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的数学思想方法会逐渐显现出来,而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则需要通过数学思考来实现。在这样一个“朦朦胧胧”、“似有所悟”的关键时刻,作为教师就应抓住知识的发展点,进行及时地启发与指导,直至产生顿悟。如:板书等量代换方法时,我再次提问学生“刚才我们是把谁换成了谁?”让学生边说边下来操作,加深学生印象,在学生回答把一个△换成3个○时,我故意问学生“为什么换3个○,换2个○不行吗?”强调等量关系的重要性,正式因为有了等量关系,所以才可以代换,从而初步让学生建立“等量代换”的问题模型。2、抓住数学思维,巩固“等量代换”模型通过动手操作、抽象思考,学生虽然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具体办法,但对于用“等量代换”解决问题的模型的建立还不够成熟。于是,我设计了两个跟进练习:(1)□+△=20,□=△+△+△+△。(2)A-B=12,A=B+B。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先找等量关系,再确定把什么换成什么。这样的数学思考,有效促进了“等量代换”解决问题模型的建立。不难发现,学生对“等量代换”这一问题的建模需要有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积累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过程”的加强者和引导者,去“敲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敲打”过程中,积累、感悟、直到学会应用。三、关注核心素养,数学思想方法融入生活情境小学数学,除了重视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显性知识的教学外,更应重视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方式等数学素养的培养,使数学学习给学生留下意识、思想、经验、习惯、快乐,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抓住核心素养,应用“等量代换”模型本节课在让学生充分掌握等量代换方法的同时,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人的数学智慧,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15棵生长周期为5年的树,能造出800千克纸,如果回收1吨废纸,能再生800千克纸,如果回收1吨废纸可以保护15棵生长周期为5年的数”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体现核心素养。2、抓住数学方法,拓宽“等量代换”模型本节课在充分让学生抓住等量代换方法的同时,利用丝绸之路的情境,让学生对解题方法积累感性认识,利用“一大卷丝绸和一小卷丝绸一共重是36千克,大卷的重量是小卷的2倍。大卷和小卷丝绸各重多少千克?”这道情境题,学生通过先用各种形式表示数量关系,再利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积累达到了质的飞跃,将数学方法上升为数学思想。总之,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两者密切相关,相互依托不可分割。课标分析——紧扣课标激发能力新课标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数学课应该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本着这一原则设计《等量代换》一课时,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上,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探究与交流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形成符号意识,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教材分析——等量代换《等量代换》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智慧广场的内容。等量代换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这一知识点小学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主要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结合简单的问题和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新授课和练习课2课时进行,本课时教学内容为新授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教学难点是能够灵活运用等量代换的思考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情分析——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思维都得到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等量代换,但他们的认识还很模糊。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等量代换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思想,了解等量代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本节课从简单的旧知入手,让学生解决用一种图形来表示数的问题,7+△=12,再逐步深入,一道题中如果有两种图形怎么办?△+〇=12,让学生意识到两种未知的图形,找不到确定的答案。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下,出示另外一个等量关系式。这样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于等量关系的认识。在自主探究环节,让学生独立想办法验证结果,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及反思活动中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评测练习课前导入提问△+7=12,△=?△+△=12,△=?△+○=12,△=?课中探究△+○=12△=○+○+○△=?○=?课中练习1、□+△=20□=△+△+△+△△=?□=?2、A-B=12A=B+BA=?B=?课后巩固练习1、2、一大卷丝绸和一小卷丝绸一共重是36千克,大卷的重量是小卷的2倍。大卷和小卷丝绸各重多少千克?15棵生长周期为5年的树,能造出800千克纸,如果回收1吨废纸,能再生800千克纸。你能利用等量代换的知识提出其他问题吗?效果分析课前练习效果分析课前设计了3个练习:一是“△+7=12,△=?”,二是“△+△=12,△=?”最后是“△+○=12,△可以等于什么?”课前提问从简入深,通过一种图形的求法,让学生认识到,一种图形容易求出结果,逐步渗透换一换的概念,再引入两种图形,让学生了解两种图形,答案不唯一,要求出唯一答案,还需要一个条件,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等量关系的认知。课中练习效果分析课中设计了2个练习:一是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求出□和△是多少,是为了进一步强化等量代换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形成等量代换的问题模型。二是把原来已知条件里的数量关系变成减法,把图形问题换成字母问题,让学生在强化等量代换问题模型的基础上开拓视野,使练习的设计更有开放性和思维型。课后练习效果分析课后安排了3道练习,第一题是基础练习。这道题学生在掌握等量代换知识的同时还拓展了学生的历史知识,了解了祖国辉煌历史成就,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二题学生思维继续在丝绸之路的历史中畅游的同时,增加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