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虎山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2023.09

本试卷共8页,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要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客家源流

客家是如何形成的?从中原南迁的移民开始于什么时候?中原移民又与赣闽粤三省交界处的土著

又有什么关系?客家与土著两种文化又是如何融合的?这些问题在历来的客家研究中都是众说纷纭,

各执一词,存在着多种看法。

赣南师范学院教授万陆先生在《客家学概论》中,详细阐述了关于客家民系“源于整个古中原地

区"的论点。在客家源流问题上,万陆先生与罗香林先生的主张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分歧的地方。

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主张客家是汉族的一个独特的民系。分歧之处有两点:一是客家先民南迁的过

程,二是关于中原的地理概念。

罗香林先生认为客家先民有五次大的迁移,而万陆先生认为大规模的迁移活动只有三次,后两次

是客家先民后裔的迁移活动。万陆先生在《客家之源》的“客家先民的南迁”中写道:

按我们对客家概念的界定,客家先民应该是在西晋末“五胡乱华"后逐步南迁,最终定居赣闽粤

三角地带的汉人。这一过程的下限,则只能断于客家民系的形成之际,具体地说,当在南宋末年蒙古

兵大举南侵造成汉民大迁移之前,因此我们这里的论述只限于西晋末到南宋末这一区段大约900多年

时间。其间,大规模的迁移行动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在西晋之际,即“永嘉之乱”,“五胡十六国"时期,大约130多年。这一次的迁移,主

要起于战乱。

第二次起于安史之乱至黄巢起义,即从唐玄宗至德元年至僖宗中和四年,大约在300年左右。

第三次在北宋末,金人攻陷开封,掳徽、钦二帝大举南侵,使中原汉人与先期到达长江南岸的汉

人‘风声鹤唳’,继续往赣闽粤南迁,最终定居于此。时间于靖康之难起至伯颜大举南侵,大约150

年左右。

总括以上,客家民系三次南迁遍及整个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北中国,因此实际上是中华文化所辖各

区域文化的大融合,其主要是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循水系、沿山势逐步推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南

迁行动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站站,一程程,显示着历史的过程性,而正是这种过程性影响着客家

第1页(共8页)

{#{QQABIQIAggAAAhBAAAhCAQXyCkIQkAGACKoOQFAAoAAAQBFABCA=}#}

形成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从万陆先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他与罗香林先生的“五次大迁徙”的前三次大致是一致的,

但是万陆先生对每一次的迁徙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描述得更具体一些,使读者更容易了解迁徙的历史

时代。万陆先生之所以不赞成罗香林的发生于明清时期的第四、五次迁徙之说,是因为他主张客家先

民南迁“只能断于客家民系的形成之际,具体地说当在南宋末年蒙古兵大举南侵造成汉民大迁移之前"。

所以,他认为客家民系形成之后的客家迁徙与客家源头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是罗香林先生提出的第四

次、第五次的迁徙,均发生于客家民系形成之后。

万陆先生和罗香林先生都主张,客家是汉人的后裔,但客家在迁移入客地后与当地土著是否融合

又有不同的观点。罗香林先生的“纯正”说,不仅否认了与土著的融合关系,而且“与周边民系较少

掺杂",而万陆先生认为客家与土著关系密切。他说:“任何影响都是双方的,相互作用的,因此我

们不能像以往一样,拒不承认畲瑶兄弟及其祖先对客家的影响,忽视这种影响对客家民系的形成所产

生的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客家源流问题上,万陆与罗香林的观点有分歧,但他们都认同客家人是汉人的后裔。

B.按客家概念的界定,客家人是定居赣闽粤三角地带的汉人。

C.万陆先生认为客家先民在迁徙过程中经过的地域非常的广阔。

D.万陆与罗香林在“客家先民南迁的过程"“中原的地理概念”“客家人迁移入客地后与当地土

著是否融合"等问题上都存在分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客家人大规模的迁徙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战乱的影响。

B.按万陆先生的观点,客家先民大规模的迁徙行动始于西晋末,止于南宋末。

C.客家人在迁徙的过程中,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多元的客家文化。

D.万陆先生否认了罗香林的“纯正”说,他认为客家人在迁移入客地后与当地土著很好地融合在

一起,所以客家人都不是纯正的汉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陆先生认为,明清时期客家的迁移是客家先民后裔的迁移行动,与客家源头没有什么关系。

B.万陆先生并不认同罗香林的第四、五次迁徙之说,他认为罗香林先生提出的第四次、第五次的

迁徙,均发生于客家民系形成之后。

C.与罗香林先生相比,万陆先生对客家每一次的迁徙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描述得更具体一些,使

读者更容易了解迁徙的历史时代,其观点也更具说服力。

D.罗香林先生认为,客家民系的形成没有受到当地土著的影响,所以客家人是纯正的汉人后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珍珠翡翠白玉汤

蔡兴荣

牛掌柜看着稀稀落落的客人,轻轻叹了口气。

珍珠食铺,开了近十年,生意和小溪里的水一样,平平淡淡。

牛掌柜出身贫穷,人善良,开了食铺,常常想起小时候搜肠刮肚,四处找食的日子。开张之日,

牛掌柜就定了一个规矩,只要贫穷没饭吃的人进店,免费供应一菜一饭。这可是衢州城独一家的事。

第2页(共8页)

{#{QQABIQIAggAAAhBAAAhCAQXyCkIQkAGACKoOQFAAoAAAQBFABCA=}#}

新食铺开张,客人多,僧道、艺人、乞丐免费吃的也多,只能赚一点儿辛苦钱了。

牛夫人不乐意了,打起了退堂鼓。牛掌柜依然乐呵呵的。

人都是有良心要脸面的,绝大多数免费吃饭的人都是偶尔路过来应个急,也有断断续续来的,唯

独有一个道人,却是每晚必到。牛夫人有了想法,脸上就挂不住了,上菜的盘子出了声响,牛掌柜看

在眼里,自己亲自上菜。客人少的时候,他还会请道人喝一杯。道人须发飘飘,眉毛花白,无论别人

什么眼神,他都不以为意,吃完就走,连谢谢二字也绝口不提。牛掌柜从来不多问。

一年后,道人忽然来和牛掌柜辞别,说要云游去了。牛掌柜有一点儿意外:“是我有招待不周吗?"

道人抚着掌柜的背,哈哈大笑:“我观察一年了,你生意不好,做善事却从不间断,心地纯厚,内外如

一,你是真善人哪!”

一周后,珍珠食铺推出新珍珠翡翠白玉汤。

名声很快传出来,新客加老客,队就排到了街上。食客的队伍招引了外地人品尝,珍珠食铺成了

全城最旺的食铺。

一个青瓷的圆盘,豆腐如白玉柔和,菠菜翠绿如扇状铺开,白米如珍珠圆润飘浮,中间是菠菜的

红根,做成昂立的孔雀来,整个造型就像孔雀开屏。白绿红三色,清清爽爽,赏心悦目。

这道菜,豆腐细腻润滑,菠菜清脆爽口,最绝的是鲜,如琼浆玉汁,品尝之后无法忘怀。

一个月后,更离奇的事发生了。一个官吏的母亲,眼睛昏花,第一次吃这道菜,赞不绝口,之后

每周都要来两次。一个月下来,老太太的眼睛竟然明亮了,她四处传颂。一位有文化的老者,多年的

老寒腿,走路不利索,每周必吃,拐杖竟然丢开了,欢天喜地。其他病痛减轻者等更是不计其数,食

铺门庭若市。

城里人在传颂珍珠翡翠白玉汤,也在传颂牛掌柜的美德。

牛掌柜雇了两个伙计,旺财和来福。旺财聪明伶俐,嘴甜,会来事儿。来福老实憨厚,做人规矩。

牛掌柜的女儿叫珍珠,年方二十,长得俊美异常,肤细如脂,笑起来,眼睛像一汪清泉,透人心底。

两个伙计都喜欢珍珠,暗暗省下工钱,买了好东西送珍珠。珍珠不谙世事,对谁都很好,天天开心得

像个小孩儿似的,四处蹦蹦跳跳。

珍珠食铺的这道菜,外面的菜馆纷纷跟着推,可怎么也做不出牛掌柜的味道,众人皆觉得是个谜。

这道菜的秘方,藏在牛掌柜的手里脑里。每天凌晨,牛掌柜会出现在后院,开始调配豆腐,绝不

让人看。

旺财暗暗上了心,他常常爬到后院的墙头上偷学。有一次,他上个墙头,发现有一枚铜钱,又一

次看到了一根红线,他也没有在意,半年了一无所获。

有一天,旺财照旧爬上了墙头,脚下石头忽然一松,整个人掉了下来,陷到了沙坑里,他摸到了

一个拨浪鼓。旺财心里明白,和掌柜的缘分尽了。

第二天,旺财来辞行。

牛掌柜沉默片刻,说:“做事要先做人,你头脑聪明,却没有用在正道。世间万物,自有归属。你

想要,不能去偷去抢。我已经提醒你两次了:铜钱就是取之有道,红线就是不要跨越做人的底线。你不

听,所以摔了。"

临行,牛掌柜送旺财一张纸,写着几行字:豆腐、菠菜、白米、鸟脑、金丝楠棍……这是道人留给

他的秘方,道人是朱元璋的后人,这道菜就是当年宫里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旺财痛哭流涕,他懂,按照风俗,这是牛掌柜和他最后的交情,他辛辛苦苦偷了半年,牛掌柜就

这样白白给他了。

第3页(共8页)

{#{QQABIQIAggAAAhBAAAhCAQXyCkIQkAGACKoOQFAAoAAAQBFABCA=}#}

他走到门口,回身三叩九拜,眼里含着泪水,心里想着珍珠,从此要远走他乡了。来福追出来,

塞给他一个包袱。

旺财走了,秘方也带走了,来福有一点儿失落,珍珠咯咯直笑,点着他的额头:“你傻啊,爹把最

好的东西都留给你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牛掌柜因客人稀少而叹气,这表明他既担心食铺的生意,也因无法面对夫人而发愁。

B.来食铺免费吃饭的人多,赚钱少,牛掌柜不以为意,是因为他小时候过过苦日子。

C.其他菜馆始终做不出地道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表明做菜如做人,德才兼备方是正道。

D.旺财在墙头发现的铜钱和红线,是牛掌柜觉察到徒弟偷学的行为后对他善意的提醒。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名字很有特色,像珍珠、来福、旺财、珍珠翡翠白玉汤赋予对象个性化特点,寓意丰

富。

B.小说巧用对比,用食铺前后经营状况的变化,旺财和来福人生际遇的不同,突出丰富深刻的主

题。

C.小说中的道人充满神秘色彩,这一安排颇有用意,珍珠食铺因他的秘方而声名远播,推动了故

事情节的发展。

D.珍珠翡翠白玉汤对官吏的母亲和老者的疾病有奇效,这一情节充满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

趣。

6.古人云:“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请结合这句话分析牛掌柜的形象。(4分)

7.小说结尾珍珠对来福说:“你傻啊,爹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你了。”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

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

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

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

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

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

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第4页(共8页)

{#{QQABIQIAggAAAhBAAAhCAQXyCkIQkAGACKoOQFAAoAAAQBFABCA=}#}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

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

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

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

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

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8.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冠比:若

B.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输:输送

C.尾属.于城属:连接

D.岁辄浚.治浚:疏通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

/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

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

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

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台,也叫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

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

C.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D.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丙辰中秋"中的“丙辰”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天干

和地支循环相配,古代专用来纪年。

1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喜欢贾谊、

陆贽的书。

B.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数次在杭州任职,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漕运,建造了坝

堰闸门,用来作为专门积蓄湖水的枢纽。

C.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

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危害减少了一半。

D.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

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第5页(共8页)

{#{QQABIQIAggAAAhBAAAhCAQXyCkIQkAGACKoOQFAAoAAAQBFABCA=}#}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5分)

(2)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13~14题。

寄题赵叔平嘉树亭

苏舜钦

嘉树名亭古意同,拂檐围砌共青葱。

午阴闲淡茶烟外,晓韵萧疏睡雨中。

开户常时对君子,绕轩终日是清风。

盘根得地年年盛,岂学春林一晌红。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亭子以嘉树为名,意韵古朴深远;高树枝条轻拂亭檐,一片青葱。

B.烟霭之外,萧疏雨声中,亭内品茗、酣睡,悠闲自在,清雅可人。

C.终日清风绕窗,亭内与君子晤谈,侧面烘托出诗人高洁文雅的形象。

D.诗歌围绕嘉树亭,描写环境,叙写亭中生活,语言雅丽,境界开阔。

14.诗歌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论语·为政》中“▲,▲”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

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疫情暴发初期,面对危险的形势,无数医务人员勇当“逆行者",究其原因,正是对应《孟

子·鱼我所欲也》中的“▲,▲”,因此有的灾祸并不躲避。

(3)《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诗是:“▲,▲"。

(4)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4小题,12分)

根据下列题干,完成16~19题。

16.关于下列加点的词词性判断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1)刚进高中,他就立志要考上他最理.想.的北京大学。

(2)每个人都应该有他自己的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

(3)我们认为这种处理办法代.表.了大部分同学的意见。

(4)这次学生会主的选举需要每班派出10名学生当代.表.。

A.(1)和(2)词性相同,(3)和(4)词性不同

B.(1)和(2)词性不同,(3)和(4)词性相同

C.(1)和(3)词性不同,(2)和(4)词性相同

D.(1)(2)(3)(4)词性都不同

第6页(共8页)

{#{QQABIQIAggAAAhBAAAhCAQXyCkIQkAGACKoOQFAAoAAAQBFABCA=}#}

17.依次与短语“秘密通道、深入研究、庄严肃穆、腰肌扭伤"结构相同的一组()(3分)

A.战斗里程慈祥目光红得耀眼前途无量

B.蔚蓝天空相差很远巍然高大红日东升

C.最后一课美丽温柔比他胖点战果辉煌

D.光辉业绩纷纷议论美观大方路途遥远

18.下列选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近几年,诸如《中国诗词大会》等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电视综艺节目不断升温。”

这个句子中,“节目"作句子的主语,“近几年”和“不断"作状语。

B.“走胃又走心,成了爆款美食纪录片共同的圈粉因子。”这个句子中,“共同"是状语。

C.“对别人的话,不经过思考,都不打折扣地承认,是思想上的懒惰”一句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子

成分是主语。

D.“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地奔流着。"这个句子主干是:潮水奔流。

19.下列选项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

B.“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均是假设复句,

其中“笑几声"是补充短语。

C.“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人生出彩的金钥匙,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

经之路。”这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复句。

D.“即使这个世界千疮百孔,也有人对你真心以待,给你无微不至的关心"是条件关系复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清醒剂。70年前,面对延烧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线

上的战火,面对帝国主义侵略者_______的霸权行径,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

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_______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

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_______。从此,中

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鉴往事,知来者。70年斗转星移,中华大地发生的沧桑巨变举世瞩目。今天,抗美援朝战争的硝

烟早已散去,但这场战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骄傲、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战争,赢得的

和平环境、巩固的安全基石、激发的民族自信、奠定的大国地位,都在历史大潮中_______出愈加夺目

的光辉。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以发展的思维、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历史、观察现实、思考未

来。对于这场战争来说,我们要更好地汲取历史,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我们要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颐指气使卓尔不凡刮目相看放射

B.颐指气使艰苦卓绝侧目而视折射

C.不可一世卓尔不凡侧目而视折射

D.不可一世艰苦卓绝刮目相看放射

第7页(共8页)

{#{QQABIQIAggAAAhBAAAhCAQXyCkIQkAGACKoOQFAAoAAAQBFABCA=}#}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

睛忽然发光了。

B.儿子遇害后,痛定思痛的约翰决心找到更好的应对儿童失踪的办法——推动立法,建立更有效

的寻找失踪儿童的机构。

C.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

你知道吗?

D.把“含香之署”讲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怀刺”讲成“怀抱着有刺的东西"——都是全无

根据地乱解一通。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于这场战争来说,我们要更好地汲取历史,促进人类更好地和平与发展。

B.就这场战争而言,我们要更好地汲取历史,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C.对于这场战争来说,我们要更好地汲取历史经验,促进人类更好地和平与发展。

D.就这场战争而言,我们要更好地汲取历史经验,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三)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3题。

某些特殊的地域、状态,也是乡愁的催化器。比如,余光中若非孤悬海外,饱尝家国阻隔之苦,

未必能写出那愁肠百结、脍炙人口的《乡愁》吧?而某些特殊的时段,比如黄昏,也是乡愁的酵母。

尤其对于独在异乡、对新环境充满陌生、疏离感的过客,“黄昏莫凭栏,凭栏欲断肠。”为什么断肠?

黄昏那熟悉而匆匆的氛围,多么轻易地勾起我们对故土、家人的那份亲切而沉郁的乡愁呵!早年一个

黄昏,我在青海德令哈城边漫步,忽见身边驰过一辆满身泥污的卡车,眼光掠过尾牌时,我竟忘情欢

呼,追着汽车一顿傻跑,直到根本听不见的汽车绝尘而去,才发觉自己竟湿了眼眶。只因我邂逅的是

一辆江苏来的车!此时此地,这平素漠不在心的汽车车牌竟成了亲切多情的乡愁之载体!儿子在巴黎

定居,我去那儿长住。那地方可谓风情万种、事事俱足,我却不知为何渐而陷入某种迷离。直到有一

天我在塞纳河的桥上,极目凝望着水上缓缓流淌的烂漫晚霞,心头突地一下,竟跳出崔颢的诗句:“日

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愁呵,莫非你是在呼唤我,不要忘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国和家?

23.下列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喻排比引用B.比喻对偶借代

C.比喻设问引用D.比喻拟人借代

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余光中如果没有漂泊海外的经历,也写不出脍炙人口的《乡

愁》”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你顺利地从初中跨入了高中。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有一股力量,推动你的成长。这种力量,

或许是你的理想,或许是长辈的期望,或许是你的经历………

请以“,给了我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在标题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⑥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第8页(共8页)

{#{QQABIQIAggAAAhBAAAhCAQXyCkIQkAGACKoOQFAAoAAAQBFABCA=}#}虎山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摸底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偷换概念,“客家人”应为“客家先民"。

2.D“客家人都不是纯正的汉人”的说法过于绝对。

3.C“其观点也更具说服力"于文无据。

4.D【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

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小说思想

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A项,错在“也因无法面对夫人而发愁”这个地方。从原文“牛夫人

不乐意了,打起了退堂鼓。牛掌柜依然乐呵呵的",表明牛掌柜是一个有乐观、且有主见的人,不会

因无法面对夫人而发愁。B项,错在“牛掌柜不以为意”这个地方。从原文“牛掌柜看着稀稀落落的客

人,轻轻叹了口气",说明不是对生意冷清不以为意。C项,错在“表明做菜如做人,德才兼备方是正

道”这个地方。其他菜馆始终做不出地道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并不意味着这些菜馆的德才都不行,作

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表现那个道士留给牛掌柜的方子很关键。

5.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

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

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D项,错在“这一情节充满悬念"这个地方。“珍珠翡翠白玉汤”

对官吏的母亲和老者的疾病有奇效这一个情节,一开头就写道,“一个月后,更离奇的事发生了",

所以说谈不上“悬念”。

6.(4分)(1)牛掌柜是善良宽厚的长者。他的品行和美德影响了周围的人。(2)牛掌柜是齐

家有道的当家者。他心地纯厚,乐善好施,家业兴旺,家庭和睦幸福。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要求学生筛选文本的相关内容

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画出小说中关于人

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把握,还要从小说情节的发展中总体把

握人物性格特点,答题要用“特点+分析"的模式。题干要求结合古人云:“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

者家里宁”这句话,分析牛掌柜的形象。从全文来看,牛掌柜就是一个大善人,他定下的规矩:只要

贫穷没饭吃的人进店,免费供应一菜一饭,足以证明他的善良。尤其他始终如一地对待一个道人的情

节,可以看出他的忠厚善良。原文是:唯独有一个道人,却是每晚必到。牛夫人有了想法,脸上就挂

不住了,上菜的盘子出了声响,牛掌柜看在眼里,自己亲自上菜。客人少的时候,他还会请道人喝一

杯。道人须发飘飘,眉毛花白,无论别人什么眼神,他都不以为意,吃完就走,连谢谢二字也绝口不

1

{#{QQABIQIAggAAAhBAAAhCAQXyCkIQkAGACKoOQFAAoAAAQBFABCA=}#}

提。牛掌柜从来不多问。也正是他心存善心,赢得了四邻八舍的称赞,所以家里很安宁。也正是由于

他的善举,打动了道人,给了他做“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方子,这既让牛掌柜的生意好起来,又更加

提高了他的声誉,这就说明了“交善人者道德成”的道理。总之,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这句话,进而概

括出牛掌柜的形象,那就是善良忠厚、与人为善的长者等等。

7.(4分)(1)表达了珍珠对老实憨厚的来福发自内心的爱和欣赏。(2)牛掌柜把最心爱的女

儿珍珠留给了来福。(3)秘方、牛掌柜的家业最终也会留给来福。(4)表达了牛掌柜对来福人品的

认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

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

题干要求结合全文,谈谈小说结尾珍珠对来福说:“你傻啊,爹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你了"这句话的理

解。理解的关键是“最好的东西”,从全文来看,这个最好的东西就是牛掌柜肤白貌美的女儿——珍

珠,他把女儿交给了来福。另外,虽然旺财带着了这个纸上的秘方,但是从全文可知秘方其实早就藏

在牛掌柜的脑里了,所以来福有这个岳父之后,这道菜的秘方同样拥有了。那么,为什么牛掌柜愿意

把女儿嫁给来福,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来福呢?从来福与旺财的对比,就可知:牛掌柜看中的就是来福

的憨厚质朴、做人很规矩。

8.A.及、等到

9.C

10.D干支古代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11.B“数次"错,任职二次,从“再莅杭”可以看出来;“用来作为专门积蓄湖水的枢纽",

错,还用来排泄湖水。

12.(1)苏轼在堤上搭建小屋居住,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

[庐:名词动用,搭建小屋;分堵:分段;卒:最终;全:动词,保全;]

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谏,以求有益于国家。

[以:第一个,因为,第二个,用;庶:副词,表示可能;有补于国、庐于其上:介宾短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得知到古

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

陆贽的书。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要

输送南山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要经过砥柱险处,衙门吏役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

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自主行动,从此损失减少了一半。

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无法

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

2

{#{QQABIQIAggAAAhBAAAhCAQXyCkIQkAGACKoOQFAAoAAAQBFABCA=}#}

谁守城?我在这里,一定不能让水冲塌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

“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

我等小人,应当效命。”他就率领那些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

城墙。雨日夜下个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的仅有三版。苏轼在堤上搭建小屋居住,路过家门也不进去,

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又用木头筑堤岸,以

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谏,以求有益于国家。

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

于死地。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

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元佑四年苏轼任杭州知州。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

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

百姓因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

疏浚,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容纳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

门容纳湖水,就疏通这两条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

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

长堤以便通行。堤筑成后,又在堤上种了木芙蓉、杨柳,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

堤”。苏轼二十年中两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为他祝福。又造了

生祠来报答他。

13.C项,“侧面烘托出诗人高洁文雅的形象"错,应是衬托嘉树亭主人赵叔平的形象。

14.①要像嘉树那样,把根基盘扎在大地上,使枝叶年年茂盛;不能学春天的林木,只有片时的红

花开放。②比喻做人应脚踏实地,始终如一。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盘根得地年年盛,岂学春林一晌红”尾联运用了

对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