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闽侯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1-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荫蔽辐射醇酒轻歌慢舞B.青衿赐予罅隙不事雕琢C.蕴藏契机慰籍霞蔚云蒸D.脉搏彷徨铆钉苍海桑田2.下列各组词语中,对加点的词在本课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挥斥方遒(强劲有力)峥嵘岁月(不平凡)怅寥廓(怅惘)讷讷(说话迟钝,不连贯)B.无论魏晋(更不用说)人生几何(多少)明明如月(明亮)复得返自然(理所当然的)C.何时可掇(拾取,采取)枉用相存(保留,保存)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D.但为君故(缘故)池鱼思故渊(原来的,旧有的)警如朝露,去日苦多(过去的)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离开)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粪土当年万户侯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苦其心志,劳其筋骨D.伏尸百万,流血千里4.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B.作者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曾经和许多共同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学一起来橘子洲游览,他们评论国家大事,写下了批判黑暗社会,宣传革命真理的文章。C.词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揭示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文的“谁主沉浮”的问题。5.下列有关《乡土中国》1-3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A.大多数中国人至今依然有着“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的思想,这些都是中国基层社会乡土性的表现。B.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这说明土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C.中国乡土社会没有文字的原因是:文字不是人们生活的必要媒介;人与人是面对面接触,有语言等传情达意的方式;人的生活是定型的,不需要文字帮助记忆。D.维持乡土社会行为准则的是道德和法律。二、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①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②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学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高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③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④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学,“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素时的可靠性。⑤在我们社会的激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节选自《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有删改)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具有浓烈“乡土”味的国家。每一个个体,不需要纵向上溯得大远,也不需要横向扩展得太开,你就能够发现自己与乡村之间的息息关联。“乡村”,作为中国现代化的蓄水池和稳定器,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色,也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进入21世纪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巨变,可谓“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概括来看,这种巨变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治理之变.2006年取消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而且还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国家财政每年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规模超过万亿。取消农业税和国家向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之前基于税费收取所形成的乡村治理体制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第二个层面是村庄基础结构之变。进入新世纪前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之前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村庄社会结构的改变起于一百多年前的现代化,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推动了经济、制度和观念等现代性巨变。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如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第三个层面是价值之变。传统中国农民有着强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生儿子、娶媳妇、抱孙子”成为农民人生“三步曲”。到了20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的生育观念都已改变,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一旦“传宗接代”这个千年以来一直支撑农民人生意义的价值失落,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就会出现变化。发生在世纪之交的以上三层巨变都可以看作是现代化建设的后果。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而且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乡村社会基本秩序由之前的内生为主变成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外生秩序逐浙代替了内生秩序。“”(摘编自贺雪峰《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材料三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要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在农村、农业、农民上多下“绣花功夫”,依靠“新”助推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城市和农村在吸引人的力度上,显然城市更具有吸引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环境好,要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让农村也美起来,这就需要完善乡村的“包装”,去美化乡村,打造“新农村”,才能够让乡村更具有魅力,更具有吸引力。要推动乡村的发展,就需要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而要让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就需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农业的转型。发展新农业,通过不断做优做强做精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增强农业发展的科技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才能够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骨干和由城里打工返乡创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民看到只有不断的自我革新,不断地自我进步,才能够掌握时代的主动权,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角”,这就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育,通过政府主导、立足产业、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打逅一支新型的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蓝图已经绘就,要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依靠“新”的思维,新的改变,去推动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摘编自中新网2019年12月2日陈红《乡村振兴要靠“新”》)6.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所谓乡下人的“土气”,是因为城里人认为乡下人种地谋生离不开泥土,泥土是乡下人的命根。B.以农业为生的人世代定居在乡村,气候与战乱会使得基层人口流动,这也是乡土社会的常态。C.乡土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因而乡土社会成了一个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D.在“熟悉”的社会中,人与人互相信任,信任成为规矩,规矩在乡土社会具有较高的可靠性。7.根据《乡土中国》这本书,下列对乡土社会特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土社会中人们可以“眉目传情”“指石为证”,甚至连语言都可以说是不得已采取的工具,只有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文字才能下乡。B.乡土社会是以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克己”“修身”,所有的价值标准都不能超越差序的人伦而存在。C.乡土社会中相互对待的态度是根据长幼之序,这是教化权力所发生的效力,凡是文化性的、非政治性的强制都包含了这种权力。D.乡土社会中血缘是稳定的力量,血缘和地缘是合一的,地缘不过是血缘的空间投影,陌生人在一个村子居住一段时间,就可以在当地血缘网中生根。8.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现代化绕不过去农村,因为农村几乎跟每一个人都有关联,农村也会为现代化提供滋养。B.随着现代化建设,乡村的社会秩序已经纳入国家的基层政权建设,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改善。C.乡村环境美化起来,乡村就会更具魅力,就能吸引人们从城市向乡村流动,形成新型职业农民队伍。D.只有抓住农业这个关键点,才能推动乡村发展,农业转型需要政府引领,科技投入和人才支撑。9.请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结构。(4分)10.材料一结尾说: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这种观点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小题。(本题共4小题,16分)三月香雪铁凝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写过一篇名叫《哦,香雪》的短篇小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一个关于女孩子和火车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叫香雪。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在山区农村有过短暂的生活。还记得那是一个晚秋,我从京原线(北京-太原)出发,乘火车在京冀交界处的一个小村下了车,站在高高的路基向下望,就看见了村口那个破败的小学校;没有玻璃、没有窗纸的教室门窗大敞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小学生正在黄土院子里做着手势含混、动作随意的课间操,几只黑猪白猪就在学生的队伍里穿行……贫瘠的土地和多而无用的石头禁锢了这里的百姓和他们的日子,他们不知道四周那奇妙峻美的大山是多么诱人,也不知道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这里无法播种小麦,白面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于是就有了北京人乘一百公里火车,携带挂面到这里换鸡的奇特交易:一斤挂面等于一只肥鸡!这小村的生活无疑是拮据寒酸的,滞重封闭的,求变的热望似乎不在年老的一代身上,而是在那些女孩子的眼神里、行动上。③我在一个晚上发现房东的女儿和几个女伴梳洗打扮、更换衣裳。我以为她们是去看电影,问过之后才知道她们从来没有看过电影,她们是去看火车,去看每晚七点钟在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这一分钟就是香雪们一天里最宝贵的文化生活。为了这一分钟,她们仔细地洗去劳动一天蒙在脸上的黄土,她们甚至还洗脚,穿起本该过年才拿出来的家做新鞋,也不顾火车到站已是夜色模糊。这使我有点心酸--那火车上的人,谁会留神车窗下边这些深山少女的脚和鞋呢。然而这就是梦想的开始,这就是希冀的起点。她们会为了一个年轻列车员而吃酷、不和,她们会为没有看清车上某个女人头上的新型发卡而遗憾。少女像期盼恋人一样地注视无比雄壮的火车,火车也会借了这一分钟欣赏窗外的风景--或许这风景里也包括女孩子们。火车上的人们永远不会留神女孩子那刻意的打扮,可她们对火车仍然一往情深。④于是就有了小说主人公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来火车上乘客的一只铅笔盒的“惊险”。为了这件样式新颖、带有磁铁开关、被香雪艳羡不已的文具,她冒险跳上火车去交易,火车开动了,从未出过家门的香雪被载到下一站。香雪从火车上下来,怀抱铅笔盒,在黑夜的山风里独自沿着铁轨,勇敢地行走三十华里回到她的村子。以香雪的眼光,火车和铅笔盒就是文明和文化的象征,火车冲进深山的同时也冲进香雪的心。⑤三十五年过去了,香雪的深山已是河北省著名的旅游景区,火车和铁路终于让更多的人发现这里原本有着珍禽异兽出没的原始次生林,有着可与非洲白蚁媲美的成堆的红蚁,有着气势磅礴的百里大峡谷,有着清澈明丽的拒马河,从前那些无用的石头们在今天也变成可以欣赏的风景。从前的香雪们早就不像等待恋人一样地等待火车,她们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为家庭旅馆的店主。她们的目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着干净时新,她们懂得价值……而香雪们的下一代也已成人。⑥如今,养育我们的山川大地已是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为什么许多读者还会心疼和怀念香雪那样的连什么叫受骗都不知道的少女?我想起当年一位读者给我的信中写到,纯净的香雪涤荡了我们心头征战生活多年的灰尘。当我们渴望精神发展的速度和心灵成长的速度能够跟上科学发明的速度,有时侯我们必须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屏住呼吸审视心灵的能力。遥远的香雪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间温暖和清新的美德,就依然值得我们葆有和珍惜。⑦1983年3月的《人民日报》在我手上已经发黄发脆,但我面前呈现的却是一场晶莹的香雪过后,如云如烟的山桃花怒放之后,鸟儿鸣唱,满目青山。(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16日,有删改)1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三月香雪”在文中的含义就是实指三月里一场带着清香的、洁白的雪,文章结尾以“一场晶莹的香雪”对标题做了照应。B.文中写“北京人乘一百公里火车,到山村用一斤挂面换得一只肥鸡”的情节,借夸大的物品间的价值落差,突出了山村的拮据寒酸、封闭落后。C.第⑥段写“我想起当年一位读者给我的信……”看似闲笔,实则表现了人们对温暖、清新的美德的珍惜,深化了主题。D.文中作者讲述了小说《哦,香雪》的创作动机,开头写《哦,香雪》在《人民日报》发表,结尾又写到那张发黄发脆的《人民日报》,首尾照应。1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20世纪八十年代初发表的一篇小说《哦,香雪》为线索,串联起三十五年来一个小山村的巨变,构思独特而巧妙。B.“少女像企盼恋人一样地注视无比高大的火车”,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少女们对火车到来的热切渴望。C.文章生动描绘“香雪们”梳洗打扮赶着去看七点钟只停靠一分钟的火车的细节,突出了她们对火车在“这一分钟”所呈现的东西的期盼。D.文章最后一段,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山村鸟鸣山青图,寄托了作者对山村的美好怀念与诚挚期待。13.本文善用对比手法,请简要概括。(4分)14.在铁凝的《哦,香雪》和本文中,“火车”这一物象被寄寓了丰富的内涵,极具象征性。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一物象的理解。(6分)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19题(共13分)国之父兄请曰:“昔日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遂灭吴。1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越四封之内封:疆界B.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衣:动词,穿C.欲其旅进旅退旅:俱,同。D.国人皆劝劝:劝说1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句是()(3分)A.又败之于没B.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C.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D.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17.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之父兄第一次请求同吴国作战以雪前耻时,勾践之所以拒绝是因为认识到越国实力不够强大。B.勾践后来同意攻打吴国,是因为看到越国综合国力超过了吴国,有了必胜的把握。C.吴国战败最根本原因是只重视军队数量,不注重激励军队士气,虽然军队数量多,却没能抵挡住士气更高昂的越国军队的进攻。D.勾践灭吴,向人们昭示战争取胜不仅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基础,更需要国人有振奋的精神状态和高昂的士气。1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昔日夫差耻吾君于诸候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四、诗歌鉴赏(13分)(一)19.阅读雷抒雁的短诗《星星》,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哲理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30字以内)(4分)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答:(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0~21题。途中晓发唐·崔曙晓霁长风里,劳歌①赴远期。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注:①劳歌:忧伤、惜别之歌。20.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长风里”紧承题目的“途中”,虽是早晨雨过天晴仍令人感到有些凄清。B.颈联写行途中登高回望,家乡一切都看不见了,当看到与家乡类似之景时更生悲情。C.尾联承上联再写远望,因纷纷落花遮住了诗人的视线,家乡的树林更加不可望到了。D.诗人吟唱出“劳歌”是源于“赴远期”,由于此次离乡后归来遥遥无期,心生忧伤。21.分析颔联所写的意象及其作用。(6分)五、背诵默写(10分)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4)《短歌行》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曹操化用古语,以山和海作比喻,表明自己渴望延揽人才的深意。(5)《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村落隐隐约约,天然的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9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①________。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②________找到“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③________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陶渊明大怒:“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23.请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3分)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B.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C,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D.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对理想家园的理解认知。25.下列在文末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B.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C.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祥创造出一种从来没有的山水布景、社会模式、人生哲学,在后人心中深深地植根。D.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七、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英雄,乃国之栋梁。但不一定战争时才有英雄,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人亦可成为英雄,一切为国为民、敬业奉献的人都可以被称为英雄。一个民族对待英雄的态度,决定民族的未来之魂,敬重英雄应是我们每个公民应有的基本态度。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英雄”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一月考语文答案一、基础知识(10分)1.B(慢-曼籍-藉苍海-沧海)2.D3.A(A项意动,其余为使动。)4.选D。作者并没有正面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让读者自然地产生联想,得到答案。5.D项。“法律”错,维持乡土社会行为准则的是道德和规矩。二、现代文阅读(35分)6.DA项,“是因为城里人认为乡下人种地谋生离不开泥士”理解错误,“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并非因为城里人这样说,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B项,“气候与战乱会使得基层人口流动,这也是乡土社会的常态”理解错误,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C项,“乡土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因而乡土社会成了一个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因果倒置,因为乡土社会成了一个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所以,乡土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7.D“陌生人在一个村子居住一段时间,就可以在当地血缘网中生根”解说错误,这不是乡土社会的特征,是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解体之后才能实现。8.C“乡村环境美化起来,乡村就会……”说法过于绝对。让乡村环境美化起来,才能让乡村更具有魅力,更具有吸引力。而要“吸引人们从城市向乡村流动,形成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还需要更多的努力。9.文本三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1分)①第一段总说,提出乡村振兴需要依靠“新”来助推这一观点,②二、三、四段分别从打造新农村、发展新农业、培育新农民三个角度条分缕析,③第五段总结上文,重申论点,照应开头。10.①现代社会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强力推进,乡土中国的宗族等地缘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逐渐解体。②现代社会传宗接代的思想逐渐淡化,乡土中国强烈的生儿育女观念不再具有重要价值。③现代社会村庄边界大开,城乡流动加快,乡土中国世代定居的常态被打破。11.A(“文中的含义就是实指三月里一场带着清香的、洁白的雪”理解错误,“三月香雪”含义丰富,指本文的主要人物“香雪”,渴望现代文明的乡村姑娘们,改革开放后走进现代文明的姑娘们,还指文末所写的雪景。)12.B(“用拟人手法”错误,本句运用比喻手法,把火车比作恋人,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少女对火车到来的热切渴望。)13.①物质生活方面:三十五年前,山区农村贫穷闭塞,三十五年后成为旅游风景区,开放富裕。②人物方面:从前的香雪们贫穷卑微,向往美好,渴求变化;如今的香雪们从容自信,有经济意识。③精神方面: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精神发展、心灵成长速度滞后。14.①“火车”是现代文明的象征。“火车”是“香雪们”了解现代文明的一个小小窗口,它让贫穷山区的女孩们有了向往与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带给女孩们美好的感受。②“火车”又是富足美好的物质生活的象征。“火车”是本文中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的重要交通工具,火车带来了大批的游客,让当地人不用再只是向往美好生活,而是切实地改变了他们贫苦的条件,让他们过上了富足美好的生活。三、文言文阅读(13分)15.D(劝,勉励)16.B(判断句,其余为状语后置)17.B(勾践同意攻吴,主要原因是吴国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士气。)18.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如今越国也已经恢复了常规,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文言翻译】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如今越国也已经恢复了常规,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勾践就推辞说:“从前打败的那一仗,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什么是耻辱?请暂时不用打仗了。”父老兄弟又请求说:“越国全国上下,爱戴国君您,就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想着为父母报仇,做臣下的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请求再打一仗!”勾践就答应了,于是招来大家宣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不担心自己的人力不够用,担心的是自己缺少羞耻之心。现在夫差那边穿着水犀皮制成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不担心自己缺乏羞耻之心,却担心他的士兵数量不够多。现在我将帮上天消灭他。我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同进同退。前进就想到将得到赏赐,后退则想到要受到惩罚;像这样,就有合于国家规定的赏赐。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时没有羞耻之心;像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为什么这样恩惠的君王,而可以不为他战死呢?”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古地名,在苏州附近)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四、诗歌鉴赏(13分)19.示例:要擦亮眼睛,莫为情绪或物象迷感;现实世界很复杂,慧眼才能真认知;主观情感美好想象,不是理性现实世界。(只要哲理符合诗歌的内容即可酌情给分)。20.C.“纷纷落花迹住了诗人的双眼”错,尾联意思是故乡远得看不见了,何况还是在落花时节。不是“因纷纷落花遮住了诗人的视线,家乡的树林更加不可望到了”。21.颔联的意象有经云、满月。作用:倍景抒情,轻云归海,犹如游子归家,归心似箭。月满,象征着团圆,月儿不背下山,也似游子对家乡的留恋。诗人借“云”和“月”两个意象写自己羁旅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家的依恋,不忍远离的心情。五、背诵默写(10分)22.(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2)契阔谈蒸,心念旧恩。(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皆峥嵘岁月稠(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5)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六、(9分)23.海市蜃楼按图索骥大刀阔斧(各1分)24.C【解析】画线句主客颠倒,主语应是“不同的桃花源”,客体应是“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A、B两项主客体颠倒,D项第二个“不同的”语序不当。故选C。25.D【解析】本题根据前后文,与前文“政治家”“游记作家”“哲学家”对应应选“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排除A、C两项;“从来没有”应修饰“诗人”,不是否定“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排除B项。故远D。七、作文(60分)【写作点拨】材料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话说的是英雄的价值,英雄是国家的脊梁。第二句话阐释了什么是英雄,英雄有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