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世纪以来日本的华侨华人研究
近年来,日本的华侨研究成果已被学术界所赞赏。1996年时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出版的福崎久一编的《华侨华人关系文献目录》,中文、西文、日文成果并列,三大语种的著作都有庞大数量。从该目录列示的篇目可初步统计出下列数字:1914年至1995年,日本已出版、印行的有关华侨、华人研究的书籍、调查报告达429种,发表在各类刊物、论文集上的文章达1931篇。对于数量众多的日本研究成果,在不同历史阶段已有日本国内外的学者作过专门介绍或评述,例如20世纪60年代时游仲勋、陈育崧发表的评述,1980年代时丘立本的评述,1990年代时饭岛涉等人的评述等等。笔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也曾先后发表过“日本的华侨华人研究述评”、“近代以来日本的华侨华人研究(1914-1996年)”和“二十世纪日文华侨华人著作选介”等文章,评介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的华侨华人研究状况,重点评述了战后以来日本对华侨华人经济、社会研究的主要成果。可是,自那以后又有近十年过去了,这是“世纪之交”的十年,其间,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不断进展,东亚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国际关系的新变动,中国的和平崛起,华人居住国政策的调整等等,诸多的国际、国内因素都直接影响或间接地催生着海外华人社会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的华侨华人研究同中国和世界对华侨华人的研究一样,也显现出若干变化。本文的目的即是对1997年至今日本华侨华人研究的现状和成果作若干粗浅评述。由于掌握的资料有限,只能作“蜻蜓点水”式的扫描,算是笔者阅读新近出版的在日学者撰写的华侨华人著作的一点心得,也算是笔者对以往日本华侨华人研究评述的补续。日本华侨华人研究之现状总起来看,日本的华侨华人研究在这几年中仍是活跃的,表现在研究活动和研究组织都有新的发展,研究队伍在成长,研究成果无论数量和内容都引人注目。从研究活动来看,多次主题不同的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为分散的、以“个体经营”为主的日本华侨华人研究提供了研究交流的平台。例如1996年11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130周年,由神户财团法人孙中山纪念会等主办的“孙文与华侨”国际学术讨论会;1997年3月名古屋大学国际经济动态研究中心主办的“面向21世纪的华人经济与日本”国际学术讨论会;1998年12月由横浜华侨华人研究会主办的“华侨、华人研究的现在”专题学术研讨会;1999年10月在长崎召开的由九州华侨华人研究会等联合举办的“近代长崎华侨与神户、横浜华侨”国际研讨会;2002年11月神户华侨华人研究会主办的“华侨华人与全球化”国际学术讨论会;2002年12月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会举行的“华侨华人研究的立场与方法”座谈会。期间,日本平和财团中日友好事业基金室还与中国国际友好联络协会于1998年5月联合举办了“华人与世界经济”国际学术讨论会等等。这些专题研讨会与有关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展现出世纪之交日本华侨华人研究的活跃图景。有关的华侨华人研究学会在组织和促进日本国内的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学会组织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1990年代以前,日本已有长崎华侨研究会和九州华侨研究会、神户华侨研究会的建立。以安井三吉教授等学者为首的神户华侨研究会成立于1987年,至今已成功地举办多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和90余次例会,出版学会《通讯》45期,是日本国内最为活跃、最有实效的华侨华人研究学术团体。1995年12月成立的横浜华侨华人研究会,开展了以横浜为中心的华侨华人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尤其重视横浜华侨华人史料的积累和整理。进入21世纪,经过长期酝酿和准备的“日本华侨华人学会”于2003年3月29日在东京成立,著名学者游仲勋教授当选为会长。该学会的成立,结束了日本没有全国性华侨华人研究组织的历史,可以说是日本华侨华人研究力量的新集合,当然,人们也期待着该学会与原有的神户、横浜、长崎的华侨华人研究会一起,为新世纪日本的华侨华人研究、为增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做出新贡献。从研究队伍看,这一时期活跃在学术研究前沿的,既有著作等身的资深学者,颇具影响的中年一辈,更有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青年学者的成长、尤其是华人青年学者群的崛起,是近年来日本华侨华人研究队伍中引人注目的现象。美国华人学者谭雅伦在论及近年来美国华人研究现状时指出:“最近15年,美国华人研究随着华人学者有关美国华人的学术著作的出版而迅速发展”。日本的情况也一样,华人学者正在成为日本华人研究的生力军。这一方面反映了在日华侨华人对自身命运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日新华侨华人的成长和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变化。当然,华侨华人研究不只是华人自身的学问,随着时代的发展,华侨华人将日益成为国际学术界关心和探讨的对象。从研究成果看,这一时期出版的著作、研究报告以及发表的论文也有相当数量。山下清海教授曾列举了较近时期出版的关于华侨华人社会研究的重要著作35种,其中有23种为1997年后出版,有20种是在2000年后出版的著作。虽然只是不完全的统计,但也反映出世纪之交日本的华侨华人研究仍处在继续发展的状态。要全面评价这些著述,当然不是笔者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如果与此前的研究成果作一些比较分析,世纪之交日本的华侨华人研究著述也有一些新动向值得注意。《东南亚华人企业经营与合作研究著作》近几年,曾经在日本出现的华人经济研究热有所降温,多学科研究趋向愈益明显。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日本在1990年代前、中期出现了华人经济研究热,甚至华侨华人研究热,主要研究对象仍是具有经济实力的东南亚华人经济或亚洲华人经济。可是,1997年夏季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沉重地打击了东南亚的华人经济力量,中断了危机爆发前华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亚经济高度成长时期崛起的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大多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经济实力大为下降,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的一些重要华人企业集团有的一蹶不振,有的元气大伤,至今尚未走出困境,华人企业的业界版图在金融危机后已有很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华人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出现的“研究热”不同,金融危机后,对华人经济的关注度也下降了,“研究热”自然降温;仍在进行的华人经济研究,关注重点也转变为金融危机对华人经济和华人企业经营的冲击以及经验、教训的总结等。另一方面,由于世纪之交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大陆与港澳、台湾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化,中国与东盟“10+1”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的签订,东南亚华人和亚洲华人与中国经济的联系更加引人注目,对华人经济研究的重点也有所转变。这一时期,反映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前华人经济的研究著作仍有多册问世,例如井上隆一郎的新作《亚洲有活力的企业》(1997年)、岩崎育夫的《华人资本的政治经济学》(1997年)等。岩崎育夫的这本专著是他多年研究新、马华人资本和企业经营的总结和深化,尤其对华人资本在东南亚国家国民经济和对外经济中的作用、地位做了深入分析,依据统计资料估算出华人经济在东南亚各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批判了“华人支配东南亚经济”等传统观点,是日本学术界研究东南亚华人经济的又一力作。涂照彦教授编著的《华人经济圈与日本》(1998年)、游仲勋教授编的《21世纪的华人、华侨——经济力震动世界》(2001年)、莫邦富的《新华侨——席卷世界经济的“中国龙”》(2000年)、游仲勋教授主编的《EthnicChinese:TheirEconomy,PoliticsandCulture》(2000年)及王效平的《华人系资本的企业经营》(2001年)等著作,都是在金融危机后出版的有份量的华人经济研究成果,但其主要内容都是探讨世纪之交的华人经济和企业经营动向、它们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互动关系以及华人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等,有关金融危机和华人经济的内容涉及不多。而较为具体地研究东亚金融危机对华人经济和企业经营产生重要影响的著作,则是朱炎编的《亚洲华人企业集团实力——彻底验证》一书(2000年)。该著作从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视角出发,较全面地研究了包括东南亚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在内的华人企业集团,不仅论述了东亚华人企业集团的发展概况,而且具体分析了东南亚国家20家华人企业集团和港台8家华人企业集团的发展道路和经营特点。该书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在1997年金融危机冲击下华人企业集团发生的重大变化,包括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企业集团受到的不同冲击和影响以及为应对危机所采取的调整和重组策略等,及时把握了金融危机后华人企业集团的最新发展动向。世纪之交,日本华侨华人研究的“经济热”虽然有所降温,但是有关国际移民、华商网络、华人企业经营、日本华侨史、东南亚华人社会史、华人认同和同化、华文教育、华文文学等研究方面都有新的著作出版,其研究内容乃至研究理论和方法更涉及到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等多学科领域,反映出华侨华人的研究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的特点。例如田中恭子著《国家与移民》一书,就有马来亚、新加坡的华人移民史、华人移民的国籍问题、新加坡华人的语言统合与儒教教育、新加坡华人的认同问题、中新关系与华人、中国的华侨华人政策等多项研究,是从多学科视角综合研究新马华人社会的新著。在认同变化研究方面,原不二夫著《马来亚华侨与中国——归属意识转换过程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是作者研究马来西亚华侨问题的又一力作。与马来西亚华人认同问题密切关联的华人政治研究,也有金子芳树著《马来西亚的政治与种族性——华人政治与国民统合》一书出版,该书对马来西亚独立后,马来人和华人政治权力的调整过程和华人社会内部不同政治派别的地位作了研究,也是一部深入探讨马来西亚当代政治的著作。在海外华人社会变迁研究方面,山下清海教授所做的人文地理学研究已有多部著作,《东南亚华人社会——华人、唐人街的人文地理学考察》是他最新调查研究的成果。在中国侨乡变迁的研究方面,山岸猛教授关于侨汇与侨乡经济变化的探讨,亦是填补研究空白的新作。在华商网络研究方面,陈来幸教授近年关于中国商会、海外华商会网络与华侨社会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商会的存在与机能对于华商网络形成的重要性。就华人文化教育的研究来说,对多元种族社会马来西亚、新加坡的研究又有新成果问世,已故东南亚社会地理学者太田勇教授遗作选编《华人社会研究的视点》,对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语言环境作了实地考察研究,不仅是社会地理学成果,也是研究东南亚社会文化的力作。杉村美纪著《马来西亚的教育政策与少数民族问题》一书,系统探讨了马来西亚国民统合中的教育政策与华文教育的变化,是了解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重要文献。可儿弘明、斯波义信、游仲勋三位教授主编的《世界华侨、华人事典》,是继周南京主编《华侨华人词典》(1993年)、潘翎(LynnPan)主编《海外华人百科全书》(1998年)、周南京主编《华侨华人百科全书》(12卷)和台湾华侨协会总会编《华侨大辞典》(2000年)之后的又一部华侨华人大辞典,是日本华侨华人研究多年来学术积累的结晶。日本华侨华人研究长期以来,日本对本国华侨华人的研究有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如内田直作关于日本华侨社会的研究,中村质、宫田安、李献璋、重藤威夫、菱谷武平等诸位学者对长崎华侨史的研究,陈德仁、安井三吉、中村哲夫、鸿山俊雄等关于神户、大阪华侨的研究,斯波义信等关于北海道函馆华侨史和资料的研究,菅原一孝关于横浜中华街的研究等。但是,相比而言,日本对华侨华人研究的重点地域仍是放在东南亚等日本以外的地区,有关华侨华人问题的综合性研究和东南亚华侨华人研究一直是占主流地位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日本华侨华人人数的激增,华侨华人社会的变化发展,新华侨华人知识阶层的空前活跃,对日本华侨华人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也愈来愈为学术界所关注。到了世纪之交,对日本华侨华人的研究已取得明显进展,产生了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的著作。大致来说,这些成果的新意体现在三个方面:(1)法律适用、媒体代表性的研究是关于长崎华商“泰益号”资料文书的整理与研究,从1983年发现“泰益号”保存的数量巨大的企业经营史资料和福建会馆资料等珍贵史料后,就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和兴趣,经过数年的艰苦研究和数位老中青学者的共同努力,围绕“泰益号”的多视角研究成果终于问世。山冈由佳(许紫芬)博士著的《长崎华商经营的历史研究——近代中国商人的经营和账簿》,较系统地论述了长崎华侨开设的“泰益号”和“生泰号”商行的经营发展史,并利用两家商号保存下来的原始账簿和相关支出史料,对当时华侨商人普遍使用的中国式收支簿记法原理、特征及其本质作了论证研究,肯定了中国传统的收支记法所起的历史作用和已达到的会计学上复式簿记的实际水平,提出应该重新检讨所谓“中国簿记落后性”的观点。由于该著作在分析、说明旧式的中国商人簿记法原理上见解独到,1995年时获得了日本经营协会颁发的“经营科学文献奖”。廖赤阳博士著《长崎华商与东亚交易网的形成》,也是根据“泰益号”的商业往来文书、账簿等内部经营史料以及长崎福建会馆的账簿和会议记录等第一手资料,探讨了长崎闽籍华商的社会组织和以人际关系为基本特征的商业网络的功能和构造以及“泰益号”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广泛分布的交易网络的形成和运作机制。用大量原始资料深入进行个案研究,以实证研究证明当前学术界有争议的“华商网络”在东亚的存在和运作,是本书的最大特色。正如作者所言,尽管“网络论”已成为华侨、华人研究的“分析装置”而被广泛运用,但本书的研究方法论对今后的网络研究仍不失其启发性。朱德兰博士所著《长崎华商贸易史的研究》,则是利用“泰益号”商业文书史料研究近代华商如何在华人市场圈中开拓国际贸易事业的力作。(2)日本华侨协会组织研究以神户华侨史研究为中心的阪神华侨史研究、横浜华侨史研究,近年都取得新的进展。中华会馆编《落地生根——神户华侨和神阪中华会馆的百年》,系统论述了神户华侨130年的苦难史、奋斗史、贡献史,对中华会馆的创建和发展史也进行了详尽研究,对不同历史时期会馆发挥的“职能”作了分析和记录,资料翔实,态度严谨,堪称是日本华侨社团研究的最新代表作。神户华侨华人研究会编《神户和华侨:近150年来的历程》一书,以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居住在神户、大阪、京都的“老华侨”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在神户近代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吴锦堂等7位著名华侨的生平事迹,反映出自日本明治“开港”以来,华侨对神户城市发展的重大贡献。该书还概述了大阪、京都的华侨发展史,是全面了解京阪神地区华侨史的又一力作。日本华侨的传统聚居地——横浜华侨史的研究,也有新的进展。1995年王良主编《横浜华侨志》(中华会馆刊行)、1997年陈水发的《横浜的华侨社会和传统文化》(日中文化研究所刊行)以及村上令一的《横浜中华街的华侨传》(新风会刊行)等书的发行,为横浜华侨史积累了研究资料。近年来,横浜开港资料馆调查研究员伊藤泉美等人对横浜华侨史的研究引人注目,其新著《开国日本与横浜中华街》一书,对1859年横浜开港后华侨社会的形成以及华侨社会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对华侨资料的收集、整理颇下功夫。(3)日本华侨社会文化研究日本桃山学院大学助教授过放博士著《在日华侨的认同变化——华侨的多元共生》一书,是以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日本华侨华人认同问题的代表作,该书从日本华侨的历史和战后华社的变化、日本华侨传统婚姻观的变化、华侨文化生态和心理意识分析等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次考察日本华侨认同,尤其以华侨的婚姻问题(婚姻观、择偶观、婚姻仪式)为中心进行了大量调查访问,在探讨“国际婚姻”的普遍化对传统华侨社会认同产生的影响方面,此书作了有益尝试。关于日本华侨的传统文化变化,王维博士通过对华侨社会的祭祀活动和民间节庆文艺活动(舞狮、舞龙灯、演戏等)的实证研究,从另一个侧面考察了日本传统华侨社会的变化和认同,是颇具特色的日本华侨社会文化史研究。对日本新华侨、华人的研究,也有多位华人学者出版了学术著作。所谓“新华侨”是指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尤其是在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人赴日并在日本就职或创业者;“新华人”与“新华侨”一样,也是在1972年后来到日本并取得日本国籍的中国人。据日本法务省公布的数字,截止2003年6月,在日本的中国人已达到424,282人,其中的“新华侨”或“新华侨”预备军有30多万人。最近十多年来,新华侨、华人中具有高学历的专门技术人才越来越多,而且绝大多数人处于青壮年的年龄段,他们不只从事华侨有经营传统的餐饮业和贸易业,而且广泛地活跃在日本的教育、研究、高技术产业、文艺、传媒等领域。对日本新华侨、华人奋斗和成就的研究,段跃中博士做出了可贵的贡献。近年来,他主编了《在日中国人大全》、《中国人的日本语著书总览》、《在日中国人媒体总览》及《中国人的日本奋斗记》等多部资料性、实用性兼具的书籍,真实、全面地描绘了日本新华侨华人的正面形象和新动向,为今后深入研究日本的中国新移民打下了基础。他的学术著作《现代中国人的日本留学》,则是系统探讨中国人赴日留学史的力作,尤其对改革开放后中国人赴日留学高潮的形成,在日中国留学生的教育、生活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留学生新移民与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变化以及中国留学生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等,做了较详尽的论述,对21世纪的中日关系、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研究以及中、日两国留学政策的制定都有参考价值。与日本新华侨、华人问题相关的研究,还有淑德大学社会学系田岛淳子教授通过田野调查资料进行的“东京的新来中国人”的研究等。从学科层面进行研究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华侨华人研究至今尚没有建立自身相应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诸多课题研究都是引用相关学科例如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因此,目前尚难以诞生“华侨华人学”这样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学科。但是,人们也不难发现,许多研究者也在努力探讨适应华侨华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中往往可以看到理论求索的踪影。日本的华侨华人研究,也呈现出越来越重视理论和方法研究的趋势。1976年,游仲勋教授在其所著的《华侨政治经济论》中,就“华侨研究的视野”问题,提出在华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上,应从“劳动力国际移动与民族问题的视角”去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政治方面的“多种观点”和经济方面的“多重观点”的政治经济论,可以说,游先生是日本学术界较早直接提出华侨华人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学者,此后又有多位学者相继在著作中谈到华侨华人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但相对而言,这方面的研究一向薄弱。进入世纪之交,人们可喜地看到了日本学术界探讨华侨华人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新气象。(1)从学科建设的高度,提出尝试建立日本的“华侨学”问题,以从理论、观点、方法上总体深化华侨华人的研究。2003年11月,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会召开了“华侨华人研究的观点和方法——华侨学的尝试”专题讨论会,有王赓武、斯波义信、浜下武志等著名学者和青年学者参加,就构建“华侨学”的可能性和复杂性各抒己见,例如提出华侨学研究应重视国际关系学、法学、民族学、汉学等多学科的视野,研究方法应加强比较研究和多学科训练,资料收集和使用应重视华侨华人个人历史的资料等等。作为跨学科领域研究的华侨华人研究,已有长期的学术积累,探讨新的研究观点和方法是很自然的学术发展阶段,但是作为建立“华侨学”这一新学科的探讨,则是华侨华人研究向更深层次递进的新开端,日本学术界提出这一问题来探讨,虽然只是初步的议论,也可视为日本的华侨华人研究走向新阶段的启动。环顾国际学术界,中国大陆、台湾学者也早就有人提出建立“华侨华人学”的看法,近两年中国大陆学术界又就“华侨华人学”的建设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杂志已发表了多篇专论,就“华侨华人学”建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华侨华人学的形成和学科定位以及理论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有益讨论。笔者认为,华侨华人研究已成为多种学科的学者参与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有确定的研究对象、专门术语,有特色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学科规范也正在形成中,但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的成立,目前最为薄弱、最为困难的是学科理论尚未真正形成。所以,提出华侨华人学的学科建设问题,推动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探讨,是十分有益的。(2)重新检讨和思考华侨华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学科层面进行理论性总结。在华侨华人经济研究领域,现国学院大学经济学部涂照彦教授重新探讨了华人经济研究的课题和方法问题,他认为以往的华人研究主要涉及历史文化论、企业经营论、政治经济论、东南亚论等4个范畴,但许多重要论点尚未展开讨论。就华人经济的模式、特殊性及其地位问题,涂教授分别对中国华人论(国共内战与一国两制)、网络论(世界华商会议、“中华经济协作系统”)、东亚论(东盟与APEC框架)和华人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论与国际分工论)等理论和观点作了分析,其独特的视角和思考,不仅对于整理华人经济研究理论和方法,而且对于华人研究领域的理论性探讨都是有启发的。富士通总研主任研究员朱炎提出了当前华人经济和华人企业管理研究应重视的新课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乌海小型客运从业资格证理论考试题
- 吉首大学《国际贸易实务A》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机械设计基础》-试卷9
- 吉林艺术学院《图案与装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数据分析初步 练习题
- 2024年公园铺砖工程合同范本
- 2024年大学生兼职保密协议书模板
- 吉林师范大学《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Ⅱ》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软件服务许可使用协议书范文范本
- 【初中数学】求代数式的值第1课时直接求代数式的值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2024浙江绍兴市人才发展集团第1批招聘4人(第1号)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幼儿园说课概述-课件
- 冠状动脉介入风险预测评分的临床应用
- 35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 苏科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学课件
- 大语言模型赋能自动化测试实践、挑战与展望-复旦大学(董震)
- 期中模拟检测(1-3单元)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
- 气管插管操作规范(完整版)
- 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期末作文范文
- 四级劳动关系协调员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