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大沙枣地中海及其周边的风沙环境_第1页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大沙枣地中海及其周边的风沙环境_第2页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大沙枣地中海及其周边的风沙环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大沙枣地中海及其周边的风沙环境

自古以来,沙山与湖泊共存。在非洲北部的北撒哈拉沙漠和南部的纳米比沙漠,澳大利亚沙漠中都有湖泊分布。在我国,以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最为典型。巴丹吉林沙漠中发育了世界上最高大的沙山,沙丘高度达500m左右。与高大沙山相伴而生的湖泊众多,其中面积超过1km2的湖泊有5个,最大的是诺尔图,水域面积达1.5km2,水深16m。腾格里沙漠是我国湖泊群分布最多的沙漠,大小湖泊有422个之多。湖泊虽受沙丘围困,但始终未被流沙所掩埋,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却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沙山-湖泊热力内边界层物理过程的复杂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首先,湖泊水体的比热容是流沙的4.35倍(水体比热容为4.2×103J·kg-1·℃-1,流沙比热容9.66×102J·kg-1·℃-1)。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湖面和沙面的气温相差很大,致使湖泊和沙丘表面在相同高度上产生气压差,引起热力环流,导致气压场的空间分异。其次,沙山和湖泊由于所处地势高差引起局地环流,形成昼夜风向相反的“山风”和“谷风”。白天沙面升温快,在近地表形成相对低压区,而湖面升温慢,近地表形成相对高压区,从而产生从湖泊吹向沙山的“谷风”;夜晚,因沙面降温快,湖面降温慢,分别形成相对高压区和低压区,出现由沙山吹向湖泊的“山风”。“谷风”有时高达7~10m/s,远大于沙粒起动风速。为了研究湖泊与沙山长期共存的机理,我们选择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大沙枣海子作为观测研究区,从沙山-湖泊近地表风沙动力环境的角度做一初步的探讨。1观测区地质概况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行政区隶属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右旗,沙漠面积为4.92×104km2,是我国第二大流动性沙漠。由于受蒙古高压的影响,巴丹吉林沙漠春季大风、沙尘暴频繁。大风日数集中分布区位于沙漠西侧额济纳旗的呼鲁赤古特,年均大风日数高达108.2d。沙漠及其周边各站点年均风速多大于4.0m/s,其中,位于沙漠西北边缘的拐子湖,达4.59m/s。巴丹吉林沙漠沙丘规模宏大,多以高大沙山为主。沙山丘间地大小湖泊分布众多,主要分布在沙漠的东南部。本次试验研究区位于阿拉善右旗东北缘的伊和吉格德,俗称大沙枣海子(102°8.9′N,39°46.1′E),湖泊水域面积约1.4km2,东西最大距离1.6km,南北最宽处约1.1km。观测区深入沙漠腹地约43km,距阿拉善右旗直线距离达75km。该观测点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少,是研究沙山-湖泊陆气过程和近地表风沙动力环境的理想场所。本次观测时段选择湖泊与沙山地表反射、气温和局地环流等热力参数反差比较剧烈的夏季。分别在湖泊中心及其四周架设了自动气象观测站,仪器架设位置如图1所示。湖泊中心测点用超声系统观测(CR5000),湖泊四周用小型自动气象站观测(AWS1-4)。风速、风向传感器架设高度统一距地表2m,数据采集时间步长为15min采集一次。2区域风2.1平均风速与起沙风次数由于受沙山-湖泊局地地形的影响,研究区各测点的平均风速差别很大。表1为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大沙枣海子中心及其外围5个观测站的平均风速和起沙风次数。与巴丹吉林沙漠周边的拐子湖和阿右旗等地同期气象资料相比,研究区5个测点平均风速相对较小。这主要是受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高大沙山的影响,间于沙山内部的湖泊区风速相对较小。8月份,拐子湖和阿右旗平均风速分别为4.77m/s和4.11m/s,远大于沙漠腹地的大沙枣海子。就湖泊与其外围四个测点的平均风速分布来看,总体趋势是湖泊中心的平均风速略小于外围沙山处。8月份湖泊中心平均风速为1.89m/s,相对较小,而湖泊外围平均风速高达2.50m/s。从起沙风次数的统计情况来看,由于受湖泊水面的影响,从沙山外围至湖泊中心,起沙风次数呈同心圆状减少。在观测期间,湖泊中心起沙风次数分别为30d,28d和40d,远低于湖泊外围沙山处。2.2关于沙粒粒径和含水率的关系在计算区域风沙活动强度时,往往更多的考虑超过沙粒起动的风速,即起沙风。起沙风况直接决定区域风沙活动的强度和输沙方向,进而影响沙丘形态变化及其演变,是研究风沙运动规律、解决风沙工程问题的关键指标之一。它与沙粒粒径、下垫面性质、沙粒含水率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在参照前人野外观测与风洞实验的基础上,将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大沙枣海子临界起沙风速定为5.0m/s,并对其进行有关风沙活动强度的统计与计算。为了更直观的反映大沙枣海子及其外围起沙风的空间分布,我们统计了各测点大于起沙风速的平均值,即2m高度处大于起沙风速的所有风速的平均值。从图2可以看出,湖泊外围大于起沙风的平均值相对较高。从沙漠外围至湖泊中心,大于起沙风速的平均值逐渐减小。大沙枣海子5号测点处风速为5.62m/s,而位于湖泊外围沙漠处4个测点的对应值均高于该值,风速最大处位于2号测点,达6.01m/s。2.3湖泊外围起沙方向从图3起沙风玫瑰空间分布来看,大沙枣海子及其外围各测点风向变化比较明显。湖泊中心5号测点起沙风向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以ESE,SE和SSE风为主,分别占23.56%,29.32%和15.47%,起沙风合成方向为316°,以东南风为主。而湖泊外围4个测点处起沙风合成方向集中在333°~352°,相对湖泊中心5号测点,合成输沙方向向两侧偏转。由此可见:由于受高大沙山-湖泊地貌格局的影响,大沙枣海子周边局地环流非常明显。湖泊外围1号测点主导起沙风向以SSW-SSE为主,占全方位总量的52.53%。其次,东北风相对较强,占20.28%。2号测点主导起沙风向发生偏转,主要集中在S方向,占43.28%。位于湖泊西北角的3号测点,S方向起沙风频率只有4.05%,急剧减少,而NE和SW方向,起沙风次数有所增加。4号测点处,单一E方向起沙风较多,占29.45%,其次为偏西风,SSW-SSE方向起沙风频率合计达40.49%。3沙漠低能环境输沙势(driftpotential,简写为DP)是衡量区域风沙活动强度及风沙地貌演变的重要指标,应用非常广泛。大沙枣海子及其外围各测点输沙势差异很大(图4)。在本次观测期间,位于湖泊外围的3号和1号测点输沙势DP相对较大,分别为45.01VU和43.69VU。位于湖泊中心的5号测点输沙势DP相对较小,只有25.58VU。根据Fryberger提出的平均风能变幅分类标准,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大沙枣海子风能属于低能环境。由于受沙山-湖泊局地地形的影响,合成输沙势RDP和合成方向变化较大。总体来看,大沙枣海子西侧受高大沙山的影响较大,合成输沙方向以东南向为主,1号和2号测点处的RDD分别为348.10°和339.86°。大沙枣海子东侧,合成输沙方向以西南方向为主,3号和4号测点处的RDD分别为23.49°和62.35°。而湖泊中心的5号测点合成输沙方向以东北向为主,RDD为220.08°。由于受沙山-湖泊景观格局的影响,大沙枣海子及其外围沙山的局地环流非常明显(图5)。合成输沙方向自湖泊中心向外围呈反向发散分布,可以间接说明巴丹吉林沙漠的湖泊与沙山共存的缘由。4湖泊外围沙山和大沙枣子两侧沙山区域输沙方向特征由于受沙山-湖泊交错分布景观格局的影响,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大沙枣海子局地平均风速、起沙风玫瑰以及输沙势的空间变化很大。相同高度,湖泊中心处平均风速略低于外围沙山处。由于受湖泊水面的影响,从沙山外围至湖泊中心,起沙风次数呈同心圆状减少。湖泊中心起沙风向相对单一,起沙风合成方向为316°,以东南风为主。湖泊外围各测点输沙势差异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