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玉树市重点中学九上化学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玉树市重点中学九上化学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玉树市重点中学九上化学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玉树市重点中学九上化学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玉树市重点中学九上化学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玉树市重点中学九上化学期中复习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C.检查气密性 D.加锌粒2.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中有钠、镁、氯、硫、碘、铀、金、镍等,是资源的聚宝盆,其中,“钠、镁、氯、硫、碘、铀、金、镍”指的是()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3.由CO和SO2组成的混合气体,测得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4%,则该混合气体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A.16% B.18% C.20% D.22%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火药爆炸B.海水晒盐C.黄瓜榨汁D.干冰升华5.高铁酸钾(KFeO4)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A.+2 B.+3 C.+6 D.+76.关于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的失衡会导致温室效应,因此生产生活中应绝对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7.甲醛(CH2O)是室内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来源于室内装修所用的油漆、胶合板等材料。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甲醛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1个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构成的D.在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8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产白色固体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产黑色固体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产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燃烧的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10.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A.铁 B.氯化钠 C.二氧化碳 D.金刚石11.下列各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其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A.水B.双氧水C.氢氧化铜D.五氧化二磷12.许多化学物质是一柄“双刃剑”。对CO2的利弊评价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B.CO2有毒会使人窒息死亡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可进行人工降雨D.“碳酸水”浇灌植物对光合作用有利13.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下列气体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臭氧 D.一氧化碳14.实验室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物质方法一方法二A稀硫酸和稀盐酸分别伸入小木条硝酸银试液B氧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氢氧化钠溶液C亚硝酸钠和氯化钠加入酚酞试液品尝D铝丝和铁丝用磁铁吸引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中A.A B.B C.C D.D15.下列各组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是()A.酒精燃烧蜡烛熔化 B.冰雪融化工业制氧C.剩饭变馊高粱酿酒 D.滴水成冰铁锅生锈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020406080KNO313.331.663.9110169NaCl35.736.036.637.338.4Ca(OH)20.1730.1650.1210.1160.094(1)将接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为饱和,除增加溶质的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达到。(2)根据上表推断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____。(3)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4)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结果保留至0.1%)。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1)分类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有的实验侧重于观察和描述,属于观察和描述型实验;有的实验侧重于对一个问题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系统探究,属于问题探究型实验。据此可将实验B与实验①_____归为一类。分类的依据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酸、碱与指示剂作用铁制品锈蚀的条件ABCD(2)在九年化学书附录I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中,有些物质溶解性用“—”表示,说明该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会发生“水解”反应。例如碳酸铝遇水就会发生“水解”反应:Al2(CO3)3+3H2O==2Al(OH)3↓+3CO2↑,据此信息请同学们写出碳酸铁(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与碳酸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相同)“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18.(8分)某科学小组对Na2CO3溶液和盐酸反应后的废液成分进行了探究。(1)大家一致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2)小明向废液中滴加AgNO3溶液和足量的稀硝酸来确定废液中另一成分是否存在,小科认为此方法不可行,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说明)。(3)小研通过实验确定废液中一定含有Na2CO3,因为他用pH试纸测出废液的pH___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欲从原废液中得到纯净的NaCl,小明的方案是向废液中加入适量的Ca(NO3)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即可,你认为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有人提出使用“高科技的添加剂”可以使水变成汽油。小明同学在学习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后,认为可以用物质组成的观点来驳斥这种说法。请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根据水的组成和汽油的组成判断,水是否可以变成汽油?(猜想与验证)(1)确定水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实验一段时间后,检验a、b两管内收集的气体,其中b管内的气体可使_________(填现象),说明是__________。(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确定汽油的组成。操作如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①点燃汽油作燃料的灯;②将光洁干冷的烧杯罩在油灯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产生雾状小液滴证明汽油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水。③将内壁蘸有_______的烧杯罩在油灯火焰上方________证明汽油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实验结论)汽油的组成中_____________。汽油和水的组成元素不同,水不能变成汽油。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题分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标签要对着手心,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倾倒,图中操作错误;B、用天平称量时,应左物右码,图中操作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操作正确;D、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2、C【解题分析】

海洋中有钠、镁、氯、硫、碘、铀、金、镍等,是资源的聚宝盆,其中,“钠、镁、氯、硫、碘、铀、金、镍”不是原子、分子、单质等,是化合物的存在形式,指元素;故选:C。3、D【解题分析】

根据CO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和该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4%,可以计算C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S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32:16×2=1:1,再进一步判断该混合气中含SO2的质量分数为44%,该混合气体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2%。故选D4、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火药爆炸是物质的燃烧,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海水晒盐是溶剂蒸发,溶质氯化钠结晶析出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黄瓜榨汁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干冰升华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A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5、D【解题分析】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可得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1)+x+(-2)×4=0,解答x=+7;故选D.6、A【解题分析】

A、碳循环的失衡会导致温室效应,因此生产生活中应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不可能绝对禁止使用化石燃料,A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B、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包括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等过程,有新物质生成,都发生了化学变化,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7、D【解题分析】

A、甲醛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2):16=6:1:1,所以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氧元素而不是氢元素。错误;B、甲醛是甲醛分子构成的而不是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C、甲醛分子中不含分子而是原子。错误;D、甲醛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2):16=6:1:1.正确;故选D。8、A【解题分析】

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A错误;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故B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C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错误。故选AD。9、A【解题分析】

A、燃烧的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温度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10、B【解题分析】

A.铁由铁原子构成;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C.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D.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故选B。11、C【解题分析】

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双氧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铜是由铜、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D、五氧化二磷由磷、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目点拨】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物质中含有氧元素,如果物质的组成元素不是两种,就不是氧化物。12、B【解题分析】

A、温室效应的产生主要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故评价正确;

B、CO2无毒,CO2不能供人呼吸,过多会使人窒息死亡,故评价不正确;

C、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温度减低,使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降水,故评价正确;

D、碳酸水分解能提供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正好是二氧化碳;故评价正确;

故选:B。13、A【解题分析】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主要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臭氧。【题目详解】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选A。14、B【解题分析】

A、稀硫酸和稀盐酸都不能与小木条作用,故错误;B、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气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可鉴别,故正确;C、亚硝酸钠有毒,所以不能用品尝的方法鉴别氯化钠与亚硝酸钠,故错误;D、铝丝不能被磁铁吸引,铁丝能被磁铁吸引,鉴别方法正确;铝丝和铁丝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鉴别方法不正确,故错误;故选:B。15、D【解题分析】

A、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冰雪融化和工业制氧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剩饭变馊和高粱酿酒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滴水成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题目点拨】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恒温蒸发溶剂升高温度20℃-40℃减小26.5%【解题分析】

(1)分析图表中数据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将接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为饱和,除增加溶质的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恒温蒸发溶剂、升高温度达到。(2)根据上表推断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20℃-40℃。(3)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反应放热,再冷却至20℃,此时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溶解度不变,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4)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D问题探究型实验(或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系统探究)Fe2(CO3)3+3H2O==2Fe(OH)3↓+3CO2↑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产生,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解题分析】

(1)实验A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到燃烧产物得到蜡烛的性质,属于观察和描述型实验,实验B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C通过实验现象得到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属于观察和描述型实验,实验D是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若按照实验方法分类,可将实验B、D分为一类;分类的依据是B、D都是问题探究型实验(或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系统探究);(2)根据碳酸铝遇水就会发生“水解”反应的原理可知,碳酸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CO3)3+3H2O==2Fe(OH)3↓+3CO2↑;氢氧化铁是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沉淀,二氧化碳是气体,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产生,溶液中有气泡产生。18、NaClAgNO3+NaCl=AgCl↓+NaNO3大于不行,因为会生成NaNO3【解题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