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第三单元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第三单元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第三单元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第三单元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生命的独特发现与表达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设计理念

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全单元共有八首诗词作品,围绕单元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创设学习情境,再以若干专题的形式完成单元教学,按照三篇课文的分组设置教学单位,把整个单元分成魏晋诗歌、唐诗三首、宋词三首来组织教学,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二、单元任务说明

1.古诗词中常常寄寓者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

2.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在班级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

3.学习欣赏诗歌中蕴含的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细加品味。

三、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作品学习,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2.通过诵读涵泳,发挥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3.学习本单元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经典诗歌作品,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能力。

4.在学习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联系对既往文学作品的学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写一篇文学短评。

四、单元核心任务

本单元是古诗词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是学生自主学习,只有依靠实践性学习,才能实现深度学习的课程目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才能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五、单元课时安排(10课时)

六、单元课时任务

根据本单元的具体安排,可按照诗歌具体的情况,把本单元分成魏晋诗歌、唐诗三首、宋词三首来设置教学,以专题比较阅读来完成学习任务。

第一学段:感志士之慨、隐士之情(2课时)

(一)学习任务一:

学生活动1:知人论世:学生自行整理曹操和陶渊明的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有利于我们更好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做相应的补充。

(1)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了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作品:其诗大致分两类:一类反映东汉末年动乱的现实,代表作《苦寒行》《蒿里行》等;一类主要表现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代表作《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

曹操的名言: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禄赏,而可以立功兴国者也。

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2)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又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作品:《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背景探寻

(1)《短歌行》——求贤若渴之情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长矛)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抒发了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这首歌就是《短歌行》。

(2)《归园田居(其一)》——田园归隐之乐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乡居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课文选的是第一首。

学生活动2:阅读《短歌行》找出其中的“悲凉之句",反复诵读,说说它们对表达诗人感时伤乱、求贤建业的复杂心情的作用。

《归园田居》描绘了一幅质朴自然、清新恬淡的“村居图”。请反复诵读,填写下表,并结合全篇做一些赏析。

描写特色诗句赏析

纵横交错

远近结合

动静交融

声色并列

学生活动3:请以“忧与游"为话题,比较《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在表达志士之慨和隐士之请时的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

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从社会环境、个人情况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分析比较两位诗人的不同人生态度和人生选择。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9分)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周必大: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3.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行舟"写作者走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以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4.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分)

第二学段:别诗体和诗风(3课时)

学生活动1:知人论世:学生自行整理曹操和陶渊明的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有利于我们更好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做相应的补充。

(1)诗成笑傲凌沧洲——“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后迁居四川江油。幼年时,其父对他进行过传统的文化教育,少年时即显露才华,博学广览,吟诗作赋。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李璘起兵,事败,李白连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

成就: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作品: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在长安时曾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之际,备受颠沛流离之苦,在穷困潦倒中终其一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被称为“诗史",世人称他为“诗圣”。

作品: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其六)》)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其二)》)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哀江头》)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徒步归行》)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3)为时事而作诗——“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公元846年在洛阳去世,葬于香山,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二人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作品:《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忆江南》《观刈麦》《后宫词》《问刘十九》等。

背景探寻:

(1)《梦游天姥吟留别》政治失意的“发愤之作"

该诗题目也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天宝三年(744),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在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意。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

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段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但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此时李白在政治上遭挫折的愤怨仍郁结于怀,所以才在诗末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2)《登高》羁旅漂泊之佳作

《登高》是唐代宗大历年间杜甫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的作品。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萧瑟秋江景象,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使他发出如此之人生慨叹,于是就有了这首旷世之作。

(3)白居易遭贬浔阳遇知音

元和三年(808),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喻诗,结果触怒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极大“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却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其后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甚伤名教"。于是被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喻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写出绝世名作,借以抒发自己满腹的辛酸。

学生活动2:唐诗,名家众多,成为一代之胜。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其中三颗璀璨的巨星。诵读本单元三首唐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三首诗歌的主体风格,并简述你的理由。

作者李白杜甫白居易

主题风格

学生活动3:《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境虽奇,脉理极细。"请诵读全诗,想象诗中神奇瑰丽的诗境,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

学生活动4:《登高》中“悲”“独"两种情怀的内涵是什么?全诗又是如何抒发这样的情怀的?(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方法介绍)

学生活动5:比较《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三首诗歌的诗体和表达效果的不同之处。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

诗歌体裁

表达效果

思想感情

拓展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分)

元日示宗武①

杜甫

汝啼吾手战②,吾笑汝身长。

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

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

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

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注】①武:杜甫次子。②战:通“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暗扣“元日”来写,有新年添岁之意,然而添岁,于垂老者来说是身随年老,于青少年则是身随年长。

B.“处处"两句感慨羁旅漂泊、处境艰难,强调自己和家人已经多年在外度过元日,从而营造出感伤的氛围。

C.“训喻”两句中“青衿"运用了借喻的手法,诗人感叹自己老无所成,心生惭愧,因而教导儿子勤奋好学,立志成才。

D.结尾两句诗人忆及江东的弟弟,情难自已,落泪之中足见手足情深,对宗武来说,这也是潜移默化的家教。

2.《杜诗详注》评价这首诗“悲喜并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第三学段:品豪放与婉约(3课时)

学生活动1:知人论世:

(1)“唐宋八大家"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位列“唐宋八大家"。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散文《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2)“词中之龙"——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转运使、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他本人也遭到主和派的打压,曾长期落职闲居。晚年时,韩侂胄当政,辛弃疾一度被起用,不久病卒。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血丹心,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作品: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3)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主中原,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她的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独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艺术上独有成就,被称为“易安体"。她是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背景探寻:

(1)豪放诗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元丰二年(1079)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2)登山则情满于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此词写于1205年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时年66岁。当时韩侂胄正积极准备北伐。辛弃疾支持北伐,但认为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否则很有可能重蹈覆辙。然而韩侂胄不仅不接受辛弃疾的建议,反而对他产生疑忌,后来北伐失败,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辛弃疾从青年时代起就坚决主张抗金,一直坚持了43年,如今大好形势将被断送,恢复中原的理想依然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他登上北固亭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京口名楼,远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抚今追昔,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词。

(3)呜咽声声情——《声声慢(寻寻觅觅)》

《声声慢(寻寻觅觅)》写于词人生活的后期。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一系列变故,而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又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学生活动2:以典入词,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一大特色。诵读作品,并填写下表。(出处等栏目,可以查检辞书,也可上网搜索。)

词句出处大意寄予的情感

学生活动3:《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咏史怀古词,请进行比较阅读,然后思考两篇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有何异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思想情感

艺术手法

学生活动4:“愁”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全篇的核心词语,请围绕它展开阅读赏析:作品中“愁"的情感可分几个层次?此人为何而“愁”?作者的“愁"情外化成为哪些物象?这些物象是否重复?为什么?

学生活动5:请以“豪放与婉约”为话题,从意境、手法、语言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声声慢》(寻寻觅觅)进行比较赏析。

第九课时:学写文学短评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短评的定义及基本特征,掌握写作文学短评的基本技法。

2.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能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和进行有创意地表达。

3.提高学生文学艺术鉴赏的水平与能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学习重点

把握文学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学习方法

动笔练习、互相批阅。

知识链接

一、识特征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评”是指在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主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文学短评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而篇幅相对短小的一类文章,主要是评论作家创作的得失,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

二、明方法

1.“渠清如许有源头,识得庐山真面目"----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短评写作之前,一定要先置身作品之中,读懂作品;然后又要跳出作品,远而观之,客观超然评价作品。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怎样做到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呢?首先,一定要仔细阅读全文,精读作品,找出作品中画龙点睛的句子,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

其次,阅读作品时可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借此可帮助我们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定题小巧,选准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作品,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就可以获得不同的认识,获取不同的短评写作角度。要想写好文学短评,一定要精心选择好角度,切题要小。选择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①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②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③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④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⑤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⑥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⑦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4)分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①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

②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

③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

④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

⑤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⑥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

(5)鉴赏作品的语言。

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其他方面比如粗笔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体物入微(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3.“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观点鲜明,视角新颖。

文学短评,顾名思义,就是要“评"——要评论,要论述,要讲道理。写文学短评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或引用,应采用“述评结合”的方法,阐释自己的看法。

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对作品的评价,这个评价一定要明确。没有明确的评价,文章就没有统帅,没有灵魂。关键是要说新理——要有新的评论角度,要提出独到的见解,写出独到的认识,表达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4.“慧眼识得东风面,文内文外总是春"----安排结构,注重写法。

文学短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评的结构要小巧而完整。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①总—②分—③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

在文学评论中,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个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要注意处理“叙”“议"关系——“叙”“议"要把握一个完美的分寸,即“叙”“议"的比重----“叙”为轻,“议"为重;“叙”概括,“议”详尽。“在文学评论中,叙、议、评这几方面应该有机地结台在一起,夹叙夹议、精叙详议、评析结合,而评价有的是通过分析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的。

问题探究

学生活动:讨论文学短评与议论文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

拓展训练

课堂练习1.:请从本单元作品中任选一篇,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批阅标准:格式正确。语言简洁明了。角度准确,切题有针对性,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注重结构的合理。

第十课时:古诗词诵读比赛活动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为了使我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