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制造强国分析报告_第1页
2022年中国制造强国分析报告_第2页
2022年中国制造强国分析报告_第3页
2022年中国制造强国分析报告_第4页
2022年中国制造强国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中国制造,制造强国2022年12月报告说明研究背景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把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质量为先”基本方针,加快形成以质量品牌为标识的竞争新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就振兴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制造业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22年2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

再次强调,要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让提高供给质量的理念扎根于每个行业、每个企业,使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简单来说,用ABCDEF(A(AI)是人工智能,

B(Blockchain)是区块链技术,

C(CloudEdgeCollaboration)是云边协同,

D(BigData)是大数据,

E(Ethics)是伦理,F(5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s)是5G)各种各样的技术,在各个环节广泛应用,然后带来成本降低、质量提高、效率提高等效果。猎聘作为专业的招聘平台,始终以“让职场人更成功”为使命,为企业、人才和猎头提供精准高效的招聘求职等人力资源服务。研究内容包括国家政策、宏观经济、细分产业发展、区域和产业人才画像、区域和产业人才供需、区域和产业人才投递等内容。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对文献的研究形成政策、经济、行业、人才的整体认识。大数据分析法:截至报告撰写时,猎聘人才库资源已超过8200万,验证猎头用户数超21万,为超110万验证企业提供专业招聘服务,在猎聘制造业充足的数据量及具备分析价值的条件下,采用大数据分析法,实现人才画像、供需和投递等维度的分析。制造/智造行业包括:机械制造/机电/重工、汽车/摩托车、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电气、印刷/包装/造纸和原材料及加工五大领域。时间维度:2019年、2020年、2021年均指当年1-12月整年数据,2022年是1-8月数据(后文中提到2022年数据均是2022年1-8月数据,不再特别说明)。人才紧缺指数:TSI(TalentShortageIndex),TSI>1,表示人才供不应求;TSI<1,表示人才供大于求;如果TSI呈上升趋势,表示人才愈加抢手,求职相对容易。0行业发展趋势PartOne1制造业量质齐升筑牢实体经济根基2017-创新手段助力高速增长•

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约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蛟龙”潜海、“双龙”探极、“嫦娥”揽月、“北斗”组网,大国重器亮点纷呈……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2017年,通过并购,鼓励创新等一系列手段,新兴工业产品产量高速增长,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8.1%、67%、51.1%、40.1%、31.3%、30.6%。2019-中国稳坐制造第一大国•2019年,由于在制造业上多年的巩固和积累,中国稳坐制造第一大国宝座连续十年。•

党的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2021-十年以来首次攀升。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迈上新征程,我国将奋力谱写制造强国建设新篇章。•2021年,疫情依旧在影响世界经济,急剧扩张的进出口总额进一步刺激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制造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十年以来首次攀升。数据: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网站中国制造品牌传播,手段新颖,新媒介提升了中国制造业传播的广度和活力•

新媒介提升了中国制造业传播的广度和活力,以具有创新性、趣味性、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形式,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中国制造的进步和“了不起”。以抖音平台为例,与中国制造相关的视频无论发布量还是播放量,均呈现上扬态势,这也证明创作者和用户对中国制造业的关注度都在持续提升。•

2022年上半年中国制造的视频发布量和播放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76.9%、101.7%,在吸引用户和传播方面中国制造业发挥出了显著作用。中国制造业相关内容的发布量增速中国制造业相关内容的播放量增速数据:2022中国智造观察报告创新研发,助力中国制造,多元助推数字化转型••从创新投入看,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3%。从创新成果看,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2.4%。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国家统计局2022年11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10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制造业平稳增长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也充分展现出我国制造业规模大、体系全、韧性强的优势。•••规模优势不断巩固。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供给体系质量大幅提升。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节能冰箱、全自动洗衣机、变频空调、汽车等中高端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2021年分别达到55.3%和74.7%,分别比2012年提高30.7和25.9个百分点。数据:经济参考报0Two人才供需趋势Part2制造业人才应聘者城市分布2020-2022制造人才城市分布TOP15120.00%100.00%79.31%80.00%60.00%40.00%20.00%0.00%53.65%39.88%27.29%22.83%16.83%15.91%14.35%13.11%12.64%10.64%10.31%9.20%7.97%7.87%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天津成都重庆武汉南京西安东莞郑州长沙2020

2021

20221、制造业人才分布以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为主,人才聚集性较强。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四座城市聚集了制造业的大部分人才。这和城市发展政策,产业发展及工业基础有关系。如上海《上海市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措施》2022提到:加快产业人才集聚,支持高端制造业企业纳入人才引进重点机构范围,支持紧缺技能人才落户,实施“产业菁英”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根据其个人贡献分级分段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奖励。2、纵观2020-2022人才分布,上海和北京人才占比有所降低,在2022年人才占比分别为79.13%和53.655。其他城市人才占比趋势有所提升。城市定位和规划对产业人才转移起到了一定影响作用。数据:猎聘大数据制造业人才应聘者职能分布2020-2022应聘者职能TOP分布70.00%60.00%53.67%50.00%40.00%30.00%20.00%10.00%0.00%37.67%32.35%32.56%25.08%22.95%18.26%17.29%15.86%12.97%12.27%12.25%11.73%6.48%5.25%2020

2021

20221、从职能占比来看,2022年制造行业更多的应聘人才主要为职能类岗位,如,财务类占比53.67%,销售类岗位占比也较高,销售管理和销售人员占比分别为:32.56%和12.27%。除此之外,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互联网运营,汽车设计与研发占比相对也较高。2、各个职能之间,2020-2022既有增长也有降低,如高级管理者岗位是下降趋势,2022年为32.35%。生产管理/运营出现较大增长,到2022年为25.08%数据:猎聘大数据制造业企业新发职位城市分布2020-2022企业新发职位TOP分布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00%16.83%8.38%8.12%6.84%5.38%4.26%4.83%3.74%2.96%2.91%上海深圳苏州北京杭州广州宁波重庆东莞无锡2020

2021

20221、上海、深圳和苏州企业需求稳居TOP3;上海新发职位需求占比逐年提升,与产业集合效应、政策加持等因素推动制造行业发展有关。深圳和苏州趋势一致,与2021年比较2022年出现了需求小幅降低。北京需求一直较为稳定三年间一直维持在6%+。宁波和重庆三年间一直稳定增长,与当地政府政策有极大关联性,在产业集群打造,产业拓展,人才吸引方面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和制度。2、从城市GDP角度看北京和上海两座一线城市,2021年上海和北京均首次超过了4万亿。其中,上海实现GDP43214.85亿元。全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605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两年平均增长11.7%。北京市实现GDP40269.6亿元。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0%,两年平均增长15.8%。数据:猎聘大数据,各地统计局制造业企业新发职位城市分布2020-2022新发职位TOP分布16.00%14.00%12.00%10.00%8.00%13.65%6.00%5.01%4.70%4.00%2.00%0.00%2.76%2.18%1.16%1.29%1.13%0.87%0.72%0.21%0.11%0.10%0.13%0.03%2020

2021

20221、机械设计/制造和电子/仪器/自动化职位,需求量较大且近三年一直呈现增长趋势,两类职位2022年新发职位占比分别为13.65%和5.01%,可见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直充当“先锋军”,赋能产业发展;与此同时,高级管理岗位,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受三年疫情影响,与行业发展脚步放缓有关。2、IT互联网产品,UE/视觉/平面设计,半导体/芯片,测试,后端开发,电商运营,互联网运营,这些岗位需求在TOP职位需求在占比较大,这和制造业数字化互联网转型和新消费模式转型,有极大关联性。同时也面临跨行业的人才竞争态势。数据:猎聘大数据制造业TOP城市TSI指数2020-2022制造业TSI指数25.0020.0020.3917.6515.9415.7114.4715.0013.2713.0311.3910.3111.5610.3810.005.000.009.789.489.188.738.287.857.947.606.66上海深圳苏州北京杭州广州宁波东莞武汉2020无锡南京重庆2022佛山长沙成都天津常州合肥西安青岛20211、行业人才招聘难度在TOP城市近三年一直存在,同时通过TSI指数可以看到,2020年到2022年招聘难度在不断变大。2020年基本在5-10左右徘徊,2022年在10左右徘徊,中国在走向制造业强国的道路上,人才作为至关重要的因素,会决定企业发展的命脉。2、深圳,苏州,杭州,宁波,东莞,无锡,南京,佛山,常州,合肥和青岛,2022TSI指数都>10,其中宁波为20.39,佛山17.65,常州为15.94,行业人才竞争愈发激烈。注:全国中高端人才紧缺指数TSI(TSI即TalentShortageIndex

的缩写,意为人才紧缺指数。TSI>1,表示人才供不应求;TSI<1,表示人才供大于求。如果TSI呈上升趋势,表示人才越来越抢手,找工作相对容易)数据:猎聘大数据制造行业全国TSI指数行业TSI指数3.503.002.502.001.503.122.972.722.592.282.281.93

1.901.901.86

1.871.88

1.881.821.771.701.751.671.691.531.451.471.35

1.341.36

1.361.25

1.231.261.201.151.000.500.000.981.010.900.84

0.851、纵观2019-2022年度,行业TSI指数除了2020年上半年之外,人才基本都处于供小于求的态势,行业人才招聘一直供不应求,企业一直面临人才吸引的难题。2、通过数据可以观察到2022年2月行业招聘开始跃升,一度达到3.12,行业在2022年开启大规模人才招聘的趋势,虽然在年中有所下降,但是TSI指数依然>2,企业人才吸引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中国的科技和产业水平逐步呈现发达国家特征,越来越多的全球主要产业迎来了新玩家-中国。尤其是在全球中高端产业的竞争里面,中国几乎是发达国家以外唯一的存在。在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下,中国制造正多点开花,一项突破成为另一项突破的基础,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带动中国制造全域突围。数据:猎聘大数据制造行业全国TSI指数细分行业TSI指数4.003.503.002.502.001.501.000.500.00机械制造/机电/重工汽车/摩托车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电气印刷/包装/造纸原材料及加工1、制造业细分领域各个行业的TSI指数与全行业保持一致。人才基本都处于供小于求的态势一直未变,招聘难度一直存在。2、汽车/摩托车行业TSI指数相对较低,除此之外的四个细分行业都相对较高,其中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和原材料及加工行业TSI指数居于高位,招聘难度较大。数据:猎聘大数据制造业职位发布2019.8-2022.8行业职位发布占比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00%1、从企业职位发布数据来看,基本保持在6%以上增速(除2020年1-2和10月),虽然疫情三年对各个产业都有影响,但是制造业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2、2022年全年相对稳定,一直保持在8%的增速,制造业全面崛起。2020-2021年虽然都保持增长,但是震动幅度较大,行业需求不够平稳,市场波动一直存在。数据:猎聘大数据0Three人才流动趋势Part3制造业区域间人才流动情况人才

区域人才投递区域华北区

华东区

华南区

西南区华北区华东区华南区西南区-

52.61%

33.28%

14.11%48.77%

-

36.59%

14.63%40.08%

46.01%

-

13.91%35.05%

37.25%

27.70%

-区域间人才流动,华北和华东区域流动占比较大人才流动频繁,华东流向华北达到52.61%,其次为华北流向华东48.77%。华南与华北及华东区域间人才流动排在第二梯队,华北流向华南为40.08%,华东流向华南为46.01%,华东为华南区域注入较多人才。数据

:猎聘大数据制造业一线城市人才流出情况-从北京流向其他城市人才流出北京流向其他城市TOP情况30.00%25.00%19.65%20.00%14.49%15.00%11.50%10.53%8.69%10.00%5.00%0.00%7.74%7.17%7.21%6.83%3.31%2.71%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天津成都2020

2021

2022苏州武汉南京重庆西安•••人才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间流动是主流趋势,因为这些城市资本和产业聚集,具备较强的人才吸引优势。大型企业往往由于城市产业政策的影响,多数企业布局在这些区域,这也成为吸引人才较为有力的因素。北京的人才,大部分流向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天津虽然距离较近但是人才流向占比不是很高。可见地域因素不是人才流向的决定因素。纵观上海三年间吸引北京流出人才,呈现下降趋势,天津亦是此态势。人才考虑新工作的因素较多,生活便利,职业发展,薪酬水平往往是左右人才流向的主流因素。数据:猎聘大数据制造业一线城市人才流出情况-从上海流向其他城市人才流出上海流向其他城市TOP情况25.00%20.00%16.56%14.50%15.00%10.00%5.00%0.00%12.01%11.35%10.26%8.21%7.31%7.39%6.40%2.67%北京深圳杭州广州苏州2020

2021

2022南京成都武汉重庆西安••上海人才流出和北京呈现同样的趋势,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是人才主要流向地,北京是第一吸引城市。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间人才流动较为频繁。成都,武汉,重庆在近几年吸引了大量上海人才的加入,尤其成都2022年达到8.21%,从2020年到2022年出现越级大幅增长。苏州在2020年吸引上海人才达到高峰,2022年几乎出现了腰斩。数据:猎聘大数据制造业一线城市人才流出情况-从广州流向其他城市人才流出广州流向其他城市TOP情况30.00%25.00%19.51%20.00%15.41%15.00%10.00%5.00%0.00%13.18%10.45%8.77%8.42%6.64%6.34%5.74%3.00%深圳上海北京佛山东莞2020

2021

2022杭州武汉成都苏州重庆•••广州人才主要流向地为深圳,其次为上海和北京,再就是地邻较近的佛山和东莞,有明显的地域性。北京无论是吸引上海人次,还是广州人才在2022年都出现小幅下滑。这和产业政策调整,产业转移有一定的关联性。武汉和苏州在所有城市里,是近三年吸引广东人才一直呈现增长的的城市。城市人才保留和吸引是各地政府一直聚焦的人才工程,各地也出台了不同的人才吸引政策,但各有差异,这是人才吸引的差异性的重要因素。数据:猎聘大数据制造业城市人才流入情况城市人才流入情况18.00%16.00%14.00%12.76%12.64%12.62%12.00%10.00%8.00%6.00%4.00%2.00%0.00%10.78%9.47%7.34%6.66%6.04%5.71%2.90%2.27%2.08%1.59%1.55%1.12%0.94%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杭州苏州成都武汉南京重庆西安东莞佛山无锡天津宁波2020

2021

2022

总计•••整体看各个城市人才流入,一线城市的竞争力强于新一线城市,上海,深圳,北京,广州位居前四,吸引了大量人才。新一线城市位居其后,杭州,苏州,成都,武汉,南京,重庆为人才吸引的第二梯队。年度间人才吸引各个城市趋势不一,如,上海近三年逐年降低,但是吸引人才总量占比最高为12.76%,深圳逐年增加,吸引人才总量占比12.64%,北京从2021年出现跃升,2022年保持平稳。东莞,佛山,无锡,天津和宁波出现了一样的趋势,2020年出现人才吸引高峰,随后出现下跌趋势。数据:猎聘大数据制造业一线城市人才流入情况-从其他城市流入北京其他城市流入北京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32.72%16.72%13.16%7.85%5.49%4.65%3.90%3.22%2.47%2.61%0.00%上海天津深圳广州杭州2020

2021

2022保定沈阳廊坊苏州重庆••上海为流入北京人才最多的城市2022年达到32.72%,天津次之,深圳和广州位居三四位。可见,北京在人才的主要为主。还是一线城市保定和廊坊具有地域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也为北京贡献较多的人才流入。2022年保定为3.9%,廊坊为2.47%。数据:猎聘大数据制造业一线城市人才流入情况-从其他城市流入上海其他城市流入上海35.00%29.68%30.00%25.00%20.00%15.00%13.22%15.00%10.00%5.00%0.00%8.60%8.95%6.33%5.01%4.56%4.24%3.86%北京苏州深圳杭州广州南京武汉天津重庆成都2020

2021

2022•上海人才的流入和北京趋势保持一致,以一线城市人才流入为主,其中北京最多为29.68%,其次为苏州15%,深圳13.22%,杭州8.6%。••深圳近几年流入上海人才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广州亦如此,重庆和成都也有此趋势只是人才流入上海相对较少。城市人才吸引的主流态势,还是以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为主,这位城市间人才竞争提供了参考依据。一线间人才流动也是中国人才流动的一个长期趋势,这和城市产业需求有关。数据:猎聘大数据制造业一线城市人才流入情况-从其他城市流入上海其他城市流入广州30.00%23.52%25.00%20.00%15.00%10.00%5.00%19.73%17.72%9.74%8.78%6.28%3.65%3.52%3.17%2.83%0.00%深圳上海北京广东佛山东莞武汉杭州重庆成都2020

2021

2022•••广州人才的流入和上海,北京趋势保持一致,以一线城市人才流入为主,其中深圳最多为23.52%,其次为上海19.73%,北京17.72%。广东省内人才流动是广州吸引人才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现象,佛山,东莞是省内两大人才杭州,重庆和成都近三年都呈现了人才流向广州的增长趋势,其中杭州占比最高3.52%。城市。数据:猎聘大数据制造业一线城市人才流入情况-从其他城市流入上海其他城市流入深圳25.00%22.49%21.87%18.48%20.00%15.00%10.00%5.00%9.38%8.50%3.77%3.70%3.79%3.44%2.61%0.00%上海北京广州广东东莞2020

2021

2022武汉佛山杭州成都苏州••深圳人才的流入和上海,北京,广州趋势保持一致,以一线城市人才流入为主,其中上海和北京最多均超过20%,其次为广州。北京是唯一一个一线城市,三年来流入深圳人才一直保持增长的城市,2022年达到22.49%。数据:猎聘大数据行业间人才流入情况-从其他行业流入制造业其他行业流入制造业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00%16.06%10.90%5.53%3.90%3.25%2.84%2.88%2.46%2.27%1.91%1.91%2.11%2020

2021

2022••制造业吸引人才最多的行业是房地产行业,并且2020-2022年三年间呈现一直呈现增长趋势,2022年达到16.06%。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生产,也吸引了互联网行业,电子半导体行业,计算机软件行业人才,其中互联网行业最多,三年一直在增长,均超过10%增速。随着行业转型和中国制造的不断前行,数字化人才一直是制造业吸引的一类热点人才。其他行业流入智造业人才相对均衡,基本在2%-3%的区间,跨行业人才流动一方面为制造业注入新动能,另一方面也给行业带来新发展的视角,助力制造业变强。•数据:猎聘大数据行业间人才流入情况-从制造业流入其他行业制造业流入其他行业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0%7.12%5.83%4.85%4.11%3.74%3.60%3.42%3.17%2.91%2.98%2.75%2.53%2020

2021

2022•互联网行业和电子半导体行业是吸引制造业人才最多的行业,行业间的技术兼容性和岗位需求性有一定的趋同现象,人才跨领域工作在技术不断融合的趋势下形成一种趋势。••新能源作为技术最为接近制造业的行业,对制造业人才吸引力不断增强,2022年人才吸引占比达到4.11%。其他行业虽然吸引制造业人才占比不高,但也都在2%以上。带给不同行业间企业一个思考,人才业和相关行业招聘外,可以考虑跨行业招聘,以补充本行业人才短缺和解决招聘困难现象。的开源性和行业跨度增加,除本行数据:猎聘大数据0Four人才薪酬趋势Part4制造行业全国平均年薪制造行业平均薪酬(万元)2018年至2022年1-7互联网·游戏·软件行业人才平均年薪(单位:万元)16.516.416.316.216.11624.23252424232322222121202016.4123.2322.7522.2516.0621.1116.0315.915.8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7月202020212022•

制造业,2020-2022年,三年全国平均年薪保持稳定,小幅增长,增幅区间不大。这和行业发展有关,也和三年疫情的影响息息相关,有较强的行业特性。•

列举了互联网行业近五年薪酬情况,与制造行业对比发现,平均薪酬绝对值和增幅都有明显的不同。行业间对比的意义不大,但是基于数字化转型的制造业来说,互联网行业是主要的数字化人才引到企业所需人才。,对于行业间人才吸引在薪酬数据方面可以互相参考,以便更有利的吸数据:猎聘大数据制造行业细分领域全国平均年薪制造行业细分领域平均年薪(万)25.0020.0015.0010.005.0020.3119.3018.2617.2516.6416.5815.9515.4115.5415.3014.8314.4714.5514.0514.080.00机械制造/机电/重工汽车/摩托车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电气印刷/包装/造纸原材料及加工2020

2021

2022••制造业细分领域,汽车/摩托车行业薪酬相对最高,2022年平均年薪为20.31万元,印刷/包装/包装行业和原材料及加工行业薪酬相对较低在14万+。纵观五个细分行业,三年薪酬趋势有升有降,其中机械制造/机电/重工、汽车/摩托车、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电气这三个行业薪酬每年增长,但是印刷/包装/造纸和原材料及加工薪酬每年递减。数据:猎聘大数据制造行业TOP职能平均年薪制造行业TOP职能平均年薪(万)30.0026.3524.5025.0020.0015.0010.005.0022.4022.5821.8521.1219.5618.4816.9115.6015.7115.9515.8814.5212.3511.3511.5010.099.010.002020平均薪酬

2021平均薪酬

2022平均薪酬••制造行业TOP职能薪酬吸引力愈发强大,20万以上职能年薪占比逐渐升高,整体薪酬趋势一直增长。制造行业发展迅速,行业转型发展期,资本和资源聚集,国家制造强国的战略多因素叠加行业前景盛大。汽车研发类职能平均年薪最高2022年达到26.35万,其次为汽车动力系统工程师2022年平均年薪达到24.5万,后面依次为项目经理类,汽车设计工程师类,供应商质量管理,区域销售类,主要聚焦在技术和营销领域,这类职能,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职能。数据:猎聘大数据制造行业人才分布TOP20城市平均年薪和期望薪酬TOP20城市平均年薪和期望薪酬(万)30.0030.00%25.00%20.00%15.00%10.00%28.05%25.00

23.4920.0021.8321.05%18.90%18.2617.5813.74%17.5617.3916.3416.2716.2316.1516.0715.9315.8115.6915.6712.69%15.5515.5215.2915.0414.6215.009.86%9.37%8.84%8.64%8.50%7.90%7.25%10.006.93%6.60%6.16%5.66%5.00%0.00%-5.00%4.44%2.53%5.00-0.89%-2.68%0.00上海北京长春深圳广东苏州杭州浙江广州江苏芜湖珠海宁波嘉兴南京无锡厦门佛山南昌常州平均薪酬期望薪酬期望薪酬涨幅比••站在城市平均年薪和期望年薪角度看,TOP5城市薪酬排序依次为:上海-23.49万,北京21.83万,长春18.26万,深圳-17.58万,广东17.56万。期望薪酬给企业调薪和外部招聘薪酬策略,提供参考数据,根据企业情况和市场人才供需情况综合决策。各个城市城市间期望薪酬差异较大,如最高的芜湖达到28.05%,南昌18.09%,上海和北京均超过9%。数据:猎聘大数据制造行业全国各工龄段平均年薪和期望年薪各工龄段平均年薪及期望薪酬(万)30.0026.6925.9724.0025.0020.0015.0010.005.0023.4321.0220.2418.3417.6617.7417.6416.6215.8115.3415.4214.4313.6413.6113.8212.2211.5711.6411.889.8510.020.003年以下(3年,5年](5年,8年](8年,10年](10年,15年]15年以上2021平均薪酬(万)

2021期望薪酬(万)

2022平均薪酬(万)

2022期望薪酬(万)•

整体趋势看,随着工龄增长,平均年薪呈现增长态势。3年以下工龄2022年薪为10.02万元,3-5年工龄2022年薪为11.88万元,10-15年工龄年薪为17.64万元。制造行业对经验和技能的积累,是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望薪酬涨幅看,8年工龄是分水岭,2022年,8年及以下工龄段的期望薪酬涨幅均超过20%,8年以上工龄期望薪酬涨幅均在20%以下。2022年,3年以下工龄为21.9%,3-5年工龄为21.4%,5-8年工龄为20.26%。8-18年工龄为18.9%,10-15年为17.8%,15年以上为13.9%。数据:猎聘大数据制造行业全国各年龄段平均年薪和期望年薪各年龄段平均年薪及期望薪酬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30.3628.6928.3329.0029.2729.4028.5128.0227.6527.6525.2824.7224.9623.9321.0220.6219.0618.2015.7515.9014.6613.7912.1811.8810.5410.4710.5710.199.769.448.899.090.0020以下21岁至25岁26岁至30岁31岁至35岁36岁至40岁41岁至45岁46岁至50岁50岁以上2021平均薪酬(万)

2021期望薪酬(万)

2022平均薪酬(万)

2022期望薪酬(万)••整体趋势看,年龄段薪酬趋势和工龄段的趋势保持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年薪呈现增长态势,50岁以上是薪酬绝对值的顶峰。薪酬平均值,有较强的行业属性,呈现“越老越好吃香”的情况。20岁以下,及21-25岁平均年度薪酬均值在10万元以下。2021年和2022年薪酬期望值一直在增加。随着行业好转,政策的出台,在2021年就业市场信心变得充足,薪酬期望值回归正值。2022年实际年薪和2021年对比涨幅空间不大,41岁以下各个年龄段是温和上涨的趋势。46岁以上年龄段实际平均年薪有降低趋势。数据:猎聘大数据制造行业全国各学历平均年薪和期望年薪各学历平均年薪及期望薪酬(万)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59.8953.7645.8744.1836.6932.5229.4327.8221.6319.6517.6416.7913.8913.2811.8911.4711.6911.5212.0512.28大专以下大专本科2021平均薪酬(万)

2021期望薪酬(万)

2022平均薪酬(万)

2022期望薪酬(万)硕士博士•整体趋势看,学历水平薪酬趋势和学历高低有极大的关联性,随着学历水平的增长,薪酬水平随之“水涨船高”,可见知识价值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在制造行业得到体现。于此同时,通过数据看,大专学历和大专以下学历,薪酬差异性不大,例如,2022年大专学历薪酬比大专以下学历薪酬高5.04%,但是本科学历薪酬比大专学历薪酬2022年度高43.6%,出现了一个极速增长情况。学历间薪酬绝对值看,2022年博士比硕士高16.44万元,硕士比本科高11.79万元,本科比专科高5.36万元。•数据:猎聘大数据0Five2023疫情后时代招聘趋势展望Part3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