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西乡二中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可以证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而过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例子是()A.植物的向光性 B.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D.顶端优势2.下图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体内血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D点若改为摄取大量的淀粉类食物,DE段斜率会变小B.乙FG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血糖大量参与氧化分解C.乙DE段与甲AB段相比,乙的胰岛B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活动可能较弱D.用斐林试剂对B、E点尿液进行检查,正常情况下,水浴加热后B点尿液检查结果呈砖红色3.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采集和调查B.调查不同空间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在同一时间分别取不同深度土层的土样C.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D.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4.研究发现“死亡基因A和G”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体的生物节律,AA型的人比GG型的人每天平均早醒约一小时,AG型则刚好介于前两者之间。另外,“死亡基因”一旦出现异常,细胞就不再自然死亡。下列关于死亡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死亡基因”的表达会导致细胞的坏死B.“死亡基因”异常会增加癌变的风险C.A和G基因互称等位基因,通过基因突变产生D.A和G基因之间的差异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5.短期记忆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如图表示相关结构。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①B.M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时,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C.N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6.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4个实验,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①与②组成的对照实验中,自变量是稀盐酸刺激的部位B.①与③对比说明没有小肠神经结构的参与时胰腺仍可以分泌胰液C.上述实验说明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以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液的分泌D.从以上:四个实验中可以推测出胰液中含有人们发现的促胰液素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乙酰胆碱和NO都是重要的神经递质,图1为二者作用机理示意图。(1)如图1,乙酰胆碱以________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后发挥作用;NO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________,后者是重要的胞内信号分子,发挥多种作用。(2)为研究NO是否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发挥作用,研究人员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海马区注射微量L-NA(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以Y型电迷宫(图2)检测学习记忆能力。一支臂不通电并有灯光信号表示安全区,另外两支臂通电。两组均于注射后第4天进行测试。Ⅰ.学习测试:将大鼠放入迷宫箱,适应环境后训练其逃至安全区,记录学习达标所需次数。Ⅱ.记忆测试:学习测试24小时后,测试大鼠记忆达标所需次数。测试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NO含量。组别学习达标所需次数(次)记忆达标所需次数(次)NO含量(pmol/mg蛋白)A组55.7828.1164.33B组29.5012.7090.20①实验开始时,电迷宫中的灯光是________刺激,当动物移动至迷宫通电臂时,足底受到电击,引起神经元Na+________,形成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________产生痛觉。多次重复后动物学会分辨信号逃避电击,即形成了________反射。②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3)有研究表明,NO也可由突触后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作为一种“逆行信使”发挥特定作用。NO可以“逆行”的原因是________。8.(10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一种带有包囊膜的RNA病毒,其通过包囊膜上的S蛋白(棘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随后包囊膜与宿主细胞质膜融合,完成感染过程,如图1所示:图2表示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膜融合过程,说明细胞质膜具有_________的结构特点。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这属于_________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功能。(2)图2中IL-2可能是_________,其可以促进③细胞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3)新型冠状病毒经灭活处理后制成的疫苗是我国进行新冠预防接种的主要类型,我国已开始了第三针(加强针)全面接种工作。病毒灭活处理可使其失去致病性但保留_________,注射疫苗属于_________(填“主动”或“被动”)免疫。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人仍然可能感染冠状病毒的原因是_________。(4)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可以注射康复病人的血清进行治疗,原因是_________。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以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医生判断其出现了_________。9.(10分)研究发现,99.7%的宫颈癌都源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科研人员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揭盲实验,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癌前病变人数。A组:(接种前未检测出HPVDNA的志愿者)接种对照剂的组7863人中有癌前病变人数83人,接种疫苗的组7850人中有癌前病变人数4人;B组:(接种前检出HPVDNA的志愿者)接种对照剂的组1125人中有癌前病变人数126人,接种疫苗的组1122人中有癌前病变人数125人。回答下列问题:(1)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属于__________。HPV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靠__________来辨认它们,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是__________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B细胞的细胞周期__________(填“变短”或“变长”),B细胞分裂分化为__________。(2)根据揭盲实验中__________两组的癌前病变比例,推测该疫苗对预防宫颈癌变有效;癌前病变的比例组组,推测__________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癌前病变的比例在B组的两组结果中差别不大,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_________免疫清除体内HPV。(3)实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预防,接种后当HPV侵入机体时由__________(填“B细胞”或“记忆细胞”或“B细胞和记忆细胞”)完成二次免疫。10.(10分)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胎儿巨大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预防、诊断及治疗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请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是由肝脏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能特异性结合并转运性激素。材料二: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含量正常而靶器官对其敏感性低于正常的一种状态,这是妊娠期一种正常的生理性抵抗。此现象随孕周增加而加重,为弥补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产生的影响,胰岛素分泌量也相应增加。尽管所有孕妇在妊娠期都有上述调节过程,但少数人却发生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衰竭而使血糖升高,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生。(1)细胞中合成性激素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器官甲是________;“器官甲一胰腺一血糖”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3)雌激素水平升高使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表现为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的量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对肝脏中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抑制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4)SHBG的分泌过程中,雌激素与胰岛素表现为_______________作用。(5)正常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有利于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下图表示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请写出1-8各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锡箔套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为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能够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实例主要有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详解】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显示出向光性。因此,植物的向光性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A错误;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B错误;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没有体现出两重性,C错误;植物的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往侧芽,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体现出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特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C【解析】A、在D点,若改为摄取大量的淀粉类食物,因淀粉需经消化分解为葡萄糖之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因此DE段斜率会变小,A正确;B、运动时细胞呼吸加强,血糖大量参与氧化供能,导致乙FG段血糖浓度下降,B正确;C、甲为糖尿病患者,乙为健康人,乙DE段与甲AB段相比,甲的胰岛B细胞受损而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因此乙的胰岛B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活动可能较强,C错误;D、葡萄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的条件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当血糖的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mg.dL-1)时,多余的血糖会随尿排出,出现糖尿,B点对应的血糖浓度已经超过肾糖阈,而E点对应的血糖浓度低于肾糖阈,所以用斐林试剂对B、E点尿液进行检查,正常情况下,水浴加热后B点尿液检查结果呈砖红色,D正确。故选C3、A【解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原理: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小动物有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以及多种多样得昆虫等。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详解】A、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和调查,A错误;B、为了调查不同空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在同一时间分别取不同深度土层的土样,从而获得相关数据,B正确;C、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便于观察,C正确;D、利用小动物的趋暗、避高温的特点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正确。故选A。4、A【解析】1、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2、细胞坏死:不利因素引起的非正常死亡。3、基因突变,会产生其等位基因。【详解】A、“死亡基因”的表达会导致细胞的自然死亡,即细胞凋亡,A错误;B、一旦“死亡基因”出现异常,细胞就不再自然死亡,会增加癌变的风险,B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人群有AA型、GG型、AG型三种基因型,故A和G基因互称等位基因,通过基因突变产生,C正确;D、A和G之间的差异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D正确。故选A。5、B【解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为轴突到树突或轴突到细胞体,则图中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②,A错误;B、M处无论处于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都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B正确;C、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则N处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C错误;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不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B。6、D【解析】分析实验:1、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2、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详解】A、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A正确;B、①与③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通向小肠的神经,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B正确;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来调节,C正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不是由胰腺分泌的,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胞吐(2).相关受体(3).cGMP(4).无关(5).内流(6).大脑皮层(神经中枢)(7).条件(8).海马区NO含量较高则有助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高(9).NO能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解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据图分析,乙酰胆碱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NO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cGMP,发挥多种作用。在研究NO是否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实验中,分析A组(实验组)和B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差异,可知海马区NO含量较高,则有助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高。【详解】(1)据图分析,乙酰胆碱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NO由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cGMP。(2)在实验中,两组小鼠在通电的臂中受到电击,逃到没有电的有灯光的臂中,经过多次训练,形成条件反射。实验开始时,电迷宫中的灯光是无关刺激,当动物移动至迷宫通电臂时,足底受到电击,引起神经元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多次重复后动物学会分辨信号逃避电击,即形成了条件反射。②A组小鼠在海马区注射微量L-NA(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A组学习达标所需次数和记忆达标所需次数均多于B组,说明A组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测试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NO含量,A组小鼠NO含量低于B组小鼠,实验结果表明海马区NO含量较高则有助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高。(3)有研究表明,NO也可由突触后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是因为NO是气体,能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点睛】本题主要通过实验考查神经兴奋的传递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学会对实验的分析能力。8、(1)①.一定的流动性②.非特异性③.免疫防御(2)①.细胞因子②.浆细胞和记忆细胞(3)①.抗原性②.主动③.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容易发生变异;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短,体内还未产生足够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长,体内相应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数量大量减少(4)①.康复病人的血浆中含有与冠状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②.过敏反应【解析】据图1可知,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包囊膜上的棘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随后包囊膜与宿主细胞质膜融合,病毒衣壳与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图2中①为吞噬细胞,②为辅助性T细胞,③为B细胞,④为浆细胞,其分泌的抗体可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小问1详解】细胞质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位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吞噬细胞可吞噬消灭部分病毒,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清除外来病原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小问2详解】图2中IL-2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可促进③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小问3详解】病毒灭活处理可使其失去致病性但保留抗原性,注射疫苗可引起机体产生主动性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因此属于主动免疫。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人仍然可能会感染冠状病毒的原因有: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容易发生变异;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短,体内还未产生足够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长,体内相应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小问4详解】因为康复病人的血浆中含有与冠状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故注射康复病人的血浆有助于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以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这属于过敏反应。【点睛】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及调节过程。熟记并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的过程及各个细胞作用是解题关键。9、(1)①.免疫监视②.细胞表面的受体③.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④.变短⑤.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2)①.A1组、A2组②.感染HPV③.细胞(3)B细胞和记忆细胞【解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①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②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小问1详解】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免疫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识别感染人体的HPV;体液免疫的过程中,两个信号可以激活B细胞: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同时,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由于B细胞要完成分裂,因此B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小问2详解】根据数据,A1组7863名志愿者在接种前未检测出HPV,接种对照剂后,癌前病变83人,A2组7850名志愿者在接种前未检测出HPV,接种疫苗后,癌前病变仅为4人,因此,注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B1组合与A1组进行对比,自变量为是否感染HPV,结果B1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A1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B2组合B1组人群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的作用主要是诱导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不能明显诱导细胞免疫来清除体内HPV。【小问3详解】根据B2组合B1组人群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推测,该疫苗主要诱导体液免疫的发生,因此,接种后疫苗后,当HPV侵入机体时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来完成二次免疫。【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分析图示进行回答。10、(1)内质网(2)①.下丘脑②.神经-体液调节(3)①.减少②.减弱(4)拮抗(对抗)(5)葡萄糖(或血糖)【解析】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下丘脑中含有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等。下丘脑的某些细胞还能释放激素。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血糖平衡的调节途径有激素调节和神经---体液(激素)调节。【小问1详解】性激素是脂质,其合成与内质网有关。【小问2详解】器官甲是下丘脑,可以通过分泌激素调节垂体的活动;感受器感受血糖的变化,使下丘脑分泌相应的激素,这是神经调节,该激素通过作用于胰腺,促进或抑制胰腺释放胰岛素,调节血糖变化,这是体液调节,因此下丘脑通过胰腺调节血糖平衡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小问3详解】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若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则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的量减少;胰岛素可以抑制胰岛血糖素的分泌,而胰岛血糖素可以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血糖的升高,因此胰岛素功能减弱,对对肝脏中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抑制减弱。【小问4详解】据图可知,雌激素能促进SHBG合成,而胰岛素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耕地承包责任合同
- 胃癌的营养支持治疗
- 白酒行业洞察报告
- 《现浇钢筋混》课件
- 第22课《伟大的悲剧》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1小蝌蚪找妈妈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胸椎内固定手术
- 2023年石英玻璃管(棒)投资申请报告
- 如何选择医疗险
- 犬似丝线虫病
- 股骨骨折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生理学课件:第十章 感觉器官
-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实务》 教案 第15课 送货作业管理
- ISO软件开发全套文档质量手册
- 期末复习三角形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PPT2023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
- 钨极氩弧焊焊接工艺参数课件
-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
- 保护身体小秘密课件
- 安全教育水果蔬菜要洗净
- 2024年高中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