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词汇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_第1页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词汇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_第2页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词汇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_第3页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词汇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_第4页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词汇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词汇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一、研究生词汇策略运用情况近年来,英语词汇的学习和记忆策略(本文统称为词汇学习策略)引起了中国外语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特别是在英语和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词汇策略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顾永琪1994;文秋芳1996a、b、1997;王文宇1998a、b;吴霞等1998;刘金开1999;段成1999)。但是,研究生这一较高层次学习群体的词汇策略运用情况至今尚未引起足够注意。他们在文理科通用的普通基础英语(EGAP)词汇学习和与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ESAP)词汇学习中究竟分别使用了哪些学习策略?这些策略是否有所不同?他们所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与两种词汇成绩之间存在多少相关?这些都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二、英语数字化学习策略自7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重心开始从研究教师如何教逐渐转移到探讨学生如何学上来(Cohen1990)。关于词汇学习/习得的研究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已硕果累累。如Cohen(1990),Nation(1990),Nation&Newton(1997),Oxford(1990)等详细论述了关于词汇教学的各种策略;Pressleyetal.(1982),Hogben&Lawson(1994),Hulstijn(1992,1997)研究了词汇记忆策略之一的关键词法策略在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使用过程中的有效程度;Clarke&Nation(1980),Nagy(1985),Mondria&Wit_DeBoer(1991)等探讨了上下文策略和猜测策略在词汇学习/习得中的重要性。还有一些学者如Wenden&Rubin(1987),Medani(1989),Vann&Abraham(1990)等比较了好学生和差学生所使用的不同词汇策略,认为差学生并不比好学生所用的策略少。与此同时,另有一大批学者的研究证明,学生所掌握的很多词汇是通过广泛阅读这一策略获得的(Krashen1989;Parry1991;Coady1997;Paribakht&Wesche1999;Fraser1999)。上述研究大都只对部分或某一种词汇策略的有效程度进行探讨与分析,试图通过实验或数据对比证明这些策略是否最有效。实际上,外语学习者在词汇记忆和学习过程中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方法,而且面对不同的学习任务,越是语言层次高的学生越有可能选择使用各种不同的词汇策略。因此,如果要分析比较学习者在学习记忆不同词汇时是否使用了不同的词汇策略,势必要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词汇策略框架图,全面描绘学习者可能使用的各种词汇策略。本研究没有使用Bialystok(1981)的功能操练、形式操练、推理和监控策略或Oxford(1990)的元认知、情感、社会、记忆、认知和补偿策略,是因为二者的分类或过窄或过泛或交叉(如记忆和认知策略),尤其对所能涉及的词汇学习策略很难再详细描述。而O’Malley和Chamot(1990)对学习策略的分类方法,层次清楚,包容性强,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认可,可以用来发展各种语言任务的学习策略框架。其中第一层次称作元认知策略,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学习任务(Chamot1987:72)。涉及词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主要有:制定计划、选择性注意、自我监控、自我评估四种。第二层次是认知策略。O’Malley认为认知策略与不同的学习任务直接相关(1990:128)。本研究的词汇认知策略是在参阅了O’Malley和Chamot(1990),Nation(1990),文秋芳(1996b),和Wen&Johnson(1997)等关于词汇学习方法的论述,并与部分受试者进行面谈,再加上自身的英语词汇学习体验综合而成的,分为查找策略、重复/死记硬背策略、练习策略、翻译/母语策略、联想策略、阅读策略、上下文策略、分数策略、猜测策略和关键词法策略。每类策略又分为多种具体的次策略,如重复/死记硬背策略包括:(1)背单词表(2)边读边写(3)反复写(4)反复看,等等。O’Malley等的第三层次策略为社会/情感策略。他们和Oxford的研究均发现,初中级水平的学习者使用此类策略的频率较低,并推论此类策略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甚微,有些学者常常在实际研究中对此忽略不计。本研究考虑到,受试均为较高水平的学习者,他们可能会在学习中使用这类策略,而为保证策略的全面性,也为了检测较高水平学习者在此类策略使用上是否与中初级学习者有所不同,本研究特意增加了与词汇学习相关的合作策略和自我交谈/激励策略等两种社会/情感策略。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1.研究生入学成绩本项研究的受试者为102名中国药科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一年级的研究生。男生65名,女生37名,平均年龄23.7岁。除免试推荐的13人外,其余全是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的新生。入学成绩分布如图1。这些学生经过多年的基础英语学习,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基础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从大学三年级起开设的专业英语基础阅读课中又接触到大量专业词汇;到了研究生学习阶段,专业英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科目。他们最终的英语学分分别是由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成绩按一定比例共同构成的。从基础英语转向专业英语学习,最大难题就是词汇。2.研究工具工具有两个:一是英语词汇策略问卷调查;二是词汇测试练习。1充填完成问卷内容分两大方面,即个人简况和词汇策略。个人简况分姓名、年龄、性别、专业、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以填空形式完成。词汇策略部分以前文的词汇策略总图作框架,共31个变量,采用从“我从不使用此方法/策略”到“我总是使用此方法/策略”五个等级的利克特量表(5-pointLikert_scale),要求被调查者分别针对自己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情况来选择与自己实际使用相符合或接近的选项。2词汇的选择见表1用以考察学生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词汇掌握程度,并以此数据结果为因变量分析不同词汇策略与不同词汇成绩之间的关系。所测基础英语40个英文单词全部选自《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1993),其中前20个按每220个的间隔从所列4500个大纲词汇中选出;另10个从词汇表中标*号的1400个超纲词中按每140字的间隔选出;最后10个单词从标**号的1200超纲词中以同样方法选出。专业英语所测40个英文单词则从我校专业英语教材新编《药学英语》(1999)中用计算机随机抽样选出。测试中依据Nation(1990:81)的观点,对较高水平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用英文释义或写出近义词,专业英语词汇则要求写出中文意思即可。两份词汇卷分别占100分。问卷调查和词汇测试全部在课堂完成。实施之前已跟学生讲明,此次结果不占学分,也可以不写姓名;对于有的策略(如关键词法),我们担心学生可能会产生错误理解,所以测试前作了解释并举例说明,以尽可能保证数据结果的可信度。3数据统计与分析1999年4月,首先在上届研究生中作了小范围试验研究,对原先的44个策略变量作了修改,最终选择了31个变量。同年10月完成问卷调查和测试后,除去14份无效答卷后共得88份有效问卷和测试结果,笔者运用SAS(StatisticAnalysisSystem)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表征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策略使用情形的平均值和标准方差;用t检验比较了两种词汇学习中每一策略的使用情况;同时又用单元方差分析验证比较了同一策略在不同词汇学习中的F值和显著性水平;最后用皮尔森相关分析方法得出词汇策略和两种词汇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四、结果与讨论1.社会/情感策略与元认知策略及其使用频率将88份问卷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运用SAS进行方差分析,得到了受试者使用词汇策略的F值和显著性水平,结果如表1。表1的结果清楚地表明,受试研究生在基础英语词汇学习中除翻译/母语策略外频繁使用了其余15种词汇策略。使用尤为频繁的四个元认知策略,八个认知策略和一个社会/情感策略,依次为:猜测〉自我评估〉预先计划〉查找〉选择性注意〉自我监督〉阅读〉练习〉联想〉上下文〉重复〉分类〉自我激励。需要注意的是,研究生在学习掌握基础英语词汇的过程中,不仅充分利用宏观调控的元认知策略和微观技能的认知策略,而且较频繁地运用了社会/情感策略来和同伴相互交流、讨论词汇的使用,参与各种小组活动,针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好坏给自己适当的鼓励或安慰,总结词汇学习的经验或教训。这一结果从另一角度证实了O’Malley&Chamot(1990)的研究结论。他们在对初、中级ESL/EFL学习策略的研究中都发现,社会/情感策略相对于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来说,使用的频率要低很多,甚至还不到1%。我们的结论也证实了当初的假设,说明外语学习者的水平越高,就越有可能较多地使用社会/情感策略。相比而言,受试者在专业英语词汇学习中所使用的词汇策略在种类和频度上都显示出了与基础英语词汇学习中所用策略之间的较大差异。由表中可以看出,被频繁使用的7种策略(阅读〉分类〉猜测〉选择性注意〉自我监督〉查找〉翻译)的F值都明显偏低,使用最多的是阅读策略,它的F值也仅为10.35,而在基础英语中策略使用的最高F值达到23.99。元认知策略多使用了选择性注意和自我监督两种;认知策略中较多使用了阅读、分类、猜测、查找和翻译/母语策略;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在统计上显示不出显著性差异。由此我们分析,专业英语词汇学习无论在学习内容、学习要求还是最终目标上都可能不同于基础英语词汇学习,它既没有频繁的考试压力,又不需要对所学单词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因此,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负担就大大减轻,绝大部分单词只需知其意即可。不同的学习目的决定了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对待专业词汇,研究生大都使用了在广泛阅读中熟悉单词,有选择地根据词的构成进行分类和猜测,抑或借助专业词典查找其基本意思,通过母语为媒介进行词汇学习。Summers(1988)曾指出,越是专业性强的词汇越是难以习得。较简单的方法便是以母语为中介记忆专业词汇。这就意味着,尽管是较高层次的学习者,他们在专业词汇学习中对母语的依赖程度要高于在基础英语词汇学习中对母语的依赖性。2.从四因素使用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状况,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认知策略建议模型为了进一步分析同一策略在不同词汇学习中的使用情况,我们在受试者的基础英语词汇学习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之间进行了t检验,以便确定同一策略在两种词汇学习中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表2为检验结果。t检验的结果表明,16种词汇策略中有12种策略在基础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元认知策略使用上的差别最为明显。预先计划、选择性注意、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估等四种元认知策略在基础英语词汇学习中的使用平均值明显高于在专业英语词汇中的使用值,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在0.05以上,和表4.1结果一致。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与各自不同的学习要求和目标有关;另一种解释是,专业英语的学习就像开始学习基础英语一样,学生还只是刚入门的初学者,还缺乏宏观调控和自我管理词汇学习的意识。在认知策略方面,最大的差别体现在练习策略和上下文策略上。它们在专业英语词汇学习中的使用频率远远低于在基础英语中的频繁程度,说明研究生在学习专业词汇时较少花时间通过各种练习形式巩固专业词汇。其次是查找策略和重复/死记硬背策略的运用也没有像基英中那样频繁。再则,学生使用查找策略的目的也不一样,比如在基础英语学习中研究生主要用词典查证单词的多种意义和用法;而在专业词汇中的查找策略大都用来查询专业词汇的发音及基本意义。最后联想和猜测策略也远不及在基础英语词汇中的频繁程度,呈现了0.05水平上的差异。从社会/情感策略方面的t检验结果推断,受试者们较少使用合作(t=1.989*)和自我激励(t=2.571*)策略来促进专业英语词汇学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大纲对研究生专业英语的主要要求是能熟练阅读并翻译专业文献,以此为目标进行的专业英语词汇学习就显得目的明确,策略单纯。二是虽然大体划分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但专业英语名下又有各种具体的小专业,如我校就有药分专业英语、药剂专业英语、药理专业英语、生药专业英语、中药专业英语等,虽谈不上隔行如隔山,但相互间在学习中的交流合作便显得有些勉强,此类策略自然就用得少些。3.元认知策略与专业词汇成绩把16种词汇策略作为自变量,基础英语词汇和专业英语词汇测试成绩作为因变量,运用皮尔森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计算得到的策略与成绩之间的相关结果列于表3。上表显示,所有4种元认知策略都和基础英语词汇成绩在0.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正相关;除自我评估外的元认知策略与专业英语词汇成绩在0.01和0.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正相关,说明元认知策略本身对两种词汇学习都有很大帮助。研究生层次的学习者亦已具备了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在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中,猜测策略被发现是与基础词汇成绩最相关的策略,其余依次分别为:查找〉阅读〉联想〉分类〉上下文〉练习〉合作。与专业词汇成绩因变量有最强相关的策略是广泛阅读,其余为:猜测〉分类〉上下文〉查找。可以推断,影响基础英语词汇成绩的因素很多,有12种策略自变量与词汇成绩存在显著相关;相对来说,影响专业词汇成绩的策略因素显得比较单一,只有元认知和认知策略中的8种策略与专业词汇成绩间存在较明显的相关。社会/情感策略中除了合作策略与基础英语成绩呈现r=0.27357,P≤0.01的相关外,几乎对专业词汇没有一点统计意义。五、专业词汇策略与词汇成绩的关系本次研究通过对硕士研究生在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中策略使用的调查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受试在基础英语词汇学习中使用的策略类型大大多于在专业英语词汇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