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一中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铜陵一中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铜陵一中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铜陵一中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铜陵一中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铜陵一中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枫糖尿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氨基酸代谢异常,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下图是某患者家系中部分成员的该基因带谱,以下推断错误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2号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3号为纯合子概率是1/3D.1号和2号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有()①植物体内不同的腺体能够分泌不同的激素,脱落酸能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②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③乙烯可以促进苹果和香蕉等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④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⑤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⑥用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A.2项 B.3项 C.4项 D.5项3.下图为通过DNA分子杂交鉴定含有某特定DNA的细菌克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可以准确计算样品中含有的活菌实际数目B.外源DNA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进行复制C.重组质粒与探针能进行分子杂交是因为DNA分子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D.放射自显影结果可以显示原培养皿中含有特定DNA的细菌菌落位置4.某兴趣小组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123452,4-D溶液浓度0a1a2a3a4根的平均数目(条)1.86.47.87.81.3注:a1、a2、a3、a4依次增大下列叙述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A.a4浓度的2,4-D抑制生根B.组别1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C.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1与a2之间D.2,4-D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5.利用基因重组原理,有目地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培育出更优良的新品种的方法是()A.转基因技术 B.杂交育种 C.多倍体育种 D.诱变育种6.农民除去农田中的杂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调整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途径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7.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8.(10分)下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或原始合作、捕食、种间竞争C.图丙中实验后期X的种内竞争加剧D.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二、非选择题9.(10分)甲状腺位于颈部,除了能分泌甲状腺激素外,还能分泌降钙素,调节血钙的浓度.甲状旁腺附在甲状腺上,能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能增加小肠对钙、磷、镁的吸收.机体的许多重要生理活动受激素调节.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PTH与降钙素在血钙调节上起_________作用。这是因为PTH能作用于小肠细胞,_________,从而增加血钙浓度。钙离子经小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过程中,至少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2)降钙素能与肾小管壁细胞膜上____________结合,引起尿液中钙离子浓度____________。(3)切除甲状腺的病人往往需要定期服用“优甲乐”,来替代甲状腺激素起作用。甲状腺激素可提高____________,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也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10.(14分)据《氾胜之书》记载,在瓜田中“又种薤(xie)十根……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于瓜中,亩四五升,其藿可卖。此法宜平地,瓜收亩万钱。”这种生产就是立体农业的雏形。现代立体农业的实例有∶湖北省某林场在板栗林里栽培茶树,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板栗茶树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板栗是一种深根性树种,一般高度为3~4m;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高度为1m左右。(1)题干中两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这是因为在有限的空间里,不同植物高矮结合,____________,提高了作物产量。(2)板栗与茶树的根系深度不同,这体现了该地群落结构的______________结构,这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____________等资源。(3)由题意可知,该林场的板栗和茶树的生态位存在部分重叠,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该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若要调查一片面积为4hm2近方形板栗林里的板栗树种群密度,可以用____________(方法)调查,宜采用的取样方法是____________。(4)若要调查板栗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采集到小动物可以放入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试管中。(5)为对板栗林中某种害虫进行防治,该地果农十分依赖于喷洒农药,除可能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之外,请谈一谈这种做法的害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它们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我国人民同毒品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因为这个不仅关系个人命运、而且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可卡因可引起人体多巴胺作用途径的异常,相关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多巴胺是一种兴奋型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①]___________中,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以___________方式被释放到[②]___________(内环境成分),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③]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其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并不会持续兴奋,据图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3)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③的数量___________(“增加”或“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12.下图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回答:(1)图中[2]的主要成分是_____。(2)[1]的基本骨架是_____,它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4]中的_____上,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括号内填写图中代号)(4)如果该细胞离体培养成完整植株,说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分析题图:Ⅰ1和Ⅰ2无病,但Ⅱ4有病,根据“无中生有”,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基因带谱可知,Ⅱ4是隐性纯合体,Ⅱ3是显性纯合体,Ⅰ1和Ⅱ5是杂合体。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由于Ⅱ4是隐性纯合体,所以2号携带该致病基因,B正确;C、3号为显性纯合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C错误;D、由于Ⅰ1和Ⅰ2无病,都是杂合体,所以他们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1/2=1/8,D正确。故选C。2、B【解析】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吲哚乙酸;元素组成:C、H、O、N;生长素的合成与色氨酸有关,合成部位:主要是在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分布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有,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极性运输: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的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能量);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可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详解】①植物体内没有专门产生激素的腺体,如乙烯在各个部位均可合成,①错误;②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如果缺乏氧气会影响有氧呼吸进而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②正确;③乙烯只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不能促进生长发育,③错误;④在幼嫩的芽、叶等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④正确;⑤豌豆幼苗切段中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⑤正确;⑥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才能得到无子番茄,⑥错误。故选B。3、D【解析】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只能估算样品中含有的活菌实际数目,并不能准确,A错误;外源DNA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表达,复制需要有复制原点,B错误;重组质粒与探针能进行分子杂交是因为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错误;放射自显影结果可以显示原培养皿中含有特定DNA的细菌菌落位置,因为菌落附着在膜上的位置是固定的,放射自显影后可以一一对应起来,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菌培养和基因工程等有关知识,考查DNA复制、转录以及DNA分子杂交技术,将选修与必修巧妙结合,难度适中。4、C【解析】组别1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a4浓度下生根数目少于对照组,说明a4浓度的2,4-D抑制生根,A项、B项正确;a2与a3浓度下生根数目相同,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可以推测,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2与a3之间,C项错误;a1与a3浓度下生根数目均大于对照组,说明促进生根,2,4-D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D项正确。5、B【解析】诱变育种的方法是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获得众多的突变体,然后从中筛选出优良类型,该育种方法带有盲目性,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多倍体育种的方法是利用了多倍体中含有物质丰富的特征进行多倍体的培育过程,该过程常用的方法是秋水仙素诱导加倍,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获得多倍体;转基因技术是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优势是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杂交育种的方法是通过杂交、自交实现了新品种的培育,该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其典型优点是通过杂交能使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进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详解】杂交育种是一种最常规的育种方法,它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更优良的新品种。即B正确。故选B。6、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解答时使生态系统的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来切入。【详解】A、去除杂草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降低,A错误;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途径不会改变,B错误;C、杂草和农作物是竞争的关系,去除杂草主要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用的地方农作物中,C正确;D、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错误。7、C【解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详解】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其数量变化趋势,A错误;B、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有关,B错误;C、年龄组成是种群数量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C正确;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D错误。故选C。8、D【解析】据图分析,甲图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属于互利共生(或者互惠)的关系;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属于捕食关系;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属于种间竞争关系。【详解】A、甲图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A正确;B、据图分析,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C、图丙中两种生物的竞争最终导致一种生物被淘汰,X生物数z增加,种内竞争加剧,C正确;D、乙图是捕食关系图,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益,二者在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1)①.拮抗②.将Ca2+释放入血液③.8(2)①.特异性受体②.上升(3)细胞代谢速率【解析】据图分析,血钙浓度降低引起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促进小肠将钙吸收如血液、肾脏钙重吸收、骨将钙释放如血液;血钙浓度上升引起甲状腺分泌降钙素,促进肾脏排出钙、促进骨吸收钙。【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甲状旁腺激素(PTH)可以增加血液中钙的含量,与降钙素在血钙调节上起拮抗作用,前者能够作用小肠细胞,将Ca2+释放入血液;钙离子经小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过程中,需要经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2层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的2层细胞膜,因此至少需要通过8层磷脂分子。【小问2详解】降钙素具有降低血钙浓度,能够与肾小管壁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促进肾脏排出钙,引起尿液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小问3详解】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还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动物激素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出血钙浓度降低或升高后引起激素调节的机理,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10、(1)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①.分层②.水分、矿质营养(3)①.样方法②.五点取样法(4)①.取样器取样②.70%的酒精溶液(5)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也危害板栗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解析】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3、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样本量足够大,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不同,样方大小根据调查的对象来确定,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样方通常为lm×1m,常用各样方的平均值估算种群密度。【小问1详解】题干中两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均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的利用了阳光等环境资源,提高了作物产量,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小问2详解】板栗是一种深根性树种,一般高度为3~4m,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高度为1m左右,两树种合理搭配,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阳光(地上部分)和水分、矿质元素(地下部分)等资源。【小问3详解】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用样方法,在方形的地块,可以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小问4详解】土壤中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采集到小动物可以放入70%的酒精溶液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试管中。【小问5详解】为对板栗林中某种害虫进行防治,该地果农十分依赖于喷洒农药,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也危害板栗食用者的身体健康。【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答题。11、(1)反射(2)①.突触小泡②.胞吐③.组织液④.特异性受体⑤.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3)①.上升②.减少【解析】分析示意图可知: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结构①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依赖于突触小泡的膜和突触前膜融合,体现膜的流动性;根据图中信息,②是突触间隙。从图可知,可卡因具有封闭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故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小问1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小问2详解】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泡内,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的膜与突触前膜融合后,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组织液)中,经过扩散运输到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后膜膜外的电位变化由正变负。由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能过多巴胺转运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