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1.

[2022江苏常州月考]西汉汉武帝时期,霍去病两次出兵河西击败匈奴,当匈奴浑邪王率部归顺汉朝时,汉武帝不仅封其为侯,还分置五个属国,并特许“因其故俗”。汉武帝的这种做法(

)

CA.消除了北方边患的威胁

B.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C.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导致王国势力对抗中央【解析】

汉武帝对于归附的匈奴首领不仅封其为侯,还分置五个属国,并特许“因其故俗”,这样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C项正确;“消除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从少数民族自身内部进行的,材料没有涉及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具体表现,排除B项;王国势力和少数民族无关,排除D项。2.

[2022江苏南通高二期中]唐政府在乐舞方面的著作很多,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促成当时音乐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CA.唐朝军事实力的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D.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推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乐舞吸收了外来音乐风格,故C项正确。3.

[2022河北高二期末]宋朝史料记载:“(辽、西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这表明辽和西夏(

)

CA.军事力量超越了汉唐

B.都城的建设规模宏大C.政权存在封建化倾向

D.与中原政权长期对峙【解析】

材料“(辽、西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体现的是辽夏发展迅猛的主要原因是政权封建化程度较高,故C项正确。4.

[2022江苏连云港高二期中]清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这些治理措施所体现的特点是(

)

DA.军事占领

B.武装斗争

C.民族歧视

D.因地制宜【解析】

根据材料“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可知,这些治理措施所体现的特点是因地制宜,故D项正确。5.

[2022福建三明高二期末]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早期盟长在各部旗长中自行推选,后来改由皇帝任命。这一变化(

)

BA.体现了守内虚外的政策

B.强化对民族地区的管理C.践行了民族繁荣的思想

D.实现了各民族平等互惠【解析】

材料“早期盟长在各部旗长中自行推选,后来改由皇帝任命”体现的是清朝的盟旗制度下的盟长由自行推选改为皇帝的任命,说明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的管理,故B项正确。6.

[2023河北邢台高二期末]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影响比较广泛;宋元时期主要是航海外交模式;明清时期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但严格限制了中外民间交往。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

AA.由积极开放到逐渐封闭保守

B.清王朝不再与别国进行民间往来C.汉唐是最开放、最繁荣的时期

D.总体呈现为开明与落后并存局面【解析】

根据材料“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是比较大的”“航海外交模式”“明清时期……严格限制了中外民间交往”可知,从汉唐到明清,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由积极开放到逐渐封闭保守,故A项正确。7.

[2022江苏扬州高二期中]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CA.增加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

B.发展与亚非国家间的贸易C.“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D.建立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即“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故C项正确。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8.

[2022福建漳州高二期末]从公元前105年开始,两汉政府先后在西域地区推行屯戍政策,以军屯为主,最多的年份屯军人数多达几千人。屯戍士卒修建了许多用于农田灌溉的水渠,还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同时设置管理屯戍事务的行政机构。这一举措(

)

BA.根本目的是发展当地经济

B.推动了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C.为丝绸之路开通铺平道路

D.开始于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政府推行屯戍政策,不仅为军队提供了粮草,保障了军队的战斗力,而且发展了生产,繁荣了经济,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故B项正确;两汉政府推行屯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前后两次通西域的时间分别是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辖,排除D项。9.

[2022江苏苏州高二期中]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DA.模式一下民族关系一直紧张,战争频繁B.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加速汉化,国家统一C.模式一下民族交融加强,始终保持和平状态D.模式三下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与加强【解析】

在模式三之下,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深入中原,其统治范围不仅包括内地,还有边疆地区,如元朝和清朝都属于这种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种模式之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加强,故D项正确;在模式一之下,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并立,辽宋夏金就属于这种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种模式之下,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时而处于紧张的战争状态,时而保持相对的和平,并在政权交界地区开展互市贸易,排除A、C两项;在模式二之下,少数民族内迁并建立政权,北魏就属于这种模式,它加速了少数民族汉化的进程,但是并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排除B项。10.

[2022江苏南通高二期中]欧阳修在撰写《新五代史》时,把契丹作为“四夷”之一,并附录于全书的末尾,辽太子洗马刘辉知道后上书辽道宗,建议将赵宋王朝也当成“藩属”详附于辽朝的“国史”之后,并以“中国”自居。这表明(

)

BA.宋辽间矛盾进一步激化

B.华夏正统观念得到发展C.辽国沿袭中原史学传统

D.文学传统影响历史书写【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与辽都认为自己是华夏正统,这体现出华夏正统意识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宋辽之间矛盾的激化,排除A项;“辽国沿袭中原史学传统”的表述以偏概全,且未表明事物背后的本质,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文学传统,排除D项。11.

[2023江苏南京高二期中]宋代对南方和西南各民族施以羁縻之道,然各民族“或以仇隙相寻,或以饥馑所逼,长啸而起,出则冲突州县,入则负固山林,致烦兴师讨捕”。为此,在四川边疆、荆湖南北路边境、广南西路边境的地区开设众多的互市榷场,与各民族互市。此举(

)

DA.表明宋代放弃了羁縻政策

B.说明宋代疆域覆川桂鄂全境C.主要源自商品经济的繁荣

D.体现了守中治边的传统观念【解析】

根据材料“为此,在四川边疆、荆湖南北路边境、广南西路边境的地区开设众多的互市榷场,与各民族互市”可知是宋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体现了守中治边的传统观念”,故D项正确;放弃了羁縻政策的表述太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宋代疆域覆川桂鄂全境,排除B项;商品经济的繁荣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12.

[2023江苏南京高二开学]清朝在统一蒙古各部后,在政治和军事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扎萨克—盟旗制度。小部落合为一旗,大部落分为数旗,数旗合为一盟。各盟旗间互不统属,均受中央统辖、节制。清朝此举(

)

DA.继承了传统的羁縻制度

B.保留了蒙古原有的民族政权组织形式C.加重了蒙古族民众的负担

D.将蒙古纳入清政府政治体制之内【解析】

根据“小部落合为一旗,大部落分为数旗,数旗合为一盟。各盟旗间互不统属,均受中央统辖、节制”可得出清政府的这项措施将蒙古各部落纳入中央集权体制之下,加强了中央对蒙古各旗的控制,故D项正确;这是对传统羁縻制度的改进,并不是继承,排除A项;蒙古原有的政权组织形式已经发生变化,排除B项;材料与蒙古人民负担加重无关,排除C项。13.

[2023江苏盐城高二期末]据记载,理藩院先后设有内馆、外馆、蒙古学、唐古特学、托忒(卫拉特)学、俄罗斯学、木兰围场、喇嘛印务处、则例馆等机构。此外还派司员、笔帖式等官员常驻少数民族地方,处理特定事务,定期轮换。这说明理藩院(

)

CA.负责管理全国民族事务

B.具有传统羁縻政策特点C.管理国家的民族、宗教与外交

D.管理全国佛教藏族事务【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清朝理藩院的主要职能,“内馆、外馆、蒙古学、唐古特学、托忒(卫拉特)学、俄罗斯学、木兰围场、喇嘛印务处、则例馆等机构”体现了理藩院对民族、宗教与外交事务的管理,故C项正确;理藩院“负责管理全国民族事务”的说法对材料的概述不全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具有传统羁縻政策特点”表述有误,排除B项;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藏族事务,排除D项。14.

[2022江苏淮安高二期中]下表所示是某学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整理的材料,据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东南地区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东北地区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蒙古和新疆地区平定准噶尔部、大小和卓的叛乱西藏地区1727年派驻藏大臣DA.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

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解析】

材料涉及的是清朝处理边疆问题和解决民族关系问题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故D项正确;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体现的是对国家主权的维护,与民族关系无关,排除A项;君主专制的强化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C项。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肇始于西汉的和亲政策,可从先秦时期华夏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婚姻中寻觅到踪迹。先秦时期,部落首领为自身的利益,采用联姻的方式建立利益同盟。春秋时期,华夏与周边少数民族间及各诸侯国之间的联姻活动更为活跃。中原王朝之所以产生与周边少数民族结姻亲的观念,与其根深蒂固的家族宗法制度是密不可分的。中原农耕社会以家族为核心,而家族又以血缘为依据,血缘则是建立在婚姻的基础之上的,“夫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为宗庙,下以为继后世者也”。而将联姻运用到处理民族关系之中,并将之制度化,形成专门的政治策略,则始于汉高祖之时。——摘编自范香立《唐代和亲研究》材料二

唐代前期,唐王朝以“天下之主”自居,在奉行“华夷一家”民族政策的背景下,为了显示对少数民族政权首领的恩宠,当时公主和亲相当频繁。在唐代有史记载的和亲公主16人中,前期(肃宗之前)有12人,作为和亲对象的少数民族多达6个,在地域上遍及西方、西北方、北方和东北方;安史之乱后,“华夷有别”观念占据主导,民族关系逆转,和亲次数锐减,只有4次,和亲对象均为回纥。在唐代前期“华夷一家”民族观念占据主导的前提下,唐王朝多将和亲作为巩固政权的手段,而少数民族则多希望通过和亲来加强与唐王朝的关系,以得到扶持和奖掖;而中后期的和亲政策则成为唐王朝挽救岌岌可危局面的良方,此时和亲多为争取少数民族的军事支持,或是对其军事支持的奖赏。——摘编自孙玉荣《论唐代民族关系变化对公主和亲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和亲制度形成的原因。[答案]

原因:自先秦时期形成的利用联姻来建立利益同盟的历史传统;根深蒂固的家族宗法制度;少数民族与汉族活跃的联姻活动;汉高祖将联姻制度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和亲政策的变化。[答案]

变化:唐中后期和亲次数锐减;和亲对象由多变少;和亲地域由遍及边疆四方变为只针对回纥;和亲目的由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变为争取少数民族的军事支持。16.

[2022江苏淮安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进行封爵、给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