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研究_第1页
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研究_第2页
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研究_第3页
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研究_第4页
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常见的名称。因此,就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外延、理论和方法而言,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有不同的模式。就空间尺度而言,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包括全球和区域领域。黄炳伟认为,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足够的区域划分。1区域发展的均衡地理环境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均一性。中国地势辽阔,区域差异明显,东、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导致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为缩小区域发展之间的差距,应当重点考虑促进不同类型区域的协调和均衡。为对我国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有一个完整的宏观了解,就要求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区分不同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兼顾整体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提出各自的发展模式,寻求改善区域发展限制因素的途径,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的主要目的。本文结合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对中国自然地理与社会经发展空间差异分析的研究成果,借鉴黄秉维先生所提倡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方法进行了探讨。2相关部门的成就在国内众多的区划成果中,既有专题性的,也有综合性的。主要集中在自然、经济、生态、人口、地理综合等领域。2.1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我国自然区划工作由来已久,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始于建国以后,国家曾先后三次组织较大力量开展全国自然区划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重大的成果。在众多自然区划中,黄秉维等(1956年)在地貌、气候、水温、潜水、土壤、植被、动物和昆虫8个部门自然区划的基础上完成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是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的经典,该区划在20世纪80年代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该方案将全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的观点至今仍为学术界所认可使用。区划方案基本上遵循地带性规律,属于“自上而下”的自然区划。本文以黄秉维提出的区划方案作为自然区划主要参考。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陆续出现了一些基于土地科学的“自下而上”的自然区划。这些区划遵循非地带性规律,由低级单元自下而上进行土地类型的归纳。赵松乔等论述土地科学时认为“更低级区划单位(自然小区)则似可与全国土地类型划分工作相结合”(赵松乔等,1979)。2.2区域划分的研究经济区划不但揭示了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各区人地之间的协调关系。中国经济区划问题主要集中在: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这个划分比较一致;但三大经济地带的具体地理范围,看法却并不尽相同。国家在制定“七五”和“九五”计划时提出的“三大地带”和“七大区”都只能作为阶段性的参考,时至今日全国经济区划问题仍然没有定夺。本文采用的经济区划为经济学家杨树珍在1990年提出的中国经济区划设想,将全国分为10个大经济区。2.3“复合”生态区划生态区划不仅要体现自然生态系统的地域差异,还突出人工生态系统的地位。上世纪90年以来,生态区划已从自然生态区划向突出人类活动对生态干扰程度的“复合”生态区划方向发展。本文所引用的生态区划为傅伯杰提出的中国生态区划方案,该方案重点考虑了生态条件对自然区域划分的影响,将我国划分为3个生态大区、13个生态地区和57个生态区。2.4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35年在《地理学报》发表了题为“中国之人口分布”的论文,第一次明确指出了中国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胡焕庸先生阐明的瑷珲(今黑河)-腾冲线,至今仍然是体现中国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一条最基本分界线。该线在过去数千年始终没有太大的变化,在过去20年中则一直保持基本恒定,预计未来基本格局也不可能发生明显变化。2.5对中国大陆地区的研究综合区划是黄秉维先生近年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其目的是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主张将自然与经济结合,叠加上流域划分的区域划分。就可持续发展而言,黄秉维指出,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比较适当的区域划分。所拟包括的内容,在自然方面,首先一项是以自然地带周期律为依据划分,即按温度条件划分温度带,在此基础上再按水分条件划分为自然带。在上述两级区域框架上再叠加流域界线。以流域为单元的研究可以了解上坡与下坡、上游与下游的关系。缺少这方面的了解,有些区域便无法得到全面的认识。还指出,区域的划分当然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因素。郑度等在论述综合地理区划时认为,以地域单元作为重要层次,从区域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深入探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人和自然关系的必要途径。在地域划分中,应当将自然方面和人文方面的区域划分结合起来;较高等级的区域划分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演绎途径,而较低等级的地域类型则多应用自下而上的归纳途径。因此,应当将自下而上归纳途径与由上至下的演绎途径所得的成果结合起来,取得与实际接近的结果。葛全胜等在对中国陆地表层进行系统分区时,借鉴了黄秉维所提倡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同时考虑了自然区划、生态地理区划、生产潜力分区、经济区划等因素,以及人口发展、资源数量等46个指标,并采用(PSR)评价模型将这些因素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了对陆地表层各子系统与各要素的“集成”。同时将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采用模糊聚类法对全国344个地区的46个指标进行模糊聚类分区,实现了对各区陆地表层系统综合状况的评价。吴绍洪认为综合区划是自然区划的深入,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两方面,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区域划分。他在研究自然区划的基础上,引入资源的概念,用资源进行区域的划分,特别是对以往研究不充分的区划第四和第五级单位,以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组和资源型进行合并,提出综合区划的初步设想。并以柴达木盆地为例,建立了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综合区划。3可持续发展区划单位的划分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既有演绎划分,又有归纳合并。根据相对一致性原则可将等级高的可持续发展区划单位划分成等级低的区划单位;又可根据区域共轭性原则将等级低的可持续发展区划单位合并成等级高的区划单位,两者双轨并进、互为补充。3.1“至上”划分标准的优缺点“自上而下”区划方法主要依据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原则,“自下而上”区划方法主要依据区域之间的共轭性原则。用“自上而下”方法进行区划时,易于掌握宏观格局,根据某些区划指标,首先进行最高级别单位的划分,然后依次将已划分出的高级单位再划分成低一级的单位,一直划分到最低级区划单位为止。“自上而下”划分方法的缺点,就是划出的界线比较模糊,而且越往下一级单位划分,划出的界线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越值得怀疑。“自下而上”方法则通过对最小图斑指标的分析,首先合并出最低级的区划单位,然后再在低级区划单位的基础上,逐步合并出较高级别的单位,直到得出最高级别的区划单位为止。“自下而上”合并区域时有可能产生跨区合并的错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区划方法应当是可以相互补充的,通过进行“自下而上”的区划,得到较为准确的区划界线;通过“自上而下”避免跨区合并带来的不便。因此,将两种方法协调使用,成为解决区域综合问题一种可行的途径。由于“自上而下”划区适合全国范围尺度内的区划工作,“自下而上”划区适合小范围尺度内的区划工作,因此,将两种方法在中间范围尺度上连接起来进行区划,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层次系统。3.2原生表述的生成伍光和等(2000)对“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区划方法的实质进行了生动表述(图1、2)。结合这两种区划方法的特点,归纳出可持续发展区划的原理(图3):4“至上”的划分方法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的高级单位在于区分和认识大的区域差异,所以在区划方法上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而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的低级单位是自然和人文相结合,因此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4.1区域划分的依据以全国自然区划、生态区划、经济区划、人口分布等为基础,通过自然和人文的集成,采用叠置法与专家评判法,根据可持续发展状况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一级区,再在三个一级区内部划分出N个大区(如青藏高原区)。其中区域边界位置的确定以专家评判的最佳位置为主要依据。4.2“自上而下”的可持续发展4.2.1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县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首先要求对县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其中,评价指标的选取对评价的最终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体有很多论述,所选用的指标应该涵盖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人口等多方面,指标的选取要有代表性,要求简洁实用;应具有区域可比性,可以量化、便于操作,具有动态性。可持续发展状态测试可以通过三个视角(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进行综合评价,定量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从中发现主要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内部相似性和区域之间差异性原则,进行分异与合并,自下而上合并划分等级。4.2.2建立指数模型利用GIS栅格化手段和空间离散化模型,将基于行政单元的人口、主要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与其他自然单元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数据集成到统一的公里格网上,建立基于公里格网的指标体系和综合分析模型,按不同单元(省、市、县、流域、产业带、经济区)提取可持续发展信息,分析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特征,找出不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性,按一定等级单位进行单元划分,根据区域内相似性和区域之间差异性原则,进行合并与分异,自下而上划分区划等级。4.2.3细化可持续发展单元当前全国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均以省为评价单元,各省内部发展不平衡,且发展能力相近的小区域有跨省界积聚的特点,省级水平上的评价不足以反映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这些都要求将可持续发展单元进一步细化。我国很多发展规划是建立在县(市)级水平上的(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的建立等),县域既是独立的行政单位,又是独立的经济区,建立基于县级(或公里格网)的评价单元可以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开展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而且便于按流域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4.3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针对县域或公里格网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按类型进行归并,将归并结果嵌入到中国可持续发展区划N个大区中,用大区的可持续发展等级及地区编号对其命名。最后对N个大区所属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综合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各级所占的百分率为主要指标对中国三一级区内N个大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和定量评价。由于可持续发展小区的界线是由可持续发展基本单元这种最小图斑的界线合并而成的,大大增强了其界线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因此,当由可持续发展大区经可持续发展区而划分到可持续发展小区时,所沿用的一直是可持续发展小区的界线,这也就保证了可持续发展大区与可持续发展区的界线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由于可持续发展区划综合考虑了自然、生态、经济和资源等各方面,因此本区划在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状况。5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1)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综合区域系统应该如何划分,是一个很少有人研究的问题。目前,可持续发展区划的综合研究有许多问题还不清楚。例如在参考社会经济因素时,国内这方面的经验较少,我们一般按东、中、西来划分,但界线如何确定,存在着一定的理论与技术问题。(2)综合区划是黄秉维先生近年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其目的是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可持续发展区划方法都是进行可持续发展区划的重要方法,其中自上而下方法主要应用于大范围(如全国性)的可持续发展区划工作,遵从区域相对一致性原则;而自下而上方法主要用于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