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寿春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寿春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寿春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寿春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寿春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合肥市寿春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体液的2/3B.b是组织液,其渗入c的量少于渗入d的量C.胰岛素和肌肉注射的青霉素可存在于d中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和消化液2.暗反应中参与CO2固定的物质是()A.还原性氢 B.五碳化合物C.三碳化合物 D.ATP3.炭疽杆菌造成感染者死亡率极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能产生两种成分为蛋白质的内毒素。有科学家将该菌的大型环状DNA分子破坏,该菌仍能产生内毒素。据此判断下列对炭疽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内毒素合成的基因位于炭疽杆菌的拟核中B.炭疽杆菌合成的内毒素属于代谢产物C.将蜡状杆菌改造成像炭疽杆菌一样的致病菌需要通过转基因技术D.如将炭疽杆菌用于军事用途或恐怖活动,则属于生物武器4.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可对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B.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C.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均可释放化学物质D.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5.某桑基鱼塘中养殖有多种鱼,不同种类的鱼生活在鱼塘的不同水层,食性也有很明显的差异,其中生活在下层的一些鱼可以食用蚕沙(蚕的粪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决定不同种类鱼在鱼塘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B.蚕沙和鱼体内的碳元素都能以CO2的形式进入生产者体内C.蚕同化的能量通过蚕沙流动到鱼体内的部分约为10%〜20%D.桑基鱼塘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来提高桑树对光能的利用率6.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自主神经系统都是传出神经B.支配消化道的自主神经不受意识控制C.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支气管扩张,心跳加快D.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为探究不同浓度的沙棘黄酮对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浓度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第一步:取40只大小相似的刚刚处理得到的人工糖尿病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并编号为甲、乙、丙、丁,并测定每组小鼠空腹血糖浓度。第二步:给甲、乙、丙组小鼠分别用灌胃器灌胃3μmol/L、10μmol/L、30μmol/L的沙棘黄酮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而成)2mL,给丁组__①__。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分别在2周末、4周末、6周末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空腹血糖浓度。实验结果:实验分组给药前空腹血糖/(mmol·L-1)给药后空腹血糖/((mmol·L-1)2周末(与给药前比较)4周末(与2周末比较)6周末(与给药前比较)甲组17.5明显升高明显升高无显著差异乙组17.4明显升高无显著差异明显降低(明显高于正常数值)丙组17.3无显著差异无显著差异明显降低(接近正常数值)丁组17.7明显升高明显升高明显升高(接近2周末数值)(1)上述实验步骤中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每组用10只小鼠,而不用1只小鼠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给小鼠不断地饲喂含糖量高的食物,可使其分泌较多的胰岛素,使组织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降低,从而构建人工糖尿病小鼠。(3)糖尿病小鼠体内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是_______,该激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途径来调节血糖的去向。(4)由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椴树是我省常见的树种,适生于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山谷、山坡均可生长,生产生活中常用扦插进行椴树苗木的繁殖。生根粉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生根粉对椴树插条生根的影响,开展了相关实验:①取当年生椴树枝条若干,每个插条上部保留2片1/2叶,插条基部切口斜切,均分为7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根粉溶液浸泡插条基部1min。②在恒温的扦插培养池中,插条以适宜株行距插入消毒过的珍珠岩基质,添加足量的水后,根据实验时气温、光照等条件调节喷水量.待插条生根后,逐渐减少喷水量,适度增加光照。③从扦插后的第15天开始观察,分别记录不定根发生的时间,并依照相应数据计算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结果如下表:生根粉浓度/(mg·kg-1)不定根发生/d生根率/%平均生根数/条空白对照组2834.53.51002550.54.02002453.04.35002362.84.510002446.64.520002537.14.430003126.43.1(注:①生根率=生根插条数/插条总数×10%;②平均生根数指生根插条上不定根的平均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空白对照组的处理是不加____________的清水,因变量是____________。(2)步骤①中,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3)由表中数据可知3000mg·kg-1生根粉具有____________(“增加”或“减少”)生根数的效应,生产上应选择浓度为____________的生根粉处理椴树插条。(4)图2为未经生根粉处理的椴树枝条横放-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ab两侧的生长状况____________(“能”或“不能”)体现两重性。(5)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生物兴趣小组进-步测定了不同浓度生根粉处理后在不定根发生期插条内生长素(I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如图3。通过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一定范围内生长素和脱落酸对插条生根表现为相互____________,生根粉促进插条生根的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9.(10分)某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温度(℃)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0h24h48h72h96h120h144h168h151.23.03.84.64.03.22.82.5201.25.05.34.22.11.20.80.6251.25.25.64.62.91.00.60.2301.24.95.54.82.21.30.70.5351.21.51.82.02.21.30.80.6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_____。(2)在计数时,按以下顺序操作_____(填字母)。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血细胞计数板放在显微镜载物台的中央计数。A.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B.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C.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3)实验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计数室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内有16个小方格,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若计数的5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120个,则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约有_____个。(单位:×106个/mL)(4)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为_____℃。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时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_____。(5)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最大值的时间将_____。(选填“延长”、“缩短”或“保持不变”)10.(10分)新冠肺炎的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CoV。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2019-nCoV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此时发挥作用的是免疫系统的第___________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2)2019-nCoV侵入人体后,抗原呈递细胞把病毒特有的抗原暴露出来,呈递给___________,该细胞还能分泌___________。当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时,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细胞能识别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3)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疫情期间,某地11名患有新冠的孕妇生下的婴儿,IgG抗体水平都可被检测到,其中五名婴儿还检测到IgM抗体,已知IgM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在胚胎发育晚期的胎儿即能产生,正常IgG在出生三个月后开始合成,3一5个月接近成人水平,但它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图是人体初次及再次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①由题可知,感染反应产生的初始抗体是___________(填“IgM”或“IgG”)。②初次接触抗原经历潜伏期后,抗体数量呈指数生长,后进入下降期,血清中抗体数量浓度慢慢下降,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③2020年3月,新加坡一名孕妇确诊新冠肺炎,11月初她诞下一名婴儿,结果该婴儿没有感染新冠病毒,却自带IgG抗体。请尝试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11.(15分)将动物致病菌的抗原基因导入马铃薯制成植物疫苗,饲喂转基因马铃薯可使动物获得免疫力.以下是与植物疫苗制备过程相关的图和表表1引物对序列表引物对AP1AACTGAAATGTAGCTATCP2TTAAGTCCATTACTCTAG引物对BS1GTCCGACTAGTGGCTGTGS2AGCTGGCGTTTAGCCTCG表2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表限制酶AluⅠEcoRⅠPstⅠSmaⅠ切割位点AG↓CTTC↑GAG↓AATTCCTTAA↑GCTGCA↓GG↑ACGTCCCC↓GGGGGG↑CCC请根据以上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在采用常规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使用的DNA聚合酶不同于一般生物体内的DNA聚合酶,其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2)PCR过程中退火(复性)温度必须根据引物的碱基数量和种类来设定.表1为根据模板设计的两对引物序列,图2为引物对与模板结合示意图.请判断哪一对引物可采用较高的退火温度?_____(3)图1步骤③所用的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是否有专一性要求?_____(4)为将外源基因转入马铃薯,图1步骤⑥转基因所用的细菌B通常为_____(5)对符合设计要求的重组质粒T进行酶切.假设所用的酶均可将识别位点完全切开,请根据图1中标示的酶切位点和表2所列的识别序列,对以下酶切结果作出判断①采用EcoRⅠ和PstⅠ酶切,得到_____种DNA片段②采用EcoRⅠ和SmaⅠ酶切得到_____种DNA片段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据图分析,a表示细胞内液,b表示组织液,c表示淋巴,d表示血浆。【详解】A、a表示细胞内液,占体液2/3,bcd表示细胞外液,占体液1/3,A正确;B、b是组织液,绝大部分渗入d血浆,少部分渗入c淋巴,B正确;C、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分泌后进入组织液在通过血液运输,肌肉注射的青霉素先进入组织液,后进入血浆,C正确;D、消化液不是内环境,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D错误。故选D。2、B【解析】光合作用的过程主要有: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物质变化:a.水的光解;b.ATP的生成。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物质变化:a.CO2的固定;bCO2的还原。【详解】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CO2和五碳化合物固定成C3化合物。故选B。3、A【解析】A、大型环状DNA位于拟核,破坏大型环状DNA分子,该菌仍能产生内毒素。说明控制内毒素合成的基因位于炭疽杆菌的质粒中,A错误。B、炭疽杆菌合成的内毒素属于代谢产物,B正确。C、将蜡状杆菌改造成像炭疽杆菌一样的致病菌需要通过转基因技术,C正确。D、将细菌用于军事用途或恐怖活动,属于生物武器,D正确。故选A。4、D【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有: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详解】免疫系统可及时的监控和清除体内癌变、衰老的细胞,A正确;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5个环节,B正确;神经细胞可分泌神经递质,内分泌细胞可分泌激素,免疫细胞可分泌抗体、淋巴因子等,C正确;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细胞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患呆小症,D错误。故选D。5、B【解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详解】决定不同种类鱼在鱼塘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A错误;蚕沙中的含碳有机物和鱼体内的含碳有机物可分别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鱼的呼吸作用以CO2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进而被生产者用于光合作用,可见,蚕沙和鱼体内的碳元素都能以CO2的形式进入生产者体内,B正确;蚕沙(蚕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蚕同化的能量,C错误;桑基鱼塘,通过人们科学规划,使能量得到高效利用,但不能提高桑树对光能的利用率,D错误。【点睛】易错点在于:不清楚自身粪便不属于自身所同化的能量,而应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6、D【解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其中脑分为脑干、大脑和小脑三部分;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两部分。而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其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功能通常不完全受人类意识的支配。【详解】A、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其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A正确;B、人处于安静状态下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不受意识控制,B正确;C、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支气管扩张,心跳加快,C正确;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用灌胃器灌胃等量(或2mL)的生理盐水(2)①.避免因个体差异而造成的偶然性误差②.胰岛素受体(3)①.胰岛素②.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或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4)沙棘黄酮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浓度,且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升高作用效果增强【解析】分析实验,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沙棘黄酮溶液,因变量为血糖浓度。【小问1详解】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丁组小鼠是对照组,应该用灌胃器灌胃等量(或2mL)的生理盐水。【小问2详解】该实验每组用10只小鼠,而不用1只小鼠进行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因个体差异而造成的偶然性误差,这遵循了实验的平行重复原则。胰岛素要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起降血糖的作用,给小鼠不断地饲喂含糖量高的食物,可使其分泌较多的胰岛素,使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降低,从而构建人工糖尿病小鼠。【小问3详解】动物体内降血糖的唯一激素是胰岛素,该激素通过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或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来调节血糖的去向。【小问4详解】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甲组给药后2周末(与给药前比较)血糖明显升高、4周末(与2周末比较)血糖明显升高,6周末(与给药前比较)血糖无显著差异;乙组给药后2周末(与给药前比较)血糖明显升高,4周末(与2周末比较)血糖无显著差异,6周末(与给药前比较)血糖明显降低;丙组小鼠给药后2周末(与给药前比较)血糖无显著差异,4周末(与2周末比较)血糖无显著差异,6周末(与给药前比较)血糖明显降低(接近正常数值)6.0mmol/L,而对照组丁组一直是明显升高,由此推测沙棘黄酮能够降低小鼠的血糖含量,且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升高作用效果增强。【点睛】本题通过探究不同浓度的沙棘黄酮对人工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数值的影响,考查学生实验的原则、步骤等,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8、(1).生根粉(2).不定根发生的时间、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3).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4).减少(5).500mg•kg-1(6).能(7).拮抗(8).生根粉处理后能提高IAA的含量,促进枝条生根;同时降低ABA的含量,减弱对生根的抑制作用【解析】曲线分析:随着生根粉浓度升高,IAA先升高后降低,而ABA则下降后,基本稳定;表格分析:随着生根粉浓度升高,生根率先升高后降低,并且能体现生根粉作用的两重性。【详解】(1)本实验中空白对照组的处理是不加生根粉的清水,因变量是不定根发生的时间、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2)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故步骤①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3)由表中结果表明,生根粉对搬树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与对照相比,3000mg·kg-1的生根粉具有减少生根数的效应,而促进插条生根较适宜的生根粉浓度为500mg•kg-1左右,生产上应选择浓度为500mg•kg-1的生根粉处理椴树插条。(4)椴树枝条横放一段时间后,由于重力生长素向下横向运输,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根比较敏感,b侧浓度高,抑制生长,a侧促进生长,故根向地生长体现了两重性。(5)据曲线分析可知,一定范围内生长素和脱落酸对插条生根表现为相互拮抗,其原因可能是生根粉处理后能提高IAA的含量,促进枝条生根;同时降低ABA的含量,减弱对生根的抑制作用。【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表格,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题目难度适中。9、(1)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误差(2)BAC(3)6×106(4)①.25②.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长;达到最大值后,随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逐渐下降(或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增后减)(5)缩短【解析】血球计数板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工具,板由H形凹槽分为2个同样的计数池。计数池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大方格内分为16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即16×25型(希利格式);另一种是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即25×16型(汤麦式)。但是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每一大方格都是由16×25=25×16=400个小方格组成。【小问1详解】酵母菌采取的是抽样调查法,因此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误差。【小问2详解】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首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然后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并且将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镜检计数。故顺序为BAC。【小问3详解】使用血球计数板,采用抽样计数法,需明确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与计数板中的密度是一样的,血球计数板中的密度是120个×5/(1mm×1mm×0.1mm)=6×103(个/mm3)=6×106(个/cm3),因此1mL培养液中约有酵母菌6×106个。【小问4详解】据表可知,25℃下种群数量最大可以达到5.6×106个/mL,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为25℃;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不管什么温度下,随着时间的延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长;达到最大值后,随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逐渐下降(或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增后减)。【小问5详解】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种群增长更快,达最大值的时间将缩短。【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计数方法以及变化规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结果分析能力。10、(1)①.二②.免疫防御(2)①.辅助性T细胞②.细胞因子③.细胞毒性T(3)①.IgM②.抗体自身代谢使抗体数量下降(或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③.母亲产生的抗体通过胎盘传给了婴儿【解析】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是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其中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机体内的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小问1详解】当2019-nCoV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功能,上述过程属于第二道防线,即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小问2详解】2019-nCoV侵入人体后,抗原呈递细胞把病毒特有的抗原暴露出来,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该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一方面能增殖、分化更多的细胞,而且该细胞还能分泌细胞因子。当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时,免疫系统的细胞毒性T细胞被活化、增殖并能识别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小问3详解】①据题干信息“IgM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故IgM是感染反应产生的初始抗体。②初次接触抗原,经历潜伏期后抗体数量呈指数增长,后进入下降期,血清中抗体浓度缓慢下降,是因为抗体自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