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密集立体型城市与循环生长型城市理念的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启动区城市设计_第1页
基于密集立体型城市与循环生长型城市理念的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启动区城市设计_第2页
基于密集立体型城市与循环生长型城市理念的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启动区城市设计_第3页
基于密集立体型城市与循环生长型城市理念的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启动区城市设计_第4页
基于密集立体型城市与循环生长型城市理念的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启动区城市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密集立体型城市与循环生长型城市理念的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启动区城市设计

1产生城市环境问题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密集城市的聚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形成了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型城市。1990年,全世界有35个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2000年增至57个。尽管这些大都市在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它们也成为产生最尖锐的城市环境问题的地方。在大都市的更新和发展中,为缓解膨胀所带来的压力,大多数国家均采取高强度的城市开发模式,主要体现在高密度和高容量两个方面。这种模式在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许多棘手的功能问题、交通问题和环境空间问题,由此给城市设计带来的难题和挑战集中体现在以下两点:(1)在高强度土地开发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城市环境的高品质和城市交通的高效率;(2)在缺乏整体的城市设计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后续建设的持续、协调发展。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提出密集立体型城市与循环生长型城市的理念,并对其加以解析。1.1通过立体开发、改善交通环境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趋向于采用密集的、叠合式的开发建设模式(图1)。这种开发模式与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分区模式截然不同。分区模式将城市按功能进行分区,如市中心办公区、购物休闲区、郊区的居住区等。这种开发模式过分依赖私人小汽车在城市社会整体结构方面所起的基础性作用。而小汽车又造成了城市的蔓延,增加了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的成本和资源消耗,加剧了环境污染。与之相反,密集的、叠合式的开发建设模式反对把城市简化为简单分区或是易于管理的法律和经济的片区,而将各种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交通枢纽和通道、绿化景观等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层面叠加在一起。这种开发模式是密集立体型城市理念的重要内容。运用密集立体型城市理念,规划师可以通过四种方式确保城市环境的高品质和交通的高效率:(1)功能的立体开发;(2)交通的立体组织;(3)绿化环境的立体布置;(4)城市形象的立体塑造。运用这一理念获得城市建设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日本六本木山庄城市开发案、东京新宿车站地区城市开发案等。这些地区之所以采用这一理念,是由几个共同的因素决定的:(1)用地紧张,开发容量高;(2)交通问题复杂;(3)都有轨道交通线可依托。为了改变城市中心商业区普遍缺乏绿化的状况,日本六本木山庄城市开发案首先把从地上到高楼屋顶的空间都设计成绿色广场和庭园,形成一种“垂直庭园城市”;其次通过绿色散步道连接城市空间,提供立体式的游憩路线(图2)。这种立体绿化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城市中心区的绿色空间,使中心区没有因为再开发而减少绿地、破坏环境。日本东京新宿车站地区城市开发案采用了功能的立体开发和交通的立体组织两种方式。新宿商业中心的大规模开发始于1960年。这个地区地价高,并且需求与供给不平衡,使土地所有者和开发商不得不向地下和空中寻求密集立体式的发展。具体做法是:首先,通过建立贯穿新宿车站东西口两侧商业区的“都会地下大步道”,实现地下空间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将地下一层的中央广场作为交通转乘空间,将地下二层作为停车场;其次,通过自动扶梯将汽车和公共汽车的交通枢纽—地面层广场与其他层面相连,在地上7m的高度设置高架步道系统,用于联系主要的商业设施和新宿车站,从而使步道、广场、回廊组成的立体交通系统将整个地区有机联系成一个整体。这样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复杂的交通问题,而且还营造了一个以公共空间为主体、市民容易接近、舒适宜人的城市商业环境(图3)。1.2城市“生长脊”的结构构建城市的发展绝非一朝一夕,国外很多著名的城市设计都运用了“逐步规划,逐步建设”的开发方式,如伦敦道克兰码头区的再开发、巴黎德方斯新区建设等。这些案例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城市开发量较大,历时较长,变数较多;(2)缺乏整体的城市设计;(3)有一条可以依循的结构线索控制整体的开发。借鉴这些案例的经验,借用生物学中的有机体生长的概念,本文提出循环生长型城市理念,即通过采取“生长脊+生长单元”的结构模式来保证在整体城市设计缺失的状况下后续建设仍能持续、协调发展(图4)。伦敦道克兰码头区总体设计是一个大型的城市再开发项目,历时三十年尚未完全建成,其渐进式发展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1)每个时期的建设都是总体计划的一个有机环节;(2)以泰晤士河及沿河的高架快速轻轨线为“生长脊”,逐渐在周围形成商业区、商务办公区与居住组团等“生长单元”(图5)。道克兰码头区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组建而成的,其规划建设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弹性,可以应对规模、时序等很多不确定因素,不断适应发展的需要。巴黎德方斯新区建设也采取了渐进的模式。香榭丽舍大轴线作为城市的“生长脊”,经历了好几个世纪的不断建设,为城市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空间发展线路,使城市的多种功能随“生长脊”的扩张而不断产生(图6)。由此可见,“生长脊”的构建在于实现一种生长机制,为城市环境的发展提供一条连续的结构性线索,为塑造一种多功能的空间综合体提供条件。“生长脊”的功能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是城市逐步建设的纽带和桥梁,将不同阶段的建设单元综合成一个整体;(2)提供一个明确的空间组织线路,让使用者可以获得清晰的认知途径;(3)是一个景观要素和一条观光通道。“生长单元”存在于“生长脊”的两侧,与“生长脊”紧密联系,可随着“生长脊”的不断延伸、扩张而不断产生,并可以根据项目的变化形成不同的功能和形态。2上海的超级中心启动了分区城市工程2.1背景研究2.1.1真如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2001年,国务院批准了《上海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上海确立了“一个城市中心+四个城市副中心”多心发展的中心城区结构。其中,城市中心指由浦西外滩、浦东小陆家嘴组成的中央商务区;城市副中心指徐家汇、花木、江湾五角场、真如。(1)区位。首先,从长三角范围看,真如副中心位于沪宁发展轴(三大区域发展轴之一)与上海市中心区交界的枢纽位置,不但要体现上海在长三角北部的龙头作用,而且将截流部分流向城市中心的人流、车流和信息流。其次,作为上海市重要的交通枢纽,真如区将拥有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城市快速路系统和城际、市区公交枢纽。启动区位于真如副中心的中心地带,其周边将规划建设多条轨道交通,并在上海西站形成交通换乘枢纽,另外,市域地铁R3线和市区地铁M6线分别从基地的东侧和西南侧经过。(2)现状。真如副中心现状在总体上呈现杂乱无序的状态,商业、居住、工业、仓储、对外交通、市政等用地混杂,交通拥堵,缺乏市级中心功能和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真如副中心启动区以物流配送中心为主,充斥着大量的库房、工厂、批发市场等建筑,车流、人流混杂,相互干扰严重。2.1.2中心—启动区定位根据《上海西北城市副中心结构规划调整研究》,真如副中心被定位为:上海和长三角的生产力服务中心、上海西北片区的生活服务中心。真如副中心启动区作为核心被定位为:以现代企业办公集聚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商业购物中心为主体的副中心核心区(其中尤其突出商务办公功能,同时兼顾部分居住或商住混合功能);西北片区居民公共生活的平台,居民日常购物、休闲、娱乐的集聚场所。2.2启动区域城市规划本方案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特色鲜明、简洁高效的规划结构,形成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和高效率的城市交通(图7)。2.2.1商业楼群功能规划运用功能复合化立体开发的理念,不仅在水平的层面上进行功能布局,而且在竖向空间中对功能进行叠合(图8)。规划将商业和办公功能融为一体,布置于土地价值最高的南侧和东侧的地块中,组成一系列商业办公综合楼,即在底层裙房布置部分商业功能,其上布置高层办公楼,以实现较高的容积率。由于商业和商务办公用地的集中高容量开发,一部分绿地空间被保留下来。规划沿主要城市道路设置绿化带,并在启动区中心位置开辟一片近1hm2的开放绿化公园,形成疏密有致的空间,提高环境品质。作为“生长脊”的立体商业步行街道贯穿于商业楼群之间。这条街道从R3线地铁车站发端,包括地面、地上二层、地下一层(与地铁站房相连)的步行商业购物空间。规划在西北两个地块布置商住混合组团,开发成酒店式公寓、SOHO或高档商品住宅,沿街底层布置社区型商业服务设施,以聚集人气,营造生活氛围。这样的布局充分体现了土地价值因素,使整体地块开发价值在允许的容积率下达到最大,同时保证城市环境的高品质。2.2.2交通组织设计规划通过立体的交通网络,将各种交通流线在不同的通道和层面上进行分离,尤其是将人行和车行交通分离(图9)。(1)机动车交通组织。(1)社会机动车流组织。以机动车专用道、单行道等形式组织机动车流,保证过境车流与启动区出入车流互不干扰。根据基地狭长的特点,规划将启动区内部停车出入口主要沿东西向机动车单行道设置,采用出入口分流的措施防止社会车辆与商业服务车辆之间的干扰。规划使各地块形成围合型的空间布局,机动车流与临时停车设施均环绕地块周边组织,限制机动车进入地块内部,将内部空间留给步行交通。(2)公交车流组织。以公交专用道的形式分别在曹杨路、潮州路—固川路形成南北、东西向的公交主流线,满足人们对公交出行舒适、便捷的要求。(2)非机动车流组织。以不干扰中心区各项功能和机动车流为前提,设置与机动车流相对分离的非机动车通道与合理的停放点。(3)步行交通组织。步行交通组织是本方案的一大特色。作为“生长脊”的重要组成部分,步行交通空间分为地面、地上二层、地下一层三个层面,将西站换乘枢纽与R3线地铁站点相连,从而把大量人流交通从外部城市道路分离出来,以大大提升中心区道路通行能力。同时,步行系统的设计注重“人性化”,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步廊、天桥,出挑的平台,地面、地下和地上的广场、庭院、室内大厅,上下联系的台阶和自动扶梯等,营造变化丰富、生动有趣的步行空间环境。2.2.3垂直园林城市的概念空间系统组织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绿化系统,二是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图10)。针对启动区建设密度高、地面绿化空间小的问题,基于密集立体型城市的理念,规划力求营造一个“垂直庭园城市”,即通过立体的绿化系统来营造高绿化覆盖率的中心区环境。规划通过设置地面的公园、街边绿带,空中的绿化平台和庭院、屋顶绿化,地下的庭院绿化,建筑室内的绿化等,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大大提高绿化面积,并为人们提供充满新鲜体验的城市中心绿化景观环境。同时规划力求使绿化系统与南侧的城市带状公园形成整体,进一步拓展中心区的绿色空间。规划使公共开放空间与绿化空间交织、融合,以“生长脊”为骨架,以中心公园为核心,通过位于不同标高上的广场、平台、庭院等形成立体的、多层次的系统,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以及内部空间景观与外部空间景观之间的渗透、交融。2.2.4开发阶段规划启动区的建设方式是一个动态的、弹性的、持续的过程,根据循环生长型城市的基本理念,城市的开发建设可以分解成许多“生长单元”,沿着“生长脊”逐步发展。因此,启动区的建设将以“生长脊”为线索,进行地上、地下联动的综合性开发,具体分为四个阶段。(1)启动阶段:依托地铁站点,开发建设西侧的商住地块和商业地块。以商住区的开发聚集人气,以富有特色的商业购物中心的建设打响品牌,为后续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2)发展阶段: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