。在5月5日下午患者上腹部突然发生剧烈疼痛,有下坠感觉,此为排石之征兆,嘱其用朴硝24g开水冲服。嘱通便时注意排石,结果排出黄豆大结石一块,腹痛即止,逐渐痊愈。按:本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