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里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下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不能推断出()A.在各层次中林下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低于林窗B.光照同时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C.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同D.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2.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沃泰默实验中,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血液则不能使胰腺分泌胰液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可促进胰液的分泌3.下表表示能量流进某种植食性动物时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项目摄食量粪便量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能量(kJ)530330X110A.X表示的能量大小不能确定B.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有25%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C.表中各个量之间没有一定的数量关系D.流向第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至多为40kJ4.下图所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②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③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
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 D.④5.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蝗灾,当地政府和农牧民常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杀灭蝗虫。新疆某地发生蝗灾时,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子放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上,达到很好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利用农药灭虫,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都是抗药能力较强的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鸭子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鸭子与草原上的牛、羊的关系是种间互助D.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减轻污染、保护其他生物6.下列病症中,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无关的是A.小腿抽搐 B.组织水肿C.尿毒症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7.下列质地的衣物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A.毛类衣物 B.棉麻类衣物C.尼龙类衣物 D.化纤类衣物8.(10分)下列有关生态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重度生物入侵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B.某区域内的两种染色体数相同的植物共同构成一个种群C.计算种群密度时,应去掉数据中的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容纳量二、非选择题9.(10分)请据图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问题。(1)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_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研究表明,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其对应的运输是____________。(2)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芽促进作用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表现为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丙图信息,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________。10.(14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丙中生物A.B、C、D能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如表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数据表(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营养级ⅠⅡⅢⅣ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108kJ)140.021.00.9呼吸消耗的(108kJ)501.279.113.20.5(1)表中的I对应图中______,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2)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除了甲、乙、丙、丁所示的组成成分外,还包括__________。请写出图中的食物链(网)__________。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灭绝,一段时间内,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能力。11.(14分)负向光性是植物在高光强或其它不良条件下发生的一种背向光源弯曲生长的适应性反应。(1)光不仅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还可以作为一种______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研究表明,光敏色素作为光受体,主要接收红光和远红光(>600nm);蓝光/UV—A受体主要接收蓝光(400—500nm)和近紫外光。用不同光质的光照射水稻根,实验结果如图,推测诱导水稻根负向光性生长的光受体更可能是______。(2)为进一步研究根负向光性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水稻种子进行了表1的实验,请在空白处选填相应处理内容,完成实验方案。表1组别处理方式弯曲度(℃)根尖生长状况1______38.7±5.23负向光性生长2黑暗;在根的一侧贴空白琼脂0垂直生长3______42.4±5.39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4③⑤32.1±8.32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①侧光照②均匀光照③黑暗④在根的一侧贴空白琼脂⑤在根的一侧贴有IAA的琼脂⑥在根的一侧贴有IAA的琼脂根据实验结果可推知,单侧光引起根尖两侧IAA含量差异是导致根负向光性的原因,IAA浓度高时弯曲度加大。(3)研究人员测定水稻根向光侧和背光侧在单侧光刺激后IAA含量的变化。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不同光强处理后根尖向光侧和背光侧IAA含量变化处理向光侧()背光侧()光强()210.5421.7光强()184.8498.6黑暗418.6418.6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负向光性产生的机制可能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12.脊髓损伤(SCI)是脊柱损伤后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在脊髓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感觉、运动障碍,如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等。请回答:(1)正常情况下,抗利尿激素参与尿液的形成,其作用的靶器官是_____。(2)当膀胱内尿液充盈时会刺激_____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元膜外的_____内流,从而产生电位变化。兴奋经传入神经纤维传到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沿特定的传导通路传递到_____形成尿意。(3)SCI患者感觉不到尿意,原因是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线明暗、地形起伏、湿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群落的空间结构能够使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彼此相互融洽,从而能够更好的利用无机环境中的空间和资源。题图分析,各层次林窗下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比林下高,随着深度的增加林窗下、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之减少,同时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类数量不同。【详解】A、由图可知,各层次林窗下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比林下高,A正确;B、林窗下和林下属于水平结构,距离地面的深度属于垂直结构,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中动物种类数越来越少,这表明光照同时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正确;C、该调查只统计了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类数,并没有关于种群密度的统计,故不能对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不同进行判断,C错误;D、由图分析可知,在林窗下和林下随着深度的增加,林窗下、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之减少,D正确。故选C。2、B【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详解】A、沃泰默实验中,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血液则不能使胰腺分泌胰液,排除了是盐酸直接作用于胰腺的可能,A正确;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B错误;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C正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正确。故选B。3、D【解析】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进入分解者体内的+未被利用的。【详解】呼吸消耗量X=530—330—110=90kJ,A错误。同化量=530—330=200,呼吸消耗量=(90/200)×100%=45%,呼吸量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大约占60%),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因此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有(90/200)×60%=27%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B错误。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因此表中各个量之间有一定的数量关系,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该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是530—330=200,因此流向第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至多为200×20%=40,D正确。【点睛】1.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2.粪能不属于同化量,呼吸消耗量属于同化量。4、D【解析】分析题图: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所以乙~甲表示分裂间期,甲~乙表示分裂期,乙~乙表示一个细胞周期。【详解】①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时间要长得多。按照图示的方向,图中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期,①错误;②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②错误;③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③错误,④正确。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5、B【解析】A、利用农药灭虫,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是抗药性较强的,A正确;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利用鸭子与蝗虫的捕食关系更好地消灭蝗虫,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并非想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鸭子,B错误;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鸭子与草原上的牛、羊的关系是种间互助,C正确;D、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减轻污染、保护其他生物,D正确。故选B。6、D【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分析题干可知,本题的要点是环境成分发生变化,先回忆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然后结合选项分析解答。【详解】A、小腿抽搐是由于血浆中Ca2+浓度过低引起的,Ca2+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B、组成水肿是由于组织液中水含量过低,渗透压降低引起的,是内环境成分变化引起的,B错误;C、尿毒症是由于肾功能受损,血浆中的尿素、尿素等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造成的,是内环境成分变化引起的,C错误;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所致,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与内环境成分变化无关,D正确。故选D。7、A【解析】加酶洗衣粉中添加了多种酶制剂,如碱性蛋白酶制剂和碱性脂肪酶制剂等。这些酶制剂不仅可以有效地清除衣物上的污渍,而且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并且这些酶制剂及其分解产物能够被微生物分解,不会污染环境。【详解】加酶洗衣粉中添加了多种酶制剂,如碱性蛋白酶制剂和碱性脂肪酶制剂等。因为加酶洗衣粉中含的蛋白酶较多,蛋白酶可将蛋白质分解,所以蛋白质类纤维织物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毛类衣物富含蛋白质纤维,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棉麻类衣物、尼龙类衣物、化纤类衣物不含蛋白质纤维,可以用加酶洗衣粉洗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A【解析】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引进外来物种一定要避免产生生物入侵。【详解】A、重度生物入侵会影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进而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A正确;B、种群指的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两种染色体数相同的植物不一定是同种生物,B错误;C、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C错误;D、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其没有环境容纳量,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9、(1)①.色氨酸②.极性运输(2)①.既不促进,也不抑制②.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3)①.大于m小于M②.小于m【解析】分析图甲可知,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小于芽,根比芽敏感。图乙表示的是在重力影响下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根表现出向地性,茎表现出背地性。图丙中可以看出,生长素浓度在0到g时,促进效果随浓度增大而上升;而g到i时,促进效果随浓度增大而下降,但0到i,都表现促进作用。【小问1详解】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研究表明,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小问2详解】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芽促进作用最合适生长素浓度是10-8mol·L-1,该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这说明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小问3详解】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m,又因为背光侧比向光侧长得快,促进作用更强,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M,因此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m小于M。若植物水平放置,生长素向近地侧运输,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又因为植物表现出茎的背地性,生长素对近地侧的促进作用比远地侧大,因此若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m。【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两重性、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生长素的运输,考查考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10、(1)①.乙②.CO2(2)15%(3)①.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②.③.一定的自我调节【解析】1、分析图:甲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小问1详解】表格中的数据表示的是能量流动,由于Ⅰ没有从上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所以可以判断Ⅰ是生产者,对应的是图中的乙;③表示的是呼吸作用,连接的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小问2详解】A是初级消费者,对应表格中的Ⅱ,第三营养级对应表格中的Ⅲ,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A同化的能量为140.0×108kJ,下一营养级(Ⅲ)同化的能量为21.0×108kJ,所以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1.0/140.0×100%=15%。【小问3详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除了甲、乙、丙、丁所示的组成成分外,还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都是由生产者开始的,根据A、B、C、D四种生物能量所占比例可知,B与C能量所占比例接近,所以A是初级消费者,B、C是次级消费者,D是三级消费者,故图中存在的食物网为:;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灭绝,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1、(1)①.信号②.蓝光/UV-A受体(2)①.①④②.③⑥(3)①.光受体接受刺激②.背光侧IAA浓度高,向光侧IAA浓度低【解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疏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其次是芽,再次是茎。2、据图分析,图中自变量是光的波长,当波长为400~500nm左右,胚芽鞘的相对弯曲度较高,当波长>600nm,弯曲角度为0,说明对蓝光更为敏感。【小问1详解】光不仅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还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据图分析,图中自变量是光的波长,当波长为400~500nm左右,胚芽鞘的相对弯曲度较高,当波长>600nm,弯曲角度为0,结合题意,光敏色素主要接收红光和远红光(>600nm);蓝光/UV-A受体主要接收蓝光(400-500nm)和近紫外光。可推测诱导水稻根负向光性生长的光受体更可能是蓝光/UV-A受体。【小问2详解】分析表格可知,第1组结果是根尖负向光性生长,因此第1组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单侧光照、在根的一侧贴空白琼脂,即①④;第2组作为对照,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3、4组的结果都是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说明第3、4组的处理方式都应该是黑暗、在根的一侧贴有一定浓度IAA的琼脂,由弯曲方向(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可知,第3、4组外用IAA对根的生长所起的作用是抑制其生长,且外用生长素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弯曲角度越大,综上所述,第3组的处理方式应该是③⑥,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