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定远启明中学2023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定远启明中学2023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定远启明中学2023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定远启明中学2023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定远启明中学2023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定远启明中学2023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C.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D.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2.人体失水后,即使保持口腔湿润,也只能稍稍缓解口渴感觉;在山羊下丘脑前部注射微量高渗盐溶液,60s内山羊开始大量饮水,饮水量可达2~8L之多。上述信息可以说明()A.水盐平衡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B.渗透压感受器不位于口腔,而位于下丘脑C.产生渴觉的部位不是口腔,而是下丘脑D.只要保持体内含水量相对稳定,就不会引起口渴3.如图①、②表示人体内细胞间信号传导常见的两种方式;③、④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催化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过程可用方式①和③表示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到达靶细胞的过程可用方式②→①表示C.性激素通过④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D.抗利尿激素通过③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上特异性受体4.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是()A.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B.适时灌溉农作物与定时饲喂家禽、家畜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5.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太空环境中,航天器和航天服为航天员们提供了一个类似于地面的环境,以维持机体的稳态。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是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D.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普遍存在着稳态的现象6.育种专家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改良某些农作物的原有性状,其原因是诱变育种()A.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 B.提高了后代的遗传稳定性C.产生的突变大多是有利的 D.能提高突变率以供育种选择7.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7kJ·m—2)2.5013.309.800.28220.00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8.(10分)下表是两位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液化验单的部分结果。相关分析错误的是()甲状腺激素含量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患者1低于正常值高于正常值患者2低于正常值低于正常值A.患者1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抑制减弱可导致其分泌TSH的量较高B.患者2体内TSH水平低于正常值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原因之一C.给患者2静脉注射TRH后检测TSH的含量,可为判断病变部位提供参考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相应激素分泌二、非选择题9.(10分)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导致林冠层产出现空隙的现象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结果如图1所示。图2表示研究过程中构建的捕食者—猎物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者采用样方法调查该区域内某植物的种群密度,需要先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该植物的种群密度,再求出______作为此区域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研究者在对植物的丰富度进行调查时,需要统计各层植物的______。研究者如果要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2)图1中信息能体现出的群落结构是______,林窗和林下的动物种类不尽相同,这是由于植被不同,为动物创造的______条件不同。(3)图2中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K值的数据为______,捕食者的数量为______时,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捕食为一种种间关系,影响群落的因素除种间关系外,还包括有_____________。10.(14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比例为_____,鱼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此方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下列是燕麦胚芽鞘向光性实验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上述实验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___________(填尖端或尖端下部)(2)上述实验中,甲组起___________作用。(3)用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乙、丙的生长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A.直立生长B.不生长不弯曲C.向光弯曲生长D.背光弯曲生长(4)甲、丁胚芽鞘受单侧光照射后,出现向光弯曲生长,这是由于向光侧与背光侧的某种化学物质分布____________(填均匀或不均匀)造成的。这种化学物质是一种植物激素,称为___________,其对胚芽鞘的生长具有___________(促进或抑制)作用。12.I.科研人员对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鹭类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筑巢高度(m)池鹭(只)白鹭(只)夜鹭(只)牛背鹭(只)鹭类总数(只)6~86680208~10526626610~12144422412~1410224036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混交林鹭类中的优势物种是________。合理获得表中数据需要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________(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个(10m×10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调查该混交林中池鹭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2)4种鹭在林内筑巢的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________和________,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二者之间的________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对环境________的必然结果。II.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在500ml的已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请回答:(4)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________,以减少实验误差。(5)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_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重复实验。(6)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_________再计数。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下表:(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时间(天)1234567酵母菌数量(万个/mL)32?762824819821820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计数时应选择_________(无色/蓝色)的酵母菌。则表中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__万个/mL。III.下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回答下列问题:(7)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_____年,第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相似,此后两年中种群数量将__________(增加、减少)。(8)现如今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抢人”大战,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其目的是最终改变该城市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增加人口密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3)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4)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大脑皮层语言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语言活动功能障碍,S区受损伤,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称为运动性失语症;W区受损伤,不能写字;V区受损伤不能看懂文字;H区受损伤,不能听懂话。3、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学习和记忆更深层次的奥秘,目前仍是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的难题。【详解】A、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正确;B、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呼吸中枢在脑干,B错误;C、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错误;D、H区受损伤,不能听懂话,但能听到,D错误。故选A。2、B【解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详解】A、水盐平衡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但题干信息并没有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水盐平衡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根据题文“在山羊下丘脑前部注射微量高渗盐溶液,60s内山羊开始大量饮水”,说明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B符合题意;C、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C不符合题意;D、由题干可知,给下丘脑注射高渗盐溶液也可引起口渴,D不符合题意。故选B。3、A【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激素调节,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②是神经调节,神经递质会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不同的信号分子在细胞中的受体分布的位置不同,如蛋白质类激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而性激素属于固醇,能够进入细胞,因此受体存在于细胞内。【详解】A、下丘脑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过程属于激素调节,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起作用,故可用方式①和③表示,但激素只是调节功能,不能起催化作用,A错误;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分泌神经递质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激素通过体液传送到达靶细胞,即用方式②→①表示,B正确;C、性激素属于固醇,其受体位于细胞内,能通过④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C正确;D、抗利尿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膜上,故可通过③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的受体,D正确。故选A。4、B【解析】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其信息类型主要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详解】A、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属于化学信息,A错误;B、适时灌溉农作物与定时饲喂家禽、家畜并没有采用信息传递,B正确;C、D均是物理信息,C、D错误。故选B。5、C【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其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A正确;B、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人体,对于免疫能力较弱的机体很可能会破坏其内环境稳态,B正确;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C错误;D、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普遍存在着稳态现象,如个体水平的内环境稳态,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状态等,D正确。故选C。6、D【解析】诱变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突变,能出现新基因控制的新性状,能提高突变率,加快育种进程,D正确。不一定是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A错误。不一定都是纯合子,所以不一定提高了后代的遗传稳定性,B错误。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C错误。7、A【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并且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左右。结合表中能量的含量,可知,食物链是:戊→丙和乙→甲→丁。【详解】①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乙、丙之间的传递率大于50%,与能量的传递率在10%到20%之间矛盾,所以乙、丙应在同一营养级上。所以①与表中数据不符合。②结合分析可知,图②中的金字塔与表中数据符合。③由①已经判断出乙、丙应在同一营养级上,属于竞争关系,不属于捕食关系。所以③与表中数据不相符。④甲、丁去掉后,乙、丙失去了天敌,竞争激烈,可能一方占优势,另一方被淘汰。所以④与表格数据符合。综上所述,与表格数据符合的模型有②④,不符合的是①③,即A正确。故选A。8、D【解析】1、表中患者1部分数据,该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偏高,其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分泌不足,可能患有甲状腺肿大;2、表中患者2部分数据,该男子的甲状腺激素低于正常值,TSH低于正常值,可能是垂体受损,也可能是下丘脑受损。【详解】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患者1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抑制减弱可导致其分泌TSH的量较高,A正确;B、TSH可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患者2体内TSH水平低于正常值,可能导致甲状腺激素低于正常值,B正确;C、给患者2静脉注射TRH后检测TSH的含量,若TSH恢复正常,说明患病部位在下丘脑,若TSH不能恢复正常,则患病部位在垂体,C正确;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中受到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可促进垂体分泌TSH,TSH的分泌可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1)①.所有样方该植物种群密度的平均值②.种类数③.取样器取样法(2)①.垂直结构②.栖息空间和食物(3)①.N2②.P2/2③.种内竞争和非生物因素(或种内竞争和光照、温度、水和无机盐)【解析】由图1可知:地下不同深度,土壤小动物的种类有所区别。图2中:猎物的K值为N2,捕食者的K值为P2。【小问1详解】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先计算出各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再求所有样方该植物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平均值。要调查植物的丰富度,需要统计各层植物的种类数。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小问2详解】图1中,不同的深度分布的动物种类有区别,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林窗和林下植被不同,为动物创造的栖息空间和食物不同,故动物的种类有区别。【小问3详解】猎物的数量在N2上下波动,故N2最可能代表猎物的K值。同理可知,捕食者的K值是P2,种群数量为P2/2时,增长速率最快。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等,均会影响群落,另外种内斗争和非生物因素也会影响群落。【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图2中猎物和捕食者的K值的判断,需要注意该生物的数量会在K值上下波动。10、(1)①.增长型②.衰退型③.稳定型④.400个、400个、400个⑤.1:1:1⑥.稳定型⑦.保持稳定(2)①.标记重捕法②.活动能力(3)①.单向流动②.逐级递减【解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2、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小问1详解】结合分析可知,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三种类型;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400∶400∶400=1∶1∶1,各个年龄区段的比例适中,为稳定型;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小问2详解】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所以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记重捕法。【小问3详解】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密度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1、(1).尖端(2).对照(3).B(4).A(5).不均匀(6).生长素(7).促进【解析】1、胚芽鞘向光生长的原理是:单侧光照射尖端,导致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多,向光侧生长素少,则背光侧生长快,向光侧生长慢,植物弯向光源生长。2、分析题图可知,甲弯向光源生长;乙没有尖端,不能产生生长素,因此不生长不弯曲;丙在胚芽稍尖端上罩上锡箔罩,不能接受单侧光照射,但是存在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直立生长;丁存在尖端,且尖端能接收到单侧光照,弯向光源生长。【详解】(1)丙、丁两组的变量是锡箔罩遮盖的位置,丙组锡箔罩遮盖尖端,尖端不能接受单侧光照射,直立生长;丁组锡箔罩遮盖尖端一下,弯向光源生长。上述实验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2)上述实验中,甲组是自然状态下的,是对照组。(3)乙没有尖端,不能产生生长素,因此不生长不弯曲,故选B;丙在胚芽稍尖端上罩上黑纸罩,不能接受单侧光照射,但是存在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直立生长,故选A。(4)甲、丁胚芽鞘受单侧光照射后,出现向光弯曲生长,这是由于向光侧与背光侧的某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向光侧分布少,背光侧分布多,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造成的,这种化学物质是一种植物激素,称为生长素,其对胚芽鞘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对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的理解和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12、(1)①.池鹭②.随机③.标记重捕法(2)垂直(3)①.时间②.取食地点③.种间竞争④.适应(4)①.抽样检测②.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5)①.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②.需要(6)①.稀释②.无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