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有效治疗_第1页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有效治疗_第2页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有效治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有效治疗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肝烹饪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目前,中国成人脂肪醇达到5.2%11%。一些患者出现肝肾衰竭,未经及时纠正,导致肝硬化和肝衰竭,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了60例脂肪肝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数据和方法1.1不同性别罪犯各年龄调查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0例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0~64岁,平均(42.3±2.1)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3.2±0.6)年。其中嗜酒者18例,肥胖者37例,工作紧张者22例,缺乏运动者30例,2型糖尿病患者12例。1.2纳精神、血脂异常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的脂肪肝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患者肝区出现隐痛,伴有胃脘或腹胀不适,经常出现纳呆、乏力等;(2)体查肝脏肿大;(3)患者血脂出现明显升高,CH>6mmol/L或者TG>1.6mmol/L;(4)经B超检查显示有脂肪肝图象,本次研究中B超脂肪肝图象为主要指标;(5)患者中无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影响研究效果者,无药物中毒性肝炎疾病。1.3中医加味治疗常规给予调整饮食纠正,补充低脂、低糖、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饮食;患者戒酒;对于ALT≥2倍正常高值的患者,建议保持适当的休息时间,并进行有计划的体育锻炼;组织护理人员、家属经常和患者谈心、交流,保持心情舒畅;对于患者的原发病给予治疗,糖尿病患者给予降糖药,高血压患者给予降血压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处方为白茯苓30g+山楂15g+赤芍15g+白术12g+红丹参20g,其余陈皮、柴胡、泽泻、郁金、枳实也各10g。根据患者病症的不同加味;其中脾虚湿阻型患者加:苍术10g+砂仁(后下)5g+党参15g;如果患者为肝气郁结型则可以加:香附19g+佛手10g+白芍15g;患者为湿热内蕴型加:茵陈30g+虎杖15g+川连58g;如果患者为瘀血阻络型加:田七10g+蒲黄(包煎)10g+莪术10g;如果患者为肝肾阴虚型加:生地黄20g+首乌20g+鳖甲(先煎)30g。上述处方采取水煎服,1剂/d,30d为一疗程,服用3个疗程后分析治疗效果。1.4肝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测指标(1)肝功能: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氧酸氨基转移酶以及谷氨號转肽酶变化。(2)血脂:主要为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醋两项指标。(3)B超检查:检查对象包括患者肝脏大小、肝脏形态、肝包膜、肝实质回声、肝内管道结构等重要指标。脂肪肝计分从6~1分,分别为重度、中-重度、中度、轻-中度、轻度、正常。(4)患者体征评分:(1)胁痛:患者出现隐隐胀痛,不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为2分;如果胀痛较重且持续时间较长为4分;如果胀痛剧烈,严重干扰正常学习和工作则为6分。(2)脘腹胀满:患者食后出现腹胀,但是一段时间后会自行缓解为2分;食后出现腹胀且缓解过程较慢为4分;如果腹胀持续出现则为6分。(3)倦急乏力:患者肢体稍倦、不干扰正常工作和学习为2分;如果四肢乏力,只能勉强坚持工作则为4分;患者全身无力,不能正常活动为6分。(4)大便情况:出现大便不爽或便塘为2分;如果患者大便塘稀,1~2次/d则为4分;大便塘稀且每日>3次者为6分。1.5心功能恢复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判别原则,分为有效和无效。其中有效: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或消失,证候积分下降幅度高于30%,肝功能恢复正常或者出现明显好转,ALT或者AST下降幅度高于20%,患者血脂恢复正常,没有恢复正常者也出现明显好转,TC、TG下降幅度高于10%,经B超显示已经恢复正常或者前场回声出现明显增强、后场回声发生衰减、原来的管状结构模糊情况也出现改善。无效:上述所有症状均没有出现明显好转或者加重,证候积分下降<30%。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ue0af±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效率低下60例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后,有效5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2.2血清生化指标治疗后患者在ALT、AST、GGT均出现明显下降,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3血脂和b超治疗后患者的TC、TG、B超指数均明显好转,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2.4临床症候评定患者治疗后胁痛、脘腹胀满、倦怠乏力以及大便情况评分均明显下降,临床症候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3中医治疗肝疾病的临床治疗脂肪肝是一种由多种疾病而导致的肝脏脂肪性病变,临床上将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5%成为脂肪肝。从组织学角度来看,每单位面积超过1/3肝细胞脂变时,也表明脂肪肝形成。在脂肪肝的治疗上,过去习惯于采用西医,但是西医药物降脂治疗效果不突出,且带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其中存在大量降脂药如果使用过度,反而会导致血脂更集中在肝脏实施代谢,从而造成脂质进一步在肝内的蓄积,也对肝功能造成了严重损害。由于脂肪肝是现代医学的命名,因而在中医医学中并没有相对应的病名,但是能够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参照相关的临床症状反推其中医病名,比如典籍中所论述的“胁痛”、“肥气”、“痰饮”、“积聚”以及“肝着”、“肝癖”、“黄疽”等,然后根据脂肪肝的病因机制实施对症治疗。这些病位在肝,和其他脏腑如胆、脾、胃、肾等均连续非常紧密。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肝脾二脏功能失调通常是导致脂肪肝的主要病机。患者如果长期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者嗜酒贪杯,都可能导致脂肪肝。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劳逸无度、情志不畅,也有的人感受湿热疫毒、年老体虚,都在不同程度上导致肝脾二脏受损,功能失调,不及时纠正会造成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同时还会产生脾失健运,湿聚成痰,痰浊内生,最终阻滞肝络而成。结合中医讲述的这些病因病机,在治疗时可以遵循健脾祛湿、疏肝活血的原则,选用白术、白茯苓、陈皮以及法半夏等帮助患者健脾益气,祛湿消痰,而其他药物如柴胡、郁金、枳实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丹参、赤芍、大黄等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郁金、山楂佐能够帮助患者活血,枳实、大黄佐的主要功能是导滞通便,促进痰瘀实邪从大便而解。上述诸药合用,互相补充,能够共同起到健脾祛湿、疏肝活血之功。在本次治疗中,参照不同患者病变过程的不同证型,还采取了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比如脾虚湿阻、肝气郁结以及湿热内蕴、瘀血阻络这些常见类型症状,在上述诸药基础上进行了加味,比如健脾祛湿的加入了党参、苍术、砂仁,如果患者为疏肝理气则加入了香附、佛手、白芍,需要清热祛湿的则加入了茵陈、虎杖、川连,对于需要活血祛瘀的则加入了田七、蒲黄,其他滋补肝肾的生地、何首乌、鳖甲等也都根据患者情况加入药方中,从而可以针对性地提高治疗效果以增强临床治疗效果。现代中药药理也已经证明,山楂、何首乌、泽泻等药物可以降脂抑脂,柴胡、郁金、枳实也带有明显的保肝及利胆功效。在本组研究中,采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