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伞头排水的舞蹈表演
“伞头歌”在洛杉矶高原的广大地区很流行,尤其是在山西省临县。因为它也被称为“临县伞头歌”。因其领头和组织者称“伞头”,领舞和演唱秧歌而得名。“伞头”是秧歌队的灵魂,其主要的表演方式是即兴演唱秧歌;伞头还肩负着指挥全局、调动情绪、编派节目、评论演出以及秧歌队与外界交往、答谢、祝贺等一系列职责,而这一切都得通过唱秧歌来进行。目前在理论研究上,对伞头的演唱方面研究比较多,而从“舞”的角度来研究的较少。我们首先应该把“伞头秧歌”看作是一种大型的民间歌舞活动,它少则百八十人,多则数百人,在伞头的带领指挥下,各自施展自己歌、舞、吹、奏才能,且井然有序,是群众性歌舞活动的艺术大展示。这种艺术性,一是指组织工作的艺术性,二是指表演的艺术性,其中最突出的是它的集体艺术性。一、伞头诗歌的基本风格特征据《临县志》记载,“临县伞头秧歌”是由古代民间祭祀活动演变而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吸收当地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民歌等艺术,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歌舞艺术。清代的著名诗人刘如兰在“竹枝词”中写道:“秧歌队队演村农,花鼓斑衣一道缝。东社穿来西社去,入门先唱喜重重。”形象地摹写出临县伞头秧歌的规模、装束与演唱习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西卷》中对“伞头秧歌”的舞蹈动作、角色、队形、音乐都有一定介绍,指出:“伞头秧歌”讲究“扭时不唱,唱时不扭;扭唱结合,交替进行”。舞蹈的基本风格特征可概括为“扭”、“摆”、“走”三字。王杰文博士在《仪式、歌舞与文化展演——陕北·晋西的“伞头秧歌”研究》一书中,以陕北、晋西的传统年节仪式和民间文艺展演活动“伞头秧歌”为研究对象,在民俗文化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以民俗学表演理论为基本的研究方法,从人文、礼仪、社会形态和文化哲学等方面进行解析,对中国乡土社会节日庆典的民俗进行了阐释,对秧歌表演的仪式过程、结构功能和象征涵义进行了解析,由此归纳出中国节日庆典的狂欢精神,从而为节日庆典及其民俗表演的研究拓展了学术空间。张余发表在《民俗研究》1997年第2期的《秦晋伞头秧歌概说》和1993年5月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对伞头秧歌的舞蹈场图进行了部分的记载,认为:秧歌场图,就是舞队成员在舞蹈过程中形成的整体的结构图形。在大场秧歌的表演中,场图构造的整体效果是最受关注的一个方面,因为这些图形蕴含了某些传统的思想意义。事实上,任何一名伞头都不会掌握这么多的场图。此外,其中一些场图较为常用,流传的地域范围也相对广泛;而另一些则只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流行,这些场图成为当地的地方传统和标志。此外,对于任何一名伞头来讲,他都会经常展演一些区别于其他伞头的场图,作为自己的保留节目。呐木迷发表的《浅析伞头秧歌唱词的艺术特点》和郭丕汉的《伞头秧歌唱词简论》对伞头秧歌的演唱风格、唱词的特点进行了很好的收集总结,指出其具有即兴编唱、灵活多变的格律结构、通俗明快的语言艺术三大特点。(1)伞头民歌的语言特点几乎所有的秧歌都是在某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中产生的,伞头秧歌的唱词都是歌手们或触景以生情,遇事而发,或因人议论,互问互答,而即兴编唱流传开来的,这也是伞头秧歌最显著的语言艺术特点。(2)灵活多变的法则结构伞头秧歌的唱词一般为四句一首,可以独立存在,一首秧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大致可分为七字句、十字句、九字句、十二字句四种格律结构。(3)伞头诗歌文化研究的现状伞头秧歌所使用的语言,基本是以临县方言为基础,这是形成其浓厚的地方特色的主要因素。丰富多彩的民间口头语言是伞头秧歌创作的宝贵源泉。从上我们不难看出,无论从传统文化角度,还是从语言艺术方面,其研究成果是比较丰富的,而在舞蹈方面的研究是比较单薄的,对舞蹈的表演形式也只有概括性的记录,在伞头秧歌的队伍中主要的舞蹈表演者——“伞头”、“鼓子”、“拉花”和“丑”的舞蹈动作的名称和动律研究也几乎没有文献可以参考。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不利于伞头秧歌的传播,另一方面一旦其存在的环境有所改变,这种舞蹈文化就会失传。为此,笔者想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二、“伞头”治场如果说“伞头”是整个“伞头秧歌”表演的指挥者和调度者,那么应该着重说明的是,“伞头秧歌”是一种集体性的综合艺术。我们在考察2009年元宵节的伞头秧歌过街展演时,无论是县老干部表演队、胜利坪前麻峪秧歌队、庞庞塔煤矿秧歌队,还是在山西电视台《走遍山西》节目对问家山秧歌队的拍摄,其表演的队伍和程序都大同小异,关于“伞头秧歌”的表演形式在呐木迷的一首秧歌里有生动的描述:秧歌队组织形式人数不限,鼓子前旱船后扭手中间;吹打乐分粗细前后两班,大氅是总指挥手中打伞。秧歌队男和女化妆打扮,穿彩衣舞彩绸手拿彩扇;谁跟谁死跟谁队形不乱,扭起来跳起来实在好看。一出场蒜辫子一分两开,吹打起过街板唢呐曲牌;逢广场观众多人山人海,踩场子扭牌子扭搭起来。踩完场绕圆圈开始演出,伞头用唱秧歌指派节目;打鼓子拉花子唱小曲子,斗狮子跑旱船气氛热烈。从以上的描述和实际的考察中我们看到:一支秧歌队,除了乐队和仪仗队外,其余皆扮各种角色。大致顺序为:①仪仗队;②乐队;③龙舞;④伞头,即手执花伞的秧歌艺人,是秧歌队的头领;⑤架鼓子;⑥小会子,即民间小演唱;⑦杂会子,即传统折子戏;⑧民间传统舞蹈;⑨旱船,也叫“水船”;⑩狮子舞收尾,至少是一对狮子。上述这些众多的民间歌舞艺术串在一起,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文艺游行队伍。“伞头秧歌”的表演分扭秧歌与唱秧歌两个方面,且扭时不唱,唱时不扭。扭秧歌包括“过街”、“掏场子”、“小会子”三种形式,这也是“伞头秧歌”的主要舞蹈表演形式。1.诗歌表演中的用模拟“过街”是秧歌队的街头歌舞表演,在伞头带领下,秧歌队在到达村落广场之前移动场地时的行进舞蹈表演。如果秧歌队由一名伞头率领而单线行进时,舞队一般会采用称作“蛇脱皮”的队形;由两名伞头率领并排前进时,一般会采用称作“双龙摆尾”的场图。如果道路较宽阔,舞蹈可以展开时,又可以采用“交叉梅花”的队形。在实际的表演情境中,锣鼓乐队有专门的过街曲牌为舞队提供节奏。2.高潮时,高潮“掏场子”是当秧歌队进入广场或院落表演时,由伞头率众先走成一个大圆圈,然后演员随着唢呐曲牌边扭边走,开始音乐较缓慢悠扬,当首尾相接时,节奏加快,形成某一场图,整个秧歌达到高潮。之后又还原成大圆圈,然后再变换某一场图,如此反复,称为“掏场子”。秧歌队伍在表演场地不断变化队形,构成多种画面,图案有“天地牌”、“十二连城”、“里四外八”、“三顾茅庐”、“十字梅花”、“小唐王乱点兵”等26种。虽然人数众多、舞姿不同、图案多变,但井然有序,花而不乱。3.伞头乐队及乐队“小会子”一般是以3至5人为一组,演一出出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小歌舞。唱秧歌主要由伞头编唱,也有秧歌队成员的帮唱。它贵在见甚唱甚,即兴作词。好的唱词会在群众中广为流传、长期保留,成为民间口头文学,现已积累3000余首。曲调按不同地区分[上川调]、[下川调]、[西首调]、[小川调]、[招贤调]5种。在秧歌队中,伞头不仅是最活跃、最突出的歌手和领舞者,而且是整个艺术活动过程中的指挥者和组织者,故伞头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班秧歌的优劣。伴奏乐队由吹管乐、丝弦乐和打击乐组成。吹管乐有大、小唢呐和笙管,丝弦乐有板胡、二胡等,打击乐有由大鼓、大马锣、大铁钹、硬铰子、软铰子组成的大家具,还有由战鼓、堂鼓、小锣、小镲等组成的小家具。“过街”和“掏场子”时,小家具和吹管乐同时演奏;伞头唱秧歌时,只用大家具打过门烘托气氛;出“小会子”时,由丝弦乐和小家具伴奏。三、“伞头歌”的舞种1.“歌”的由来“伞头”担任头领,又是指挥,还要在表演中调动情绪,制造气氛。这既是“伞头秧歌”名称的来历,也是区别于其他秧歌的主要特点。“伞头”既是秧歌队的领舞和主唱,又是整个表演活动的指挥者,如果当两家秧歌队相遇时,伞头还要代表秧歌队与对方竞唱,甚至同外界的诸多交往都由伞头出面。总之,“伞头”是秧歌队的灵魂性角色。(1)花伞表演的环境效果。请看郭丕汉先生在《伞头秧歌源流探索》中指出:“伞头……其右手执花伞,左手摇响环。响环俗称‘虎衬’,是用响铜铸造而成的环状圆筒,直径约十公分,朝外沿开缝,形似手镯,内装小圆球,摇动时发出串铃般响声。响环的作用,一是作为道具使用,象征威武;二是摇响后作为唱秧歌或行动前的信号,以指挥锣鼓乐队。伞是普通的花伞,周围缀有红绫,表演时随着音乐节奏向左旋转,上下飘动,轻盈自如。”以上说明了“伞头”所持道具和伞头运用的基本情形。(2)“检走”、“走”走:“走”是“伞头”舞蹈部分最重要的任务,这是因为伞头是整个秧歌队伍的“过街”中行进线路的引导者,在“掏场子”时是走哪种场图的引导者,因此,对于任何一名伞头来讲,他在展演一些场图的时候,走得要活泛准确,这也是衡量一个伞头合格与否的标准之一。基本步伐:走的动作要求腿稍有屈伸,摆动(移动)腿要在蹲起的瞬间自然向前踢出,腿前进时脚跟先落地,然后过渡到全脚掌。常用的有行进步和折返步等。(3)下异形摆动,左、左摆:右手执伞,高度在右胸和头颈之间,左手执响环,手臂的高度在左胸与左肩之间,在舞动过程中,以大臂带小臂,随着秧歌的步伐做有规律的下弧形的摆动,右臂动作较小,左臂动作较大,左手的手腕随着手臂的运动有推出和收回的动作,身体也要随着步伐做左右的侧身扭动,在整个舞蹈和演唱的过程中,其右手所执的伞头要求一直旋转。扭:随着舞步的起落节奏,身体左右轻微地,或大幅度地扭动,同时胯部也要随着脚步的起伏颠颤呈左右和前后的协调一致。2.女青年场除“伞头”这一角色外,其他秧歌队演员分为“打鼓子”和“拉花子”。这是秧歌队的基本队伍,也是主要的“扭手”(即舞者)。由男女青年扮演,人数多少不限,视鼓子多少而定。“打鼓子”的由男角扮演,额前用白毛巾扎一英雄结,身穿汉民族彩服,斜挎腰鼓,双手拿鼓槌。“鼓子”在过街时排在秧歌队的最前面,边击腰鼓边前进,舞蹈动作粗犷、洒脱,显得威武英俊。(1)鼓吾的演奏方法“腰鼓”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鼓长约34厘米,两面蒙皮。鼓框上有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持锤:鼓槌以20~25厘米为宜,尾端系红绸。右手握鼓槌,使槌的末端在小拇指略下,末端鼓槌夹在无名指和小拇指之间外露。大拇指向上顶,其余三指自然握。左手握鼓槌,四指平压鼓槌,大拇指直扣。(2)双型五场五场增加加奏聚曲式金鸡独立状,双阶段民族基本动作:与安塞腰鼓不同,临县伞头鼓子的击鼓动作幅度较小,基本上是单面击鼓,左手持槌斜放于鼓侧,动作幅度较小,右手持槌作冲(向下击)挑(向上击),双槌交替击鼓。步法呈十字步和行进步等。缠头击鼓:左手基本不变,右手挑槌时从左边上方绕头一圈再击鼓。斜身击鼓:左腿吸腿做金鸡独立状,双挑鼓向上举起过头,身体斜立。踢腿击鼓:迈左腿作十字步状,迈右腿时左腿踢起带动右腿踢起呈二踢腿的动作,双腿在空中时,捶从右腿下掏腿击鼓,然后转身向后下蹲再转身站起连续击鼓。掏腿击鼓:左腿踢起,右捶从腿下掏腿击鼓转身,然后绕身从后背击鼓,吸左腿在起放下时右腿踢起呈二踢腿的动作,双腿在空中时,捶从右腿下掏腿击鼓。3.彩衣的装饰特点“拉花子”也叫“包头的”,由女青年扮演,旧时身穿彩衣,腰系百褶裙,外披一件花绸披风,头上装饰比古装戏曲的旦角稍简单些,现时多穿大襟彩衣,腰系红绸,左手提绸,右手耍扇,动作与秧歌舞相仿。(1)扇花的u形持扇:右手拇指和小指在前,其余三指在后,立面持扇;红绸系腰间,左右持。舞扇和上肢动态:绕:舞扇的基本动作是绕扇,右手执扇,像挽花那样手腕先向里转然后向上一翻转,扇子一边绕一边翻,形成花朵般的圆形。扇花要在身体的上、下、左、右不停地挽绕,给人以活泼花哨、协调优美之感。甩:右手腕在向上翻时,要和持绸的左手一起发力向上撩起,到达最高点时有股甩劲。通过绕和甩,带动手臂和整个身体向上和向下,配合身体起伏形成舞蹈主要的动律。(2)扭动时要和面临相关联起伏踢吸的步伐:拉花的舞步一起一伏要有弹性,在下蹲时小腿要向前踢出,立起时要微微吸腿然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空管道安装爬架租赁协议
- 农产品物流项目延期还款协议
- 道路改善工程合同
- 员工宿舍管理协议
- 企业员工争议提案管理办法
- 供电设施抗结霜施工合同
- 生活中的地理应用模板
- 《如何提高转介绍率》课件
- 《HR模块知识新》课件
- 安全联锁培训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建筑制图基础》机考三套标准题库及答案3
- 降低故障工单回复不合格率
- 可涂色简笔画打印(共20页)
- 灯光架介绍及使用说明
- 十一学校行动纲要
- GB 1886.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钙(高清版)
- 关于房屋征收及土地收储过程中的税收政策(仅供参考)
- 唯一住房补贴申请书(共2页)
- 单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课程设计
- 中医养生脾胃为先PPT文档
- 门窗工程成品保护方案(附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