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_第1页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_第2页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_第3页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_第4页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授课人:罗昊澍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动物生理系10/25/20231提纲一.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三.神经调节四.体液调节五.自身调节10/25/20232

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总称为

(也称自主神经系统或内脏神经系统)

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但习惯上仅指支配内脏器官的传出神经;

根据其结构特点将其分为:

1.交感神经

2.副交感神经

植物性神经系统概况10/25/20233迷走神经:

为第Ⅹ(10)对脑神经,是脑神经中最长,分布最广的一对,含有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

迷走神经支配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统的绝大部分器官,以及腺体的分泌。10/25/20234植物性神经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10/25/2023510/25/20236

1、神经支配

1)心脏

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

2)血管

缩血管神经---交感神经

舒血管神经---交感、副交感、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10/25/202372、心血管中枢:

延髓及其以上部分。3、心血管反射

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2.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3.心肺(牵张、化学)感受器10/25/20238神经体液心脏血管频率收缩力口径小动脉静脉特定器

官血管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回心血量循环血量血液

重分配血压心血管活动调节的途径10/25/2023910/25/202310(一)心脏的神经支配:两类

1、心交感神经(心加速神经):

(1)右侧纤维主要支配窦房结:心率

(2)左侧纤维支配房室结、房室束和心室肌:

心肌收缩力;兴奋传导速度一.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10/25/202311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胞内cAMP激活:蛋白激酶---蛋白质磷酸化Ca2+通道激活(膜)Ca2+内流增加胞内肌浆网Ca2+增加,兴奋传导时Ca2+大量释放1.心率

2.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

3.心房肌心室肌收缩力去甲肾上腺素10/25/2023122、心迷走神经(心抑制神经)右侧纤维主要支配窦房结左侧纤维主要支配房室交界特点:心率变慢、心房肌收缩力下降、房室传导速度下降*该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10/25/202313M胆碱能受体激活抑制腺苷酸环化酶胞内cAMPCa2+内流减少,K+的通透性增高乙酰胆碱1.心率2.心房肌收缩力3.房室传导速度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10/25/20231410/25/20231510/25/202316★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拮抗的。★但是多数情况下,心迷走神经的作用比心交感神经占有更大的优势。10/25/202317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主要受局部组织代谢产物影响。其余绝大多数受神经调节。

1)缩血管神经纤维

2)舒血管神经纤维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10/25/2023181)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缩血管纤维

去甲肾上腺素。

(1)缩血管神经

10/25/20231910/25/202320缩血管神经纤维分布密度:皮肤血管中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骨骼肌和内脏的血管次之;冠状血管和脑血管中分布较少;10/25/202321在同一器官中分布:1.动脉中缩血管纤维的密度高于静脉;2.微动脉中密度最高;3.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中神经纤维分布很少。

10/25/202322

交感缩血管纤维作用机制:

在安静状态下,交感缩血管纤维持续地发放低频率(约1~3次/秒)的冲动,称为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活动。

受体——血管收缩

受体——血管舒张

去甲肾上腺素与受体的亲和力强,

故缩血管纤维兴奋时引起缩血管效应10/25/202323(2)舒血管神经

①交感舒血管神经:

支配骨骼肌微动脉。结构上属于交感神经,但其末梢分泌Ach,只有在动物处于情绪激动紧张时,才发放冲动,使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10/25/202324②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少数血管还受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的支配。副交感舒血管神经兴奋→末梢释放ACh→血管平滑肌M受体→脑、唾液腺、胃肠道的腺体和外生殖器等的血管舒张。10/25/202325③脊髓背根舒心血管神经:感觉神经末梢分支可通过轴突反射引起局部血管舒张。如: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感觉冲动在沿传入纤维向中枢传导的同时,可在末梢分叉沿分支到达微动脉,使微动脉舒张,局部皮肤红晕。10/25/202326心血管中枢(1)延髓心血管中枢

是基本的心血管中枢,至少包括四个部分:①(心交感)缩血管区②舒血管区③传入神经接替站④心抑制区

一.神经调节10/25/202327(2)延脑以上的心血管中枢:脑干部分,大脑(下丘脑),小脑:

对心血管活动调节和机体其他功能之间的整合。

例如:下丘脑的防御反应区的警觉状态,

伴随心血管反应。10/25/202328神经调节三种方式

(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重点)10/25/202329

(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

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上,其传入神经分别加入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当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加,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10/25/20233010/25/20233110/25/202332反射弧

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适宜刺激是动脉管壁牵张刺激。传入神经:窦N加入舌咽N,主动脉N加入迷走N中枢:基本中枢位于延髓(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传出神经:心交感N、心迷走N、交感缩血管N效应器:心脏、血管10/25/20233310/25/20233410/25/20233510/25/202336减压反射动态调节变化图血压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窦神经(+)主动脉神经(-)延髓心抑制中枢(+)心加速中枢(-)缩血管中枢(-)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血管舒张心跳减慢血压血压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窦神经(-)主动脉神经(-)延髓心抑制中枢(-)心加速中枢(+)缩血管中枢(+)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心跳加快加强血压小动脉血管收缩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多10/25/202337①经常起作用:感受血压变化的范围是60~180mmHg,对100mmHg(13.3kpa)时的压力变化最敏感。

一般情况下,动物的动脉血压值均高出压力感受器的感觉阈值,所以,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会经常不断地向中枢发放冲动,减压反射也经常进行着。这也是迷走神经经常处于紧张性的原因.减压反射的特点10/25/202338②对搏动性的压力变化比稳定性压力变化更为灵敏。③属负反馈调节机制,通过这一反射,缓冲了动脉血压的变化。生理意义:

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恒定10/25/202339存在于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的感受器总称为心肺感受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