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教程》
第四章教育目的本章重点与难点1、正确理解教育目的含义、特点、结构和功能。2、理解不同的教育目的观3、正确理解“五育”之间的关系。4、深入领会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含义:
教育目的指整个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整个教育系统所要培养的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简而言之,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对理想中的人的素质结构进行总体性的规划和预期。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和个人教育目的的结合;首先是学校的教育目的。
正确辨析: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关系。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我国社会主义教育通常是以“教育方针”的规定来表述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工作的总任务;国家培养人才的总目标;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存在着区别又存在着联系:
区别:教育方针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国家对各级各类教育工作的总规划,说明教育工作的社会性质、根本方向乃至教育工作的领导权等内容。在一般情况下,教育方针往往也包括了教育目的的内容,但却不仅仅是教育目的。比起教育目的的范畴来说,教育方针具有更大的强制性、政策性和实践针对性。
联系:可以近似地将教育方针看成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在我国,国家教育目的一般也是通过教育方针来体现和表述的。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教育目的必须集中反映时代、社会和个体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的体现,具有一定的终极性;教育目标则是教育活动的具体努力方向,因学校与专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因教育阶段、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因课程的不同而不同。
联系: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不能脱离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任何终极性的教育目的都必须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教育目标才能避免流于空泛。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惟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导向功能2、规范功能3、调控功能4、评价功能5、激励功能(二)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
1、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主要是指对教育“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的明确规定。
2、对教育社会功能的定向,引导教育沿着“教育是什么?”“教育能干什么?”的思考来展现其功能。
3、对人的培养方向的规范,教育目的的作用就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一方面避免和减少人的发展的盲目性,规范人的发展及其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力量,另一方面,则对人不符合教育目的要求的发展以正确的引导,规范与之相关的各方面因素,使其发展符合教育目的的规定。
4、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教育目的对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选择何种水平的教育内容,对内容进行如何取舍等具有决定作用。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5、对教师的工作予以规范,教师的职责表明,在其从教育过程中,务必对学生的发展和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教师社会职责的实现需要教师不断地奋进、并能够抵御各种功利性利益的诱惑。(二)教育目的的规范功能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教育活动是一种系统工程。宏观的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规划的确定以及微观的教育活动内容、形式及教育方法的选择等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最高准则;教育目的是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大学后教育等各个年龄段教育的合成,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结合,无论在空间或时间上,都必须朝向教育目的所指明的方向,都必须以教育目的的达成为整体和最高的目标。可以说,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灵魂。(二)教育目的的调控功能
1、以确定价值取向的方式对教育活动进行调控。
2、通过确立标准的方式对教育活动进行调控。
3、通过确立目标的方式对教育活动进行调控。(二)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
1、对教育发展方向的总体评价。
2、对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评价。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也是教育评价的最高准则。当具体评价标准有违教育目的时,就需要对具体评价标准做出修正。
3、对教育结果的评价。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也应是教育目的。
4、对教育过程的评价。教育过程是否有效,教师工作成绩的高低以及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成长的状况如何,虽然可以也必须有非常细致的具体评价标准,但是所有细化的评价标准的最高价值预设都来源于教育目的。(二)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
教育目的在本质上是人的某种需要的表达,它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具有驱力的作用。此外,由于教育目的具有标准和依据作用,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它具有比较性,而比较本身就具有激励性。(三)教育目的的结构
1、内容结构
一是身心素质。即对教育对象应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如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心理、知识、能力、体质等方面素质的要求和规定。二是社会角色。即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的规定,如培养“劳动者”、“建设者”、“接班人”、“公民”等的规定。
2、教育目的的层级结构
由高到低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国家的人才培养规格目的。是国家对教育所要造就个体在质量规格上的总的规定和对教育培养的个体在从事社会职业时的各种基本素质的规定。第二层次:为学校培养目标。第三层次:为课程目标。教育目标的体系:教育目的——学校目标——专业目标——课程目标——学科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层级陈述名称
制定者
特点
举例一级(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或政府/国家抽象;笼统;比较关注“应然”状态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目标
学科专家
从“抽象”逐步过渡到“具体”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一至二年级语文课程目标(阅读领域课程)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童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三级
(教学目标)本单元/章或节课或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教师
比较具体;比较关注“实然”状态《沁园春·雪》的教学目标: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壮志豪情级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四)教育目的的类型
1、从教育目的的制定者: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社会团体的教育目的、个人的教育目的;2、从教育目的实现与否:分为理想的教育目的和现实的教育目的;3、从教育目的的表现形态:分为外显的教育目的和内隐的教育目的;4、从教育目的的承载者:分为学生的教育目的、教师的教育目的、家长的教育目的等。(五)教育目的的特点1、强制性2、宏观性3、历史性4、理想性
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二、教育目的的确立
(一)教育目的确立的客观依据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体现在: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为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所制约。总之,不同社会形态的教育目的总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生产力和文化科学水平的制约,这是一条客观规律。教育目的的制定也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要适合其身心发展程度,身心发展的变化,要符合不同类别学生的不同需求。这从教育目的上反映了教育对象要适应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二)教育目的确立的主观依据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所谓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意义,归根结底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它存在于主客体相互作用之中,是一种关系范畴,而不是实体范畴。一个事物对于人是否有价值,就是视其能否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价值的大小也就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程度的大小。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1、教育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知识和规范从而使个体社会化,并为社会服务。
教育无目的论。
——主张教育即生长,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
——主张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统一。1、教育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文化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强调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具有自动追求理想价值的意志,并使文化有所创造,形成与发展新的文化。生活本位论——“生活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1、教育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依据思想家们或制定教育的者的人性假设的影响。依据主体有关理想人格之观念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依据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依据历史发展的进程。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小结: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2、我国教育价值取向中存在的偏差教育价值观教育内容与教材教学与学习方式考试与评价制度教育价值观中国西方社会利益个体发展培养精英面向大众注重系统知识关注生活经验强调稳定追求变化计划、大纲跑道、共同建构教育内容与教材中国西方学科中心经验中心系统与规范解决问题原理、经典的知识应用、现代化的内容繁、难、窄、旧简、浅、宽、新概念、法则、练习经验、思考、应用注重结论、获得知识关注过程、强调体验教学与学习方式中国西方听讲与接受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记忆与模仿理解与创造书本知识实践活动间接经验直接经验考试与评价制度中国西方标准化答案鼓励个人思考书面测验论文、答辩、制作知识、技能、技巧参与、多样化、创新被动评价自我反思区分排名、推动学习淡化区别、个人隐私结论: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重人伦观念,强调师道尊严;重“入世(仕)”,强调学以致用,一味强调个人的内省;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是一种与社会理想相联系的教育理想,受社会理想制约。一个国家、一个教育家在确定教育目的时,除了要依据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现有政治经济的制度及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必须以其政治观点、政治理想来指导。不同的认识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1、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2、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3、资本主义的绝对矛盾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4、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共产主义条件下将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1)全面发展的人的量的方面规定性——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
“尽可能”是指在考虑社会条件和个人自身发展的差异和可能性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主观努力,尽其可能的多方面的去发展。“多方面”是指发展的广泛性和全面性。这六个字充分表明了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发展的广度。(2)全面发展的人的质的方面规定性——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充分”是指个人的智力和体力两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对发展的深度和程度的要求和规定。“自由”首先是指个人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其次是指个人的发展有不屈从于外界的客观条件。所以,质的方面的充分与自由不是在否定量上的尽可能与多方面,二者是统一的。(3)全面发展的人的度的方面规定性——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
“统一”的含义包括两个要点:第一,统一于个体;第二,统一于物质生产的劳动的过程当中。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分工的历史指明,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是否统一于个体或者统一于劳动生产的过程当中,是区分发展性质是片面还是全面的根本标志。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的本质和核心:(二)我国教育目的历史回顾
教育目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每个时期的教育目的都具有时代特征,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面貌。
1、清末时期的教育目的
——忠君尊孔2、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蔡元培是最早提出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教育家。1912年4月,身为教育总长的蔡元培针对清末“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宗旨,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三民主义——《1946年宪法》“教育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人格、科学及生活智能。”3、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
1949年12月,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的总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种新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其方法是理论与实际一致,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服务。”
1957年,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个教育方针,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对我国教育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是发展我国教育的重要方针。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教育目的新的表述:“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3、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3、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提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1990年12月30日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科技学院《高等语言程序设计C》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课件下载
- 初二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
- 2024至2030年中国水机石墨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除乙烯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玩具不干胶标签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沙槌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阑尾炎磁药贴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调度命令无线传输系统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血糖/血压/心率测试仪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
- 2021年全国质量奖现场汇报材料-财务资源、财务管理过程及结果课件
- 驾驶员交通安全知识培训ppt
- BCG矩阵图文详解
- 飞秒激光加工技术ppt课件(PPT 31页)
-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 【双减资料】-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总结结题报告
- 李震-数据中心节能关键技术研究PPT通用课件
- 中药饮片入库验收操作规程
- 正体五行择法
-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