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耀华先生与四川师范大学
贵州及《贵州苗蛮》与《金翼》林耀华出生于福建省古田县灵尾村。他是最多的学生,是父母。1917年,先生在本村开始读私塾。1922年,开始读书于福州英华中学。1928年,从福州英华中学毕业,保送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2年,获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士学位,毕业论文《严复研究》,获得优秀毕业生奖“裴陶裴奖”(燕京大学毕业生最高奖励。其论文的主体部分以《严复社会思想》发表在1933年《社会学界》第七卷)。同年开始燕京大学研究院的学习。1935年,获燕京大学研究院社会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义序的宗族研究》。1935年,留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担任助教,其间给著名功能主义学派大师拉德克利夫·布朗(Radcilliffe-Brown)作助教。1936年,经吴文藻先生的推荐,获得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Institute)的奖学金,赴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1940年6月,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Miao-ManPeoplesofKweichow”(随后发表于HarvardJournalofAsiaticStudies,Vol.3,No.5,1940;中文名《贵州苗蛮》,直到2000年才翻译出版,收入《从书斋到田野》一书)。1940年,开始在哈佛大学作助教,撰写“GoldenWing”(《金翼》)。1941年,完成“GoldenWing”(《金翼》)的写作。1941年,经中国香港绕道回国,奔赴西南大后方昆明。1941年至1942年,任云南大学社会学教授。1941年,参加在美国波士顿城召开的“应用人类学第一届会议”。1942年,受母校邀请任成都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主任。1943年7月2日开始进入川、康、滇三省交界的大小凉山彝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前后共达87天,行程3000多里,奠定了凉山研究的根基。1944年,《金翼》(当时的英文署名为“GoldenWing:AFamilyChronicle”),在纽约出版。“ABriefAccountofYenchingExpeditiontotheLolocommunity”,JournalofWestChinaBorderResearchSociety,SeriesA.15,pp.41~46(1944)。《大小凉山考察记》,发表于《边政公论》第三卷第5~6期。《大小凉山罗罗的阶级制度》,发表于《边政公论》第三卷第9期。与陈永龄进入康区调查藏族,《康北藏区考察记》,成都《中央时报》,1944年9月至1945年1月,连续刊登5篇考察报道。1945年,《康北藏民的社会状况》连续发表于《流星》月刊1~5期。完成《四土嘉戎》。1946年,北京燕京大学复校,先生继续担任社会学系教授兼主任,后社会学系一分为二,林先生任民族学系主任,到1952年院系调整止。“KinshipSystemoftheLolo”,HarvardjournalofAsiaticStudies,Vol.9,No.2,pp.81~100(with6tables)。1947年,《金翼》(当时英文署名为“GoldenWing:ASociologicalStudyofChineseFamilism”),在英国出版。《凉山彝家》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33页。1949年,10月1日,率领燕京大学学生到天安门广场登台观礼。1950年,带领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三校师生赴内蒙古呼纳盟进行实地调查。任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51年,任赴西藏社会科学考查组组长,赴西藏调查。1952年,从西藏回京,调入中央民族学院任教授,兼任藏族研究室(二室)主任。1953年,赴东北内蒙古进行民族识别。《中国东北部的鄂伦春族》,发表于《中国建设》(英文版)。1954年,率领云南民族识别调查组进行民族识别工作,历时半年之久,首先确定了彝族、白族、傣族、苗族、回族、佤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藏族和瑶族,还识别了68个大小族体。1955年,《西藏社会概况》(合作)出版,收入中央民族学院《中国民族问题研究丛刊》第一辑。《达扈尔民族亲属和风俗习惯的调查报告》(合作)出版,收入中央民族学院《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第一辑。《波密简述》(合作)出版,收入中央民族学院《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第二辑。1956年,领导开展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并任云南调查组组长,出席在苏联列宁格勒召开的“全苏民族学会议”。发表《中国民族学的当前任务》(与费孝通合著),指导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学研究。发表《关于少数民族识别的研究》(与费孝通合著),《人民日报》1956年8月10日。1958年,继续在云南进行民族调查工作。1961年,《凉山彝家》英文版出版,“TheLoloofLiangShan”,HumanRelationsAreaFiles,Inc.,NewHaven,Connecticut,USA,Pp.1~159。《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与切博克萨罗夫合著),发表于《苏联民族学》1961年第3期。日译连载于《东亚民族学论文集》第2(1965)、第3(1966)和第4集。1965年,参加广西三江侗族地区的“四清”工作。1975年,第二次进入凉山调查(“二上凉山”)。1977年,致信国家领导人,强调恢复民族学。1978年,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第一届共招收原始社会史、民族史硕士研究生10人。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成立,出任首任所长。1979年,出席在墨西哥城召开的“拉丁美洲区域会议”。在塔巴斯科州召开的“我们时代的文化和人道主义的前景会议”。1981年,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高级研究员。发表《中国西南部几个不同类型的民族》(日文),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民博通讯》第14期,2~13页。1982年,出席“美国民族学会140周年年会”,发表《凉山今昔》的报告,后收入“HeprospectsforPluralSocieties”一书。同时到哈佛、耶鲁等大学讲学。1983年,在中央民族学院创办民族学系成立,招收民族学专业新生。参加中印友好代表团访问印度。出席在日本东京和京都召开的“第31届亚洲、北非人文科学会议”。参加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第9届亚洲历史学家国际联合会议”。1984年,首次招收民族学博士生。第三次进入凉山考察(“三上凉山”)。参加在曼谷举行的“泰国研究第一届学术会议”,并在朱拉隆功大学讲学。《原始社会史》由中华书局(北京)出版。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的种族主义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作《关于民族、少数民族和种族主义的问题》的大会发言。“YizuofLiangShan,PastandPresent”,InTheprospectsforPluralSocieties,Ed.ByD.Maybury-Lewis,&S.Plattner,Washington,D.C.,Pp.88~103.1985年,《民族学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出席日本东京郊区大矶市“东亚前景规划研究会议”。1986年,参加在英国伦敦及南安普敦召开的“世界考古学大会第11届会议”。1988年,为庄孔韶、林宗成翻译的《金翼》撰写新的序言(1989年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大陆中文版)。林耀华为导师的的中国第一位民族学博士生庄孔韶通过答辩,荣获博士学位。1990年,《民族学通论》由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1995年,《凉山彝家的巨变》由商务印书馆(北京)出版。1997年,《民族学通论》,修订本出版。1998年,《林耀华学述》,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6月,《义序的宗族研究》,由三联书店出版。9月,《从书斋到田野》,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社会人类学讲义》,由鹭江出版社(福建厦门)出版。2000年11月27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1岁。b、林耀华主编一、各出版社实现来源1944(1947),“TheGoldenWing:ASociologicalStudyofChineseFamily”,London,RoutledgeKeganPaul,OxfordUniversityPress,NewYork.1947年,《凉山彝家》,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1974),“TheGoldenWing:ASociologicalStudyofChineseFamilism”,NY:InstituteofPacificRelations.1951年,《从猿到人的研究》,北京:耕耘出版社。1956年,《原始社会史教学大纲》(草案)(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中国民族学当前的任务》(合作),北京:民族出版社。1976年,《金翅——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宋和译),中国台湾桂冠书局。1984年,《原始社会史》(主编),北京:中华书局。《父系家族公社形态研究》(合作),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民族学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中国历代教育家传》(主编),广州: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庄孔韶、林宗成译),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民族学通论》(主编),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年,《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庄孔韶、林宗成译),中国香港三联书店。1995年,《凉山彝家的巨变》,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民族学通论》(修订版,主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内蒙古呼纳盟民族调查报告》,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林耀华学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从书斋到田野》,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义序的宗族研究》,“中国经验”之一,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金翼》,庄孔韶、林宗成翻译,“中国经验”之一,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社会人类学讲义》,“名师讲义丛书”,福建厦门:鹭江出版社。2004年,《20世纪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凌纯声、林耀华,等著,王建民导读),“20世纪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经典著作丛书”,北京:民族出版社。《金翼》,韩文版,韩国高丽大学出版社(KoreaUniversity)2005年,《林耀华先生纪念文集》(庄孔韶主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林耀华评传》(潘守永著),北京:民族出版社。二、社会研究期刊1931年,《拜祖》,《社会科学》(季刊)第2期。1932年,《严复研究》,燕京大学学士论文。1933年,《严复社会思想》,燕京大学《社会学界》第七卷。《柯莱论生活研究法与农村社会研究》,北平《晨报》“社会研究”周刊第4期。《“民族志”实地工作的方法》,北平《晨报》“社会研究”周刊第10期。《社会历程之分析》,《派克社会学论文集》,燕京大学社会学会。1934年,《社会研究方法上的形相主义与体验主义》,北平《晨报》“社会研究”周刊第23期。《福建农村社会研究通讯》,北平《晨报》“社会研究”周刊第31期。《社会学方法发展概论》,北平《晨报》“社会研究”周刊第52期。《生物历程与社会历程》,北平《晨报》“社会研究”周刊,4月18日。1935年,《义序的宗族研究》,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论文。《宗法与家族》,北平《晨报》“社会研究”周刊第79期。《从人类学的观点考察中国近代社会》,北平《晨报》“社会研究”周刊第108期。1936年,《从人类学的观点考察中国宗族乡村》,《社会学界》第9卷,第125~142页,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农村调查经验谈片》,北平《晨报》“社会研究”周刊第36、37期。《并行》,天津《益世报》“社会研究”复刊第十四期。《社会研究四大学派的评判》,《现代知识》第一卷第六期。1937年,《亲属称谓制度》,天津《益世报》“社会研究”2月10日。1938年,“LinYueh-Hwa,AReportonanArchaeologicalSiteofAnyang”,Honan,NorthChina.ReportforAnthropology,no.28,HarvardUniversity.1940年,“Miao-ManPeoplesofKweichow”,PhD.Dissertation,HarvardUniversity.“Miao-ManPeoplesofKweichow”,HarvardJournalofAsiaticStudies,Vol.3,No.5(博士论文的主题部分).1943年,《边疆研究的途径》,《边政公论》第二卷第一、二期合刊,第15~27页。《人与文化》,《学思》杂志,第三卷第5期。1944年,《现代的人类学》,成都《中国民族学会十周年纪念论文集》,第32~33页。《分析语言意义对于文化研究的贡献》,《民族学研究集刊》第四辑,第20~30页。“ABriefAccountofYenchingExpeditiontotheLolocommunity”,JournalofWestChinaBorderResearchSociety,Vol.15(1944)。《大小凉山考察记》,《边政公论》第三卷第5~6期。《大小凉山罗罗的阶级制度》,《边政公论》第三卷第9期。《康北藏区考察记》,成都《中央时报》,1944年9月至1945年1月,连续刊登5篇考察报道。1945年,《康北藏民的社会状况》,《流星》月刊第一卷第1~5期上。《近代社会研究的综合观点》,《流星》月刊第一卷第1~4期。1946年,“KinshipSystemoftheLolo”,HarvardjournalofAsiaticStudies,Vol.9,No.2.《川康滇交界的罗罗》,天津《益世报》10月15日。1947年,《川康北界的嘉戎土司》,《边政公论》第六卷第2期,第33~44页。1948年,《川康嘉戎的家族与婚姻》,《燕京社会科学》第1期,第134~152页。《训练服务和研究》,《新路》第一卷第6期。1951年,《从猿到人的研究》,北京:耕耘出版社。1953年,《中国东北部的鄂伦春族》,《中国建设》(英文版)。1955年,《西藏社会概况》(合作),《中国民族问题研究丛刊》第一辑,中央民族学院。《达扈尔民族亲属和风俗习惯的调查报告》(合作),《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第一辑,中央民族学院。《波密简述》(合作),《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第二辑,中央民族学院。1956年,《当前民族工作提给民族学的几个任务》(俄文),《苏联民族学》杂志第3期。《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俄文),《苏联民族学》杂志第3期。《苏联民族学近年来的成就》,《历史研究》第5期,第93~99页。《原始社会史教学大纲》(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审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当前民族工作提给民族学的几个任务》(中文),《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第6辑。《中国民族学当前的任务》(单行本,与费孝通合著),北京:民族出版社。1961年,《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与切博克萨罗夫合著),原载《苏联民族学》1961年第3期。日译连载于《东亚民族学论文集》第2(1965)、3(1966)和第4集(1967)。中文版初见于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民族研究论文集》第3集(1984),第10~53页。1962年,《对我国藏族、维吾尔族和傣族部分地区解放前农奴制度的初步研究》(合作),《历史研究》第5期。1963年,《关于民族一词的使用和译名问题》,《历史研究》第2期。1965~1967年,《关于民族一词的使用和译名问题》,日译稿载《东亚民族学论文集》,第2集(1965年),第3集(1966年),第4集(1967年)。1978年,《试论原始社会史分期问题》,《文史哲》第4期。1979年,《摩尔根以来的原始社会研究》(合作),《国外社会科学》第3期。1980年,《从历史发展看当前我国民族学的对象与任务》(合作),《民族研究》第2期。《荷花·扶桑·墨西哥——略谈中墨古代文化之交流》,《活页文史丛刊》,淮阴师专编辑出版。《原始社会的分期问题——兼论氏族的起源》,《中央民族学院学术论文选集》,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1年,《新中国民族学的研究与展望》,《民族研究》第2期。《关于民族学研究的对象和民族社会性质的研究》,《云南社会科学》第3期。《中国西南部几个不同类型的民族》,(1981年3月11日在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座谈会上的讲演),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民博通信》No.14。《再论原始社会早期的分期问题》,(合作),《民族学研究》第二辑,北京:民族出版社。1982年,《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合作),《青海社会科学》第6期。1983年,《创办民族学系,培养民族学人才》,《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3期。《什么是民族学》(修订稿),《甘肃民族研究》第12期。《人类学与民族学方面的中美学术文化交流》,《社会科学辑刊》第1期。《关于原始时代家族公社问题》(合作),《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1期。1984年,《原始社会史》(主编),北京:中华书局。《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识别》(本文参加第31届亚洲北非人文科学国际会议),《云南社会科学》第2期。《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创立》,《社会科学战线》第4期。《关于民族、少数民族和种族主义的问题》(1984年11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的种族主义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收入照那斯图等编《种族问题国际会议论文集》),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年。《我在哈佛的读书生活》,《读书》第5期。《凉山彝族今昔》,《社会科学战线》第2期。1985年,《民族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恩格斯与民族学》,《思想战线》第1期。《中国民族学的回顾与展望》(合作),《社会科学战线》第1期。《深切怀念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同志》,《翦伯赞学术纪念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西双版纳傣族的封建领主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合作),《社会科学辑刊》第3期。《中国保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的实践试题及答案
- 时事分析掌握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要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行为金融学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中的组织文化影响试题及答案
- 山桃山杏种植施工方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考前准备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会考试中的知识点交叉复习与整合方法的具体应用研究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回顾项目管理考试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证券市场发展动态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行政管理师重要概念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急性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急诊处理
- 软件使用授权书
- 第四章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测算
- 工程材料调差样表
- 机构与零件应用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 哈萨克斯坦劳动法中文版
- SHANLONG山龙 CA100-X雕刻机控制系统中文使用手册 V1.3
- 第十一章-玛莎·E·罗杰斯的整体人科学模式
- 森林管护措施及造林工作思考
- 汉语拼音音节全表(A4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