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经济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42张)_第1页
人教历史《经济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42张)_第2页
人教历史《经济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42张)_第3页
人教历史《经济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42张)_第4页
人教历史《经济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42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试说明考试说明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

被炸毁的广州海珠桥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66元,人均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重工业占工农业生产比例材料一: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2.76千瓦时发电量4公斤538公斤2.37公斤钢产量印度美国中国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比较(人均)材料二:(二)一五计划(1953-1957年)阅读思考:

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材料反映了建国初中国的什么问题?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6年中国试制成新型喷气式飞机

使天堑变通途的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一五计划”的重工业项目在地理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1956年底1952年改造前后,各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先进的社会制度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一)中共八大1956年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八大路线是正确的,符合国情的,成为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背景:2.内容:3.意义:经济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例题:下列图片反映的事实,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当年中国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1958年居民将家中铁制用具送去炼钢出现了“大跃进”运动1957年1958年1959年1962年535万吨9000万吨3000万吨1070万吨800万吨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跃进号角(宣传画)跃进产量高!当时的“卫星田”能承受得住一位小姑娘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大跃进时在番禺“大沙地”建的“炼钢土高炉”群“大跃进”中,番禺全县集中了约六万人炼钢。不少农村的“风水林”,、荔枝树被砍伐烧炭作炼钢使用。思考:大跃进运动会带来哪些危害?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轻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浪费,农业生产下降等全民大炼钢现代化炼钢思考:你认为这样炼出的钢质量会如何?这样炼钢你认为有什么影响?信息: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人民公社化运动对马克思合作制的错误认识: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三)国民经济调整1.目的: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2.方针:19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3.成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二、探索时期:探索与失误(56-66)失误:正确: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启示一:从国情出发三年经济困难59-61启示二: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三、国民经济的劫难(66-76)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67、68年)(1973年)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实质: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复苏)(回升)恢复调整全面整顿

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1971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失误:正确: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国民经济的调整1961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文革”1966-1976从50至70年代的经济建设历程中可得出哪些经验教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民主与法制一化三改1953-1957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国情。国民经济发展必须有计划按比例进行。课标要求: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经验:勇于探索;犯了错误,勇于正视,努力纠正;建设仍取得丰硕的成绩。教训:正确认识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防止个人崇拜文革对经济的破坏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李先念年代国家财政收入比上年1966558.7亿元+24.4%1967419.4亿元-25%1968361.3亿元-13.9%1973809.7亿+5.6%1975815.6亿元+右边“摘棉花”的漫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一乘卫星,驾火箭,十年规划,一年实现”“一天等于二十年,一年等于数千年”。对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这些中国歌谣的正确理解是()A.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B.鼓舞了人民群众的冲天干劲C.提高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D.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健康发展AA造成1959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B、苏联撕毁经济合同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D、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是指: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关系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呈现趋势是:A、经济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B、初期和中期较好,后期有问题C、初期和后期较好,中期有问题D、初期有问题,后期逐步得到纠正

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大庆油田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巩固练习1、“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2、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开始于

A、1949B、1956C、1966D、1978CB3、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文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包括A、经济机构处于瘫痪B、国民经济严重滑坡C、经济取得一定的成就D、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制度被废除5.下列四幅图表中,最准确地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C2、1953年,中共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规定这两任务A、同时进行B、先改造后工业化C、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