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云南省大姚县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d1ae1440035dfec29a358cd163a276/b2d1ae1440035dfec29a358cd163a2761.gif)
![2024届云南省大姚县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d1ae1440035dfec29a358cd163a276/b2d1ae1440035dfec29a358cd163a2762.gif)
![2024届云南省大姚县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d1ae1440035dfec29a358cd163a276/b2d1ae1440035dfec29a358cd163a2763.gif)
![2024届云南省大姚县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d1ae1440035dfec29a358cd163a276/b2d1ae1440035dfec29a358cd163a2764.gif)
![2024届云南省大姚县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d1ae1440035dfec29a358cd163a276/b2d1ae1440035dfec29a358cd163a27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云南省大姚县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说法正确的是A.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B.甲侧芽生长快与生长素促进作用有关C.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D.甲为对照组,乙、丙为实验组2.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B.猫头鹰占有4个营养级C.蜘蛛和蟾蜍只存在捕食关系D.如果蛇的数量突然减少,短期内猫头鹰数量将大量减少3.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A.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B.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D.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4.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A点B.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F点C.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乙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D.要恢复被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首先应增加消费者的种类及数量5.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和热觉的部位B.冷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温觉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器官C.寒冷环境中出现“寒战(或战栗)”是立毛肌收缩的结果D.在炎热环境中大量排汗并未带走热量,只有汗液蒸发才使热量散失6.对维持内环境稳态不起作用的是A.肝糖原的分解与合成B.呼吸系统呼出CO2和吸入O2C.泌尿系统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胃酸分泌过多,吃苏打饼干可缓解症状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建立人工湿地公园可以有效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获得生态、社会和经济三重效益。图甲是某人工湿地公园污水处理示意图,图乙表示该人工湿地公园中几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A、B、C三个区域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的集合称为______,其中植物的向光生长与______信息有关。(2)人工湿地中植物的根系不仅能吸收N、P等营养物质,还能为微生物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微生物通过______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进水口的污水流入量还要加以控制,原因是人工湿地的______是有限的。(3)图乙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图乙中未体现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4)在此基础上,某地进一步建立了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科研小组对该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X表示能量流动的去向之一,Y为能量值,能量单位为J/cm2·a,肉食性动物作为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生物类型X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生产者44.05.095.020.20植食性动物9.51.511.0Y5.0肉食性动物6.30.56.50.711.0据表分析,X是指_____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_____,Y为_____。能量从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传递效率是_____。8.(10分)下图表示反射的相关结构,根据图示和相关神经调节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____________,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包括神经元和____________。(2)兴奋在突触处以_________传导,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__________。(3)兴奋在4上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______等。(5)刺激A处5会收缩不是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6)健康成年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和“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用微电极记录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是研究神经冲动产生、传导和突触传递原理的常用方法。根据以下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1)当图1中的微电极M记录到动作电位时,突触小泡将依次产生的反应是___;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兴奋型递质,突触后膜上将依次产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2)研究表明,在突触小体未产生动作电位的情况下,微电极N上也会记录到随机产生的、幅度几乎相等的微小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结合突触的结构和突触传递的过程,分析导致该电位变化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某些突触中,突触小体产生动作电位后,微电极N上记录到电位负值增大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如图3所示。已知K+和Cl−通道都参与了IPSP的形成,IPSP产生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4)已知从刺激开始到动作电位产生有一短暂的延迟,且与刺激强度有关。为了规避该延迟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可利用微电极记录技术设计实验,精确测量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度。请写出简要实验思路。(实验仪器:微电极记录设备、刺激器、计时器、刻度尺等。)________________。10.(10分)果蝇的性别决定为XY型,正常雌雄比例1:1,其染色体上的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其中A、a控制正常翅和小翅,b纯合时导致雌果蝇转化为不育雄果蝇,但在雄果蝇中没有性转变效应。研究人员选择了一群正常翅雌果蝇与一群可育雄果蝇自由交配,F1的性别比例为(♀:♂)为1:3,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翅雌果蝇:小翅雌果蝇:正常翅雄果蝇:小翅雄果蝇=7:1:19:5.请回答下列问题:(1)F1中的雌果蝇转化为不育雄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__,若雌果蝇不出现性转变效应,F1中正常翅雌果蝇:小翅雌果蝇:正常翅雄果蝇:小翅雄果蝇为____________;由此可判断出控制果蝇正常翅和小翅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2)若仅考虑B、b基因,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若让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则F2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____。(3)考虑两对等位基因,则亲代雄果蝇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为____________。11.(15分)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1)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地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颤”,有助于体温_________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2)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3)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A、由甲可知,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加快,A错误;B、甲侧芽生长快是由于解除了顶端优势,使得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生长,B正确;C、由图乙可知,侧芽的生长与细胞分裂素有关;C错误;D、图中应该丙是对照组,甲和乙是实验组,D错误。故选B。2、B【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该生态系统含有5条食物链,即草→食草鸟→猫头鹰、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详解】A、由分析可知,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食草鸟属于初级消费者,A错误;B、猫头鹰在不同的食物链所占营养级不一定相同,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B正确;C、蜘蛛和蟾蜍之间既有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C错误;D、图中蛇突然减少,猫头鹰可以从其他食物链获取食物,数量不会减少,D错误。故选B。3、C【解析】A、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都有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A错误;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D、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分裂,D错误故选C4、B【解析】已知直线P表示Nt+1=Nt,则曲线P表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与当年相等;甲乙两条曲线在P曲线以上表示种群数量增长了,以下表示减少,A、F点与P曲线相交,说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改变。【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甲曲线上A点在P曲线上,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点在曲线P以上,表示种群数量增长了;C点在曲线P以下,表示种群数量减少。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的是B点,A错误;B、乙曲线上D、E点在曲线P以上,表示种群数量增长了;乙曲线F点与P曲线相交,说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改变,B正确;C、Nt小于a时,甲曲线在P曲线以下,种群数量在减少,所以甲更容易消亡,C错误;D、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及数量,D错误。故选B。5、D【解析】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感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故A错;感受温度变化的感受器是温度感受器,分布在体表和体内,故B错;寒冷环境时,骨骼肌不自主的收缩产生寒战,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故C错;炎热环境,汗液较多,蒸发带走较多的热量,故D正确。故选D。6、D【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中渗透压、PH、温度以及各种化学成分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详解】肝脏是调节血糖的重要器官,肝糖原的分解与合成能够维持人体内环境中血糖的稳态,A错误;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和吸入CO2和O2,能够维持内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氧气量的相对稳定,B错误;泌尿系统把尿素等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维持了内环境稳态,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C错误;胃液属于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吃苏打饼干可缓解胃酸分泌过多症状,对维持内环境稳态不起作用,D正确;故选D。【点睛】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中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的成分包括: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调节物质(激素、抗体、递质等)、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PH、温度等。胃酸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吃苏打饼干可缓解胃酸分泌过多症状,不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群落②.物理信息(光信息)(2)①.分解作用②.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3)①.4②.丙、己、戊、庚③.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信息)、分解者(4)①.呼吸作用散失②.180(J/cm2·a)③.3(J/cm2·a)④.21%【解析】1、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2、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链条,食物链是一条链。而食物网是一个无形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的网,是网状结构,食物网比食物链更复杂。3、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同化能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主要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小问1详解】图甲A、B、C三个区域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的集合称为群落。植物的向光生长的外因是受到单侧光照射,内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光属于物理信息,因此植物的向光生长与物理信息有关。【小问2详解】植物根系形成网络样结构不仅能直接吸附和吸收污水中的N、P(或矿质元素)等营养物质,而且还为微生物(或分解者)的吸附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利于它们能够通过分解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人工湿地能抵抗一定程度的污染物的排放量,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不受损害,但进水口的污水流入量还要加以控制,这表明人工湿地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该图中存在的食物链有甲→乙→丙→己→庚,甲→丙→己→庚,甲→丁→戊→己→庚,甲→戊→庚,共4条食物链,其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丙、己、戊和庚。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中主要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小问4详解】某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有4个,即呼吸作用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因此X表示呼吸作用散失。该生态系统由外部能量的输入,因此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外部输入能量的总和,即44.0+5.0+95.0+20.0+5+11.0=180(J/cm2·a)。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是相等的,因此植食性动物能量来源是20.0+5=25(J/cm2·a),能量的去路有9.5+1.5+11+Y,因此存在等式25=9.5+1.5+11+Y,解得Y=3(J/cm2·a)。能量从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传递效率是Y/(Y+11)×100%=3/14×100%≈21%。【点睛】本题考查群落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8、(1)①.外周神经系统②.神经胶质细胞(2)①.化学信号(神经递质)②.电信号→化学信号(3)①.单向的②.神经递质只能从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腺体(5)反射弧不完整(6)高级中枢可以调控低级中枢【解析】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2、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3、根据图中突触的结构可知,1是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3是神经中枢,4是传出神经,5是效应器。【小问1详解】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前者是由脑和脊髓组成,后者是由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所组成。【小问2详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因此兴奋在突触处以化学信号传导,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小问3详解】4属于神经纤维,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但在反射弧上传导是单向的,因为反射弧上不只一个神经元,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神经递质只能从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决定了兴奋在4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小问4详解】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小问5详解】反射的发生需要适宜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5是效应器,刺激A处5会收缩,但反射弧不完整,因此不属于反射。【小问6详解】排尿反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控制。【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和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和支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1)①.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②.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产生动作电位(2)突触小泡破裂释放少量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微小的电位变化(3)K+通道开放导致K+外流,Cl−通道开放导致Cl−内流(4)在神经轴突上选取两点,插入微电极记录设备,用刻度尺测量两微电极之间的距离,用刺激器刺激两微电极同一侧的轴突某点,分别计时微电极测得动作电位的时间,用微电极间的距离除以二者产生动作电位的时间差即为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率。【解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突触结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而发挥作用。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形成的,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小问1详解】微电极M记录到动作电位时,即兴奋传至轴突末梢,此时突触小泡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形成动作电位。【小问2详解】突触小体未产生动作电位时,其所含的突触小泡可能会破裂,可释放少量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微小的电位变化。【小问3详解】由图3可知,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负值增加,由题干信息“已知K+和Cl−通道都参与了IPSP的形成”,IPSP产生的原理是K+外流和Cl−内流引起。【小问4详解】为规避动作电位的延迟,可测量动作电位通过神经轴突上两点间的距离和时间,由此计算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率,即在神经轴突上选取两点,插入微电极记录设备,用刻度尺测量两微电极之间的距离,用刺激器刺激两微电极同一侧的轴突某点,分别计时微电极测得动作电位的时间,用微电极间的距离除以二者产生动作电位的时间差即为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率。【点睛】本题以微电极测量电位为载体,考查神经冲动产生、传导和突触传递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每一小问都涉及一些新情境,能够有效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利用信息的水平,最后的实验设计更能考查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素养。10、(1)①.50%②.7:1:6:2③.X(2)①.Bb、bb②.11:5(3)bXA:bXa:bY=1:1:2【解析】由题意知,一群正常翅雌果蝇和一群雄果蝇杂交,子代“常翅雌果蝇:小翅雌果蝇:正常翅雄果蝇:小翅雄果蝇=7:1:19:5”,由于正常翅和小翅在子代雌雄个体中的性状分离比不同,因此果蝇的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意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所以B/b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根据子代果蝇的性别比例是(♀:♂)1:3,果蝇基因型为bb时,会导致雌果蝇转化为不育雄果蝇,所以子代雌果蝇中,说明1/2反转形成雄果蝇,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雌性个体是Bb,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bb。又因为F1中正常翅雌果蝇:小翅雌果蝇:正常翅雄果蝇:小翅雄果蝇=7:1:19:5,判断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XA=1:1,雄性亲本基因型有bbXAY:bbXaY=1:1。(因为若BbXAXa:BbXAXA=1:1,则雌配子BXA:bXA:BXa:bXa=3:3:1:1;若bbXAY:bbXaY=1:1,则雄配子为bXA:bXa:bY=1:1:2,两亲本杂交,基因型bb的性反转,统计得出F1中正常翅雌果蝇:小翅雌果蝇:正常翅雄果蝇:小翅雄果蝇=7:1:19:5。)【小问1详解】一群正常翅雌果蝇与一群可育雄果蝇自由交配,子代果蝇的性别比例是(♀:♂)1:3,而果蝇基因型为bb时,会导致雌果蝇转化为不育雄果蝇,说明子代雌果蝇中,1/2反转形成雄果蝇。由分析可知,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XA=1:1,雄性亲本基因型有bbXAY:bbXaY=1:1,若雌果蝇不出现性转变效应,雌性亲本产生配子为3/4XA、1/4Xa,雄性亲本产生配子为1/4XA、1/4Xa、2/4Y,根据配子法,F1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正常翅雌果蝇(XAX-):小翅雌果蝇(XaXa):正常翅雄果蝇(XAY):小翅雄果蝇(XaY)=7:1:6:2。由题干信息“一群正常翅雌果蝇与一群雄果蝇自由交配,F1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翅雌果蝇:小翅雌果蝇:正常翅雄果蝇:小翅雄果蝇=7:1:19:5”,说明正常翅和小翅在子代雌雄个体中的性状分离比不同,即控制果蝇正常翅和小翅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小问2详解】若仅考虑B、b基因,雌果蝇与可育雄果蝇自由交配,子代果蝇的性别比例是(♀:♂)1:3,而果蝇基因型为bb时,会导致雌果蝇转化为不育雄果蝇,说明子代雌果蝇中1/2反转形成雄果蝇,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雌性个体是B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二手车寄售代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吊车租赁与施工现场管理服务协议
- 2025年车贷居间服务收费标准合同范本
- 建立适应性强的财务体系计划
- 学生领导力培养课程计划
- 教学工作创新方向计划
- 年度战略性谈判的技巧分享计划
- 市场调研与分析工作安排计划
- 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计划
- 高危作业的安全保障措施优化计划
- 1.2《友邦惊诧论》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讲堂(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
- 《纺织服装材料》课件-0绪论
- 盘扣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
- 绘本故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 2023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胃癌影像诊断(共42张)
- 2024新高考英语1卷试题及答案(含听力原文)
- G -B- 43068-2023 煤矿用跑车防护装置安全技术要求(正式版)
- 剑桥KET词汇表(中英对照)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年4月浙江省00015英语二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