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时期闽南人口的航路流布及其移民活动
福建南部的大规模开发是唐宋时期河南、安徽和汉族南迁的结果。但是,宋元时期,闽南人口便呈现出从海路外流的趋势,只是这种流动数量不大,且极分散,始终是一种无组织的个别的行动。到了明清时代,当封建生产关系所加给农业的种种破坏而引起农村破产的时候,闽南地区人口海路外流真正形成高潮,且趋于复杂化。因此,探讨这一时期闽南人口的海路外流,对于了解闽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形态不无意义。一闽南人口向台湾流动的特点明清时期,闽南地区人口流入台湾大约经历了萌芽、高涨、尾声三个阶段。明洪武年间至万历末年(1368—1620),闽南地区人口向台湾的流动只是萌芽时期,其表现形式是个别的单独行动。究其原因,主要是明初实行海禁和一度强迫澎湖居民尽迁内地等错误政策,极大地妨碍了大陆人民大批前往台湾。对于这一时期闽南人口流入台湾最多人次的记载似是《晋江县志》,它载道:永乐十五年(1417),郑和第五次下西洋从晋江县渡海,当时有安海人龚朴伯等人随同郑和前往,途经台湾时,多人留在岛上,开发生传。一些族谱的记载也反映了这一历史状况,如《安平颜氏族谱》载:“龙源,字日盘,正璧长子。生嘉靖甲午(1534),卒失考,葬台湾。配郑氏。子一”①1。成化、弘治年间,“鉴公字文炳,传台湾嘉义县刘厝村,镒字镓轩,传台湾嘉义县草湖庄。”这是晋江吴鉴兄弟年青时犯事含冤出祖去台湾的记载②2。嘉靖初,东石蔡氏四世祖蔡显聚、蔡显宾、蔡显仁等旅居台湾嘉义县布袋咀,成为东石蔡在台湾的开基祖。③3惠安东园人庄诗,生嘉靖壬寅年(1542),因“少遭兵变,与兄赴台湾谋生”④4。嘉靖、隆庆年间,灵水吴树叶徙居厦门,其长子昌绪、三子昌纶、四子昌统同时去台湾嘉义县刘厝村定居⑤5。万历十五年(1587),漳州人王锡祺等开垦唭里岸,即今台北市北投区吉利⑥6。天启年间至清同治末年(1621—1874),随着台湾政治形势及其地位的变化,这一时期闽南人口向台湾的流动形成了三次高潮,从而成为历史上大陆人口向台湾迁徙的最重要的时期和最主要的成份.明天启年间,郑芝龙在台湾筑寨定居,复又招其弟芝彪、芝虎、芝豹及晋江、南安沿海居民三千多人徙台。崇祯元年,郑芝龙降明,又值福建饥荒,乃招沿海灾区饥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船舶载至台湾,令其芟舍开垦荒土为田”⑦7。这些移民的主要成份是漳、泉两府的饥民,如晋江龟湖村铺锦黄就是在这个时期移居台湾的,他们开拓了台湾的铺锦村①8。此外又如安海颜姓,永宁高姓,金井新市罗姓,东石郭岭郭姓,青阳庄姓,均可印证。这次高潮中,还出现了最早的女姓移民,如安海颜开誉之妻蔡节勤(后卒葬台湾大南门外水蛙潭瓦窑下)、新市曾宏循之妻吕氏(后卒葬台湾鬼仔山)、郭岭郭一景之妻陈氏(后卒葬凤山港南线土名中洲仔)②9。这种携眷往台的举动,对于台湾人口的正常增殖无疑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的。闽南人口向台湾流动的第二次高潮是郑氏政权据台时期,这一阶段的人口流动特点则以军队移民为主体。郑成功部属多为漳泉一带人,“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挈去水陆官兵眷口三万有奇,康熙三年(1664),郑经复挈去六七千人”③10。此外,还有大量的被迫“迁界”的居民。由于野蛮的“迁界”政策,致使沿海地区“田庐丘陵,坟墓无主,寡妇孤儿,望哭天末”,于是,郑成功派人在漳泉等地“招沿海居之不愿内徙者数十万人东渡,以实台地”④11。据史家估计,当时来自大陆的移民当不下二十万之多,自然,有很大部分是来自闽南地区的。郑氏政权结束后的康、雍年间便开始出现了闽南人口流徙台湾的第三次高潮的最初浪头,至乾、嘉年间,则达到了最高峰。据乾隆十七年(1752)《台湾县志》估计,十八世纪中叶自大陆流入台湾的人口,已不下数十万。到嘉庆十六年(1811)全台湾汉民就达241,217户,人口超过二百万⑤12,道光二十三年(1843)汉番凡二百五十万人⑥13。同时,这时期的闽南移民中出现了兄弟相率,夫妻同往或举家迁徙的现象,如安溪县参内黄姓,该姓从康熙末年以后移居台湾的族人中,父子同往者计29起,兄弟同往者17起,夫妇同往者44对,全家同往者30家②14,又如晋江东石附近的后湖村,这个总人不过数百人的小村庄,从雍正后到道光初年去台居住的达126人,兄弟同往者就有17家①15。为进一步说明闽南人口在这一时期(1621—1874)向台湾迁徙的历史状况,兹将所见族谱的一小部分列为表一③16(见上页)。不仅如此,族谱中对于这一时期闽南人口徙台的三次高潮的递进情况也有反映,见表二④17。光绪元年之后,闽南人口徙入台湾进入第三时期,其人数大为减少,人口流入浪潮进入尾声。南安丰山《陈氏族谱》载道:“昔者每渡台湾,或往福州。近者台湾割让,省会萧条,乡土族人,变更计划,纷赴小吕宋各埠。”其流动情况在族谱中也有诸多反映,如前表一就是一例。晋江《东石玉井蔡氏二房长·守庆公派系谱牒》反映,这个人丁不上百的支系谱牒中,乾、嘉年代去台有68人,其中十二世蔡世合有八个儿子,都于嘉庆中去台,又有十五世的蔡懋运的五个儿子于嘉庆末一起往台。该族谱记载的最后一个去台的是蔡长业,生嘉庆十年乙丑,卒道光七年丁亥,葬台湾大南地。此后的人口流动记载则是去南洋各地的,如蔡家矩、蔡家村等七人分别于咸丰、道光年间去南洋的泗水(印尼)、江沙(马来亚)、锡兰等地。德化《龙井苏氏族谱》、龙海《闽漳龙邑莆山林氏家谱世纪》、漳州《龙溪蒲氏支谱》、诏安《秀篆游氏族谱》、晋江《武城曾氏重修族谱(新市派)》等等族谱对于徙台记载都止于光绪之前①18。《永春县志》在对该县出国情况的零星记载中,这一时期去台湾的仅有一例,而去南洋的则有15例。可见,闽南人口海路外流的主流已为南洋所取代。二闽南人口外来人口的变化当闽南地区人口流入台湾还处在萌芽的时候,国外流向已成为闽南人口海路外流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地理迩近的东南亚各国更聚居了大量的闽南人口。还在明初,闽南人口便较多出洋,永乐癸已(1413)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说,爪哇的“唐人皆是广东、漳泉人”,旧港国的“国人多是广东、漳泉人移居于此”①19。郑和下西洋时,闽南人又随其出国而居留不回,永春留安《刘氏族谱》载道:“(刘)孟福……生建文己卯年(1399)七月十一日,卒宣德辛亥(1431)十一月十一日,年三十三。在南京充军,从官往香邦,故在思明哒(即苏门答腊)。娶本里林氏青娘,时二十九,闻讣痛悼,死而复苏”。当时在南京军营的永春人数量很大②20,跟随郑和到南洋出使访问的永春人,便也远不止刘孟福一人。到了万历年间,文莱的华人已是“为闽人随郑和留其国者”③21。特别是隆庆元年(1576),明朝政府批准福建巡抚涂泽民开放海禁的奏请,提供了闽南人到东南亚贸易、谋生或定居的机会,菲律宾更是“商贩者至数万人,往往久居不返,至长子孙”④22。如1605年即有18只帆船载运移民5,500人赴菲律宾⑤23,1606年又有帆船25只载运华侨6,533人⑥24,足见规模之大。有人估计,17世纪前后,欧洲殖民者侵入南洋以前,华侨人数“当在十万人以上”⑦25,但应指出,至隆、万初年,大部分出洋经商或谋生者仅限于漳泉一带,如高克正在《折吕宋采金议》中说:“澄民习夷,什家而七”,在万历三十一年(1603)西班牙殖民者屠杀的二万五千多名华侨中,仅海澄人就占十之八,约二万多人③26。在族谱中,我们很难见到这一时期闽南人口流入台湾的记载,而国外流向却在族谱中得到大量的反映。如晋江安海于明成化年间(1470)陈姓有人到柬埔寨去;正德年间(1506年)颜姓有人到暹罗;万历年间(1573—1619)晋江大仑蔡姓和金井李姓、王姓都有人到菲律宾去;嘉靖年间南安石井许姓有人到暹罗去;成化年间(1465)同安汀溪黄姓有人到南洋去;嘉靖年间(1542)永春岵山陈姓有人到吕宋去;万历年间(1600)厦门海沧谢姓有人到吕宋去等等。在这些族谱中,可考人数有如表三⑨27(见下页)。显见,这一时期闽南人口向国外的海路流动不仅在该地区的人口外流抑或是国内人口外流的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闽南人口大规模地、高潮迭起的流入台湾的时期中,国外流向也仍在发展,只是规模上不如台湾流向。就厦门海沧石塘谢氏家族为例,该族出国人数分别是:顺治年间3人,康熙年间33人,雍正年间17人,乾隆年间62人,嘉庆年间40人,道光年间52人,咸丰年间6人。按公元计算,1644—1722年78年间,出国人数为36人;1723—1795年72年间,出国人数为79人;1796—1861年65年间,出国人数已达98人,其上升速度并不为慢。就侨居地点而言,该族流往菲律宾、印尼、马来亚(包括新加坡)以及大尼(文莱)、安南、暹罗、日本等地①28。在这一时期中,菲律宾仍然是闽南人口的主要徙地,有人估计,到1747年,菲律宾华侨达四万人,而大部分是闽南人口②29。陈文清《福建近代民生地理志》亦云:“十七世纪末,满州入主中国,闽漳泉人避地往菲律宾、马来亚等地者尤多”。《晋江金井李氏宗谱》也载:“清初,战争日烦之时,兄南弟北,奔走吕宋赴夷”。在以闽南侨乡族谱为主的资料统计中,亦可窥见这一时期闽南人口流入外国的发展趋势,请见表四③30(见下页)。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闽南人口流入国外的数量和徙地范围更大,如1845—1853年八年间,以闽南人口为最主要组成部分的从厦门载走的华工达11,811人,他们被运往古巴5,205人,运往澳洲3,485人,运往秘鲁904人,运往夏威夷300人,运往地麦拉拉577人,运往旧金山410人④17。侨乡族谱的记载亦可见一斑,如据永春留安《刘氏族谱》统计,从道光至宣统(1821—1911年)的90年间,留安刘姓死在南洋的达157人,比康熙至嘉庆的170多年间死亡50人多两倍;在同一时期,永春凤山《康氏族谱》统计,康姓死在南洋各地的达159人,比道光前死亡3人增加五十倍⑤31。就徙地而言,菲律宾华侨在1747年是四万人,到了1886年则已增加到六万七千人,1896年达到十万人⑥32。可以说,当闽南人口流入台湾进入尾声时,国外流向才真正形成高潮。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出国身份多为“猪仔”。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我国驻新加坡领事孙士鼎给外务部的报告中说:“每年从香港、厦门、汕头、海口等地到新加坡的华人约十余万人,其中百分之七十是‘猪仔’①18。1876年到1898年的22年中,由厦门去南洋各地的人数达1,368,823人⑤31。平均每年达六万多人,可见这一时期闽南人口。外流数量之大是空前的。“猪仔”身份在族谱中也有所记载,安溪蓬莱《刘氏族谱》“道光癸已自卖夷人”,就是例子。晋江县庄笃坎在马来亚被拐骗而告状,也属典型事例。状中述及他到新加坡后,不幸被人口贩子劫掠,施加酷刑,迫其充当苦力,幸得闽商陈天赐营救了他③16。凡此种种,都说明了这一时期闽南人口海路外流的历史情景。三自然地理条件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闽南人口的海路外流在流向上是交叉发展的,在数量与规模上是不断扩大的;这种外流奠定了今天闽南人侨居海外地区分布的基础;一些家族甚至在海外拥有比国内更多的人口,如1973年出版的《鲁国颜氏谱史宗亲录》所载,仅永春东平乡东山村颜姓在国外人口有八百多户六千多人,而国内仅有二千多人口;城郊乡桃溪村周姓1950年修谱时登记海外人口四千多人,比国内人口多一倍以上。又如永春东门后村郑姓在国外人口达三万多人,而国内人口只有一万多人;城郊乡张埔村李姓1937年调查国内人口不足三百,而国外人口则达六百多人①18。就徙地而言,台湾汉民以闽南人口为主要人口组成部分,据1926年调查,漳泉二府籍占汉民79.9%②33。那么,是什么因素的促进而形成闽南人口海路外流的这一历史状况呢?闽南地区依山傍海,山多田少,“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③16,在农业社会中“地土瘠薄,堪种禾稻者仅十之四五,其余尽属沙碛,止堪种植杂粮而已。即晴雨应时,十分收成,亦不敷本地半年之食用”④17。人口增长和地狭土瘠的矛盾,成为闽南人口外流的重要原因,而这一矛盾在明代之后更形严重,“闽中有可耕之人,无可耕之地。……尝观漳郡,力农者,散处七闽,深山穷谷,无处无之”⑤31。清代的方志亦言“泉州枕山负海……地狭人稠,仰粟于外”⑥32。特别是闽南地区在明清时期不断的自然灾害冲击下更使这一矛盾恶化⑦25。对于农民来说,海路外流成了一条谋生的去路,正如南安丰山《陈氏族谱》所言:“族之子姓发达后,陋于疆界,土地褊小,庐舍纵横,田园益蹙。食多生寡,故士农工商,维持生活颇费踌躇,于是乎奔走外洋”。闽南人口海路外流之所以如此突出,在自然地理条件上还有其优越的因素。首先,闽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外交通地位。福建省面积为121,380公里,有3,324公里长度的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1/5,闽南地区面积仅为15,051公里,不到全省面积的1/8,而占有全省近1/2的海岸线⑧34;同时闽南地区具有许多良好的港口、汛地,据《厦门志》记载,厦门本地,同安县属有文汛口、武汛口等九汛为内讯;厦门隔海,同安县属有鼓浪屿汛等十处外汛;厦门隔海,澄海县属有浯屿等十四汛屿;厦门隔海,龙溪县属有石码寨汛等十六汛;厦门隔海,马巷厅属有桕头汛等三汛⑨35。闽南地区还与海路外流的主要徙地隔海相望,地理迩近,交通便利,如台湾“四面俱海,其舟楫相通者,惟泉厦耳”⑩36。“由台至厦水程十有一更,约六百余里,顺风二日夜可到,非甚远也”11。特别是泉州之蚶江与台湾彰化之鹿港对渡,“海道仅四百里,风顺半日可达”12,更为闽南人东渡台湾提供了便利的地理条件。其次,传统的对外港口、海运的发展为闽南人开阔眼界,认识海洋提供了知识。早在宋代,泉州便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也开拓了闽南人与南洋地区来往的局面。到了明代,闽南海运业日益发展,与南洋联系全靠自造的帆船,如1605年18只帆船从厦门载运5,500人赴菲律宾,平均每船载运300人,足见规模之大。当时的《海澄县志》亦载:“饶有心计者,视波涛为阡陌,倚帆樯为耒耜。……故民乐轻生鼓枻相续,亦既习惯,谓生涯无踰此耳”13。再次,闽南人口外流徙地地理未垦,经济较为落后,使之争相趋往。如“台湾地气和暖,无胼手胝足之劳,而禾易长亩;较内地之岁勤者,其劳逸大异”14,所产的稻米、糖蔗、杂粮,“有种必获”15,所以,“漳泉子弟视为乐土,相率而往岁数千人”16。南洋地区亦是如此,德化丁溪《陈氏族谱》就载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连云港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
-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练:民事权利与义务(含解析)
-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4《田家四季歌》精美课件
- 吉首大学《民族器乐合奏》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法学概论A》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机械设计》试题2
- 吉林艺术学院《造型基础1》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数字动画导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餐饮合作分租协议书范本范本
- 2024年供水检漏服务合同范本
- 物业保洁员劳务合同2篇
- 国有土地上房屋装修备案申请表
- 二年级上册音乐课件《小红帽》(人音版)
- 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重庆建筑工程资料全套表格年
- GB/T 23221-2008烤烟栽培技术规程
- GB/T 18284-2000快速响应矩阵码
- GB/T 16900-2008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总则
- 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Word版含解析
- 中职英语统考复习讲课教案
- DB11-T 1832.10-2022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10部分:装饰装修工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